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國際保險行業發展了將近年的歷史

國際保險行業發展了將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3 13:16:46

① 美國保險業的發展歷史

友邦保險全抄稱美國友邦保襲險有限公司(「AIA」),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1931年在上海創立。總部在中國香港,成立於1919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美國保險行業的發展歷史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友邦保險全稱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AIA」),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1931年在上海創立。總部在中國香港,成立於1919年。

③ 為什麼保險行業有600年的歷史

1384年,在佛羅倫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單。這張保單承保回一批貨物從法國南部答阿爾茲安全運抵義大利的比薩。在這張保單中有明確的保險標的,明確的保險責任,如「海難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損、擱淺、火災或沉沒造成的損失或傷害事故」。在其它責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盜、拋棄、捕捉、報復、突襲」等所帶來的船舶及貨物的損失。
而保險的歷史也是從這次的事件開始計算的~

④ 保險行業在中國發展多少年

如果以現代保險為界定范圍的話,1805年中國最早有的保險行業,這個是理論界回比較公認的答。
在1801年僅有一些外國商人臨時組織的會社,承保船隻及其運載的貨物。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些印度加爾各答的保險機構,在廣州設置了代理處。1805年英商在廣州成立了諫當保安行,近代西方保險制度便由此傳入中國,該保險行經營至1935年。

當然也有認為中國古代鏢局和救濟制度應該歸為保險行業的
如果這樣追溯的話中國保險發展的時間會延長至千年。不過與現代的保險差異比較大,理論界並不太認同,

⑤ 國外保險業的發展歷程希望知道的夥伴詳細回答一下,謝謝!

保險業發展迅速,在國際金融業和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1970年以後,隨著國際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快速提升。如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等七國集團(G-7)金融資產總值占同期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399%增加到1998年的791%,金融中介債券總額占同期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35%增加到1998年的44%。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保險業發展更為迅速,在國際金融業中的地位快速提升:1970年以來,國際金融業資產結構的重要變化是銀行資產占金融業資產的比重逐步下降,保險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占金融業資產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如七國集團銀行債權佔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69%下降到1998年的53%,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權佔GDP的比重從1970年的31%提高到1998年的47%。其中,美國、英國和日本的銀行佔比分別從58%、58%和45%左右下降為21%、46%和32%左右,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佔比分別從31%、28%和10%左右增長為46%、40%和19%左右。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險業的發展又快於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成為金融業日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如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額從1990年不到6萬億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12萬億美元,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構成中,增長快於養老基金公司和共同基金公司的資產總額。從金融資產的平均增長率來看,1990~1998年期間經合組織國家的保險公司在金融資產總額較大、金融資產平均增長率較高(8%~13%)的基礎上,仍保持了年均近10%的增長速度。同期,在七國集團中,保險公司所控制的金融資產年均增長率基本保持在9%左右,與養老基金公司接近,低於共同基金公司。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2008年全世界保費規模(壽險和非壽險)為42,700億美元,其中歐洲佔41%,北美洲佔32%,亞洲比去年上升一個百分點,佔比22%,排名第三。在保費構成上,全球保費中壽險和非壽險分別佔58.3%(24,900億美元)和41.7%(17,790億美元)。亞洲市場的保費構成則有些不同,其中壽險保費在保費構成中占較大比重,達到75%。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市場的影響。日本保險市場的規模占整個亞洲市場的一半以上,而日本保險市場主要以壽險為主,壽險保費佔到其總保費的80%。

1980-2009年,全球壽險維持高增長,復合增長率達10%。全球保險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但分布仍處於不均衡狀態,壽險業務仍集中於北美、西歐、日本,2008年它們佔全球保費的82%。美、日等國壽險保費都曾維持40餘年高增長,尤其是日本,1950-1970年壽險契約增長141倍,年平均增長率達27.6%;1970-1990年,壽險契約增長20.5倍,平均增長率16%。美、日壽險的發展道路雖不相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無疑是其壽險業發展共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⑥ 保險行業的國際發展

