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廣西歷史文化調研

廣西歷史文化調研

發布時間:2021-03-13 15:34:42

『壹』 簡述廣西的歷史

3000年前左右,廣西開始進入文明社會。
先秦時期廣西為百越之地,戰國時期屬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中國,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廣西屬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長沙、黔中等郡一部,廣西簡稱「桂」即由此而來。
秦末漢初,廣西屬南越國轄地。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在廣西境內設蒼梧、鬱林、合浦三郡。
東漢末,廣西大部屬交州統轄,三國時大部屬吳國,桂西北小部分屬蜀國。
晉代分屬廣州、交州和湘州。
南北朝時,相繼屬南朝的宋、齊、梁、陳所轄。
隋統一後,始安、永平、寧越、鬱林、蒼梧、合浦等郡屬揚州轄,熙平郡和零陵郡之一部分屬荊州轄。
唐初因之。太宗貞觀後屬嶺南道。咸通三年(862)廣西屬嶺南西道,下設邕、容、桂三管經略使,基本形成廣西後來政區疆域輪廓。
五代十國時,廣西地區先後屬楚、南漢。宋代,廣西地方稱廣西南西路,簡稱廣西路,這是「廣西」得名的開始。
元朝,廣西屬湖廣行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湖廣行省南部增設廣西行中書省,開廣西省之先河。
明洪武九年(1376),廣西行中書省改稱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將原屬湖南的全州、灌陽一帶劃歸廣西,將原屬廣西的廉州府(今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屬地)劃歸廣東。
清初復設廣西省。
廣西大約在10萬棗2萬年前就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人們開始過定居的農耕生活,使用石器,種植水稻,構築干欄式住宅。
公元前21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在今興安境內修靈渠,把長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聯系起來,促進了廣西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
秦漢以後,中原人民陸續遷入廣西;唐代之後,還有一些被派遣或被貶謫的官吏來到廣西,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加上墾田、修水利和修築運河,從而促進了廣西經濟的發展。
宋代,廣西農業生產已廣泛使用鐵器和耕牛。礦治、紡織、陶瓷、交通運輸、商業和對外貿易也有較大發展。
明清兩代,由於人口、畜力增加,水利設施不斷完善,某些地方官吏採取獎勵人民墾荒和實行輕課減役等政策,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糧食產量有較快增長,原有的采礦和造紙、榨油、製糖、釀酒等家庭手工業也有了新的發展。
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後,廣西各族勞動人民遭受到封建統治階級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在農村,土地進一步集中到極少數的地主手中,地租十分沉重。
中法戰爭中,帝國主義強迫清廷把龍州、梧州辟為通商口岸,使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大舉侵入廣西。同時,帝國主義又廉價掠奪廣西的農副產品和其他原料。同時,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在廣西開設工商業和洋務運動的影響,也使廣西的資本主義因素有所發展。
國民黨桂系軍閥統治時期,廣西經濟文化事業發展較快,但由於統治階級橫征暴斂,勞動人民卻日趨貧困化。
抗日戰爭初期,由於淪陷區不少企業內遷,使廣西工商業一度出現繁榮,但到後期,因日寇入侵,廣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從抗戰勝利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國民黨新桂系忙於內戰,無暇顧及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廣西社會經濟呈現一片敗落景象。
1949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設立桂西僮族自治區,後改稱桂西僮族自治州,為廣西省所屬的民族地區。
1957年7月,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
1958年3月5日,廣西僮族自治區在南寧正式宣布成立。
1965年10月,國務院決定將僮族改為壯族,並將明朝以前原屬於廣西的欽州地區從廣東省重新劃回廣西。
1983年試行市管縣和整縣改市的體制,邕寧、武鳴縣劃歸南寧市,柳江縣、柳城縣劃歸柳州市,臨桂縣劃歸桂林市,蒼梧縣劃歸梧州市管轄;北海市升為地級市,由自治區直轄;玉林、欽州、百色、河池等4縣分別改為市。至此,廣西共有8個地區行政公署,5個自治區轄市,6個縣級市,66個縣,10個民族自治縣。
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防城港市,1994年10月,成立地級欽州市;1995年10月,成立地級貴港市;1997年2月,調整梧州地區和梧州市行政區劃,撤銷賀縣,成立縣級賀州市,梧州地區更名賀州地區;同年4月撤銷玉林地區和縣級玉林市,設立地級玉林市;1998年10月,撤銷桂林地區,其原來所屬各縣劃歸桂林市管轄。
廣西歷史簡述:廣西歷史悠久,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開鑿靈渠,把長江與珠江兩條水系聯接起來,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漢代,蒼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貿集市,合浦成為海外貿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鄉出現定期圩市;宋代,出現與交趾商人展開貨物交換的搏易場;明清時,廣西采礦業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是金、銀、銅、鋁、錫、鐵等礦。據統計,清順治六年至十八年報開的礦場達127處,居全國第3位。
