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西方代議制的歷史意義

西方代議制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3 09:17:16

1. 美國代議制的發展歷程

美國憲法是歷史上最早的憲法之一,這一憲法與在它之前的西方憲法的作用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制定標志著一種新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的產生,其顯著特點是,確立了共和代議制民主(它還有其他兩個主要特徵:三權分立與制衡、中央和地方許可權均取自於人民,彼此不相屬)。換句話說,美國憲法不僅把人民主權的思想變成法定的觀念,而且確立了實行人民主權的制度,這就是共和代議制。共和制直接否定了主權在君的封建階級政治觀念,而代議制則進一步肯定了主權在民的資產階級政治理想。
代議製作為一種民主制的形式,其表現的實質是,承認人的身份平等,承認所有的人,無論其出身如何,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這不能不說是歷史上的一個極大的進步。這一進步的步伐在西方歷史上只有具有獨特歷史的美國人才最容易跨出。代議制的內容是,由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議會,議會將行使立法的最高權力,國家行政機構由議會選出(直接或間接地)。這里代議制同人民主權的關系是,人民主權的宗旨以代議制為載體,由代議制來體現。沒有人民主權的宗旨,作為國家制度的代議制不會出現;沒有代議制,人民主權的宗旨不能實現。當然,民主制也可以採用直接民主的形式,但是正如我們在下文中將要看到的那樣,在一個地域廣大的國家,在社會事務日趨復雜的現代社會,直接民主制是不適用的。
美國人建立共和代議制民主之際,正是歐洲拿破崙倒台、「合法君主」復辟之時。歐洲的政治制度正面臨著倒退,民主人士對前途充滿了困惑和不安。「舊世界的一切政府如此根深蒂固,暴政與世俗如此制服人心,以致無從在亞洲、非洲或歐洲著手改革人類的政治條件。對自由的迫害遍及全球;理性被視為叛逆;而屈服於恐懼的心理已經使得人們不敢思考。」〔2〕此時,共和代議民主制在美國的生存和成長,為歐洲提供了一個政治典範,使歐洲的人們看到了一種理想的政府形式和一種不同的社會生活觀念得到實現。歐洲的民主派在美國的制度中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給予了它高度的贊揚,這一反應歸因於他們對民主理想的長久追求,這種理想早已被他們在理論上加以論證,現在又在美國那裡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他們「昔日創制的民主原則,在美國正完全取得統治地位。它以最直接、最無限、最絕對的形式在美國得到了實現。」〔3〕它尤其為在政治制度十字路口上徘徊的歐洲國家的人民指明了一個光明的前景:民主是不可抗拒的。
正如潘恩所說,「美國的獨立如果不曾伴隨一場對政府的原則和實踐的革命,而單從它偏離英國這一點來考慮,那就是微不足道了。美國不僅為自己,而且也為全世界贏得了立足點,並且將目光射向自己所獲得的利益的范圍以外。」〔4〕當時的歐洲對美國革命經驗最重視的有三點,它們是憲法、人民主權和代議制。
許多歐洲民主派人士把1776年的《獨立宣言》和1789年的民主憲法當作應當遵守的民主範例來介紹。在當時的歐洲,掀起了一種「美國憲法熱」,人們認為,美國憲法與革命時期的法國各憲法不同,不是一項綱領聲明或者一系列思想的綜合,而是具有明確的政治價值,它表達了人們的獨立願望,表明了對共和制度的選擇和集體的民主與參與,民主在憲法中得到了體現。
美國憲政經驗對法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盡管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也受到法國民主思想家的重視,例如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和伏爾泰,而且法英近在咫尺,法美卻遠隔重洋,但美國的憲政經驗對法國卻更具新鮮感。孔多塞在設計他的法國憲法草案時,很注意研究美國的經驗。美國1787憲法頒布以後,他將其全文譯出,並逐條作了注釋。美國的《獨立宣言》、憲法以及各州的憲法和權利宣言,在法國幾乎成了一種仿效的模式。〔5〕
美國革命中體現的人民主權的精神自然尤其受到重視。法國的謝費爾在其《美國史》(1825年)中聲稱:美國制度是「民主制度在一個大國和一個大的民族中的實現」,是「真正的人民政府」。他的思想還得到聖西門主義者的贊同。聖西門在其《致一位美國人的信札》(1817年)中曾指出,美國的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治文明。〔6〕
在義大利,由帕台塔發表的《1823年(6月19日)倫敦義大利燒炭黨人原則宣言》,除重申「在任何國家只有人民才是天然的真正的主權者」的民主信念外,還指出應當仿效的政治典範是贏得了自身的獨立、維持著民主的美國。
這一時期,在重視美國所採取的代議制度的意義的思想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國的功利主義者,他們的代表人物是傑米里·邊沁和詹姆士·米爾。邊沁在1809、1817年發表了《議會改革計劃》,認為「代議制民主」是在時間、空間上可以採納的「唯一民主」。隨後,在《憲法法典》中,他抨擊了直接管理形式,認為這種形式無異於無政府狀態,同時,強調民主代議制具有最多的益處,因為「從目標和效果上能夠使最大多數人得到最大幸福的唯一政治形式,便是民主代議制。」〔7〕
從上述這些反應和評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人民主權、憲法和代議制構成了近代民主制度內容和形式,它們彼此不可分割地結合在一起。

