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阜沙鎮歷史文化

阜沙鎮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3 13:35:16

Ⅰ 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鎮在東南西比哪個位置

請參考下一下資料您就明白了、中山市是中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中山人傑地靈,風光古樸而自然。改革開放後飛速發展,中山躋身廣東「四小虎」之一的經濟地位。中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和珠海市斗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 全境位於北緯22°11′~22°47′,東經113°09′~113°46′之間。市中心陸路北距廣州市區86公里,東南至澳門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 地貌 中山市 中山市地質發展歷史悠久,地殼變動頻繁,地質構造體系屬於華南褶皺束的粵中坳陷,中山位於北段。 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區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五桂山、竹嵩嶺等山脈突屹於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為全市最高峰。 地貌由大陸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沖積平原、海灘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佔全境面積的24%,一般海拔為10~200米,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平原和灘塗佔全境面積的68%,一般海拔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和基水地,灘塗廣泛分布有濱海鹽漬沼澤土及濱海沙土。河流面積佔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門水道自北向南流經市西部邊界,由磨刀門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瀝水道自西北向東南經過市東北邊界由洪奇門出珠江口。其間汊道縱橫交錯,其中小欖水道、雞鴉水道橫貫市北半部,匯入橫門水道由橫門出珠江口。水系劃分為平原河網和低山丘陵河網兩個部分,平原地區河網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響,具典型河口區特色。 地質 中山市出露地層以廣泛發育的新生界第四系為主,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出露有古生界、中生界地層和北部零星出露的元古界震旦系的古老地層。新生界第四系在境內分布廣泛,按其成因類型分為殘積層、沖洪積層、沖積海積層和海積層。地質構造體系屬於華南褶皺束的粵北、粵東北、粵中坳陷帶內的粵中坳陷。粵中坳陷又分為若干個隆斷束,中山則位於其中的增城至台山隆斷束的西南段。市境內斷裂構造發育,分布廣泛,出露清楚。按其走向可分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北西向和東西向數組。褶皺構造,由於沉積岩出露不多,且受斷裂變動和岩漿侵入的破壞,因而褶皺構造多不完整,較明顯的僅有深灣褶皺、雍陌褶皺兩組。礦產資源,由於地層分布比較簡單,因而礦產資源不豐富。固體可燃礦產:泥炭土是中山唯一的燃料礦藏,分布在張家邊,含油率一般在10%左右,部分高達16%至18%。質量較好,但儲量僅100萬噸左右,表土層薄,開采成本低,可供地方作小型露天開采。金屬礦產:有磁鐵礦、黑鎢礦、砂錫礦等,均因儲量少,品位低,礦脈分散,開采價值不高。建築礦產:蚝殼,大量分布在北部三角洲平原,埋藏深度不大,厚度可達2至4米,成條帶狀及層狀分布,含豐富鈣質,是市內常用的建築材料之一;石材以花崗岩為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區;高嶺土,主要分布在環城和張家邊等地。 水文 中山市 中山市河網密度是中國較大的地區之一。各水道和河涌承納了西、北江來水,每年4月開始漲水,10月逐漸下降,汛期達半年以上。東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瀝水道;中部是東海水道,下分支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匯合注入橫門水道;西部為西江幹流,在磨刀門出海。還有黃圃水道、黃沙瀝等互相溝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地帶。全市共有支流289條,全長977.1公里。主要水道: 雞鴉水道北接容桂水道,兩岸北起經東風、阜沙鎮;東岸北起經南頭鎮、馬新聯圍和民三聯圍,在大南尾與小欖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3公里,面寬200至300米。該水道渲泄西江洪流,兩岸成為中山市的防洪地區。 小欖水道北接順德市馬寧水道,於鶯哥咀注入市境內。兩岸途經小欖、坦背、港口鎮;東岸途經東鳳、阜沙鎮,在大南尾與雞鴉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1公里,面寬150至300米。該水道渲泄上游西江洪水,河道兩岸成為市境主要的防洪地區。 橫門水道上接小欖、雞鴉、石岐水道,經張家邊、中山港區,由橫門流出珠江口。全長12公里,面寬800至1000米。 黃沙瀝西接雞鴉水道,向東流經黃圃、三角鎮邊界,至石基沙頭匯入洪奇瀝,全長10公里,面寬130至150米。是黃圃鎮、三角鎮、民眾鎮農田的排灌河,又是雞鴉水道的