廣西是我國近現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如金田起義、黑旗軍抗法、鎮南關戰役等的策源地和發生地,涌現了洪秀全、劉永福、馮子材等一批傑出人物。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
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廣西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崖壁畫,漢代前創造的大銅鼓以及古樸曲雅、可避濕熱、防蛇獸侵害的干欄建築等,成為廣西當時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閣及三江侗族程陽風雨橋均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農歷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最為隆重。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節定為文化藝術節,後演化為廣西國際民歌節,1999年改為南寧國際民歌節,每年11月在南寧市舉行,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藝術愛好者。
廣西絕大多數人和地區(包括少數民族中的許多人)講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客家話、平話、桂北湘方言、閩方言6種,為我國漢語方言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數民族中以講壯語居多,有1700萬人。地方曲藝主要有桂劇、壯劇、彩調劇、粵劇、邕劇、廣西魚鼓、銅鼓音樂等。
廣西歷史上的五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廣西人類的起源非常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2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此生活。距今2萬—1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的人類以「麒麟山人」為代表,已學會製造和使用簡單的石器。約在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已進入以血緣為紐帶,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區活動。現在東南亞發現最早的人類的化石在廣西,就是「柳江人」。廣西最早納入中國統一的行政區劃,始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嶺南,設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其中象、桂林兩郡所轄縣大多在今天的廣西境內。唐朝於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設置嶺南西道,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宋朝於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設置了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63年,設置廣西行中書省,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76年,廣西行中書省改為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行省,治在桂林。中華民國時期,廣西行省改為廣西省,初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1936年遷於桂林市。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撤消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省郡,所以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
第二個特點是起義多。廣西人有英勇、善戰的歷史。從春秋開始,廣西就有起義,元朝後進入頂峰。所以廣西歷史上留下很多著名的起義,最著名的有「金田起義」、「鎮南關起義」、「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等。
第三個特點是民族多。廣西是壯族自治區,有40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5個:壯族、漢族、苗族、侗族、瑤族。
第四個特點是文化獨特。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廣西絢麗多姿的文化。廣西的文化最獨特的有至今未能破譯的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畫。左江流域數公里的懸崖峭壁上,畫有一幅幅赫紅色的人物、動物、器物畫像。懸崖峭壁上,有600多種動物,僅人的圖案就有3、4百種,大的幾十米,小的只有幾毫米。廣西的「銅鼓」是廣西的象徵。還有綉球,綉球原來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現在已經延伸為友誼、幸福、祝福的象徵。廣西還是個歌海,廣西的少數民族愛唱歌,廣西有「三月三」和國際民歌節兩個譽滿全球的歌節。廣西的少數民族用歌來對話,農民走親戚在村口就開始唱歌,一直唱到家裡,對方也用唱歌來迎接客人。廣西的獨特文化還有秦始皇時期修的溝通珠江和長江水域的靈渠,郭沫若說「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第五個特點是方言多。廣西的方言之多,堪稱全國之最。廣西流傳比較廣的語種有6種:流傳在南寧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一帶的「粵語」;流傳在桂林、柳州一帶的「官話」;流傳在梧州市、玉林市和賀州地區一帶「客家話」;流傳在南寧地區、百色地區、河池地區一帶的「壯話」,以及「桂北湘南的方言」、南寧市郊的「平話」等,還有瑤話、侗話、仫佬話等語言。

