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有哪些歷史沿革
食品科技學院源於1921年成立的國立東南大學農產製造門和1927年創辦的中央大學農產製造系、食品工業系,1985年學校在全國農業院校中率先成立了食品科學系,1996年成立了食品科技學院。2017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進入前10%,位居全國第四位。
㈡ 食品營養學發展的幾個關鍵時期,分別是什麼
1.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懂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勇於探索。
2. 系統全面地掌握現代營養學和中國傳統營養學理論,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不同人群的營養指導與干預;掌握膳食設計科學理論,並具較有熟練的膳食製作實踐技能;並掌握現代膳食集團的相關管理理論與知識。畢業時,本專業畢業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達到中級營養師、中級及以上烹調師,取得營養配餐師、中級及以上烹調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和其它相關管理證書,能夠勝任大、中型膳食集團和飯店餐飲部門營養指導與干預、膳食設計與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 掌握英語的讀、寫、聽、說能力,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並具有一定專業英語會話能力,畢業時達到學校要求的英語水平。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4.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一般方法,有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趨勢。
5. 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與知識,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在校期間應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准,具有健康的體魄。
課程設置
主幹學科:營養學、食品學原理、管理學原理
主要課程(學位課程):營養化學基礎、營養生理學、生物化學、食品衛生與安全、營養學基礎、管理學原理、烹飪工藝學、食品檢驗、衛生統計學、毒理學、中醫飲食營養學、烹飪原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專業實習、臨床實習、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營養化學基礎實驗、生物化學實驗、食品衛生與安全實驗、營養學基礎實驗、烹飪工藝學實驗等。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這是對於食品營養學和食品學有什麼區別嗎?將來想當營養師要學什麼專業?主要學些什麼呢?化學等理科知識很差能學嗎的解答。
㈢ 食品科學研究領域及研究方向
食品科學大致分為食品化學、食品工程、食品微生物學等幾個分支。食品化學:從化學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營養和安全性質以及他們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銷的過程中的變化及其對食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性影響的科學,是為改善食品品質、開發食品新資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藝和貯運技術、科學調整膳食結構、改進食品包裝、加強食品質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論基礎的學科。
㈣ 食品營養學的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是什麼
營養學是一門研究機體代謝與食物營養素之間的關系的一門學科。通過對營養學的歷史、起源、發展、特徵、層次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知道營養學的發展脈略。營養學對社會、家庭、行業、健康、政策具有深遠影響。美國屬於分子領域的營養學代表,中國是整體營養學的代表,而日本兼備了兩者的特點。雖然日本並非營養學發達的國家,但是2015年的調查發現,日本臨床營養學已經建立系統,而21世紀以來,各類催熟劑的使用使得食物營養素缺乏,國民的營養狀況令人擔憂。這些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醫文化和養生學是現代營養學的鼻祖。「葯食同源」是營養學從治病到預防疾病發展的趨勢,《中醫基礎理論》詳細介紹了五大臟腑與自然界五色、五味、四季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人們可以通過簡單易學基礎衍生到日常生活習慣中,以不按照個人喜好暴飲暴食,嚴格按照食品的兩性(溫性、寒性)和個人體質選擇適當的食品,達到體內外相對平衡的狀態,使身體健康,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在7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國就把營養學的研究展開了。7000年前,人類的最初研究是從食物是否有毒開始的。神農嘗百草的目的是確定是否有毒。在3000年前,社會安定,黃帝誕生,並把食物的研究推前了,有書《黃帝內經》,記載了食物的核心: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說,3000年前的祖宗認為穀米必吃,水果配合吃,肉類增加一下口味就可以了,各種蔬菜就是補充能量的食物,這些都一起吃,所以就合適人體了。總的來說是四份素,一份肉。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比例,符合自然的法則。在2000年前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低,則提出了飲食的法則:「把你的食物當葯物,而不是把你的葯物當食物。」就是提出了多吃食物少吃葯、提前預防疾病為主的醫學思想。
