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分別都有些什麼文化遺產
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古中國文化遺產: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古埃及文化遺產:
金字塔
古巴比倫文化遺產:
空中花園
古印度文化遺產:
佛教
②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遺產都哪幾個
中國四大文化遺產是指《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下面簡單介紹——
一:明清檔案
明清檔案分為內閣大庫檔案、軍機處檔案、內務府檔案、宗人府檔案、國史館檔案、清宮中各處檔案和清各部院衙門檔案等。其中,除大部分為漢文外,還有滿文老檔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檔案。
目前,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
二:殷墟甲骨
中國殷商王朝後期 (公元前14世紀晚期至前11世紀中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王室占卜記事用的龜甲獸骨﹐包括經過整治﹑鑽鑿﹑燒灼﹑刻辭的龜腹甲﹑背甲和肩胛骨等。因文字契刻於甲骨之上﹐故稱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具有完備體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辭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時王記實文辭﹐因而成為語言文字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原始資料。殷墟甲骨的發現是近代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三:居延漢簡
20世紀,中外學者在我國西北居延等地區發現大量漢代簡牘,即「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居延漢簡」乃因這批漢簡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和甘肅省嘉峪關以東的金塔縣破城子被發現而得名。若了解居延漢簡的各方面狀況,必須首先了解漢代長城居延要塞的情況。「居延」古稱「流沙澤」,《尚書·禹貢》「西」、「餘波入於流沙」之句,說明曾有河流名「弱水」,王國維、羅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漢簡的名著《流沙墜簡》,即由此得名。
四:敦煌經卷
敦煌經卷亦稱敦煌文書、敦煌遺書、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國甘肅省敦煌縣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由於敦煌在4—10世紀間曾為中國西北文化中心,政治、經濟十分發達,佛教也很興盛。自從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開鑿第一窟以後,寫經造像活動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時,西夏進攻敦煌,僧眾為避兵火,將大批文書藏於洞窟之復室中,然後砌一泥牆於外,並於其上繪畫,以此作為偽裝。此後,這些文書便被封存於該私室中達900多年,成為名聞中外的敦煌遺書。
③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國四大文化遺產的都有哪些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時期的《明清檔案》、夏商時期的《殷墟甲骨》、《居延漢簡》以及《敦煌經卷》。
文化遺產分為“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有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本文所指的文化遺產均為有形。
明清檔案:內閣大庫、軍機處、內務府、宗人府以及國史館檔案等。其中,大部分為漢文,還有滿文;外文等文字檔案。
敦煌經卷:別名敦煌文書、敦煌卷子。在中國敦煌縣出土的4—11世紀文字的古寫本。自從366年樂僔開鑿第一窟後,寫經造像相沿。
④ 中國古代四大文化遺產是什麼
【四大文化遺產】指《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1.明清檔案
敦煌經卷亦稱敦煌文書、敦煌遺書、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國甘肅省敦煌縣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由於敦煌在4—10世紀間曾為中國西北文化中心,政治、經濟十分發達,佛教也很興盛。自從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開鑿第一窟以後,寫經造像活動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時,西夏進攻敦煌,僧眾為避兵火,將大批文書藏於洞窟之復室中,然後砌一泥牆於外,並於其上繪畫,以此作為偽裝。此後,這些文書便被封存於該私室中達900多年,成為名聞中外的敦煌遺書。
⑤ 中國四大文化遺產是什麼
中國四大文化遺產是指《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1、明清檔案分為內閣大庫檔案、軍機處檔案、內務府檔案、宗人府檔案、國史館檔案、清宮中各處檔案和清各部院衙門檔案等。其中,除大部分為漢文外,還有滿文老檔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檔案。
2、殷墟甲骨文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具有完備體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辭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時王記實文辭﹐因而成為語言文字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原始資料。殷墟甲骨的發現是近代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3、「居延漢簡」乃因這批漢簡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和甘肅省嘉峪關以東的金塔縣破城子被發現而得名。若了解居延漢簡的各方面狀況,必須首先了解漢代長城居延要塞的情況。
「居延」古稱「流沙澤」,《尚書·禹貢》「西」、「餘波入於流沙」之句,說明曾有河流名「弱水」,王國維、羅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漢簡的名著《流沙墜簡》,即由此得名。
4、敦煌經卷亦稱敦煌文書、敦煌遺書、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國甘肅省敦煌縣莫高窟出土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自從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僔開鑿第一窟以後,寫經造像活動代代相沿。
北宋仁宗時,西夏進攻敦煌,僧眾為避兵火,將大批文書藏於洞窟之復室中,然後砌一泥牆於外,並於其上繪畫,以此作為偽裝。此後,這些文書便被封存於該私室中達900多年,成為名聞中外的敦煌遺書。
(5)四大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中文在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上文所說的四大文化遺產均為有形文化遺產。
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
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
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⑥ 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是聯合國年為了保護全世界珍貴的文化自然遺產而設立的一個評審項目。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評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最後由世界遺產中心進行終審。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三個類別。
中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有:
一、屬於文化遺產有21處: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二、世界自然遺產,共4處:
1、九寨溝 (四川南坪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龍(四川松潘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三江並流 (雲南)
2003年7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而形成的壯觀景象。
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共4處:
1、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四、文化景觀,共1處:
1、廬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共2處:
1、 崑曲(江蘇崑山)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崑曲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時間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