(一)世界保險業的發展現狀
(1)保費收入。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雜志2004年第3期的統計資料,2003年全世界保費收入為29406.7億美元。其中,工業化國家佔全世界市場份額的 89.32%,其中,美國佔35.89%,日本佔16.28%;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佔10.68%。中國在8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11位,占 1.6%。2002年保費收入最多的是美國,為10554.98億美元;其次是日本,為4788.65億美元;其後依次是英國(2467.33億美元)、德國(1078.11億美元)、法國(1636.79億美元)、義大利(1117.61億美元)、韓國(597.58億美元)、加拿大(591.44億美元)、荷蘭(502.66億美元)和西班牙(470.14億美元)。
(2)保險深度。
保險深度是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其計算公式為:
2003年全球平均的保險深度,為8.06%,居全球前10名的國家或地區依次為:南非(15.88%)、英國(13.37%)、瑞士 (12.74%)、日本(10.81%)、比利時(11.61%)、中國台灣地區(11.31%)、巴貝多(11.29%)、荷蘭(9.77%)、韓國 (9.63%)、美國(9.61%)。中國則在88個國家和地區中為第44位,保險深度為3.33%。
(3)保險密度。
保險密度是指按全國人口計算的平均保費額。它反映一國國民受到保險保障的平均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雜志2004年第8期統計資料,以2003年保險密度比較,瑞士以5660.3美元的保險密度名列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英國,保險密度為4058.5美元。2003年全球保險密度為469.6美元,其中,工業化國家為2763.5美元,新興市場為58.7美元。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大約在1100美元到3700美元之間,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較低。中國保險密度增長較快,但水平仍然較低,位於第71位,為36.3美元。
(二) 世界保險業發展的趨勢
(1)保險市場自由化
1.放鬆費率管制,使費率成為市場營銷的一種策略。
2.保險服務自由化。
3.放鬆保險公司設立的限制。
(2)保險業務國際化
(3)從業人員專業化
(4)保險管理現代化
(5)展業領域廣泛化
(6)組織形式多樣化
(7)保險業務規模化

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的保險公司

世界保險的起源
來源:太平在線


時間:
2005.01.30世界各國有關保險的淵源眾說紛紜。據古史文稿的引證和推論,
遠自奴隸社會起,
已有互助救濟的群體方法和活動。
約在公
元前四五世紀,
古埃及的石匠曾採取集體扶助辦法,
幫助石匠及其親屬解決生活困難。
古希
臘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業的工匠集體採取救濟受難者的方法。古羅馬的喪葬互助
會,以參加者按規定交納的攤款,支付會死亡後焚屍和墳穴的費用。古馬勒斯坦對被盜或被
野獸吞噬的牲口,
採取由群體的牲口飼養人共同負擔損失的辦法。
公元前
20
世紀,
古馬比倫

Babylonia
)時代,國王曾命令僧侶、法官及市長等,對其所轄鏡內居民徵收賦金,以備救
濟火災及其他天災損失之用。公元前
10
世紀,以色列(
Israel
)王所羅門(
Solomon
)對其
國民從事海外貿易者,課征稅金,作為補償遭遇海難者所受損失之用。這類各種為個體和群
體利益所採取的救災和補償損失方法,已開始孕育了保險的胚胎。海上保險起源最早,
導源於
14
世紀。
當時,
義大利的借貸盛行於各都市,
因其條件苛刻,
利息驚人,雙方都負有大的風險,盈利與承擔風險責任的比例懸殊,素有冒險借貸之稱。逐
漸傳達至腓尼基(地中海東岸古國今黎巴嫩、敘利亞一帶)和古希臘船舶與貨物的所有者。
凡接受資本主的高利貸,當船舶及貨物安全到達目的地,即須償還本金及利息;若中途船貨
蒙受損失,則可依其受損程度,免除借貸關系中債務的全部或一部,由於借貸利息極高,約
為本金的
1/4

1/3
,後被教會禁止。以後便逐漸改用交付保險費形式,出現了保險契約或
保險單。在地中海一帶城市開始有了從事草擬和撰寫保險契約的專業人員,義大利熱那亞商
人在
1347

10

23
日簽發的船舶航運保險契約是迄今發現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險單。這一世紀後半期爆發的兩次英荷戰爭中,
英國與荷蘭的貿易遭受嚴重打擊,
尤其是
1693
年史密那商船隊(
Smytna Fleet
)全部覆沒,英國及荷蘭的商人與保險業者損失巨大,加深
了人們對海上保險作用的認識。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反復醞釀成立實力較為雄
厚的保險機構,進一步完善保險制度,為發展保險事業進行了組織准備。經英國皇家特許批
准專營海運保險的英國皇家交易保險公司(
The Royal ExChsnge Assurance Corporation

和倫敦保險公司(
London Assurance Corporation
)先後成立。當時法律規定,禁止再有其
他公司經營海上保險。這兩家公司曾一度壟斷了英國保險市場。

另一方面,個人保險業者,不但未受以上兩公司壟斷的影響,反而深感有設立保險交易
中心的必要。如由私人保險商組成的勞埃德保險社(
Lloyd's
)(今譯
"
勞合社
"
)組織崛起,
它原由愛德華勞埃德(
Edward
Lloyd
)在倫敦泰晤士河畔開設的咖啡館起家。

以其地處倫敦
市中心,吸引海陸貿易商人、船主、航運經紀人,保險商等光顧,逐漸成為交換海運信息,
接洽航運和保險業條的活動場所,
進而成為倫敦海上保險業集中活動的總會。
1871
年由議院
通過了《勞合社法》。勞合社向政府注冊,取得法人資格,並選舉產生管理委員會。勞合社
會(
The
Corporation
of
Lloyd's
)已發展成為英國海上保險的中心。
1688