二、十九世紀代議制民主在歐洲的進展

關於代議制,也許有人會說,英國是最早實現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它雖然沒有採取共和的形式,但人們公認,英國是議會之母,因此代議制民主也最早產生於英國。這里的問題是,英國從建立君主立憲制到完全確立代議制民主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從直接的原因講,英國的議會是從中世紀的封建等級制演變而來的,而我們所講的崐近現代民主制下的代議機關不同於封建社會的等級會議或帝國會議,後者的成員由國王指定,或貴族推選,不經過民選,其性質不過是國王的咨詢機關。相比之下,近現代資產階級代議機關,其成員在形式上由公民選舉產生,議會擁有立法權和其他職權。
在一些情況下代議制民主不與議會同時產生,其根本原因在於,代議制民主的確立要以身份平等為前提,在封建等級制沒有徹底打破之前,是沒有身份平等可言的。在這方面,英國相應的特點是,其身份等級的取消沒有明顯的階段性,這不僅因為英國的資產階級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從封建貴族演化而來的,還因為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實現是通過妥協完成的,即「光榮革命」。整個看來,在英國,「資本主義在內戰之前就已經長時間地滲透和大大地改造了農村,圈地農場主同資本家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至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在這『子承父業』的家庭關系中,通常很難確定確切的『繼承之點』,斗爭的成果對實現資本主義和議會民主之間的聯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即使這還不是完全的勝利。一位現代歷史學家提出如下論點:『貴族秩序依然存在,但採取了新的形式,金錢重於血統已成為新的基石。國會本身則成為土地資本家的工具,成為輝格黨和托利黨兩黨,以及他們的團體和同盟者的工具。他們的利益正是當前國家孜孜以求的。』」〔8〕這樣,在英國,「民主意味著在舊的機構中包含著新的社會關系。」〔9〕
結果是,「光榮革命」之後的1688年「權利法案」規定,國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但直到1711年法律仍規定下院議員非常高的財產資格。郡議員必須是每年土地收入在600鎊以上,市鎮議員每年不動產收入要300鎊以上。而能夠有這樣高的地產和不動產收入的多數仍然是貴族,因此這是一種隱形的等級制。1832年實行選舉改革之後,制定了「英格蘭與威爾士人民代表法」,重新分配議席,增加城市代表名額,降低選民財產資格限制。但這次改革雖然擴大了政治代表的基礎,卻未能建立一種民主制度。當時英國的人口有2600萬,獲得選舉權的不足百萬,而且工人階級尚不得參政。正因為身份不平等的制度還留下殘余,民眾才在1835-1838年發動了席捲全國的憲章運動,要求普及選舉權。憲章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為下一步的選舉改革鋪平了道路。經過1867年的第二次選舉改革,民主政治獲得了重大的進展,選民的人數較前幾乎增加了一倍,城市產業工人取得了很大的政治權利,資產階級在議會中佔了上風。
與英國相比,法國代議制形成的時期要鮮明得多。在1789年革命高潮時舉行的三級會議上(這是等級會議),市民代表同貴族實行了決裂,他們退出等級會議,脫離貴族僧侶自行集會,稱為國民議會。不過選舉權的限制仍妨礙了民主政治的實現。當時投票權僅僅給予主動的國民(active citizen),即納稅能力相當於三天勞動所得的人。獲得被選舉權則需要更高的資格。這樣,城市真正的權力掌握在顯要的議員手中,他們都是由擁有財產的人推選出來的。而被動的國民(passive citizen)卻沒有選舉權。這時能夠享有選舉權的只是2/3的成年男子,與平等的原則仍不相符。選舉權的差別到1792年時一律取消了,那時法令規定,男性公民一律擁有選舉權。〔10〕雖然以後的大革命和王朝復辟打斷了這一進程,但歷史的趨勢卻無法逆轉。
總的來說,歐洲國家代議制民主的演進過程正如托克維爾所悟出的那樣,規定選舉資格就意味著總有一天會取消它。所以有限的選舉權在歐洲民主制度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必經的過渡階段。
但對於美國來說,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美國憲法被通過時,各州仍對選舉資格有財產和納稅方面的限制,但由於所需財產限制數目很小,而美國人口大多是擁有土地的農民,因此大部分人民都享有選舉權。到19世紀30年代,絕大多數州都取消了財產資格限制,選舉權幾乎被授予全體白人。雖然還不能說是「不管社會地位高低,人人都有這項權利」,〔11〕
但可以說已接近於此。所以說,美國代議制民主實際上比英法等其他歐洲國家實行得更早,也更徹底。