大約在1616年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樹立了新的思維觀點。他對現代營養學的主要貢獻是把食物從整體進行分解,確定了現代營養學的思想基礎。他的思想一出,人類就開始了分解的思維,將人的器官分解來研究,把食物分解開來研究。人類進入了分解的歷史。
而當時的中國到了1616年左右,還沒有確立分解思維。除了李時珍等醫學名家,確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就是關於食物溫、熱、寒的分類。《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1578年著成,代表了中國古代食療的高峰。最後一個是以1900年為主,西方人按照笛卡爾的思想,把食物分解了,並提取了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營養成分。從此出現了六大營養素的研究。1950年以後,中國也開始了學習這六大營養素的跟蹤歷史,而中國也無任何大的創新了——這就是營養學的發展歷史。
現代營養學起源以1900年發現碳水化合物開始,並逐漸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中國很早就有營養學的意識理念,例如中國的餃子製作原料和蒸煮法就是在保證多種營養齊全不流失的同時符合色香味俱全內涵的中國飲食文化。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精深博大。
㈤ 食物的世界歷史屬於什麼學科
按歷史化學物理等學科的分類屬於國家級課程。
㈥ 食品化學的發展史
食品化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時間不長,它的起源雖可追溯到遠古時代,但與食品化學相關的研究和報道則始於18世紀末期。這個時期,一些化學家、植物學家等開始以食物為對象,從中分離某些成分。 夏延斌、楊瑞金等學者根據國內外文獻將食品化學的發展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天然動植物特徵成分的分離與分析階段。該時期是在化學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化學家應用有關分離與分析食物的理論與手段,對很多食物特徵成分如乳糖、檸檬酸、蘋果酸和酒石酸等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許多零散的有關食物成分的分析資料。第二階段,19世紀早期,食品化學在農業化學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充實,開始在歐洲占據重要地位,體現在建立了專門的化學研究實驗室,創立了新的化學研究雜志。與此同時,食品中的摻假日益嚴重,檢測食品雜質的要求成為了食品化學發展的一個主要推動力。第三階段,19世紀中期英國的Arthur Hill Hassall 繪制了顯示純凈食品材料和參雜食品材料的微觀形象的示意圖,將食品的微觀分析提高至一個重要地位。1871年Jean Baptis M.D.M提出一種觀點:僅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組成的膳食不足以維持人類的生命。人類對自身營養狀況及食品攝入的關注,進一步推動食品化學的發展。20世紀前半期,食品中多數成分被逐漸揭示,食品化學的文獻也日益增多,到了20世紀中期,食品化學就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㈦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歷史
其實,說起食品加工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江南青蓮崗文化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但就其教育而言,卻經歷了幾千年的坎坷旅程方初具規模。
最早的古代書院設置的都是「六藝」之學——禮、樂、射、御、書、數,作坊式的食品生產根本難登大雅之堂。發展至後來,「六藝」演變為「天、算、農、醫」四大教育方向,雖說有些教「農藝」的技校開設了桑學、蠶學等面向生產的科目,但關於食品的製作加工技藝仍以「傳男不傳女」的「祖傳秘方」或「學徒」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缺少正規的學校教育。上千年來,食品教育只是作為農業教育的點綴若隱若現。地漂浮在歷史的長河中。直至1927年,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驅的提議下,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將一些農業技校紛紛並入大學改為農學院,有的農學院初設與食品相關的農產製造科,這才使食品科學在高等教育中嶄露頭角。而食品科學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出現於大學中,在全球范圍內基本上始於20世紀後半葉。隨著食品生產技術發展,產生了對高級技術員、工藝工程師等人才的需求,培養技術類人才的職業教育水平才逐步達到大學本科知識研究生層次。
國家教委最新實施的專業調整使這一專業的口徑加寬,也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拓寬後的專業培養方向包括食品工程設計、製糖工程、糧食工程、油脂工程、煙草工程、食品衛生與檢疫、食品營養與檢測、農產品及水產品的貯運與加工、冷凍冷藏工程及蜂學、茶學等等。中國農大、天津輕院、鄭州輕院、無錫輕工大、大連輕院、華南理工、浙江大學、華中農大、華南農大、上海水產大學、天津商院、北京林大、黑龍江商院等在食品專業方面都取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食品發酵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等單位也設立了授予碩士學位培養點。華南理工大學和無錫輕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據1993年底統計,中國1075所高等院校中設有食品專業的有83所,其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60所(現今已達76所),其餘招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專科生。
㈧ 食品化學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相關,並與( )的興
你這個問題描述是一個填空題,如果說是要問視頻化學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相關,並與什麼的什麼興趣,什麼?