『貳』 廣西全州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得名於嶺南西道、廣南西路。因廣西大回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答置桂林郡而簡稱桂,首府南寧市,下轄有14個地級市,8個縣級市(地級市代管),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從東至西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接壤,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漢、壯、瑤、苗、侗、京、回等民族,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壯語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苗語、瑤語等。
廣西的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跡,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龍眼。

『叄』 廣西的人文歷史是怎樣的

廣西歷史悠久,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三國兩晉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於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三國時期,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7] 。晉屬廣州。宋、齊、梁、陳時,廣西屬湘州和廣州。

隋屬揚州部。隋末,廣西為蕭銑所據。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隸屬於嶺南道。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

唐咸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

唐朝時期廣西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桂布」名聞遐邇;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鎮興起;修築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

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

『肆』 廣西省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廣西地處中國南部,東部與廣東省接壤專,西部屬與雲南省接壤,南部面向大海,地理位置優越。廣西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同時是中國五個自治區之中唯一最發達的地區,唯一通地鐵的城市。
廣西由於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因此開放程度並不高,再加上地形多山和石灰岩地質,導致該地區較為貧窮,中國幾個重點扶貧對象都在廣西。
省府:南寧市。
人口數量:約5579萬。
下屬轄區: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賀州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等(14個)。
交通樞紐: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南寧東站,桂林北站,柳州站,南寧地鐵。
著名旅遊景點:桂林山水(世界著名景點,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景取自廣西桂林),北部灣,北海銀灘,德天瀑布,紅水河,天坑等。
主要民族分布:壯族,漢族,瑤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水族,苗族。
高等院校: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醫科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桂林理工大學。

『伍』 廣西適合發展什麼文化特色為什麼

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被譽為八桂民族風情之「四絕」,而「唱、跳、吹、斗、踩」五大元素,則共同構築了廣西魅力非凡的民族風情畫卷。這些都是廣西最獨特、最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
專家認為,民族文化是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發展旅遊業時應當充分利用。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為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是我區發展特色旅遊需要著重做好的一門功課。
民族文化特色旅遊初具規模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發展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真正開始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的廣西民族文化已初具規模。」業內專家認為,廣西必須要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深挖,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