2

18
日《倫
敦報》刊登的一則廣告中,第一次披露倫敦塔街的愛德華勞埃德咖啡館為聯系地點。因此勞
合社便以這天為創始紀念日。迄今已有
300
余年歷史,成為國際保險業歷史悠久和最有影響
的保險組織。


火災保險起源於
1118
年冰島設立的
Hrepps
社,
該社對火災及家畜死亡損失負賠償責任。


17
世紀初德國盛行互助性質的火災救災協會制度,
1676
年,第一家公營保險公司
--

堡火災保險局由幾個協會合並宣告成立。但真正意義上的火災保險是在倫敦大火之後發展起
來的。
1666

9

2
日,
倫敦城被大火整整燒了五天,
市內
448
畝的地域中
373
畝成為瓦礫,
占倫敦面積的
83.26%

13200
戶住宅被毀,財產損失
1200
多萬英鎊,
20
多萬人流離失所,
無家可歸。災後的倖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種可靠的保障,來對火災所造成的損失提供補償,
因此火災保險對人們來說已顯得十分重要。
在這種狀況下,
聰明的牙醫巴蓬
1667
年獨資設立
營業處,辦理住宅火險,
1680
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資
4
萬英鎊;成立火災保險營業所,
1705
年更名為菲尼克斯即鳳凰火災保險公司。在巴蓬的主顧中,相當部分是倫敦大火後重建家園
的人們。巴蓬的火災保險公司根據房屋租金計算保險費,並且規定木結構的房屋比磚瓦結構
房屋保費增加一倍。這種依房屋危險情況分類保險的方法是現代火險差別費率的起源,火災
保險成為現代保險,在時間上與海上保險差不多。
1710
年,波凡創立了倫敦保險人公司,後
改稱太陽保險公司,接受不動產以外的動產保險,營業范圍遍及全國。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中期,英、法、德等國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機器生產代替了原來
的手工操作,物質財富大量集中,使人們對火災保險的需求也更為迫切。這一時期火災保險
發展異常迅速,
火災保險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為主。
進入
19
世紀,
在歐洲和美洲,
火災保
險公司大量出現,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
1871
年芝加哥一場大火造成
1.5
億美元的損失,其
中保險公司賠付
1
億美元,可見當時火災保險的承保面之廣。隨著人們的需要,火災保險所
承保的風險也日益擴展,承保責任由單一的火災擴展到地震、洪水、風暴等非火災危險,保
險標的也從房屋擴大到各種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
19
世紀後期,隨著帝國主義的對外擴張,
火災保險傳到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在海上保險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險。
15
世紀後期,歐洲的奴隸販子把
運往美洲的非洲奴隸當作貨物進行投保,後來船上的船員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傷害,由保
險人給予經濟補償,這些應該是人身保險的早期形式。


17
世紀中葉,義大利銀行家倫佐
.
佟蒂提出了一項聯合養老辦法,這個辦法後來被稱為

佟蒂法


並於
1689
年正式實行。
佟蒂法規定每人交納法郎,
籌集起總額
140
萬法郎的資
金,保險期滿後,規定每年支付
10%
,並按年齡把認購人分成若干群體,對年齡高些的,分
息就多些。

佟蒂法

的特點就是把利息付給該群體的生存者,如該群體成員全部死亡,則
停止給付。


著名的天文學家哈雷,

1693
年以西里西亞的勃來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統計為基礎,
編制
了第一張生命表,精確表示了每個年齡的死亡率,提供了壽險計算的依據。
18
世紀
40-50

代,辛普森根據哈雷的生命表,做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遞增的費率表。之後,陶德森依照年齡
差等計算保費,並提出了
"
均衡保險費
"
的理論,從而促進了人身保險的發展。
1762
年成立的
倫敦公平保險社才是真正根據保險技術基礎而設立的人身保險組織。

⑧ 新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經歷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30年的中國保險業
28年前從零開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保險業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在補償災害損失、維護社會安定、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整個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其表現主要有三:一是保險機構增長迅速。1980年,中國只有1家保險公司,1998年為28家;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保險機構110家,是十年前的4倍。此外,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從2000年的幾家,到2007年底的2331家,幾年間增長近500倍。二是保費收入增長迅速。1980年全國保費收入為4.6億元,2007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為7035.8億元,28年間,年均增長達31.2%。三是保險資產增長迅速。從1980年恢復國內業務到2007年,保險業積累第一個1萬億資產用了24年,積累第二個1萬億資產用了3年,第三個1萬億僅有1年時間。截至2007年,中國的保險業資產總額達到2.9萬億元,是五年前的5倍。1978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同一時期保險機構總資產卻增長了7000多倍,年均增長37.5%,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保險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令全球業界震驚。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