三、美國建立代議制民主的獨特條件

美國得以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建立起代議民主制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如果想要找出它為什麼得以在西方率先建立民主制的原因,我們就不能忽略它所具備的特殊條件。在這些條件中有一些是特別重要的:
(一)英國專制統治的鬆弛。由於美洲殖民地是歐洲移民建立起來的,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政府對它的統治紐帶就比較鬆弛。在殖民地的初創階段,殖民地大都根據各自的環境自由發展。除喬治亞之外,英國政府沒有直接參加過殖民地的建立。而在管理上,根據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公司的兩項特許,治理權應交與英國的公司負責。
而且,英國的專制統治也因一些原因而受到侵蝕。倫敦(弗吉尼亞)公司准許弗吉尼亞殖民地的居民選舉代表參加政府。該公司於1618年頒發給公司所派總督的訓令里規定,凡系種植園的自由民均可選舉代表,與總督以及指派的評議會一起共同批准為殖民地謀福利的法律。
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政治現象,但它卻成為未來民主制的楔口,它在整個殖民時期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以後,殖民地居民參加本地政府的權利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在很多情況下,英王封地給臣民的時候都在特許狀里規定,殖民地的自由民應該對涉及他們的立法有發言權。賜給馬里蘭的塞西爾·卡爾弗特、賓夕法尼亞的威廉·佩恩、南北卡羅來納以及新澤西的領主們特許狀都具體規定,所有立法均須取得「自由民的同意」。
一個時期以後,殖民地居民以有權選舉代表參加政府立法部門一事為跳板,通過民選議會,幾乎完全控制了政府。各殖民地首先建立了一項原則,不經過民選代表的同意,不得征稅,也不得隨意動用征來的稅款,即使是支付總督和其他人指派的官吏的薪水也不例外,除非總督和其他殖民地官員同意按照民選議會的意志行事,否則議會可以拒絕撥款。這種結果類似於英國大憲章為貴族和平民所取得的權利。而上述情況的發生,又與移民從英國帶來的憲政傳統有關。
(二)在特殊的條件下自然形成的人民主權觀念。馬薩諸塞的英國移民是美洲殖民地最早的移民之一。他們當初因偏離航向,登上了原先並非目的地的新英格蘭的不毛之地普利茅茨。與弗吉尼亞情況不同的是,這里的第一批移民都是一些信新教的平民,具有良好的秩序和道德因素,他們攜家帶小來到這塊新的居住地。為了日後管理自己的社會,這些彼此平等的移民們登上陸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了一項以他們所乘之船的名字命名的公約——《五月花公約》。這個公約稱:
「我們謹在上帝面前,對著在場的這些婦女,通過彼此庄嚴的同意,現約定將我們全體組成政治社會,以管理我們自己和致力於實現我們的目的。我們將根據這項契約頒布法律、法令和命令,並視需要而任命我們應當服從的行政官員。」
這樣,普利茅茨的移民在以後的許多年中都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處理自己的事務。新英格蘭地區其他州的自治雖然受到英國當局的阻止,但人民參政的權利最終還是確立下來。而在新英格蘭諸州所自然產生的人民主權的觀念為美國後來的代議民主制奠定了基礎,成為指導未來國家的核心思想。這些思想「首先傳到相鄰的各州,接著又擴散到比較遠的各州,最後可以說席捲了整個聯邦」。它的影響甚至越過了國界,遍及美洲世界。「新英格蘭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除烤暖了周圍地區外,還用它的光輝照亮了遙遠的天邊。」〔12〕
(三)民主政治始於基層。根據托克維爾的觀察,在歐洲的大多數國家,政治生活大都始於社會的上層,然後逐漸地而且是不完整地擴及社會的其餘不同部分。在美國,可以說完全相反,那裡是鄉鎮成立於縣之前,縣又成立於州之前,而州又成立於聯邦之前。
新英格蘭人在1650年就已經建立起鄉鎮政府。根據鄉鎮自主的原則,人們自己組織起來。在鄉鎮內部,人們享受真正的、積極的、完全民主共和的政治生活。這種之始於基層的民主政治,為未來聯邦的民主政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美國代議制民主的建立具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在美國人那裡,身份平等與生俱來。我們知道,美國既沒有歐洲意義上的貴族,也沒有具有特權的教士階級,唯一身份不平等的因素是南方存在的奴隸制。而在新英格蘭的社會里,既沒有大領主,也沒有屬民,貧富差別遠不及歐洲社會。羅伯特·布朗曾以馬薩諸崐塞州為對象做過細致的調查,發現殖民時代的社會是一個「中產階級」的社會,沒有太多的無產階級,獲得作為財產的土地相當容易,大部分人為享有財產的農民。〔13〕托克維爾看到,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每個人都受到相當良好的教育,按百分比來說,他們的文明程度高的人,多於當時歐洲的任何國家。這些自然形成了身份平等。托克維爾在美國逗留期間,最引起他注意的,也莫過於身份平等。他認為,這件大事對社會的進展發生了重大的影響,它賦予輿論以一定的方向,法律以一定的方針,執政者以新的箴言,被統治者以特有的習慣。而且,隨著他對美國的研究逐步深入,他益發認為身份平等是一件根本大事,而所有個別事務則好像都是由它產生的。〔14〕
正是上述特殊的地理、歷史和社會條件,使美國與歐洲國家相比,最容易達到代議民主制。因此有人說:在殖民地時代,民主政治的種子就已在美洲生根,所以說,1776年的美國革命並非為自由而戰,而是為維護已享有的自由而戰。這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道理的。