㈨ 食品生物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件及其意義
食品生物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變和意義的話,是為了讓食品生產的更快速更方便,味道也是更美觀。
㈩ 食品科學的現狀和趨勢
中國食品發展趨勢
中國食品工業進入新世紀以來,始終保持著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2001年比上年增長10.5%,2002年增長16.6%,2003年增長19.8%,2004年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6163.86億元,同比增長25.2%。共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529.8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4.30%,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0.09%。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克服了禽流感等突發事件的影響和食品生產原材料價格較大幅度漲價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2004年食品工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食品生產與市場銷售保持了同步增長;食品安全工作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食品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實現利潤總額915.90億元,同比增長31.80%;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食品工業企業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去年食品工業百強企業利潤達482.33億元,佔全國食品工業利潤總額的52.66%,食品行業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食品出口形勢嚴峻。
食品工業運行中的新情況
近10多年來,食品工業始終處在快速發展狀態,滿足了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促進了食品消費結構變革和發展。但從去年食品工業的發展情況分析,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需要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乳品製造業的發展顯現疲態
近10年來,中國乳品製造業的超高速發展一直是全球乳業生產的一大亮點,在世界奶類生產以1-2%的速度緩慢增長的同時,中國乳品製造業卻以超過30%的速度高速發展。去年中國乳製品產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而乳品消費的增幅開始放緩。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認為,乳品製造業的發展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拐點。
提高肉類生產水平確保食品安全刻不容緩
中國是肉類生產、消費大國,畜牧業資源和肉類生產在全球佔有重要位置,肉製品加工業也是我國的優勢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肉食消費水平己經與歐洲國家、日本相當,甚至比日本的肉食消費水平還要高。但是,肉類工業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加快大型肉類食品企業的發展步伐,逐步推廣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裝備和工藝技術,從整體上提升肉類生產水平,確保食品安全是今後幾年刻不容緩的任務。
食品工業發展與居民營養健康需求不相適應
2004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居營養與健康現狀》的調查報告,發現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城市居民畜肉及油脂消費過多,谷類食物消費偏低;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攝入普遍偏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及肥胖率均較高並呈上升趨勢。調查報告還特別指出,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
這一狀況充分表明食品工業發展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缺乏按營養平衡要求生產的早、中、晚餐的製成品,也缺乏滿足特殊人群需求的製成品;許多食品企業並沒有按照居民營養與健康要求進行合理配方,也沒有做到採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對原料成分進行合理搭配;食品製造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原料營養素的保護和利用,加工技術、方式和設備利用不當造成營養素大量流失;營養強化食品生產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大豆能減少冠心病風險,纖維類(水果、蔬菜、谷類中)和可溶性纖維(燕麥、psylium種皮)也能減少冠心病風險,而食品工業對大豆、蔬菜、水果、燕麥等富營養食品的研究開發遠遠不夠。
食品工業發展趨勢
我國經濟正在向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各地都在進行「十一·五」發展戰略的研究。當今食品消費己經由量的追求轉向對質的追求,向著質量、營養、方便、安全的目標轉變,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加劇,對食品製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牢牢把握新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變化趨勢,順應消費市場的需求,制訂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
今後幾年食品工業生產和消費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方便食品的發展和產品的多樣化是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特徵
當前我國食品工業主要還是以農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程度較低,食品製成品水平低。市場上缺乏符合營養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滿足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的食品。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簡便、營養、衛生、經濟、即開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場潛力巨大。消費群體結構的變化,也對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預測到2010年城鎮人口將超過5億,城鎮居民對食品消費的數量、質量、品種和方便化必將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各種方便主食品,肉類、魚類、蔬菜等製成品和半成品,快餐配餐,穀物早餐,方便甜食以及休閑食品等和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需求的個性化食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大有文章可做。方便食品的發展是食品製造業的一場革命,始終是食品工業發展的推動力。
