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60年歷史發展歷程圖文

中國60年歷史發展歷程圖文

發布時間:2021-03-14 01:12:35

㈠ 中國的60年發展歷史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㈡ 新中國60年發展歷程

1、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2、三大改造完成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國於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開始,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於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標志著我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今,中國加入WTO將近15年,過去十餘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4、「神舟六號」發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5、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㈢ 簡述新中國60年的歷史進程 1000字以上

新中國從1949年到2009年走過了60年輝煌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克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取得了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商品極大豐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對外經濟日益活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貧窮落後、深受外國列強欺凌的舊中國改造建設成了屹立在世界東方、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百年來的夢想。
縱向比較,新中國比舊中國國力大大增強,今非昔比
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408億元增長到1978年3624.1億元和2002年10239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5.5倍,年平均增長8.3%,其中改革前後分別年增長7.4%和9.35%;按當年匯率計算,GDP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長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將2002年與舊中國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較,比舊中國75.8億美元高出162.2倍;據測算,2002年一天創造GDP達280.5億元,合33.89億美元,相當於1949年全年GDP408億元的68.8%,相當於1936年全年GNP75.8億美元的44.7%;一天產量超過1949年全年產量的還有鋼(49.7 15.8萬噸)、水泥(198.6 66萬噸)、硫酸(8.36 4萬噸)、生鐵(46.8 25萬噸),原油一天產量45.8萬噸,比1949年全年產量12萬噸增長2.82倍,比1943年全年產量32萬噸增長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為43201.6億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投資總和7722.8億元的5.59倍。現工業一年吃掉2.4億噸鋼材,超過美、日兩國年產量的總和。現每年建築工地澆灌的水泥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40%,世界年產玻璃的30%鑲在了中國的高樓大廈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財政收入100億元十分困難,但近兩年分別新增2990.8億元和2527.9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比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歷代封建王朝要強千百倍、上萬倍。由此說,中國共產黨執政54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力最強、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時期。新中國與舊中國相比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舊貌換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橫向比較,中國比世界強國增速遙遙領先,強國富民
1950 2002年,中國GDP增長65.5倍、年增長8.3%,比同期美國增長4.75倍、年增長3.35%,比日本增長21.9倍、年增長6.05%,比英國增長2.46倍、年增長2.35%,比蘇俄增長6.741倍、年增長3.95%,(1990年以前為蘇聯,年增6.05%,在此以後為俄羅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亞增長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國增長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國增長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義大利增長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長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長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個百分點(日本) 63.04倍和5.95個百分點(英國)。比亞洲所謂新興國家和地區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韓國1956 2001年增長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長21.917倍、年增長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長8.1倍、年增速5.55%及我國台灣省1953 2002年增長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個百分點,即增速快了4.4% 49.5%。按匯率法測算,中國GDP已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經濟總量列世界位次從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後的第6位,已高於義大利,列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強國。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從2000年50194億美元(比按匯率法測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億美元(比按匯率法測算高出3.75倍),僅低於同期美國的96127億美元(2000年)和101379億美元(2002年),超過日本的33944億美元(2000年)和33400億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長),列世界第2大經濟強國。由於致力於工業現代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使中國三次產業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業結構:1949年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別為70.5 17.4 12.1,轉變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產就業人數2002年分別比1978年和1949年減少20.5 41.5個百分點;二產分別提升4 17.9個百分點;三產提升16.5 23.6個百分點;產值結構:1949年分別為68.4 12.7 18.9,1978年分別為28.1 48.2 23.7,2002年轉變為14.5 51.8 33.7,其中一產降低13.6 53.9個百分點,二產提升3.6 39.1個百分點;三產提升10 14.8個百分點。上述一產下降,二產在工業化初期急劇上升然後減速並下降,三產從漸長到大幅度增長,符合經濟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中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主要來源於二、三產業快速發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額中二產和三產貢獻率為85.7%,按改革開放前後劃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業貢獻率達64.3%(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年增長速度),近24年工業和社會服務業貢獻率高達76.8%。
中國農業增加值從1949年279億元增到1978年1018.4億元和2002年14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891倍,年增長3.75%,在1950 2001年間,美國為1.65%、日本1.0%、英國1.1%、德國1.2%、法國1.5%,印度2.7%、蘇俄1.25%(其中蘇聯1950 1990年年增速為2.4%,俄羅斯1991 2001年為 3.05%),在1952 2001年間,義大利為1.05%,加拿大為1.5%,澳大利亞在1953 2001年為2.15%。此外我國的台灣省在1953 2002年為3%。中國農業增速雖然比我國工業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國和地區要高出25% 2.75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較大幅度上升,如穀物從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類從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從第4位,花生、油菜籽從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從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產品從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膠的位次有所上升,茶葉從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從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國工業增加值從1949年50.5億元增到1978年1607億元和2002年4593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80.5倍,年遞增12.75%,比同時期美國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國年增4%、英國年增1.9%、法國年增3.5%、印度年增5.6%、蘇俄年增4.5% 其中蘇聯1950 1990年為6.6%、俄羅斯1991 1999年為 4.1% ,(以上外國年增率為1950 2001年的數據),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國 個百分點,即快了61.4% 5.71倍。比義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亞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國台灣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列世界前列。鋼、煤、水泥、化肥、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服裝、鞋帽、空調器、電風扇等產品列世界第1位,發電量、化纖、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總量、輪胎、食糖、紙張列第3位,合成橡膠列第4位,原油、汽車列第5位,新聞紙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國工業增加值2002年以5549.7億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國工業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業與農業的增加值、就業人數比較之和),初步實現了工業現代化。
中國外貿53年來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進口年增15.05%)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外貿佔世界貿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從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貿易大國。截至2003年7月底,累計批准「三資」企業44.64萬個,合同外資額8872.3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813.2億美元。中國利用外資近十年來一直列發展中國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國大幅度減少,中國以527.4億美元列世界第1位。雖然建國以來總人口純增74286萬人,增長137.1%,平均每年增長1.60%,但由於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長,人均GDP仍然從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長6.55%。按當年官方匯率測算,約從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達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按聯合國劃分標准,現中國人均GDP,高於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國家,低於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國家,約列世界銀行排列168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09位,列聯合國排列207個國家和地區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國家進入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占消費額的比重)已由建國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別比1978年和建國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個百分點。按恩格爾劃分標准,中國農村居民(低於50%)現處於溫飽向小康水平邁進階段;城鎮居民家庭已從小康向富裕水平邁進階段。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從1952年8.6億元增到1978年210.6億元和2002年86910.6億元,50年增長10104.9倍(按現價計算),年增長20.2%;全國人口平均擁有儲蓄存款從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長4509.7倍,年增長18.3%,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戰略設想。
新中國54年來取得了經濟迅速發展、國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等輝煌成就。目前也存在著產業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尚未優化、投資低技術重復擴張、財政赤字和債務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總之,新中國54年取得了舊中國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法比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

