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代玉器的歷史傳承
此外清代各個時期玉作亦有所不同:順治、康熙年戰亂頻頻,民不聊生,玉器行業也處於蕭條狀態,產量很少,但宮廷用玉仍不乏精品。雍正朝經濟復甦,手工業大為發展,玉作也重新崛起。乾隆、嘉慶年間為清玉的昌盛期。這時宮廷玉器充斥各個殿座,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興旺。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廣泛,陳設、器皿、佩飾、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鑲嵌等等,品類齊全。乾隆時所稱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風格的莫卧兒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時已大量進入內廷,得到乾隆的喜愛,其風格波及北京、蘇州、揚州等玉肆。新疆維吾爾族玉器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與宮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有所不同,雖屬阿拉伯風格,但器形、紋飾均較單純,光素器較多,不重磨工,稍顯粗糙。道咸間戰端又起,內憂外患,國家經濟嚴重受挫,新疆玉貢完全停止,宮廷玉器日漸衰落,有時甚至停止碾制。地方大城市的玉肆,也因原料不足及經濟衰退而逐漸衰落。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以及前後兩次鴉片戰爭,戰火遍布兩江,蘇、揚二地正好處在戰爭中心地帶,所受禍害可想而知。從此之後清代玉作就再也沒有振作起來了。
❷ 北京玉雕的傳承
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石, 經過人工雕琢,才賦予其新的價值和魅力。我國玉雕工藝,源遠流長,為世所公認。
中國人一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古時的有錢人常隨身佩帶玉器。於是,一大批玉器藝人便雲集在北京崇文門花市一帶,北京就成為中國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業是舊北京地位相對較高的行業,它的名手名家們很受人尊敬,藝人的報酬也較豐厚並被尊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創作風格上承襲了舊時的傳統,北京玉器 廠曾經雕制過一對火柴盒大小的「龍鳳呈祥」佩,體積如此之小,還是精細地雕成了浮琢的龍、鳳、蝴蝶、雙喜等圖案,於方寸之中感到了異常的深遠。另一件傑作是「盜仙草」:白娘子紅裝素裹 ,於飛奔追逐之中口銜一株黑靈芝 ,令人叫絕的是,玉雕中的顏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
玉雕材料千變萬化,有句話叫做量料取材、因材施藝。首先相料,和玉石對話,看它什麼顏色、質地、形狀,然後構思、畫稿,雕刻的過程中還在不斷修改,根據材料的變化進行思路調整。每一件玉雕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件優秀的玉雕應該能傳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只看材料的貴賤。
北京玉雕源遠流長,技藝精湛,雄渾大氣,莊重規范,以大件和擺件為主,在人物、山子、器皿、花卉等品種上都有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在製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更以瑪瑙俏色見長。材料多樣,題材廣博,具有宮廷藝術特色和皇家風范。
❸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分別經歷了哪些朝代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包括:史前時代、先秦時代、西漢時期以及北宋時期。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密切關系,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人們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學、歷史著作。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
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
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3)玉雕的歷史文化和傳承擴展閱讀:
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
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餘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
「玉器時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❹ 中國玉器的中國玉器的發展史
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質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暢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閃石玉)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鑒賞古玉時,我們不能只用現代科學知識來甄別優劣,還必須要有歷史眼光。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產玉國,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或極廣,蘊量豐富。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巧奪或是琢玉、碾玉、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確實簡陋。直到近代,中國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石榴石等、解玉砂,鋪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剛和熟鐵製成的圓盤、圓輪、鑽床、半圓盤和架以木製的車床來製作玉。