重視食品營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食品工業的重要任務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處於溫飽到小康的轉型期,對營養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食品生產要注重開發營養搭配科學合理的新產品,開發營養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既要為預防營養缺乏症服務,又要為防止因營養失衡造成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服務。
發展營養強化食品減少營養缺乏性疾病。目前己知最廉價、最長遠的解決方案是在居民普遍消費的食品中添加普遍缺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麵粉和大米營養強化工作應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計劃,麵包、餅干、方便麵、掛面、速凍主食品等食品生產原料都應逐步使用營養強化麵粉和米粉。要繼續做好牛奶、醬油、食用植物油的營養強化工作,改善居民普遍缺乏鈣、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狀況。乳製品生產要繼續增加嬰幼兒配方奶粉和中老年專用奶粉的比例,同時要發展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液體奶製品生產也要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營養強化,逐步提高營養強化奶的比例。
開發大豆等富營養食品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大豆蛋白質中氨基酸組分比較完全,賴氨酸含量高,不含膽固醇,可作為心血管病患者的蛋白質營養食品。大豆磷脂可促進脂肪代謝,大豆皂甙可降低膽固醇,促進脂肪分解,大豆異黃酮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大豆多肽可清除體內自由基。開發大豆食品是「十一·五」食品工業發展中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首先要發展傳統豆製品生產,以此增加居民豆製品的攝入量;其次要在發展牛奶的同時,提倡居民消費豆漿、豆奶、豆奶粉、酸豆乳。大豆粉較大程度地保留了大豆的功能因子,而且更經濟,可以把它當作「營養素」添加到各種食品中去,如蒸煮麵食、焙烤食品、嬰幼兒食品、快餐、冷食等等。第三是適當發展分離蛋白、組織蛋白、濃縮蛋白,滿足食品生產需要。還有蔬菜、水果、谷類,橄欖油、山茶油、紅花油等可減少冠心病風險,應該優先發展。
重視功能(保健)食品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A)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全世界亞健康人口的比例己經佔到75%。現在公眾最為關心的健康領域是控制體重、增強免疫、抗氧化及營養補充劑。未來10年全球功能食品產業將以年均10%的速度發展,功能食品是21世紀食品工業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按照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人水平分析,功能食品發展有著較大的空間,預計到2010年功能食品的銷售收入至少應占食品工業銷售總額的3%以上。
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要務
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現,近年來已經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使得食品安全形勢日漸趨好。盡管如此,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因此,為確保食品安全,企業應當加強自我檢驗檢測,充分發揮食品業主自主進行檢測的積極性。要對食品供應鏈進行全程監控。同時,要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加快培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專門技術人才,提高食品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
先進技術將在食品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食品工業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產業規模不大,企業規模不經濟,生產集中度低,小而散的情況比較突出,食品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所以,企業要在競爭中贏得主動、處於不敗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加快技術創新。
食品企業的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將成為企業增強產品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首要條件。電子技術、生物技術、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冷凍乾燥技術、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及無菌包裝技術等高新技術,將在食品工業生產和產品開發中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改變傳統食品工業的面貌,提高食品的科技含量,加快食品工業的發展進程。
「循環經濟」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的新型模式。如果說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的第一階段,那幺生態工業則是在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提升和延伸了環境保護的內涵,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最終全社會要實現可持續消費。食品企業應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在生產過程中防治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力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在資源發展中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棄資源,變無用為有用,變小用為大用,變一用為多用,實現農產品的深度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來源:榮格雜志)
主要內容有食品科學及其發展,食品的品質、化學成分與營養,食品與健康,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糧油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果品蔬菜加工,糖果食品加工,軟飲料加工,水產食品加工,果品蔬菜儲藏保鮮,食品微生物與發酵,食品腐敗與保藏,食品衛生與安全,食品添加劑,食用菌生產與加工,食品感官評價與偽劣食品鑒別,食品包裝,食品科學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術,食品標准與法規,內容基本涵蓋了食品科學與技術的各個方面。
這個學科是非常基礎的應用學科,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未來的發展需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展,與生物學和化學等學科是分不開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吃的東西越來越講究,這個學科肯定會有很大發展的,比如許多生產企業不達標的生產方式都要改善,找工作應該也是很容易的。說到找工作的問題,你要了解層次越高的人才,找工作的層次也會越高,所以你要對此感興趣,就努力去讀博士吧,出來後進個大企業是絕對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