㈣ 中國60年來的發展歷程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顧,難免掛一漏萬。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國科技50年卻在尋求國富民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中國科技走過了50年,它還將創造更加輝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們站起來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順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中國的10年動亂。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1981年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3年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建國後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985年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1986年實施「863」計劃

1988年中國核潛艇發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

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橫斷長江,縛住蒼龍。現在三峽工程已經順利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的奮斗目標,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

哈爾濱不太清楚

㈤ 中國60年發展歷程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顧,難免掛一漏萬。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國科技50年卻在尋求國富民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中國科技走過了50年,它還將創造更加輝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們站起來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順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中國的10年動亂。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1981年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3年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建國後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985年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1986年實施「863」計劃

1988年中國核潛艇發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

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橫斷長江,縛住蒼龍。現在三峽工程已經順利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的奮斗目標,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

㈥ 中國60年代的歷史事件及背景

1960年代是一個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時代。

19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向第二次現代化過渡,蘇聯等國正在進行第一次現代化,中國則剛剛開始第一次現代化。與此同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這兩大現代化模式都處於深刻轉型(或改革)的關鍵時期,第三世界諸國多數正處於爭取獨立或確立發展模式階段。

1960年代,特別是其後期,西方世界在經歷戰後20多年的發展和繁榮之後,普遍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動盪和發展遲緩。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的革命運動不斷高漲,武裝斗爭波瀾壯闊,捷報頻傳。美國的侵越戰爭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義力量日益高漲的反戰、反帝運動。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反傳統運動愈演愈烈。《法國1968:終結與開端》一書中寫到:「『六十年代』是美國人權、新左(派)運動的同義語。」以1968年震動世界的法國學生運動為代表的學生工人運動席捲多數發達國家,主要發達國家裡一片激烈的造反之聲,激進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設想「後資本主義」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領域里,西方發達國家1950年代初發端並盛極一時的以麥卡錫主義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義思潮已成強弩之末,後現代主義異軍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長的時間里席捲西方主要國家,西方新左派的影響迅速擴大。西方左翼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960年代又是社會主義陣營和各國共產黨之間的分歧和沖突公開化的時代。由於在如何看待戰後資本主義制度、如何認識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如何認識戰爭與和平等問題上分歧的發展,196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生了嚴重的爭論以至分裂。在西方國家,由於不滿「老左派」一味追隨蘇聯的種種做法,以及認為傳統理論缺少解決當時西方現實問題的能力,「新左派」應運而生並不斷壯大,在當時的各種社會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0年代,蘇聯雖經歷了領導人的不正常交替,但自1950年代開始的改革仍在繼續進行。至1960年代末,改革的力度已大不如前,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勃列日涅夫的「停滯時期」已現端倪。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後,東歐各國不思進取的保守主義上升,改革的進程明顯放慢。

1960年代中期,中國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運動初期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場面和對巴黎公社精神的召喚使第三世界和西方左翼熱血沸騰。

總之,1960年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一個激進的年代,一個激情迸發的年代。它是如此紛亂噪雜,又是如此和諧統一,起碼從世界現代化的進程來看。只有對這十年有一個全面、概略的掌握,才能對當時各種事件進行有意義分析;才能知道當時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才能知道什麼任務是能向當時的人們提出的,什麼是不能的;才能知道1970年代後的許多事情為什麼會那樣產生和發展。

㈦ 中國60年的發展歷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們站起來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順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中國的10年動亂。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1981年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3年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建國後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985年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1986年實施「863」計劃

1988年中國核潛艇發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

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橫斷長江,縛住蒼龍。現在三峽工程已經順利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的奮斗目標,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
2008年8月8號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我國舉辦
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顧,難免掛一漏萬。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國科技50年卻在尋求國富民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中國科技走過了50年,它還將創造更加輝煌的50年。

閱讀全文

與中國60年歷史發展歷程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