目前,廣西的一批民族旅遊景區景點已經建成,如龍勝龍脊梯田、融水貝江苗寨、三江程陽八寨、那坡黑衣壯村寨、桂林劉三姐風情園等。基本形成了桂北、紅水河、中越邊境三條旅遊帶,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游、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游、中越邊境覽勝游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桂北民族文化旅遊帶以桂北山地民族生態旅遊為特色,包括龍勝、三江、融水、羅城、環江、南丹等縣,這條民族文化旅遊帶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如龍勝龍脊梯田、三江程陽風雨橋、融水苗族節慶、廣西獨有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風情以及特色鮮明的南丹白褲瑤風情等。
紅水河流域是我國大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民族走廊,紅水河民族文化旅遊帶以瑤族、壯族文化為特色,包括南丹的白褲瑤文化、東蘭的銅鼓文化、巴馬的長壽文化、忻城的土司文化以及天峨等縣的螞拐文化等,這些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氣息的特色旅遊資源。
中越邊境民族文化旅遊帶以邊境民族風情、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為特色,既有防城的大板瑤、那坡的黑衣壯、龍州的天琴、靖西的綉球街等民族風情,也有寧明花山壁畫、憑祥友誼關、龍州小連城等歷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國瀑布、靖西通靈大峽谷等自然山水奇觀,被譽為「中越邊境旅遊畫廊」。
增強民族文化項目互動性
「廣西雖然有著龐大的民族文化資源,但還未能發揮出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節慶活動能吸引遊客慕名而去,並呆上三五天甚至更長時間,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很多到少數民族地區旅遊的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印象並不是很深刻,如何發揮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讓遊客願意幾次三番的到達一個地方,是當前旅遊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們現在到省外或國外的一些民族地區,都很希望能看到當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體驗和了解當地的文化,如雲南傣族的潑水節就很吸引人,不少人都沖著這個節日而去。」南寧市民黃小姐說,廣西的民族地區也應打造出一批這樣的品牌,讓民族文化成為旅遊的主線,而不是旅遊的點綴。
記者了解到,廣西目前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三江侗族的「百家宴」就做出了品牌。遊客進入侗寨前,會被一幫穿著民族服飾的侗哥侗妹們「攔」住,不唱歌,不給進寨。外地遊客張先生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百家宴」,吃飯時,寨子里擺上多列長長的方桌,各家各戶擺上自己的拿手菜,大家先是坐著吃,後站著吃,再後就是走著吃,不亦樂乎。「拿菜來的都是當地的居民,很多還是老爺爺老奶奶,感覺真是很不一樣」張先生說:「如果菜品由餐廳的服務員送上來,那就沒了味道。」
專家們認為,「百家宴」只是少數民俗文化中的一個縮影。通過這種互動參與的形式,讓遊客加深了對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遊客或許在多年以後,已不記得看過的侗族風光,但一定會記得「百家宴」,這就是民俗文化的滲透力和吸引力。
深度挖掘打造核心品牌
近日,自治區政府正式確定「壯族三月三」全區放假2天,並要求相關部門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在全區不用區域,重點打造多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
統計顯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萬人採取不同方式歡度「三月三」,佔全區總人口的54%。自治區有關部門認為,「三月三」這個品牌很好,一定要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過度商業化打造,讓歌節「變了味」。要通過節日,選出壯族的「歌王」,讓壯族的山歌廣為傳唱,真正做出民族的品牌。
據了解,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有效地激活了民族文化旅遊市場,涌現了一批場面宏大、製作精美、演繹精湛、格調高雅的民族文化旅遊演繹作品,如《印象·劉三姐》《坐妹》《夢·巴馬》《錦宴》等。以銅鼓、坭興陶、壯錦、綉球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商品也越來越受到遊客的喜愛,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廣西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整體形象。

『陸』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什麼歷史文化

廣西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歷史文化:

以甑皮岩遺址為代表的史前人類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古代軍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詩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抗戰文化;以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和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為代表的中國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鴻故居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主要有壯族的三月三歌墟、瑤族的達努節、苗族的踩花山和蘆笙節、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具風味的打油茶等,其中農歷三月三的壯族傳統歌節,最為隆重。

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節定為文化藝術節,後演化為廣西國際民歌節,1999年改為南寧國際民歌節,每年11月在南寧市舉行,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藝術愛好者。

2016年7月15日,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2016年7月,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餘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還有多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廣西歷史文化調研擴展閱讀: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

廣西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系,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穀和蔬菜、腌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其中以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欽州豬腳粉、桂林米粉、防城牛腩粉、梧州龜苓膏、巴馬香豬、賓陽白切狗、賓陽酸粉、玉林牛巴、玉林雲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濾粉等為代表。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廣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帶及梧州市、賀州市部分官話地區,波及湖南南部地區與廣東西北隅。

『柒』 廣西歷史的挖掘研究論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得名於嶺南西道、廣南西路。因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置桂林郡而簡稱桂,[1] 首府南寧市,下轄有14個地級市,8個縣級市(地級市代管),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從東至西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接壤,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漢、壯、瑤、苗、侗、京、回等民族,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壯語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苗語、瑤語等[2] 。
廣西的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跡,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龍眼。

『捌』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玖』 廣西的人文歷史誰知道的比較詳細

廣西歷史文化

廣西歷史悠久,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開鑿靈渠,把長江與珠江兩條水系聯接起來,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漢代,蒼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貿集市,合浦成為海外貿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鄉出現定期圩市;宋代,出現與交趾商人展開貨物交換的搏易場;明清時,廣西采礦業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是金、銀、銅、鋁、錫、鐵等礦。據統計,清順治六年至十八年報開的礦場達127處,居全國第3位。

廣西是我國近現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如金田起義、黑旗軍抗法、鎮南關戰役等的策源地和發生地,涌現了洪秀全、劉永福、馮子材等一批傑出人物。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