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氣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跡。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制呈裝飾品,打扮自記,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當時琢玉已從制石行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由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由玉琮、玉璧、玉鉞、三*形器及成串玉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是線刻技藝達到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初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河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 、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的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祭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利、財富、貴*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色彩。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社會。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的積累,傳說逐步變為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以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地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奴律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文明,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叫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起初玉器755件,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統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 鬼)、清玉簋登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一一玉鱉。最令人嘆服和為成功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文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發揮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秒。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樂圖案華紋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術,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玉文化旅遊資源是開發玉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靈魂,文化旅遊是地方旅遊業品質、品位提升的關鍵。在中國諸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從文明發祥就始終一脈相傳、未曾中斷的就是玉文化。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在亞洲東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在史前時期便用心血的結晶建造了屬於中國自己的「玉器時代」和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形成了卓爾不群的民族風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玉文化鮮明的個性、豐厚的底蘊為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奠定了深厚的物質、文化基礎。特色是旅遊之魂,而旅遊資源的特色是發展特色旅遊的基礎,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❺ 玉雕的傳承意義
玉雕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傑出貢獻。玉雕作品的載體——玉石原料必須符合「美麗、稀少、穩定」三要素,既是美麗的石頭,又要具備「物以稀為貴」的稀少和物化穩定的條件。當前在玉雕市場上經常使用的玉石材料有幾十種,常見的有以緬甸翡翠為代表的硬玉、以新疆白玉、碧玉為代表的軟玉以及瑪瑙、孔雀石、青金石、獨山玉、密玉、東陵玉、芙蓉玉、虎玉、紫水晶、白水晶、黃水晶、桃花玉、岫玉、蘭紋玉、澳玉等,還有生物玉石如珊瑚、歐泊等。 玉雕藝術品是玉雕工作者運用巧妙的構思、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能,在天然的玉石材料上手工雕刻完成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有的具有很好的觀賞屬性,有的具有很好的把玩使用屬性,或者是兩者皆有。
❻ 玉石器的歷史傳承
玉簪、玉環、玉璜、玉塊一類是裝飾用玉,為人所共知;而玉龍、玉鳥等可能為圖騰神物,玉琮、玉璧等為宗廟禮器,具有宗教或權力的象徵意義 。在良渚文化遺址中,隨葬玉璧、玉琮等禮器的墓主,應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紅山文化的動物群玉雕,有龍、鳥、虎、龜、蟬、狗、蠶、魚等,與商代玉器的主要題材相同,而與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塊等,顯系兩個系統。但良渚文化 的玉器群,同樣在商、周得到繼承和發展。如前面提到的玉璧、玉琮等,亦屬商、周宗廟的禮器。春秋、戰國迄秦、漢時期的玉器,禮玉漸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高峰時期,鏤空、浮雕等手法普遍應用。當時,帶有政治、道德與迷信色彩的成組佩配列玉器盛行,稱為組玉,玉璧、玉環、玉龍、玉璜、玉管等皆成為組玉的一部分。根據考古發掘,關於各類組玉的組合形式與《三禮》所記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須從古代社會禮儀制度、習俗規范等方面,探索有關組玉的種種問題。漢代玉器引人重視的,是不斷有金縷、銀縷玉衣出土,生活用玉大量製作。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玉器風格基本繼承兩漢傳統,但實物流傳甚少,墓葬出土數亦不多。宋、明時期,玉器製作以生活使用器皿為多,其中仿古之作十分發達。清代為玉器製作的振興時期,當時,經濟繁榮,宮廷手工藝與民間手工藝都已經有較大的發展。
