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的歷史文化
首先鳳凰是作為南方楚地的圖騰和北方黃河流域的龍圖騰相對應的專!龍圖騰在黃河流域發育成屬熟,而鳳則在水域澤國的古代楚地發展到了極致。
戰國時期 楚國屬長江流域.. 面積很大.. 湖北武漢 屬 荊楚 湖南長沙 屬 湘楚
但是武漢按照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以荊山為據點,武漢就成為楚國興起的軍事和經濟中心。因此在歷史和現代武漢都是重要的文化經濟中心!
鳳凰和武漢的關系說簡單點就是以古荊楚為銜接點的。
希望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Ⅱ 武漢的歷史與發展 500字左右吧,急!!
武漢,簡稱「漢」,現為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武漢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武漢的考古可上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漢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現今發現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語雲「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故名漢陽。漢陽及武昌皆有1800年歷史,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緊連漢陽的荒洲。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武漢首次成為省級行政單位的治所。元代詩人余闕在詩中曾把武昌、漢陽稱為「雙城」。元末時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曾將其天完政權國都遷至漢陽。
朱元璋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後朱楨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後274年中,朱楨及歷代楚王皆在龍泉山(今江夏區)為修建陵地,使龍泉山形成了有「三龜九寢十二景」之稱的古建築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漢江改道從龜山北麓入江,漢口方才脫離漢陽獨立發展,嘉靖年間在漢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漢口鎮,來自各地的商賈紛紛前來經營,當時漢口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故有「貨到漢口活」一說,漢口與北京、蘇州和佛山並列,稱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處」美譽。明崇偵八年(1635年)漢陽府通判袁瑁在漢口修築了一條長堤。
1852年,太平軍相繼佔領漢陽和漢口。次年攻克武昌城,為太平軍攻佔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條約》增闢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岸先後開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國租界,漢口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都會轉型。成為長江沿岸最早的三個通商口岸(鎮江、九江、漢口)之一。漢口的對外貿易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
1864年,為防捻軍南下,修築漢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後城。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在其主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張之洞在鄂期間,主持修建了盧漢鐵路,興辦教育,創建了兩湖書院等新式學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於武昌,打響辛亥革命的首役。10月11日,起義軍宣布建立湖北軍政府,脫離清朝,定國號中華民國,武漢此時成為中國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軍和清軍在漢口、漢陽爆發陽夏戰爭。11月30日,清軍敗退,火焚漢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同年孫中山來漢,給予「武漢一呼,天下響應」和「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的評價。
1918年,美國《豎琴》雜志刊載了魏爾·瓦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贊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車站為京漢鐵路大罷工總指揮部,2月7日二七大罷工遭殘酷鎮 壓,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劃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作為湖北省會,改夏口縣為『漢口特別市,直屬於國民政府,並轄漢陽縣城。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都武漢。1月5日,數十萬群眾沖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18日,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昌市與漢口特別市(含漢陽縣城)合並為『京兆區』作為首都,成立武漢特別市。故武漢建市歷史僅80餘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武漢召開。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決定中國共產黨今後將採取武裝暴動的方式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
1931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武漢市區被淹達百日之久,僅市區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間,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進行長達數月的武漢會戰。10月25日,武漢淪陷。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乘飛機逃離武漢。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進入漢口市區,次日進入武昌市區和漢陽縣,武漢三鎮解放。22日中共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漢市委員會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設立的首個直 武漢人民抗洪紀念碑轄市。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立像
自1992年5月國家批准武漢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武漢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加入「WTO」後,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大力推進環境創新,投資環境日益改善。武漢相繼建成了武漢天河機場、機場高速公路、長江二橋、長江三橋、百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水廠、電廠、污水處理系統等一批重大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來企業實行「一條龍」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受理投訴制度、投資環境責任制度等等。截止2002年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5.7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63億美元。全市累計批准「三資」企業4080家。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84家在漢投資,包括美國的百威、聯合技術、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巴斯夫、西馬克、麥德龍,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達、NEC、三井物產,荷蘭的菲利浦,英國的BOC、皮爾金頓,韓國的現代、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國公司在漢設立了辦事處,其中地區性、區域性總部達到110家。大量外資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
Ⅲ 武漢的歷史介紹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