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廣西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崖壁畫,漢代前創造的大銅鼓以及古樸曲雅、可避濕熱、防蛇獸侵害的干欄建築等,成為廣西當時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閣及三江侗族程陽風雨橋均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廣西素有"歌海"之稱,主要有壯族的三月三歌墟、瑤族的達努節、苗族的踩花山和蘆笙節、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具風味的打油茶等,其中農歷三月三的壯族傳統歌節,最為隆重。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節定為文化藝術節,後演化為廣西國際民歌節,1999年改為南寧國際民歌節,每年11月在南寧市舉行,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藝術愛好者。

廣西絕大多數人和地區(包括少數民族中的許多人)講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客家話、平話、湘語、閩語等6種,為我國漢語方言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數民族中以講壯語居多。地方曲藝主要有桂劇、壯劇、彩調劇、粵劇、邕劇、廣西魚鼓、銅鼓音樂等。

『拾』 對廣西民俗文化探究的論據和論證

廣西特色文化探究來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賴富強 點擊數:519發布時間:2011/5/3 9:52:55
廣西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地貌、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多民族聚居區以及不同時期的變遷和發展,孕育出廣西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豐富多彩。
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廣西山水,構築了廣西特色山水文化的靈魂。從歷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詩詞到縱覽千年的各類石刻,從徐霞客的八桂足跡到現代人的廣西遊記,從千百年的傳說到灕江畫派的出現,都體現了廣西山水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廣西尋找山水文化的體驗,讓人身心愉悅,領悟倍升。經過歷史的沉澱,廣西有非常經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這一由桂林山水為主題的經典組合,除了三山兩洞一條江(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蘆笛岩、七星岩、灕江)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傳奇故事外,還有桂林王府的獨秀峰、興安靈渠、桂海碑林等許多地方所沉澱的豐富山水文化,讓人在山水中體驗文化,在文化中領會山水,從而使心靈得到升華。體驗到「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雲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等許許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灕江時興奮和感受,更成為這條被譽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靈魂。又比如徐霞客廣西足跡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地理學名著。在《徐霞客游記》的60多萬字中,描述和記載廣西部分就達到其三分之一還偏多的21萬字,這給廣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豐厚的一筆。1637年農歷閏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廣西,歷游全州、興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縣、象州、武宣、桂平、陸川、玉林、北流、容縣、貴縣、橫縣、邕寧、南寧、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綏、賓陽、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農歷三月底,從南丹入貴州。徐霞客在廣西整整一年,走遍廣西大部分地區。《游記》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他是第一個系統地考察研究廣西溶岩地貌的學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他對岩洞、石鍾乳、伏流、落水洞、漏斗窪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學的解釋 。想要與古人進行對話式的山水文化體驗,徐霞客在廣西的足跡路線是理想的選擇。紅水河奇石文化是廣西山水文化的精華之一。紅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幹流,因流經紅色砂貝岩層水色紅褐得名。沿途群峰夾谷,河床深邃。紅水河石天下奇。近年來,紅水河因產奇石而聞名於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絕。紅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渦「啃咬」出來的,紅水河彷彿一位才藝高超的雕刻大師,把一塊塊毫無生命的石頭,雕刻成一塊塊百態千姿、晶瑩堅硬、栩栩如生、飽含生命色彩、人見人愛的奇石。不管大小輕重,品位高低,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主題、情調和風格,且各領風騷,互不謙讓,令人感嘆。 紅水河石造就了廣西的奇石市場,造就了廣西的奇石文化,使紅水河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來,賞石成為一種時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奇石文化也越來越普及。奇石也成為許多收藏家的青睞之物。沿廣西紅水河出發,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體驗。
二是歷史文化。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廣西文化的精華所在。遠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鎮古村、抗戰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這茫茫史海中如何選擇歷史文化的精華,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必須根據出土文物、考古發現以及各地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遺產)的挖掘狀況,才能找到比較理想的廣西歷史文化的精華所在。遠古文化與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羅棋布,是廣西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許多。如「柳江人」遺址的白蓮洞,位於柳州市南郊蓮花山上,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提議籌辦的我國第一座洞穴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古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化石。