Ⅱ 關於阜沙鎮浮虛山的作文

感悟,是人們對自然與社會某現象的內蘊產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作家、詩人常常通過語言文字,藉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藝術地表現他們的感悟。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悟出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摯的愛」,從而寫出了《背影》;蘇軾面對中秋明月,情感受到觸動,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從而寫出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茅盾看到一排排枝葉靠攏、枝枝向上的白楊樹,想到了緊密團結、一致抗日的北方軍民,寫出了《白楊禮贊》,贊美「象徵北方農民,象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些都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可以說,感悟就是一種對生活的深層理解。
我們都知道,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但是,生活本身只是客觀表象,它不能直接搬到我們文章中來,必須經過我們的思考、感悟,對生活素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形成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思想。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一個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思想貫串其間,必然會成為一盤散沙似的現象羅列,這種文章怎麼能使讀者從中獲得明確的啟示呢?所以說,要使文章主題鮮明,說理深刻,有新意,就必須培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感悟生活,就要從最常見的生活細節思考起,提煉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點。有位同學在一篇作文中寫了生活中這樣一件小事:「一天早晨,我在上學的路上見到一隊小學生在跑步,只見他們個個臉上紅撲撲的,頭上冒著熱氣。突然,我的眼光落在了一個瘦弱的小男孩的身上,也許是由於體力不支,那小男孩掉隊了,只見他『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氣,這時,我聯想到自己在中考前克服困難,訓練長跑時的感受,頓生『同病相憐』之感,便情不自禁地對小男孩喊:『加油,趕上去』,那小男孩竟在我的鼓勵下趕上了隊伍。」這位同學從此事中「悟」出生活的真諦:只要樹立信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就是一位同學對生活的感悟,他能從平常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深層意蘊。
用心靈去感悟生活,正是我們培養感悟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觸動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筆下就會飽含真情。寫親情的文章是常見的,如何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呢?那就要親身感悟生活。有了較強的感受直覺,就能寫出「真情」。一位同學在一篇作文中寫了這樣的內容:「步入高中後,偶有幾次,在飯桌上,當一家人正因我講的一件校園趣事而開懷大笑時,或媽媽批評我吃肉吃得太多時,爸爸突然想起什麼似的說:『真的呢,真有一天女兒到外地去了,家裡可就冷清了好幾分呢;我們兩口兒,半斤肉也吃不了,非買冰箱不可了。』然後嘿嘿地笑。我和媽媽也嘿嘿地笑。然後就沉默,直到我又拎出另一個話題。如果碰巧是我要出『遠門』之前扯起這個話頭,媽媽在沉默之後十有八九會借口盛飯添菜躲在廚房裡扯衣角擦淚。」
這位同學寫的是極平常的家庭生活場景,但字里行間情意濃濃。再看她由上面的描寫感悟到了什麼:
「其實,這份親情,卻實實在在不僅屬於我們一家,也屬於天下的父母和兒女們,世間有許多規律可以存在例外,但博愛者必先愛其親恐怕沒有例外。」這里由一家之情升華為人類普遍的親情,這與一般常見的寫親情的作文相比,明顯高出一籌。她所寫的生活細節,我們也是常見的,問題是我們許多人沒有真正用心靈去感悟它,或者感悟不深刻,而這位同學真正用心靈去感受親情,因此她寫的文章就深刻多了,而且寫出了新意。

Ⅲ 中山阜沙歷史

http://www..com/s?wd=%E4%B8%AD%E5%B1%B1%E9%98%9C%E6%B2%99%E9%95%87&ie=UTF-8&oe=UTF-8&bi=23&tn=baofengyingyin_in_dg&sr=
望採納~~

Ⅳ 阜沙鎮經濟在中山排名第幾

且行政經濟在中山排名應該是在第四,而且是非常好的感覺,這個地方非常的有意義。

Ⅳ 廣東有哪些城市

截止2017年底,廣東全省一共有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目前,廣東省內轄2個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19個地級市,3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廣東還擁有一個有地級市管理許可權的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4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

2個副省級城市分別為:廣州市、深圳市;