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
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3)武漢歷史文化感悟擴展閱讀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叛變,和蔣介石一道舉起了屠刀。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倒在血泊中。年輕的共產黨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
1949年5月16日,武漢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翻開了新篇章。「一五」期間,全國156項基本建設中,布點武漢的就有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7項。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多年裡,武漢一直行進在共和國城市方陣的前列。
1992年5月,武漢成為沿江開放城市。此後的七八年,武漢市經濟年均遞增16%,一度被經濟界稱為「武漢現象」。這一年,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上市,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短短幾年,武漢走出了5支商業股。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百家最大零售商場武漢竟佔7家,居全國之首。跨國商業巨頭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爭先恐後搶灘武漢。對外開放帶來外商投資熱。全市4000多家「三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0多家。累計利用外資超過130億美元,其中2003年17.8億美元,高居內地城市之首。
Ⅳ 武漢歷史文化 導游詞
此為復制的,慎用
武漢市歷史悠久,北效黃陂縣有近幾年才發現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三國時期,在武昌和漢陽築有江夏和卻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時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
在中國近代史上,三鎮遍布革命勝跡,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義於此,現存有起義門舊址,武昌閱馬場的紅樓是當時的指揮中心,現存有孫中山的紀念銅像。
歷史上武漢最負盛名的景點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東湖,以五百羅漢、玉佛及悠久歷史著稱的歸元寺,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來
和山城重慶、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樣,武漢市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別致的名字——江城。
也許大家要問:長江從上至下,流經了大大小小為數不少的城市,為何此稱獨鍾武漢?其原因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武漢遊玩,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邊飲酒邊欣賞音樂,喝到了興頭上,李白詩興大發,於是題下一首詩,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是這樣寫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
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漢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稱,這些名稱的來源反映了武漢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源源。
☆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舞場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火爐之成因
為什麼夏天的武漢給人的感覺十分難熬?這是因為武漢地區江河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大,白天太陽暴曬,水汽大量蒸發,空氣濕度增大,團團熱氣像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減慢,室內氣溫持續不降;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漿,悶熱難耐,號稱「火爐」。
http://..com/question/40397789.html
Ⅳ 武漢人文特點及歷史文化~!
武漢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啊,歷史悠久,把幾個著名的景點一說就可以了啊,比如「三菜一湯」
Ⅵ 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感悟與收獲是什麼
通過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我深深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長期以來中華回民族的兒答女,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也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深深自豪,從而激發我為弘揚中華文化、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而作出綿薄貢獻的決心。
Ⅶ 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感受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歷史遺產。文物是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直觀,清晰地了解我們國家的發展。文物承載著歷史文化,承載著燦爛的文明,維護著國家精神。
歷史文物是中國歷史的見證。秦始皇的兵馬俑仍然挺拔而宏偉。隋朝的大運河海浪在1000年前擊敗了該銀行的堤防。唐代的唐三齋依然閃耀著光芒。損壞的Genmeien遺骸總是讓人聯想到數百年來的風風雨雨,繁榮,屈辱,悲傷和不滿。這些文化遺產在高低不平的心中熾熱而頑強,將威嚴帶給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歷史發展。
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歷史文物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具有研究和欣賞的價值,而文化文物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他們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和戰爭,正在建造中國的長城。它已成為中國國家統一的象徵,而且從2000多年以來就不可能將長城與知識區分開。歷史遺跡不可分離。歷史文物具有鮮明的傳統風格和含義,是中國國家的象徵。
文物古跡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當您進入Genmeien遺址時,您會看到Yamagata水系統,花園的圖案,建築物的地基,岩石的碎片和雕刻的遺跡,但是Genmei的破壞被稱為「國家的軟弱」。我目睹了簡單的原則。在廢墟的這一側維護廢墟可以鼓勵中國人進行反思和自我檢查,促進自尊,自信,自我完善和加強民族團結。
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到近代都曾舉著火把,並拋棄了寬廣,不屈,向上的民族靈魂。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國家奮斗的靈魂。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並保留了許多古典文化遺產。它們是閃耀在藝術寶庫中的珍珠。這些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但是,即使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為的破壞,一些文物也遭到了嚴重破壞,而另一些則成為遙遠的歷史。記憶。因此,保護文物至關重要。
為了保護文物,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文化信心。從繼承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夢想出發,有必要加深對保護和利用文物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性。
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保護文物。應當理解,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是文化保護部門的事,而且是全黨乃至全國人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通過保護,傳承和促進歷史文物,傳播歷史文化,發揚中華文化並使其永存下去,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歷史文物工作,感受到了遺產的魅力,您可以感受到魅力。