大約距今5萬年以前「白蓮洞人」已經會縫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構成的白蓮洞文化。白蓮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類學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白蓮洞遺址已經成為中外人類學家關注的科研場所、科普課堂和旅遊勝地。而在80萬年前的地層發現的百色盆地舊石器時代遺址,有石器加工場、用火遺跡等,表明有一群晚於80萬年前的古人類在百色盆地活動,這些古人類曾在這里製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燒烤食物。如位於百色市右江區的大梅遺址、田東縣的坡洪遺址、田陽縣的那賴遺址。證明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莫維士提出的所謂「兩個文化圈」的理論是不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先後在來賓、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靈山等地發現10多處重要的古人類及脊椎動物化石和文化遺物,廣西已成為國內繼北京周口店之後又一古人類研究的熱點地區。其中重要的發現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蓮洞人和甑皮岩人4處古人類化石產地及百色古人類文化遺址、南寧頂螄山遺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遠古文明」。 在連亘左江數百公里的懸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紅顏料平塗的人物、動物、器物畫像。畫面一般距離江面20-40米,最高的達120米左右。畫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僅四五十厘米。據1985年的綜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畫已發現79個地點、178處、280組。寧明花山崖壁畫,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圖像眾多而居左江崖壁畫之冠,是左江崖壁畫的代表,這里已建成較好的旅遊景區。體驗廣西的歷史文化,廣西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場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發現外,還有許許多多各類別的歷史文化,如銅鼓文化、非物質文化等等。近年來,廣西古鎮古村的開發成為體驗歷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點景區。素有「夢境家園」之美稱的昭平黃姚古鎮,保存著目前全國最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群之一。古鎮按照九宮八卦圖布局建築,始建於宋朝開寶年間,明清時期得到大發展。現在的古鎮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透視出悠久的歷史和昔日的繁華。欽州靈山的大蘆村是廣西目前較大的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一,房屋結構功能齊全,明末清初嶺南豪宅的建築風格明顯,顯露出強烈的宗法制度觀念意識。古宅依山傍水,古靜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跡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見證著歷史的輝煌,最寶貴的是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時期創作的傳世楹聯,有著珍貴的人文歷史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所以又有「中國楹聯第一村」之譽。南寧的揚美古鎮建於宋代,是當時方圓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列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有著名的魁星樓、清代一條街、明清古建築群等景點。廣西的古村古鎮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興業的龐村、富川的秀水村、靈川的大圩鎮、靖西的舊街等,各地都有較好的保護和開發,是體驗廣西歷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廣西抗戰文化方面,有許許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難以一一羅列。抗戰時期,桂林作為國統區的文化之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們當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亞子、夏衍、田漢等。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來到桂林後,與桂林的同行們一起興辦各種社會團體,通過電台廣播、發行報刊雜志、舉辦各種展覽和文藝演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南寧昆侖關戰役是中國國民政府發動反攻的決策與日本侵略軍當局發動「一號作戰」計劃硬碰硬的結果,是整個桂南會戰的核心戰役。此戰為中國軍隊首次以攻堅戰打敗日本「鋼軍」的光輝戰例,在中國近代戰爭史上,是確實值得後人敬仰的濃彩一筆。
三是民族文化。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此外還有25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豐富多彩並富有獨特魅力的文化,是廣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為代表符號的廣西民族文化,滲透到廣西各地的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也是人們體驗廣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嶺南少數民族尤其是壯族傳情達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廣西少數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現形式,「跳」的內容十分豐富,如壯族、瑤族、彝族都跳銅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蘆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蘆笙,甚至吹樹葉。這是廣西多個少數民族民俗活動中的主要內容,其中尤以廣西的苗族與侗族最為典型。「斗」是廣西多個少數民族傳承的民俗活動中,「斗」動物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斗馬、鬥牛、斗雞、斗鳥、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蹺、踩火海刀山。 在對廣西民族文化的體驗中,劉三姐文化是其精華所在。在劉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劉三姐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許多能夠深度體驗劉三姐文化的景點景區,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魚峰山、桂林的劉三姐風情園等等。桂北少數民族風情文化線路是對廣西民族文化的經典體現。柳州—融水—三江—龍勝—桂林 ,集中了嶺南地區民族文化的「風情四絕」。 「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橋」,構成了最經典的嶺南「風情四絕」,叫人無比贊嘆。當然,廣西的許多少數民族自治縣、自治鄉都是民族文化的蘊藏和體驗之地。最能體現廣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斷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各地大大小小的節日就有330多個,平均下來幾乎是天天都有節慶。