19個地級市分別為:珠海市、汕頭市、佛山市、韶關市、湛江市、肇慶市、江門市、茂名市、惠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陽江市、清遠市、東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陽市、雲浮市;

20個縣級市分別為:樂昌市、南雄市、廉江市、吳川市、雷州市、四會市、台山市、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興寧市、陸豐市、陽春市、英德市、連州市、普寧市、羅定市。

(5)阜沙鎮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通行粵語、客家語和閩語,而且粵、客兩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廣東。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廣東省面積為17.977萬平方公里,其中宜農地434萬公頃,宜林地1100萬公頃。廣東是中國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全省未利用地130.05萬公頃(1950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69.79萬公頃(1000萬畝),其他土地60.26萬公頃(900萬畝)。

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20個縣級市法律上直屬省政府,實際上是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參考資料:網路-廣東

Ⅵ 中山市三角鎮歷史叫什麼名字

民國元年(1912年),改段為鄉,三角村(九區17段)改稱為三角鄉,鄉府駐南安村,沙欄村(九區12段)更名為沙欄鄉,鄉政府駐沙欄。1925年4月15日,國民政府為紀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令香山縣改為中山縣。1930年7月,九區改稱為東海區。1931年9月,復稱九區。1936年,高沙從三角鄉析出,稱高沙鄉,駐下賴生。1945年,設立九區區署,駐大黃圃。1946年8月,廣東省頒發「強制各鄉施行聯防聯保連坐制度」命令,9月,按照廣東省政府規定,減少基層單位,並撤銷區署,三角鄉、沙欄鄉、高沙鄉合並為正義鄉。同年10月,正義鄉設四個聯保(三角聯保、沙欄第一聯保、沙欄第二聯保、高沙聯保),三角聯保設7保、97甲;沙欄第一聯保設6保、84甲;沙欄第二聯保設7保、97甲;高沙設1保、14甲。1947年末,正義鄉分為兩個鄉:三角鄉、正義鄉(沙欄鄉與高沙鄉合並為正義鄉)。1949年初,高沙從正義鄉析出,獨立成鄉。1950年4月,九區析出十區(十區轄現在的三角、浪網、民眾三鎮),區府設在民眾圩。1951年,十區轄鄉8個,64個村。現三角鎮當時分為兩個鄉:正義鄉,轄愛國、和平、結民、光明、愛群、太平六個村;三角鄉,轄烏沙、平安、南安、居安、東安、蘆坑、新隆、高沙、南洋9個村。1953年8月,各區人民政府改為區公所。十區區公所駐民眾圩,轄13個鄉,現三角鎮當時分為5個鄉:光明鄉(包括光一村、光二村、光三村)、愛國鄉(包括蟠龍村、和平村)、結民鄉(包括愛民村、烏沙村、合作村、結民村)、三角鄉(包括居安、南安、東安、東會、中安、太平、南洋)、高平鄉(高沙村、新隆村從三角鄉析出,成立高平鄉)。1955年8月,十區改為民眾區。1957年2月,撤銷區建制改設大鄉,原民眾區轄下的光明鄉、愛國鄉、結民鄉、三角鄉、高平鄉合並,稱三角鄉,駐南安村大地街北,轄行政村5個;三角、結民、光明、愛國、高平。