❼ 玉石的文化傳承意義是什麼有收藏價值嗎
在古代,玉石稀少也不易被雕刻,加上玉器的美感,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珍寶,在內一些古典書籍中,玉石常常容被歸為珠玉。玉石有著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是被統治階級所擁有,賦予了更多的等級意味,被歷史打上了權利的烙印。
玉石掛件圖片
現在玉石飾品比較受歡迎,玉雕師也是發揮創意,設計雕琢出一系列美感十足的玉石製品,每一步都是用心完成,購買者享受的更多的是專屬的滿足感,玉器的價格持續走高也讓人們開始轉變觀念,直接買回玉器坐等升值。隨著玉料資源越來越稀缺,玉石就顯得尤為珍貴,玉石本身的價值就很高,讓人們對投資玉石有了更高的興趣。
隨著人們對玉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價值就會過分關注而忽略文化內涵,收藏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對有著千年傳承的玉石文化來說,這是一種悲哀,若是沒有對玉石文化的深層認識,收藏就是一種膚淺的行為。收藏和品鑒二者要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是對玉器的尊重,也是為了更深入了解玉器價值。
❽ 中國玉雕的歷史有哪些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
商周時期 ,制玉成為一種專業,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玉石歷來被人們當作珍寶,在中國古代,玉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志和君子風范的象徵。 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玉雕是中國獨有的技藝,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同的朝代,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
(一)新石器時代
簡單玉雕時期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出土文物有兩枚綠松石魚形飾物;新沂市出土有綠松墜、綠松石蟬與蛙等工藝品;河南安陽殷墟出土有硝玉、綠松石、瑪瑙等飾品,在鄭州有一枚陰雕弦紋骨質指環是最古老、最完美的戒指。較多的玉雕有玉斧、玉鏟、玉刀,以生產工具為主;形態簡單的玉壁、玉璜、玉珏、玉珠,以岫玉為主。
(二)商、周、春秋、戰國--玉石工藝時期
出現了祭天玉壁、祭地玉琮、傳今玉圭、封官爵玉佩等,以玉佩出上較多,它屬隨身佩戴裝飾玉品,亦屬禮品。從新石器晚期的良諸文化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種類較多。商代出現了玉鳥佩、人首佩、人洛佩等。玉璜是一種弓形弧狀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瑣的造型優美,如春秋白玉龍紋璜、戰國黃玉龍首璜。
(三)漢、唐時代--玉雕裝飾盛行期
河南獨山玉始采於西漢,土地文物證實遼寧峭岩玉屬於裝飾品的主要玉料。西漢的金縷玉衣是2000片岫岩玉聯綴而成,漢代咸陽出土的"漢玉馬"也是一件珍品。今安徽無長市出土的漢代環狀玉龍首尾相連捲曲如環,徑x厚=5x0.5cm,還有大小各異的玉壁,其中較大者有青玉壁,徑 x厚 =23 x0. 5 c m,雕工精湛;牙壁乳白色,徑x厚=9 xo.5 c m,玲巧可愛。唐代佛教盛行,玉石多用於裝飾佛像,唐代"幼學瓊林"中有瑪瑙盤較有名。19 70年,陝西何家村出土了唐代一千多種珍貴文物,其中獸場瑙杯就是一件貴重之寶(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醬紅色,高自.5cm,長15.6 cm,造型獨特,令中外人士心馳神往。
(四)宋、元時代--玉雕飛躍發展期
玉雕工藝已達到質的飛躍,宮廷中設有"玉院",已有淺磨深琢,浮雕圓刻。元朝開國元勛忽必烈在開國大典宴請群臣盛酒用的"瀆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用南陽獨山玉經5年雕琢而成,重 1750kg,可儲酒 3 0餘擔。除大型玉雕外,中小型玉雕很多,如元朝青石玉虎鹿鷹佩等。福建壽山石1500年前被作為雕刻石,南宋時,已大規模開采,到元朝價值倍增,屬玉雕主材料。
(五)明、清時代--玉雕鼎盛期
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有良玉雖集京城,工巧則推蘇州。明代蘇州玉雕藝人陸子岡最有名,發展了"刀刻法以及"連環會"製作工藝,創造了各種陰陽浮雕於一體的玉雕工藝製品,得到朝廷的賞識,至今仿者不斷,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清代玉雕工藝已達到高峰,宮廷設有玉器造辦處,督辦玉料,宮廷中御用玉器極多。最有代表性"大禹治水圖玉山子"巨作,是世界上最大玉件之一,是我國古代玉雕之王,高 2.24米,徑長帕厘米,重8噸。小型玉件不勝枚舉,如明代的青玉蓬生貴子佩、清代的嵌寶石點翠管,民間廣為流傳。
(六)近代--玉雕最盛時期
近代玉雕集歷史文化之大成,在北京"珍寶館"不僅收集了中國玉雕"四大國寶"一岱嶽奇觀、群芳攬勝、含香聚內與四海騰歡,還有各種出類拔萃的玉器,其中有著名的一代玉器宗師潘秉衡(1912-1970)的玉雕作品,品種繁多,作工精湛,被譽為"東方瑰寶"。潘老佳作有"珊瑚黛玉戲鸚鵡","俏色瑪瑙嵌寶蚌佛","珊瑚六臂佛鎖蛟龍".潘老的創作不僅列為國寶,而且被法國巴黎盧浮宮、美國費城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珍藏,為世界藝壇所矚目。玉雕"怪傑"王樹森(1919-1989)的玉雕有三絕:一絕是藝術精品,料、工、藝三合一;二絕是善用俏色;三絕是思路廣泛,做工精湛。
【作者:劉伽伽】
❾ 揚州玉雕的傳承意義