⑨ 中國保險發展歷程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作為《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核心成員,公司以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實力、專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贏得了社會最廣泛客戶的信賴,始終占據國內保險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被譽為中國保險業的「中流砥柱」。

歷史悠久的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是國內最早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之一,肩負中國壽險業探索者和開拓者的重任,走過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深諳國內壽險市場經營之道。在長期為國內市場和客戶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發展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大型保險企業。

·2007年1月9日,公司回歸國內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為國內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

·2003年12月17和18日,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並創造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加快了改革發展的步伐,組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6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中國人壽開始邁入專業化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時代。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批准組建了國內唯一的保險公司,由此開啟了中國人壽的發展元年。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77億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太保,股票代碼為601601。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可持續價值增長,不斷為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擁有太平洋壽險、太平洋產險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子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保持持續領先的市場地位。截至2008年末,總資產為3193.9億元,凈資產487.4億元。2008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就市場份額而言,太平洋產險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太平洋壽險為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和多元化服務平台,目前擁有5400餘個分支機構,6.4萬余名員工與22多萬名營銷員,為全國超過3600萬名個人客戶和220萬機構客戶提供包括人身險和財產險在內的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

中國太平洋保險在積極追求可持續價值發展的同時,致力於各類公益活動,履行企業公民的職責。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關愛孤殘、捐資助學、扶貧賑災等公益活動:已建立60餘所希望小學,總投資超過了3000萬元;在特大洪澇災害、非典、南方雪災、5.12抗震救災期間踴躍捐款捐物,總額超過8000萬元。

面向未來,中國太平洋保險確立了「以保險業為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的戰略目標,努力建設成為信譽卓著、品牌傑出、財務穩健、效益優良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 .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歷史上的太平人壽,憑借強大的民族資本實力,眾口皆碑的企業聲譽和穩健專業的經營風格,發願「惟有人壽保險可以解決人生問題」,在中國近現代保險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成為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業代表,書寫了中國保險業的輝煌歷史篇章。1956年後,根據國家政策調整,太平人壽移師香港專營海外業務近半個世紀。

200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太平人壽全面恢復經營國內人身保險業務,成為第六家全國性壽險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23.3億元人民幣。復業七年多來,太平人壽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設34家分公司和500餘家三、四級機構,全國性機構和服務網路布局基本完成。

復業後的太平人壽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股東,擁有國際化、專業化的股東背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為我國第一家跨國、多元化經營的金融保險控股集團,是我國四大國有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之一;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旗艦公司,在亞洲再保險市場具有優勢地位;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歐洲富通集團旗下的全資專業公司,富通集團是位列歐洲前15位的金融服務集團,在金融保險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三大股東為太平人壽復業後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上的強大支持,確保了公司管理和業務穩健發展,快速建立起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

在公司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取得重大創新突破的同時,太平人壽還積極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綜合經營模式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2004年12月,由太平人壽作為主要發起人申請設立的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准開業,目前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國內企業年金市場確立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成為國內數百家大型企業的專業企業年金供應商和合作夥伴。2006年9月,太平人壽控股設立的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作為國內保險行業九大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營方面,取得了領先於同業的投資業績,為太平人壽客戶的資產增值保值提供了強力保證。具有悠久歷史的「太平人壽」品牌,在新的時期,被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並將進一步確立其綜合競爭實力。

太平人壽已成為中國保險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和重要的中堅力量。復業七年來,太平人壽秉承「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經營理念,以「創造富裕的安寧生活」為公司使命,堅持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將創新經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太平人壽模式」,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憑借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具有競爭力的完善產品線及不斷優化的運營服務水平,太平人壽企業品牌形象和聲譽已經獲得客戶、員工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03年至2007年,太平人壽連續五年被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授予BBB+評級, 惠譽認為公司信用質量良好,財務實力穩健,建立了良好的商業模式;2005年至2006年,公司運營服務體系先後獲得「新契約保單服務」、「理賠管理服務」、「保全服務」和「客戶服務體系」四項BSI(英國標准協會)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志著公司運營服務水平已經達到國際質量管理要求;2006年10月,太平人壽榮獲第14屆世界生產力大會創新發展論壇「十佳(中國)創新型傑出企業」稱號,是中國金融保險業中唯一一家獲得該獎項的企業;2007年8月,太平人壽榮獲「品牌中國金譜獎——中國(金融)行業年度10佳品牌稱號」;2007年和2008年,太平人壽連續兩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太平人壽未來的發展目標,是要成為中國壽險行業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標桿,使太平人壽進入國際A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傑出品牌,並打造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 www.tplife.com

⑩ 國際保險行業發展狀況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深入落實保險業新國四條,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將為中國保險市場注入勃勃生機。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閱讀全文

與國際保險行業發展了將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