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洲獨立年(1960年),非洲有幾個國家獲得獨立﹖
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
他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現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
1990年3月21日晨零時,非洲大陸最後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庄嚴宣告獨立。努喬馬總統庄嚴宣布,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納米比亞人民終於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納米比亞共和國將成為聯合國第160個成員國。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非洲獨立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非洲獨立年的意義:
自從15世紀早期殖民主義者竄入非洲大陸以來,非洲就一直遭受著殖民奴役,成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非洲崛起新富促進本土藝術發展:
由於缺乏學術及資金上的支持,非洲藝術曾數十年處於掙扎狀態。但隨著互聯網及經濟的發展,非洲藝術家們終於可以向全世界推廣自己的藝術。
如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就有非洲當代藝術藏品。而來自南非、奈及利亞及象牙海岸地區的藝術愛好者也通過自己的金融實力增加對非洲獨立畫廊及美術館建設的支持。
據了解,非洲藝術價格雖然相對低,但也逐漸開始吸引許多藝術品投資人的目光。藉助塞內加爾雙年展的東風,當地畫廊開始吸引到許多海外藝術品收藏家。
中國新聞網——非洲崛起新富促進本土藝術發展
2. 非洲獨立運動的勝利有何重大意義
二戰後到50年代中期為第一階段,獨立運動的重心在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獨立。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為第二階段,獨立運動在南部非洲廣泛展開,有32個國家獲得獨立。70年代為第三階段,是葡屬非洲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時期,莫三比克、安哥拉等國獨立。80年代到90年代為第四階段,是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的時期,其重要標志是辛巴威和納米比亞的獨立。
非洲國家推翻了帝國主義的統治而獨立,打破了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統治秩序,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非洲獨立運動的勝利,不僅改變了非洲的面貌,標志著20世紀初形成的殖民體系的最終瓦解,而且成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
3. 非洲獨立國家會議召開有哪些作用
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50年代末的15年時間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先後有6個國家取得了獨立,加上過去已經取得獨立的3個國家,共有9個非洲國家獲得了民族獨立。它們是迦納、幾內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蘇丹、衣索比亞、賴比瑞亞。這些國家為了加強反帝斗爭的團結,更有效地支持非洲大陸尚未獲得獨立國家人民的斗爭,在迦納領導人恩克魯瑪的推動下,召開了非洲獨立國家會議。
第一屆會議於1958年4月15日到22日在迦納首都阿克拉舉行。參加的有迦納、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蘇丹、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等8個非洲獨立國家的代表,以及阿爾及利亞、喀麥隆、多哥等當時尚未獲得獨立的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會議就有關非洲各國的外交政策、非洲獨立國家的前途、阿爾及利亞問題、種族問題、保衛非洲國家獨立的措施、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交換意見,並通過了有關保障非洲獨立國家的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和援助非洲未獨立地區人民實現自決和獨立等多項決議,並申明恪守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主張各國和平共處。
會議呼籲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要求法國從阿爾及利亞撤兵和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談判,並要求法國的盟國不要直接或間接幫助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行動。會議還譴責法國殖民者對喀麥隆人民的武裝鎮壓,要求法國讓多哥和喀麥隆實現民族自決。
恩克魯瑪在會議上響應非洲人民的要求,發出了「不許干涉非洲,非洲必須自由」的呼聲。會議創議將每年4月15日定為「非洲自由日」。第一屆非洲獨立國家會議的召開,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這是因為在非洲首次召開了一個沒有殖民者參加的獨立國家會議,具有歷史意義。
1960年6月14日~24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非洲獨立國家第二次會議。有20個非洲獨立國家的代表和觀察員參加。其中包括迦納、幾內亞、賴比瑞亞、衣索比亞、利比亞、摩洛哥、埃及、突尼西亞、喀麥隆等9個獨立國家,還有許多非洲殖民地的民族主義組織和政黨的代表。會議就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斗爭、譴責南非的種族歧視政策、阻止法國在撒哈拉或其他非洲土地上試驗原子武器以及關於加速發展非洲經濟等問題作出了決議,並決定建立一筆基金,以援助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
非洲獨立國家會議的召開,不僅對於加強非洲各國人民的團結反帝、推動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又為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4. 近代史上非洲獨立的問題
非洲大陸各民族捲入世界歷史潮流,逐漸淪為西歐各國殖民地的歷史。15 世紀西歐各國開辟新航路之前,除北非地中海沿岸外,非洲大陸與外界只有零星的、斷斷續續的接觸。西歐人的入侵打斷了非洲各民族獨立的發展道路,使之捲入世界歷史的統一進程。因此,近代非洲的歷史起源於西歐人的入侵。