1958年8月,中山實行人民公社化,以一鄉成立一社。三角鄉改稱為三角公社,駐南安村大地街北,轄高平、新隆、東會、東南(東安與南洋合並)、居安、南村、平安(太平與中安合並)、愛國、結民、合作、烏沙、光一、光二、光三、和平、愛群等16個生產大隊。1958年10月,中山實行政社合一,建立大公社制,全縣34個公社並為7個大公社——黃圃公社、沙溪公社、三鄉公社、張家邊公社、小欖公社、斗門公社、萬頃沙公社。原三角公社並入黃圃公社,黃圃公社轄鰲山、黃圃、阜沙、大崗、三角等5個耕作區及2個管理區(黃圃鎮管理區、大崗鎮管理區)。三角耕作區轄三角、結民、光明、愛國、高平5個生產營。營下設生產連(生產大隊),連下設生產排(生產隊)。1959年4月,撤銷大公社,三角還稱三角人民公社,轄高平、新隆、東南、東會、南村、平安、居安、愛國一大隊(愛國)、愛國二大隊(和平)、結民、合作、烏沙、愛群、光一、光二、光三等16個生產大隊。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全縣調整為13個區,三角再次並入民眾區,區轄民眾、新平、錦標、浪網、光明、三角、結民7個小公社。三角小公社轄東會、居安、平安、東南、南村、聯安、民聯、蟠龍、高平、新隆等10個大隊及三角圩場。結民小公社轄民安、結民、西慶、合作、烏沙、愛群、西寧、八涌等8個大隊及沙欄圩場(舊圩)。光明小公社轄南邊、東平、巨龍、南安、松排、東邊、保民、光明等8個大隊及光明圩場(新圩)。1962年6月,三角從民眾區析出,自成三角區,轄三角、結民、光明三個小公社。居安與平安合並為三角大隊。1963年1月,撤銷區制,恢復公社建制,復稱三角公社,轄高平、東南、南村、三角、愛國、結民、合作、烏沙、愛民(愛群改稱愛民)、光一、光二、光三、和平等13個生產大隊,173個生產隊,及一個居委會。(東會、新村並入東南大隊)。1965年,三角公社轄15個生產大隊(東會、新村從東南大隊分出)。1968年2月,成立三角公社革命委員會,簡稱革委會。1969年,愛國、和平大隊部分村民遷居到羅家圍、利生圍吊耕地,成立新聯大隊。1977年,東平、光二、光明、結民、愛民5個大隊部分村民遷居到元生圍,十六頃、中七頃、蔡七頃等吊耕地,合並成為新群大隊。1978年,於1974年遷居到九屈圍的合作、愛民部分村民成立新豐大隊。1983年至1985年屬三角居委會(鎮)管轄,1986年從居委會分出。1980年,三角大隊分出居安大隊。1980年9月,取消革命委員會,公社黨委會,管委會恢復正常工作。1983年11月,實行政社分設,撤銷人民公社,設區建鄉,三角稱三角區,轄高平、新洋(新村)、東會、東南、南安(南村)、三角、愛國、和平、東平(原光一)、巨富(原光二)、光明(光三)、結民、愛民、合作、烏沙、新聯、新群、居安等18個鄉(原生產大隊)及鎮(居委會)1個。1986年12月,撤區建鎮,三角區改稱為三角鎮,駐南安村大地街北,轄高平、新洋、東會、東南、南安、三角、愛國、和平、光一、光二、光明、結民、愛民、合作、烏沙、新聯、新群、居安、新豐等19個村委會及三角、沙欄2個居委會。1990年12月,鎮轄19個管理區,19個村委會。1994年3月,鎮政府遷往南三公路金三大道。1998年8月,按照廣東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撤管理區,仍稱村民委員會,三角鎮轄19個村民委員會。同年10月1日,村委會啟用村民委員會公章。2001年2月,三角鎮2個居委會合並,稱三角鎮居委會,2002年4月,三角鎮居委會更名為三角鎮社區居委會。駐地三角振興路。2001年底,原屬三角鎮轄區的新聯、新群村劃歸民眾鎮轄區;原阜沙鎮的新團結村、黃圃鎮的新二村劃入三角鎮轄區。2002年初,鎮實行調整合並行政村,把19個村民委員會合並為7個行政村。