四、美國建立代議制民主的意義

事實上,總的來說,西方民主制度的進步依賴於代議制民主的發展。我們知道,西方民主制度起源於古代希臘、羅馬時期,但由於那時平等僅僅限於公民之間,它們的民主就不可避免是不完全的。
就古代希臘而言,即使是民主達到極盛時代的雅典,其實質仍然是貴族的統治,只不過它採取的是民主政體的形式,它與貴族寡頭統治的鮮明區別是,確立了公民的概念,其實質在公民與非公民之間劃定了一條界限,給予一切公民(不分貴賤)參政議政的權利,盡管這種權利對於不同等級的人來說是不同等的。但是,在希臘城邦國家的黃金時代,它總共擁有30萬人口,其中只有大約3萬人,即人口的1/10具有公民權,能夠參加公民大會和選舉;婦女、奴隸、大多數無財產者和外國居民都被排除在外。〔15〕
羅馬的情況也是如此,公民權只給予貴族和平民,奴隸是享受不到的。但與古希臘不同的是,羅馬將公民權授予並入國土的歸化的人民。這種做法擴大了享有參政權的人口的范圍,也擴大了羅馬國家的領域,同時又保留了其他國家的自治和原有城市國家的團結與活力,只是外交權掌握在元老院手裡。因此羅馬的主要成就乃是擴大城市國家的范圍。
平等觀念的發展必然要經過中世紀。雖然中世紀是民主的黑暗時代,但基督教和教會都在無意之中為民主做出了貢獻。一方面,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了古代希臘羅馬的貴族與奴隸之間有天壤之別的認識,也與中世紀的社會等級制格格不入,因而必將成為古代希臘羅馬平等觀念向西方近現代平等觀念轉變的橋梁。另一方面,教會制度下的僧侶階級的政治權力在中世紀建立起來,並且很快擴大。「僧侶階級對所有的人都敞開大門:窮人和富人,屬民和領主,都可以參加僧侶階級的行列。通過教會的渠道,平等開始滲入政治領域。原先身為農奴而要終生被奴役的人,現在可以以神甫的身份與貴族平起平坐,而且成為國王的座上客。」〔16〕
然而,西方民主制的發展除了要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思想的革命和等級制的打破之外,還要發現一套可以操作的形式,以一種有效的方式去體現民主的實質和內容,這也需要不能生而知之的人類在歷史的迷霧中去探索、去積累經驗。民主,其可以信手採用的形式是直接民主制,但人所公認,它只適用於小國寡民,例如古代希臘城邦國家。我們知道,古代希臘的國家都是城邦國家,它們地域狹小,人口有限。據估計,雅典的城邦包含不到5萬市民,其中3000-6000人實際參加公民大會。〔17〕但憑我們的經驗也可以得知,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小國,要召集公民大會,也不能不在開闊的露天舉行。而在這方面,希臘又恰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希臘地處地中海沿岸,氣候溫和,這給人們廣泛的社會活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所以希臘建築往往是露天的,或四周有開敞的廊柱,公共集會就在這種宏偉的廟前廣場舉行。
然而,即使對於這樣小型的城邦國家,直接民主也還帶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除民主權利因奴隸制而受到嚴重限制這一內部原因外,城邦所推崇的自治使希臘諸崐城邦無法同心協力抵抗外族的入侵是導致希臘城邦滅亡的外部的致命原因。正因為如此,雅典在歷史上未能完成以民主政體統一希臘民族的大業,而這曾引起世世代代多少歷史學家深深的遺憾和惋惜。〔18〕
羅馬的政治體制也仍然沒有超越具有古代城邦國家色彩的直接民主的模型。但對於一個龐大的羅馬帝國來說,直接民主制已露出了種種弊端。首先,羅馬並不允許相距甚遠的城市選舉代表到羅馬參政,而邊遠地區的人民所享有的代表權並不能使他們有效地行使政治權利。因為投票只在羅馬進行,邊遠地區的人民很少肯到羅馬投票。羅馬也從未允許外省選代表到羅馬參加公民大會或進入貴族院。
其次,羅馬的版圖越是擴大,維持政府中的民主因素的困難也就越是與日俱增。一般來說,國家擴大的結果,乃是各種類型的會議與平民大會缺乏代表性。許多普通投票人服務於軍旅長期不歸,他們在會議中失去的力量就難免為貴族所劫奪。而新獲得公民權的人又很少執行他們的政治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承認元老院是比較合適的處理國家事務的機構。