西歐人到來之前,非洲大陸地理上的隔絕狀態造成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16 世紀時,南非的布須曼人、霍屯督人、剛果河流域的俾格米人仍然依靠食物採集為生,西非則出現過強大、繁榮的廷巴克圖王國。北非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國臣服於奧斯曼帝國。葡萄牙人最先來到人口稠密、文明程度較高的西非,通過沿海部族首領的中介,用歐洲生產的小商品、布料、酒類等交換非洲內地出產的金銀、象牙等。非洲各部族廣泛存在著奴隸制。從1510 年起葡萄牙人開始向新大陸販奴。16—18 世紀相繼出現的主要販奴國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為此,各國在西非塞內加爾到安哥拉沿海建立了40 個據點。奴隸來源主要是當地部族戰爭中捕獲的俘虜。典型方式是三角貿易。400 年的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數以億計的人口,加深了部族之間的沖突。18 世紀末開始的歐洲廢奴組織的積極活動和工業革命後擴大正常貿易的需要推動歐洲各國政府從1833 年起相繼禁止奴隸貿易。阿拉伯人穿越撒哈拉沙漠經東非沿海的奴隸貿易持續到1914 年。
到1800 年,非洲內陸仍然被稱為「黑暗大陸」。炎熱的氣候、熱帶疾病、沙漠和沼澤、湍急的河流以及當地部族的抵抗阻滯了歐洲人的深入。19 世紀初到70 年代以英、德等國科學家和傳教士為主的探險隊依靠先進的交通、醫葯、軍事技術深入非洲內陸,揭開了尼日河、尼羅河、剛果河和贊比西河流域的秘密,也為19 世紀末對非洲的瓜分提供了科學依據。最著名的探險家是利文斯頓和斯坦利。
1870 年代,奴隸貿易時代的沿海據點均已荒廢,歐洲人只在阿爾及利亞和開普地區開始真正的殖民活動。70 年代的新殖民主義理論視殖民地為母國強盛的基礎。1876 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以向非洲傳播文明的名義,委託斯坦利以同當地土著首領簽約的方式控制了剛果盆地90 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揭開了瓜分非洲的序幕。德、法、葡、英、意各國相繼以這種方式參加瓜分,到1914 年,除賴比瑞亞和衣索比亞外,非洲被瓜分完畢。瓜分非洲時期開采鑽石、黃金、銅等礦產資源和興辦出產棕櫚油、橡膠的種植園成為殖民活動的主要內容。歐洲移民大批湧入羅德西亞南部等富饒地區。為運送內地產品殖民者修建了鐵路。非洲土著居民喪失土地後被迫在白人礦場、種植園勞動。自給自足經濟破壞,非洲各國經濟捲入世界市場並受西方各國控制。教會學校教授農業、建築、醫葯方面技術和知識,傳教士把非洲語言記錄成文字,奠定了非洲土著文學的基礎。醫葯知識的傳播使當地人懷疑祖先對疾病和死亡的看法,從而削弱了當地宗教的影響力。殖民者通過國際協約,無視土著居民的利益,自行劃定了國界。政治上一般採取保留當地酋長一定權力的間接統治。非洲各族人民為反抗西方殖民者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尤以1882 年埃及奧拉比抗英運動.
5. 非洲國家是如何獨立的 有何重要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從英、法殖民者手中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蘭西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
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
1990年,納米比亞共和國獲得獨立,納米比亞為當時非洲最後獨立的一個國家,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結束。
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隸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這樣,到1960年,非洲的獨立國家就達到26個,其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的3/4。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6. 「非洲獨立年」的含義是什麼
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後名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這樣,到1960年,非洲的獨立國家就達到26個,其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的3/4。圖為南部非洲一個新獨立國家的獨立慶典儀式。
7. 非洲獨立年的來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從英、法殖民者手中講蘇伊士運河受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國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
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南)、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90年代前期,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結束。
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隸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這樣,到1960年,非洲的獨立國家就達到26個,其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的3/4。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8. 二戰後非洲進行的獨立運動,對世界格局帶了怎樣的影響
二戰後非洲進行的獨立運動,對世界格局帶了怎樣的影響?非洲獨立運動對於世界格局有很大的影響,牽扯著很多的國家和利益,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三、非洲獨立運動,讓聯合國出現嶄新跡象:
非洲獨立運動之後,聯合國增加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席位,這讓聯合國出現了嶄新的變化,隨著中國崛起,聯合國走進了一個新時代。
9. 非洲獨立運動有何歷史意義
獨立宣言》發表意義的意義在於三。 一,《獨立宣言》反對封建等級觀念、君主的絕對權力。宣言中的名言:「All men are created equel.」被譯為「人人生而平等」其實並不十分妥帖。傑斐遜用詞如此講究之人,面對如此重要的檄文,每個字都會沉吟再三,決不會信手拈來。英文中明明有個「born」表示生,為什麼傑斐遜就不用它呢?大概是因為生(born)人在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並不是人人平等的,而造物主的造(created)人卻是一視同仁的。管中窺豹,從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傑斐遜多麼渴望人們能准確理解《宣言》了。這里的「平等」(equel)是反封建、等級的平等,亦即所有人在具有天賦人權方面的平等。 二,傑斐遜將洛克的思想精華從缺乏說服力、晦暗不明的論證中剝離出來,經過高度概括和提煉,使之朗朗上口,廣為傳播。革命首先在美國人的大腦中完成,剩下的事便水到渠成了。《獨立宣言》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環境,為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 獨立宣言》將美國人的常識、信條變成革命的宣言書,為獨立戰爭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獨立戰爭的勝利又將其理論化為現實。歐洲的種子在美國開花結果,茁壯成長。眾所周知一種思想理論變成現實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在過程中需要的是自我否定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