現代的揚州玉器,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優良技藝。藝師們設計製作了大批造型優美、琢工精緻的玉器,藝術水平仍居前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會,博覽會受到高度評價和贊許。外國朋友們用人間奇跡的創造、東方藝術之最、巧奪天工等美好的語言來形容他們的感受,見證了揚州玉器為增進我國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在近幾年來的全國、全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揚州玉器在同行業中一直處於前列地位。如今這簇古老而絢麗的工藝美術之花,正在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成長。
當今的揚州琢玉藝師,全面繼承了傳統的揚州玉雕優秀技藝,銳意創新,在實踐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的精湛。主要的揚州玉雕傳承人有黃永順、顧永駿、焦一鳴、劉筱華、李小威、江春源、夏林寶、汪德海等。
揚州從事玉器生產的企業普遍面臨成本高(玉石價格年年上漲)、費用高、賦稅高等困難,生存極為不易。揚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來自新疆。原料價格要比以往漲了很多。同時玉雕為手工操作,生產周期長,由於玉雕技藝的學習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過程中又要創作者有自己的創意和思維。付出與報酬不相稱,雕玉器不如在餐館雕蘿卜,致使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玉雕技藝的學習,玉雕技藝後繼乏人。這兩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現有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青年人不願學習和從事這項手藝,揚州玉雕技藝後繼乏人,亟待保護、搶救。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江春源和顧永駿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揚州玉雕代表作-「白玉蟬」
歷代揚州玉雕精品無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西漢「白玉蟬」,選用和田上等白玉雕琢而成。其造型准確,寫真性強。採用「漢八刀」琢雕手法,線條凝練挺拔,推磨功底深厚,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蟬王」;宋「玲瓏玉塔」,塔玉雪白,高23厘米,七層,其制六面,面面有欄,欄內佛像。塔頂連索,系諸頂層六角,絲紊不亂,鬼斧神工;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為新疆青白玉,重約5330公斤,高224厘米,為世界玉器之王,在揚州琢制為時6年,用工時15萬個,耗銀15000餘兩,構圖宏偉,氣勢磅礴,人物山水,風景如畫,堪稱稀世珍品。
❿ 中國玉雕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中華民族早在遠古時代便開創了製作和使用玉器的歷史。國人製作玉器歷史悠久、工藝精良,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商貿、圖騰、宗教、信仰乃至生活習俗、審美情趣等方面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具有東方特色、舉世無雙的中國玉器代表著中國燦爛輝煌的玉石文明。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玉器。在良渚文明遺址,就出土過數以萬計件玉器製品。在遺址上挖掘出土的玉器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可見當時玉器的使用已經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位於北方的紅山文明遺址,出土過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的玉器近百件之多,其中最知名的一件紅山玉龍,雕琢精細,造型古樸雄渾,極富動感,代表了那個時代玉雕工藝的最高水平。
到了商周時期,玉制的生產工具明顯減少,其用做裝飾的玉器種類增加,更多的玉器上雕刻了龍紋、風紋、雲紋、弦紋等各種紋樣,這一時期的玉器造型與紋飾豐富優美,標新立異,多彩紛呈。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技術更加完善。同樣是造型簡單的玉玦、玉環,與商周時期相比較,可以明顯感覺到其製作更加精美、精緻,對於型的把握愈加熟練了。工藝的提高還使得紋樣的種類進一步增加,出現了繩紋環,谷文環和雷紋環。
兩漢魏晉時期由於社會動盪,玉器的生產製作受到了限制。這個時期的玉器逐漸以裝飾玉、實用鑒賞玉為主,玉器也開始走向民間,其雕刻風格特點是簡單,用途簡化,裝飾簡。
唐宋時期是封建社會文化最繁榮的一個時期,也是玉器發展史中的又一個輝煌時期。唐代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再度鑿通和繁榮,不僅確保隋唐五代玉料的輸入而且使玉器的風格染上了異域文化的情調。自唐朝開始,玉料大多使用和田玉。這個時期的玉器更具圖案的完整性,雕刻紋路非常細膩鮮明。唐朝開始,有玉器上開始使用花卉圖案,雕刻的花卉非常完整,花蕾、花葉、花莖一應俱全。
在元代,官方在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地設有官辦的玉器作坊,專門向皇室提供宮廷用玉,從事玉雕的匠人有數千人。有了這樣的基礎,元代開創了大型玉器的製作。元代玉器在加工工藝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層鏤空。除了在平面上雕出雙圖案外,還可以在玉料上多層雕琢,起花多達五六層,每層都層次分明,具有強烈的透視效果。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產自緬甸的翡翠得到了皇室的親睞,由此漸漸走向民間。此時,南北派玉雕的風格也逐漸形成,南派玉雕以蘇州、揚州為中心,北派玉雕以北京為中心,南派玉雕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北派玉雕古樸莊重。
改@革@開@放以來,玉雕業發展欣欣向榮。隨著工藝的發展和進步,電動雕刻工具的普及,翡翠雕刻的工藝及技法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玉雕作品越來越精美,玉雕師的想像力不再受到限制。同時,一批醉心於玉雕的藝術家,在傳承傳統玉雕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摸索創新,發展了全新的雕刻技法,使得玉雕成了可以用心品味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