Ⅶ 中山市的歷史

中山市廣東省轄地級市,是中國4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介於東經113°9′2″至113°46′,北緯22°11′12″至22°46′35″之間,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區,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和珠海市斗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
古稱香山縣,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1152年設立香山縣,1925年,改名為中山縣,以紀念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地級城市。
中山市是著名的僑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80多萬人。素有華僑之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的美譽。
中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中山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稱為廣東四小虎。[1]
中文名稱中山
外文名稱Chungshan City、Zhongshan
別 名香山(舊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24個鎮街(即18個鎮、6個街道)
政府駐地東區街道松苑路1號
電話區號0760
郵政區碼528400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中南部
面 積1783.67平方公里
人 口312.09萬(六普常住)
方 言以粵語-廣府片為主,有中山閩語/客家語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孫文西路步行街、岐江公園、孫中山故居、中山城
機 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珠海機場
火車站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欖站
車牌代碼粵T
歷史名人孫中山、唐紹儀、阮玲玉、楊仙逸
市 花菊花
友好城市美國檀香山市、日本守口市等
GDP2638.93億元 (2013年)
現任領導書記:薛曉峰 市長:陳良賢
古代
中山古稱「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個島嶼,此時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近十
廣東中山城市風光(78張)
幾年,在中山發現了多處新石器時代的古人生活遺址,包括有南朗鎮的龍穴彩陶遺址、石岐區的白水井遺址、大涌鎮的全祿遺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製石器、夾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鎮的龍穴遺址還是一個由新石器時代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丘遺址,在後期的遺存中還發現有青銅器和鑄銅石范等物。[2]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後,中山屬南海郡番禺縣轄地。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中山屬南越國領地。
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中山重回漢朝中央管轄。秦漢時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開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國時,中山屬於吳國領地。
西晉末年,晉朝皇族之間爆發了史稱「八王之亂」的宮廷權力爭斗,為躲避戰亂,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嶺南,其中一部分來到香山島上。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中山改為東官郡轄地。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元年(420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中山屬東莞郡轄地。隋朝開皇十年(590年),中山屬寶安縣轄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中山屬東莞縣轄地。因為中山盛產海鹽,官府開始在今珠海市山場村設立了名為香山鎮的軍事營鎮。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由於香山寨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中山始有縣級行政區劃,此時的香山縣隸屬於廣州府。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軍的追殺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滅亡後,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後裔流落定居於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區開始淤積成陸,此時才與大陸相連。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築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慶年間,由於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2]
近現代
廣東中山(15張)
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1925年(民國14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縣。1949年後,先後屬珠江、粵中、佛山地區。1953年3月12日內務部批准設立石岐市(省轄市),以中山縣石岐鎮的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岐市,將原石岐市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中山縣。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山縣撤縣改市(縣級),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1月7日,升為地級市。
1951年1月,中山縣設置1個區級鎮(石岐鎮)、11個區。1953年3月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同年6月,中山縣分出珠海縣後,全縣設15個區,3個區級鎮。1955年8月,全縣各區均以區(鎮)所在地命名。1957年2月,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縣34個公社合並為7個大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全縣共轄34個耕作區。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為石岐鎮;12月,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縣級鎮,仍稱中山縣石岐鎮,屬中山縣和佛山專區雙重管轄。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其中張家邊區轄欖邊、南蓢、翠亨等7個公社。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