羅馬的政制仍然帶有城邦國家政府的痕跡,因此它的政府仍然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功能有限的政府。它只是把一個簡單的政府運用於管理整個帝國。它沒有任何官員負責監督教育、衛生、環境等諸如此類的事務。因此公民直接投票這種直接民主的形式尚可使用,其原因除了羅馬社會和經濟結構仍然比較簡單外,還因為每一個家庭在父親的控制之下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單位,只要父親尚健在,兒子在法律上就仍然是未成年者(minors)。至於母親,她們雖然受到尊重,但從法律眼光來看,卻處於從屬地位。在每個家庭中,父親是統治者,他管理家庭內的一切事務,並使子嗣和奴隸保持一定的秩序。〔19〕
在社會不夠發達,生產力尚屬低下,社會公共事務相對簡單的條件下,直接民主制,即公民大會的形式是可能適用的形式,然而,隨著國家事務由簡單向復雜、由單一向綜合的發展,直接民主的形式遲早會變得不再適用,就一個國家內部事務而言就已經是如此,更不必說一個強大國家的外部擴張所帶來的一系列更棘手的問題。因此羅馬政治權力的重心轉移至元老院,爾後由帝王及其幕僚所控制,便是其後西方政治制度發展的必由之路。關於這一點,美國革命時期的民主思想家潘恩在同英國的保守主義思想家伯克辯論時,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看法:「古代的民主制國家根本不知代議制為何物,按照這種民主制,大多數人匯集在一起,以第一人稱制定法律(從文法上來說)。簡單的民主制不過是古代人的公共會堂。它既體現政府的公有原則,又體現政府的形式。當這些民主國家的人口增長和領土擴大之後,這種簡單的民主形式就行不通了;由於不知有代議制,結果它們不是突然退化為君主制,就是被當時存在的那種君主制國家所吞並。要是代議制像今天這樣為當時的人們所熟知,就沒有理由認為現在稱之為君主制或貴族制的政府會破門而出。」〔20〕
為了克服直接民主的局限,代議制思想以後被結合進民主思想。代議制的概念和實踐出現在中世紀。有人認為教會中的代議制曾給予人們重要的啟迪,在人們目睹教會中代議制的成長,在這種代議制已經成形到足以激起政治家的想像力,而把它用之於政治領域之後,代議製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就不再是一個遠不可及的東西了。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歐洲,政府的代議制是從世俗的政治斗爭中產生的,是從封建制度下的等級會議轉化而來的,它同民眾的普選要求的增長聯系在一起。
不過,在民主思想得到廣泛傳播的時代,歐洲仍存在著關於代議制的不同觀點。社會契約論的闡述者盧梭就明確反對代議制。他認為主權是不能代表的,因為「主權在本質上是由公意所構成的,而意志又是絕對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個意志,或者是另一個意志,而絕不能有什麼中間的東西。因此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並不可能作出任何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21〕那麼什麼是最好的民主形式,盧梭認為是直接民主制,為此,人民必須有「固定的、按期的、絕對不能取消或延期的集會」。〔22〕但對於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盧梭沒有給出答案。實際上他贊成希臘城邦國家的方式,國家地域狹小,人口容易集中,國家的安全則要靠與其他國家締結同盟或成立聯邦,這樣,就「能夠把一個民族的對外力量與小的簡便的制度和良好的秩序結合在一起。」崐〔23〕
然而,政治制度的實際發展軌道卻沒有朝向直接民主的方向。從法國革命起,
間接民主開始一般被看作是民主唯一可行的形式。〔24〕而首次系統地闡述代議制民主將產生公共利益的,是生活在正在朝向代議制民主發展的英國的邊沁和詹姆士·米爾。米爾認為,按照人民的利益使人民接受統治的唯一方法是人民管理自己。但由於在現代國家中,「直接民主」是不可能的,代議制就成了唯一可以採用的形式。這一制度通過使用普選權、代表的委任和免職以及議會來使統治者准確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多數選舉決定和秘密投票將產生與私人利益對立的公共利益。〔25〕
詹姆士·米爾的兒子、功利主義的繼承人斯圖亞特·米爾以後在論證代議制的優越性方面作了傑出的工作,他在其名著《代議制政府》中說:「不用說,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並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狀態都是實際可行的政府形式說的,而是指這樣一種政府形式,在它是實際可行和適當的情況下,它伴隨有最大數量有益的後果,直接的和將來的。」〔26〕