四是宗教文化。廣西的宗教文化可分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來宗教
文化兩大部分。廣西民間在每年固定時間舉行的祭祀儀式,大多保留著原始宗教的形態。特別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間祭祀活動,主持人往往是公眾推選出來的有權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當地有影響的所謂神職人員。如桂西南一帶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間舉行的「祭月請神」,通過祭祀月神,請月神以「神魂附體」,請月神下凡與人們對話等。這種儀式較多的保留著早期氏族社會宗教活動的遺風,即宗教活動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領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東蘭、鳳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舉行以青蛙為崇拜對象的宗教祭祀儀式。屆時,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尋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鳴炮報訊,這位第一個找到青蛙的人便是當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帶,每年舉行祭祀雞血藤和銅鑼的活動,由村人推舉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靈獻祭,然後再長者的帶領下,眾人圍繞著放在木樁上的一條粗大的雞血藤,一邊敲響銅鑼,一邊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歷史上廣西先民雖然沒有統一和嚴密的宗教組織和教義,但民間對自然神、對祖先的祭祀包括對遠祖以至故去的親長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異,按歲時祭祀之外,還舉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傳的族群習俗活動。比較有影響的是梧州的龍母廟,是廣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場所。廣西的外來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東地區是體驗廣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線路,從梧州—玉林—貴港,有影響的宗教旅遊勝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國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廣西有三個洞天,佔全國道教洞天總數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東地區。根據道教洞天的排位,廣西的洞天分別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們分別是:容縣的都嶠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仙人劉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鬱林州南海之南也,又雲和州含山縣,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容州北流縣,屬仙人錢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東地區在嶺南一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桂平西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稱思靈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潯城半邊山」之稱。這「半邊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雲,無塵埃污染,再有古樹參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徑曲幽,有「人間仙境」之美譽。廣西佛教協會的駐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這里雖然離桂平市城區不到兩公里,卻是一處非常幽靜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廣西最早的佛教傳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時,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時營建了上寺——南華古寺,清朝順治年間修築了下寺——洗石庵。近現代以來,中國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廟中擔任住持,他們當中有全國知名高僧、曾任廣西佛教協會秘書長、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巨贊法師和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的釋覺光法師;著名佛教大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釋寬能法師自1949年來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圓寂,再也沒有離開西山,1989年涅槃時,還留下了三顆舍利子,這不僅說明大師是有道高僧,還證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國人對年長者過生日的祝福語,就出自貴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於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嶺南名剎。宋仁宗皇帝親書「景祐禪寺」匾額賜給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禪寺,寺里還有非常珍貴的菩提樹。梧州的四恩寺,是嶺南現代第一寺,氣勢恢宏,以「報三寶恩、父母恩、國土恩、眾生恩」為寄託。除桂東地區外,廣西較有影響的宗教文化場所還有上林的蓮音寺、柳城的開山寺、柳州觀音禪寺、桂林的棲霞寺、陽朔的鑒山寺以及被譽為「楚南第一名剎」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廟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創建於明朝永樂八年,寺廟建築飛檐高翹,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蓋,金碧輝煌。歷代以來,每年的春仲月(農歷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南寧孔廟也是體驗儒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在天主教文化影響方面,廣西主要集中在北部灣的北海、欽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潿洲島,島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後,法國傳教士踏上了潿洲島的土地,開始在這里傳播天主教,發展教徒,建造了「潿洲天主教堂」,也傳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蘭教文化在廣西也有零星的傳播和影響。