1976年12月,全縣設3個區級鎮、25個公社。1983年11月,撤銷公社,改稱區公所,下轄鄉(鄉級鎮)。1984年2月,撤銷石岐鎮,設立中山市石岐中區、石岐煙墩區、石岐岐江區、石岐蓮峰區、石岐西區,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該5個區稱作城區。1986年7月,從南蓢區劃出4村成立翠亨村鎮;12月,撤區改鎮建制,並擴大市區范圍,郊區和環城、張家邊劃入市區。[3]
2011年中山市官方宣傳片
2行政區劃
編輯
沿革
1995年,轄9街道24鎮:中山港街道、中區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郊區街道、環城區街道、岐江區街道、蓮峰區街道、煙墩區街道、三鄉鎮、三角鎮、大涌鎮、小欖鎮、五桂山鎮、古鎮鎮、東鳳鎮、東升鎮、民眾鎮、沙朗鎮、沙溪鎮、坦洲鎮、坦背鎮、板芙鎮、阜沙鎮、南頭鎮、南朗鎮、神灣鎮、浪網鎮、黃圃鎮、港口鎮、翠亨村鎮、橫門鎮、橫欄鎮。市政府駐東區。
1996年9月,將中區、煙墩區、蓮峰區、岐江區4個街道合並為中區街道;同年12月,石岐郊區街道改為北區街道。1998年1月1日,環城區街道正式更名為南區街道。1998年,撤銷翠亨村鎮、橫門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南蓢鎮。1998年8月,撤銷管理區。1999年,撤銷沙朗鎮並入西區街道,撤銷坦背鎮並入東升鎮。
2000年5月,撤銷中區街道辦事處和北區街道辦事處,組成石岐區街道辦事處;撤銷浪網鎮,將其並入民眾鎮;6月8日正式實施。至2000年底,全市設置19個鎮、4個街道、1個開發區,轄94個居委會、400個村委會。
2002年,中山市轄5個街道(東區、西區、石岐、環城、中山港)、19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蓢、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五桂山),400個村委會、124個居委會。
2003年9月1日,南蓢鎮更名為南朗鎮。2005年11月10日,撤銷五桂山鎮,設立五桂山街道辦事處。至此,中山市轄6個街道、18個鎮。
2008年末,中山市戶籍總人口14643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2615人。轄6個街道(石岐、東區、西區、環城、中山港、五桂山)、18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朗、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2009年末,中山市面積1770.42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18個鎮,120個社區、159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區劃
中山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截至2011年9月1日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6個街道、18個鎮;鎮(街道)下轄若干個行政村和社區;行政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鎮辦事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機構為街道辦事處;行
中山行政區劃圖
政村辦事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辦事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6個街道
18個鎮
石岐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南區街道、五桂山街道、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即:中山港街道)
黃圃鎮、南頭鎮、東鳳鎮、阜沙鎮、小欖鎮、東升鎮、古鎮鎮、橫欄鎮、三角鎮、民眾鎮、南朗鎮、港口鎮、大涌鎮、沙溪鎮、三鄉鎮、板芙鎮、神灣鎮、坦洲鎮
3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中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出海口。地理坐標:東經113°9′2″至113°46′,北緯22°11′12″至22°46′35″。市境面積1800平方公里,東與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中山港至香港51海里;東南與珠海市接壤,毗鄰澳門,石岐至澳門60公里;西面和西南面與江門市、新會市和斗門縣相鄰;北面和西北面與廣州市南沙區和順德市相接;馬鞍和大茅等海島分布在市境東西的珠江口沿岸。
地形地貌
中山市地形平面輪廓似一個緊握而向上舉的拳頭,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地形配置分北部平原區、中部山地區和南部平原區。平原面積約佔全市面積的68%,山地佔25%,河流佔7%。市境三面環水,境內主要水道從西北流向東南,5000多條河涌和人工排灌渠道縱橫交織,互相連通,以沖口門為頂點呈放射狀的扇形分布。中山地形是在華南准地台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氣候變化和風雨侵蝕,形成了以沖積平原為主,低山丘陵台地錯落其間的水鄉地形地貌。平原基底是花崗岩,屬淤積浮生平源。
中山市平原面積約1242平方公里,由低山丘陵分隔成三大片:北部平原,范圍東起張家邊,西至古鎮,北達黃圃,南到石岐附近,面積約850多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廣闊的平原;南部平原又稱金斗灣平原,南及東南與珠海市接壤,西南傍磨刀門水道,北和西北背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面積約11O平方公里,是市內第二大平原;西南部平原,位於磨刀門水道中游東側,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地勢偏低,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位高,是市內低層土壤分布地區。灘塗主要分布在市境東面沿海、西南部沿海和河岸,有的已越過橫門外側,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26公里,瀕臨珠江口伶仃洋一帶,大部分屬淤泥質海岸,由於沖積物不斷下沖沉積,灘塗面積不斷擴大,西、北江河口逐年向外伸展,成為新的沖積平原。
中山市低山丘陵台地位於市境中部偏南,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以五桂山為主脈,與周圍諸山形成全市低山丘陵台地的主體,海拔高度多在100至300米之間,300米以上山峰10多座。山脈行列有卓旗山、旗山、長腰龍山、大尖山、南台山、周東坑山、白雲逕山、五桂山、飛雲洞山等9條山列,其中五桂山最高,海拔531米,山列較連續,地勢雄偉,東南坡延至珠海市境。竹篙山區位於五桂山以西,西至磨刀門水道,面積較五桂山區小,基底以花崗岩為主,抗風化力較強,山勢較高峻,有300米以上高峰5座,最高峰白水林達473米。五桂山區和竹篙山區的低山丘陵,基本都有植被覆蓋;在溪流發育的溝谷,喬木和灌木叢較多。山區丘陵外圍,高度漸降,是廣闊的丘陵和等高明顯的台地,主要分布在沙溪、張家邊等鎮。台地海拔一般在25至50米之間,風化層厚,多已開發成為果園、旱田,市境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一帶地區。鄉村聚落設置、公路取道,也多與台地有關。