「既然在面積和人口超過一個小市鎮的社會里除公共事務的某些極次要的部分外所有的人親自參加公共事務是不可能的,從而就可以得出結論說,一個完善政府的理想類型一定是代議制政府了。」〔27〕
給予代議制更強有力的辯護的是潘恩,這是因為他堅決主張共和代議制而非君主立憲制。他認為,「全部建立在代議制基礎上的美國政府才是在性質上和實踐上現存的共和國」。〔28〕「簡單的民主制是社會不藉助輔助手段而自己管理自己。把代議制同民主制結合起來,就可以獲得一種能夠容納和聯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領土與不同數量人口的政府體制;……美國政府就是建立在這種體制之上的。它把代議制同民主制結合起來。」〔29〕因此,「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可以在這種或那種代議制中看到。」〔30〕
歷史肯定了代議制擁護者的結論。現代所有西方民主國家都是實行代議制的,這足以說明在走向近現代民主時,選擇代議制形式的歷史意義。美國的建國者們曾為此做出了貢獻。說到底,美國民主的經驗是在一個大國實行民主的經驗,它的價值已為代議制在西方國家的普遍推行所證實。它是在一個大國對雅典民主原則的再現,「雅典人小規模實行過的,美國將大規模推行。」〔31〕這也就是美國人對西方近代民主制的重大貢獻。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代議制只是民主的形式,至於民主的內容則要看它實際上給予人口多大部分以應有的參政議政的權利。資產階級民主實現了優越於封建社會的身份平等,從而達到了形式上的政治平等,但由於經濟(財產)不平等所造成的政治和社會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2. 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作用是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的特點 (1)英國:以君主立憲為主要特徵,國王(君主)「統而不治」,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徵;議會擁有立法權,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內閣是中央行政機關,內閣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美國:美國代議制實行典型的三權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國會、總統、聯邦法院執掌,三個部門行使權力時,彼此互相牽制,以達到權力的平衡。 (3)法國:1789年大革命後,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進行了長期反復斗爭,直到1875年才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制度。總統執掌行政權,亦會掌握立法權。 (4)德國:1871年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但君主是實,立憲是虛,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 2.談談你對西方代議制度的認識。 資產階級代議制以選舉和議會立法為主要特徵,使歐洲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有理論付諸於實踐,從政治體制上對君主專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大廈的頂梁支柱;調節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穩定了統治秩序;伴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資產階級代議制擴展到亞洲,產生了廣泛影響;其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在歐美部分國家尚未成熟。