五是海洋文化。廣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灣沿海地區,對廣西海洋文化的體驗,主要在海上絲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開辟的通往東南亞,繼而越過印度洋到達波斯等地的海運航道。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區的商販就把陶瓷、布匹、絲綢等商品裝船,通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發往斯里蘭卡、印度等地,再轉運至埃及、羅馬等國,而東南亞及歐洲商人則通過這條航道帶來毛織品、玻璃器皿等異域珍品。「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與西北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一起,成為連接東西方兩大文明的橋梁。在廣西合浦縣一個名為「古城頭村」的地方發現了西漢時期的船步(即現在的碼頭),這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碼頭。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證實了廣西合浦一帶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當時,這里是繁忙的國際貿易港口,中國南方出產的絲綢、瓷器從這里裝船運往東南亞和波斯地區,而西域運來的毛織品、琉璃製品等在這里登岸,銷往全國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灣所產的珍珠被歷代的皇親貴族所寵愛,《西廂記》、《紅樓夢》等名著中關於貴婦人的描寫,往往都離不開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漢代,合浦、欽州、防城一帶就已盛產珍珠,歷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採集,有「白龍珠城」、七池八寨之說。採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產珍珠最高達28000多兩。合浦珍珠曾幾經興衰,卻一直以「西珠(歐洲)不如東珠(日本),東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聞名於世,其中「夜明珠」和當地所屬營盤珠被譽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鄉之美稱。這里還流傳著「珠還合浦」的故事。
六是福壽文化。福壽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追求長壽、福氣和好遠人皆有之。廣西的福壽文化除了與全國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獨特的地方福壽文化。廣西作為一個生態大省和長壽福地,廣西的福壽文化更多體現在養生體驗方面。經過多年來中外專家學者的研究和多屆國際長壽養生研討會的舉辦,廣西的福壽文化具有更廣的視野和更深的造詣。廣西的福壽文化之旅,首推廣西巴馬縣、鳳山縣一帶的盤陽河流域,這是世界公認的長壽之鄉,長壽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長壽地區之首。巴馬、鳳山的長壽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盤陽河一帶。在這條河流兩岸,你只要隨便走走,就可以遇見百歲老人。百歲兄弟、百歲姐妹、百歲夫妻在這一帶也不罕見,盤陽河也因此被世人譽為「世界長壽之河」。巴馬也是至今唯一榮獲《世界長壽之鄉》國際證書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國內外遊客數以萬計,他們在盤陽河畔休閑養生,使這里的福壽文化得到不斷的深化和傳播,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養生理念和福壽文化知識。在桂林的永福縣,眾多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中,福壽文化別具特色,被列為桂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永福縣素有「福壽之鄉」的美譽,其深厚的福壽文化的底蘊中,既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個性。永福的福壽文化可分為福文化和壽文化。其代表便是縣城鳳山頂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壽鎮百壽岩中的「百壽圖」石刻,這是永福縣福壽文化的標志。此外,還有沿海地區東興一帶的濱海福壽文化和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南寧大明山的福壽養生文化,都有其鮮明的地方特色,是體驗廣西福壽文化的好去處。
七是飲食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文化作為大眾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傳播。廣西的飲食文化體現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時尚流行化等方面。廣西的飲食文化之旅可滲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一些最偏遠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獨特的飲食文化。從大體上分,廣西的飲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飲食文化、桂南飲食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和北部灣沿海飲食文化。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發展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飲文化,也有不同的飲食習俗。長期以來,廣西各地不斷創造和保存著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口味獨特的廣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廣西的哪個地方,甚至是某個縣某個鄉,都會有一兩種美食或一兩道名菜讓人怦然心動,叫人永生難忘。廣西菜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綠色、保健、長壽,在於其土生土長的原生態。正所謂「健康美食,吃在廣西」。但同時,廣西人接納外來的飲食文化也是不遺餘力的。根據廣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狀況和生活習慣,粵菜、湘菜、川菜、東北菜、潮州菜以及東南亞地區的風味菜,在廣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場,首府南寧更是全國各地多路菜系和東南亞菜系薈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來說,桂北地區吃湘菜比較普遍;桂東桂南地區則比較流行粵菜。尤其是北部灣沿海地區,所吃菜系與廣東粵菜相差無異。廣西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是時尚流行化,在南寧、柳州、桂林等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歡集中吃一兩個菜似的。

閱讀全文

與廣西歷史文化調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