Ⅷ 武漢的主要文化是什麼
魅力武漢——武漢的歷史文化
一、武漢歷史
武漢市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黃陂縣有近幾年才發現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三國時期,在武昌和漢陽築有江夏和卻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時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近代史上,三鎮遍布革命勝跡,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義於此,現存有起義門舊址,武昌閱馬場的紅樓是當時的指揮中心,現存有孫中山的紀念銅像。最負勝名的景點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東湖,以五百羅漢、玉佛及悠久歷史著稱的歸元寺,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來
和山城重慶、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樣,武漢市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別致的名字——江城。
也許大家要問:長江從上至下,流經了大大小小為數不少的城市,為何此稱獨鍾武漢?其原因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武漢遊玩,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邊飲酒邊欣賞音樂,喝到了興頭上,李白詩興大發,於是題下一首詩,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是這樣寫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
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漢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稱,這些名稱的來源反映了武漢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源源。
☆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舞場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火爐之成因
為什麼夏天的武漢給人的感覺十分難熬?這是因為武漢地區江河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大,白天太陽暴曬,水汽大量蒸發,空氣濕度增大,團團熱氣像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減慢,室內氣溫持續不降;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漿,悶熱難耐,號稱「火爐」。
Ⅸ 對中國歷史文化感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打開了那扇久閉的窗戶,久違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現在了「落後」的中國人面前,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面臨著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在這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大概出現了三種思潮:
(1)「民族虛無」論。在他們看來,中國民族文化就是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中國民族文化一無是處。他們主張全盤西化。
(2)「儒學復興」論。他們就像清朝的頑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他們相信在新時代傳統儒學必定會有新的發展。他們主張完全復興儒學文化。
(3)「中西合璧」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中西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主張把這兩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集和兩者優點,優勢互補。
應該怎樣評價中國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一個理論(想)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做)的問題。
歷史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其實,只要你留心當今世界文化的整體發展動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怎麼怎麼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之時,正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眾所周知,日本企業讓美國都很頭痛,可就是這些曾經的戰敗者硬是經常到中國傳統文化里邊尋找精神武器。《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成為日本企業家的必讀書。他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團隊精神正是儒家家族倫理觀念在企業中的應用,無怪乎日本企業文化被稱為「家族主義企業文化」,日本的資本主義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孫子兵法》在韓國的銷售量創造了韓國銷售史的最高紀錄,它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企業家稱之為「企業的經營指針」。新加坡近幾年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儒家倫理教育,諸如勤勞、節儉、和諧、忠誠等思想。新加坡總理講出了他們這樣做的意圖:「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了,人們的價值觀也由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生存與繁榮。」我想,這個看法是頗有見地的。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它告訴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拒絕學習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保守因素應當拋棄,但其重視倫理道德的全體價值觀卻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
日本學者村山孚說得好:「我希望中國朋友在時下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為只有外國的新奇概念和奧妙的數學公式才是科學,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同樣是實現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話不僅對企業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樣提醒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別在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以鄙視的眼光,我們應該正確定位和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朋友,為了實現中國的早日富強,加油吧,努力吧!!!!!
Ⅹ 贊美「武漢」的句子有哪些
武漢最美的還是東湖風景了,隨處可見的亭台樓閣,配合著一汪碧水,就像紅樓夢里大觀園味道.我喜歡周末的時候站在公交車里,看窗外東湖的風景飛快掠過,向後退去,如同時光幻影般的消失遠去.長長窄窄的湖中路,翠綠欲滴的垂柳一路吻著湖水,垂釣的人兒悠閑地在湖邊的遮陽傘下,等著魚兒來上鉤.湖面上總有來來去去去的遊人,乘一頁小舟,悠然自得地品著湖光山色.不遠處磨山索道上上上下下的索道車,在樹頂慢慢地穿行而過.
我的家鄉非常美麗,這里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豐富的物產;這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這里一到春季,鳥類花香,綠蔭叢叢,枝繁葉茂;漢水在這里和長江會合,龍王廟外,江水涇渭分明,雄偉的長江大橋橫跨於龜山和蛇山之間,我的家鄉就是美麗的江城――武漢。
武漢景色優美,有名的景色有黃鶴樓呀,古琴台呀,歸元寺呀。我就講講黃i鶴樓吧!黃鶴樓位於長江旁邊,站在上面的人可以觀望長江,抒發感慨,而且可以看到的景物可不少呢!四十九米高處看長江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你想嗎?那就去黃鶴樓吧!記住長江從西往東滾動的樣子,白浪滔天的樣子,洶涌狂暴的樣子,狂浪翻滾的樣子喲!