3. 雅典民主政治對近代西方代議制發展的重要意義

代議制又被稱為議會制,議會制是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上形成的。雅典民主政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運作方式。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
在古代君主專制盛行的情況下,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勢,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運作方式。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廣大公民直接參與,原則上公民都有權利決定和管理國家大事,通過選舉擔任各級政府官職。這種先進的古代政治制度,為公民創造了廣泛的參政機會,激發了公民的自由,開拓精神,推動了雅典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具有歷史性的進步性。
具體來說:
1. 民主有利於正確決策
2. 民主有利於修正錯誤
3.民主有利於監督政府為公服務,減少以權謀私的可能
4.民主有利於促進文化廣泛深入發展
5.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運作方式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其實質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隸主為領導的奴隸主階級對於奴隸、非公民群眾實行專政的工具,歸根結底,它是為奴隸主階級整體的經濟利益而服務,是奴隸主自由民階級的民主。這種有限的階級民主決定了這種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狹隘性。
代議制是指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代議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是間接民主的形式。現代國家普遍實行代議制。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議機關是議會,所以資本主義代議制又稱議會制。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新型的代議制,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4. 歐洲大陸代議制確立的意義

歐洲大陸代議制確立的意義:
其一有利於歐洲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其二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其三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
其四對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西方政治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相對於封建制度而言所顯現出的民主性,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推動作用巨大。法蘭西與德意志是歐洲大陸的兩個重要的國家,隨著這兩個國家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代議制在歐洲大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法、德等國制定的一系列法典,成為歐洲和亞、非、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立法樣板。

5. 西方資本主義代議制的意義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17~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封建主義的基礎受到猛烈沖擊,封建專制制度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動搖。歐美的主要國家英國、美國、法國和德國經過艱苦的斗爭,實現方式:革命戰爭、王朝戰爭、政變以及改革等,其理論來源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潮。先後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這些國家實行的代議制度,核心是經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的議會,主要標志是制定憲法,設立議會等。他們鏟除專制主義、實現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歐美各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共性特點。盡管上述國家的資產階級代議制產生的時間不同,每個國家又會由於國情差異所呈現的特點各異,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資產階級通過議會的設置,把國家的立法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以此限制和制約君主或總統等對行政權力的濫用,也都通過立法保證資產階級的利益。這種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於調節社會矛盾、維持穩定秩序、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具有局限性: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在德法等國民主制尚未成熟。

6. 西方代議制是什麼啊

從古代希臘大近代,西方哲人從未停止對政府形式以及政府原理的探索,這一探索的過程同時也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發展歷程。梁漱溟先生曾不無贊嘆地說:西方文化有兩大異彩,一是民主精神,二是科學精神。前者正是西方政治文明之精髓所在,而這一精髓通過何種政府體制才能將其表現出來,一直是西方政治學研究的中心。其實質是對政治生活的核心——權力——問題的反思,既權利應當如何行使才是至善而合乎正義的,其中直接民主制和代議制是兩大主要成果。

代議制民主(間接民主)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從階級分析的角度來看,自然帶有明顯的資產階級印跡。但較之於封建專制,代議制自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進步性。代議制民主是古代民主制的復興與發展,從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來分析,既是對古代文明的承繼,又是一次全新的發展。

代議制原理的核心是回答人民如何行使權力的問題,其理論邏輯是,人民只有通過選舉代表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權力。「代議制政體就是,全體人民通過由他們定期選出的代錶行使最後的控制權。」由此可見,代議制是直接民主難以實現的情景下的一種最好的選擇,而這一制度得以實現的根本途徑是普選。普選制是代議制民主的基礎,其普及與完善與否是衡量是否符合民主原則的重要因素。

7. 西方政治制度史-代議制的現實作用與歷史意義是什麼

代議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作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它體現了現代民主的三個原則:第專一,人民主權 或主屬權在民原則。 第二,少數服從多數和保護少數原則。第三,在「國民監督和批評下」會議和政務公開原則。
從理論上說,代議制是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中最富有政治智慧和思想之一。從實踐上說,代議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近代歐美的憲政史上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推翻專制君主統治,為建立 代議制政府而奮斗的歷史。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無論是訴諸人民暴力的國家,還是採取和平妥協的國家,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幾乎都把建立代議制政府作為革命的目標。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代議制徹底否定了「君權神授」的封建主義的神秘的權力觀,打破了傳統的政治權力和職位的終身制和世襲制,為資產階級在其內部的權力更替過程中實行和平移交,使資產階級的統治保持相對穩定作出了重要負責。作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代議制不僅適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反過來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
它是一個歷史過程,它的地位不會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8. 西方現代代議制政治的特點是什麼有何進步意義

更加民主科學、使政治決策更加合理化,真正體現了為政治利益服務的目的

9. 西方代議制的確立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

資產階級代議制以選舉和議會立法為主要特徵,使歐洲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有理論付諸於實踐,從政治體制上對君主專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大廈的頂梁支柱;調節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穩定了統治秩序;伴隨著西學東漸的潮流,資產階級代議制擴展到亞洲,產生了廣泛影響;其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在歐美部分國家尚未成熟

閱讀全文

與西方代議制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