Ⅷ 阜沙鎮阜沙社區衛生服務站怎麼樣

通過愛企查查看阜沙鎮阜沙社區衛生服務站更多信息和資訊。

Ⅸ 可愛的中山,1.中山的自然環境.2.中山的人文歷史.3.中山的發展展望

郭。比D分來洗下,窮死啦

Ⅹ 廣東省中山市一共有幾個區

中山市不設區。截至2019年4月,中山市下轄18個鎮,6個街道,分別是:石岐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南區街道、五桂山街道、中山港街道、黃圃鎮、南頭鎮、東鳳鎮、阜沙鎮、小欖鎮、東升鎮、古鎮鎮、橫欄鎮、三角鎮、民眾鎮、南朗鎮、港口鎮、大涌鎮、沙溪鎮、三鄉鎮、板芙鎮、神灣鎮、坦洲鎮。

1、東區街道

位於中山市城區的東部,東與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朗鎮為鄰,南靠五桂山千秋嶺,西與北區、蓮峰區、中區相連。東區街道國土總面積71.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大致位於北緯22°46′,東經113°17′。

截至2019年4月,東區街道下轄10個社區:花苑社區、竹苑社區、桃苑社區、夏洋社區、長江三溪社區、東裕社區、起灣社區、橋崗社區、齊富灣社區、新鰲嶺社區。街道辦事處政府駐地:中山市東區中山五路63號。

2、五桂山街道

介於北緯22°16′12″—22°27′,東經113°35′—113°20′之間。東面與南蓢鎮翠亨村相連,西南與板芙鎮交界,西北接南區,南鄰三鄉鎮,北連東區。五桂山街道面積100.84平方公里。各自然村莊呈長藤結瓜之狀,依附在鎮境內的公路兩旁。政府駐地位於鎮境西北的石鼓馬槽村,距石岐城區12公里。

五桂山街道平面形狀呈塊狀,東至西最長約12.3公里,南至北最長約12.6公里,面積101.23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4月,五桂山街道轄1個社區5個村:五桂山社區和長命水村、石鼓村、龍塘村、南橋村、桂南村。五桂山街道辦事處駐五桂山社區。

3、黃圃鎮

黃圃鎮北、東、南三面均被西、北江入海的支流所環抱,北偏西有桂洲水道,北偏東有洪奇瀝水道,南偏東有黃沙瀝,正南有雞鴉水道。黃圃鎮以上述水道為界,分別與順德市、番禺市、及中山市的三角鎮、阜沙鎮隔水相望,正西端與中山市南頭鎮接壤。全鎮總面積83.6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4月,黃圃鎮下轄12個村和4個社區:新沙村、石軍村、馬安村、橫檔村、大岑村、鰲山村、團范村、吳欄村、新地村、大雁村、兆豐村、鎮一村、新糖社區、文明社區、三社社區、永平社區。鎮政府駐文明社區。

4、東鳳鎮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中山市的「北大門」,距離市政府22.6公里,東與阜沙鎮衛民村相連,東北隔雞鴉水道與黃圃鎮、南頭鎮相望,西南臨小欖水道與小欖鎮、東升鎮相眺,北與佛山市順德區桂洲鎮為鄰。全鎮國土總面積56.2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4月,東鳳鎮下轄伯公社區、民樂社區、東興社區、小瀝社區、東海社區5個社區,同安村、安樂村、和泰村、穗成村、東和平村、吉昌村、東罡步村、西罡步村、永益村9個行政村。

5、坦洲鎮

國土面積129.58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口西岸,地處珠江三角洲南部,中山市南端,珠江磨刀門出海口東岸,東南與珠海市香洲區前山、南屏相鄰,西南隔磨刀門水道與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相望,北接三鄉鎮和神灣鎮,介於北緯22°10′-22°20′,東經113°20′-113°30′之間。

截至2019年4月,坦洲鎮下轄坦洲村社區、合勝社區、安阜社區、同勝社區、七村社區、十四村社區、金斗社區7個社區和聯一村、群聯村、裕洲村、新合村、永一村、永二村、新前進村7個行政村。

閱讀全文

與阜沙鎮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