武漢歷史悠久。自商周、春秋以來,武漢即是重要古城鎮。市郊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也是迄今中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城。自漢以後經南北朝至元、明,武漢成為水陸交通樞紐,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明末清初,漢口鎮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
武漢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三國」、「三峽」旅遊線路的中轉站。全市有名勝古跡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178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盤龍城商朝遺址、辛亥革命首義軍政府舊址、中共「八七會議」舊址和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等11處。武漢二七紀念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等被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美麗的大武漢,頌歌天下傳,楚天都市雄風展,江濤聲聲贊好漢,英雄千百萬,胸懷比海寬,天下為公樹風范,武漢敢爭先。美麗的大武漢,文明天下傳,千年碼頭黃金岸,繁榮好比上海灘,永遠揚風帆,豪邁闖新天,一枝獨秀楚文化,輝煌又璀璨。美麗的大武漢,風光天下傳,千湖環繞城市轉,明珠閃亮一串串,長江波浪寬,碧水映藍天,黃鶴樓上楚天舒,江濤笑聲歡。武漢,這個我上大學的城市,留下了我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回憶.我的大學坐落在風景秀美的東湖風景區,那一片煙波浩渺的湖水,直到如今,依舊寄託著我無限的思念.
武昌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煙波浩淼,風光秀美。磨山位於東湖風景區內,有山峰6座,最高的東峰形圓如磨,故得此名。磨山峰頂有楚天台、祝融觀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辭軒。黃鶴樓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號為「楚天第一樓」的晴川閣背依龜山,與黃鶴樓隔江相望,被譽為「千古巨觀」。
在武漢,最令我們驕傲的是那座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這座雄偉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是1955年到1957年為了疏通全國南北交通而建成的。全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毛澤東主席曾贊美它「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橋邊,有一座山,因長像似蛇,所以叫蛇山。在蛇山上,坐落著一棟歷史悠久的黃鶴樓,歷代都有許多詩人用詩句來贊美它。
堂堂詩仙,沒有專門為黃鶴樓寫詩一首,實乃千古遺憾。但對於李白而言,黃鶴樓仍是念念不忘的,有兩詩為證,一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是「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正是以樓為詩,樓以詩為名。使這座古樓憑添了幾多古韻。
黃鶴樓,歷代文人雅士、政客騷人在此留下的詩文楹聯,流傳於世的編成書就有厚厚的幾大本。登斯樓、觀斯景,感嘆到此樓不愧為天下江山第一樓,與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我並不想過多地在黃鶴樓的景觀上多費筆墨。讓我們從一些還沒有忘記的幾首詩中,去領略一番黃鶴樓的古風古韻吧!
我的家鄉名勝古跡多。有巍峨雄偉的黃鶴樓,有古色古香的古琴台。站在黃鶴樓的樓上,我想起了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造之廣陵》,站在古琴台上,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主人翁俞伯牙和鍾子期,我彷彿就是俞伯牙,在彈奏高山流水呢!
武漢的美在於湖多橋多景點多.橋在湖中繞.人在湖中游.漢江長江交匯.大橋飛架南北.要是搭車.一兩個小時還出不了市區.外地的朋友來漢.帶著他們環游一番,走一橋.逛二橋,游三橋.要讓他們目瞪口呆,古琴台.黃鶴樓.歸元寺.長春觀……景點紛繁,古文化韻味無窮.江漢路步行街.洪山廣場,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美不勝收,現代氣息撲面而來.更不用說東湖.梨園.保管讓外地人贊不絕口,大開眼界.於是作為一個武漢人,一種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武漢的水資源異常豐富,長江和漢水將武漢分割為三鎮:武昌、漢口、漢陽。而大大小小的上百個湖泊就像一塊塊翠玉點綴在三鎮之中。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就座落在武昌珞珈山畔. 「水色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東湖的景色都別有一番韻味。晴天,在艷陽的照耀下湖面好似撒下了嶄新的金幣,浮光躍金,五彩繽紛,令人目眩;雨天蒙蒙的雨絲像珠簾垂落在湖面,湖裡歡快的魚群翩翩起舞,追逐。雨水漾起的波紋,濺起銀珠似的浪花,整個湖面上輕輕的籠罩著一層青煙,仿如凌波仙子踏浪而來……
武漢的美在於四季分明,從沒混淆過.每年一到夏至進伏那夏天就真的到了.氣溫高達40度,一到冬至進九,就有那數九寒天的味道.我喜歡武漢這熱難擋寒難熬的氣候.孫悟空如果不在八卦爐里煉,又哪來的火眼金睛呢?這熱這寒養育了武漢人民勇於克服困難,不畏艱險的骨氣.還培育了武漢人民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
武漢的山多,層巒疊嶂,鬱郁蔥蔥。雖不高卻都清麗秀美。在陽光晴朗、和風送爽的日子,漫步在迂迴曲折的山路上,滿眼都是綠色,偶而幾叢鮮艷的野花點綴在山谷之間,彷彿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山間輕柔的微風撫摩著你的臉龐,梳理著你的頭發,頓覺著無比的愜意和舒暢.全國最美的學府之一著名的武漢大學就座落在珞珈山上,東湖之畔.在青山綠水的滋潤下,武漢大學孕育出一代代傑出的天之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