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關於歷史文化紀錄片的論文

關於歷史文化紀錄片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3 03:34:50

㈠ 急需一篇有關紀錄片的論文,以策劃編劇的角度寫,

攜手論文,網聚天下論文,本編輯部編輯可以幫你這個難題o
網路「攜手論文」,看看吧~!

㈡ 文化歷史類電視紀錄片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現在的歷史已經有很多的虛構了,不是很真實,所以現實理論無從捉摸

㈢ 我需要有關紀錄片的論文,急!!!!

中國紀錄片的成長和萎縮

《我們的留學生活》和它的製作人張麗玲近來因有報刊指其「作假」而不斷出現在媒體的新聞榜上。這其中的瑣碎是非不是我們關注的,但是這件沸沸揚揚的官司或「准官司」為我們回放中國新紀錄片運動提供了一個話由。

在許多人心目中,中國新紀錄片的上限是1991年的《望長城》,而在另外一些人心目中,中國新紀錄片的上限是1990年吳文光的《流浪北京》。這實際是兩條不同的線路,我們都要去追溯。

在某種意義上,《望長城》成為中國第一部最像紀錄片的紀錄片,長鏡頭,同期聲,采訪者身份的(而不是朗誦者、宣示者)主持人。很快成為一個範本,被跟從者效仿。這個範本的修正本或縮寫本,則是1993年改版後的《生活空間》。而此前出現在上海電視台黃金時段的《紀錄片編輯室》,則是相對獨立的範式。雖然在二者之間有許多相似元素,但它們的相似不是或更多的不是互相的參照,而是導源於對國外紀錄片的引進學習。

獨立製片人蔣樾曾經為《生活空間》製作過30多條10分鍾的短片。其中一個片子說的是國棉三廠一個女工早晨上班擠車的全過程。她的上班時間是7:30,早晨5點出門,換了單程倒了四次車,但趕到單位還是遲到了。

這樣的片子當然是觸動人心的。但獨立製作者們在看了外國一些紀錄片大師的作品後,就再也不能滿足於這樣簡單的記錄了。日本小川紳介和美國懷斯曼對中國紀錄片獨立製片人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中國紀錄片人從他們那兒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紀錄片以及他們對現實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大家很快沉澱到底層的生活中去,吳文光、段錦川、蔣樾、康健寧等人全都用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做一部片子,他們更耐心和平等地接近被拍攝者,捕捉最真實、最有質感和最有意味的生活場景。康健寧的《陰陽》、吳文光的《江湖》、段錦川的《八廓南街16號》、蔣樾的《彼岸》等篇幅較長的紀錄片都是在漫長的等待、靜觀中打磨出來的,這些以獨立製作的方式拍攝的作品取消了從前慣用的宣傳片里的諸如旁白、解說和訪談等手法,更直接,更客觀,更講究生活的原汁原味,更能挖掘出生活中的問題 ————那些因為司空見慣而被忽略的問題,毫無疑問,樸素的形態和日常場景中蘊藏的深度使它們更接近正宗的紀錄片。對於他們來說,走馬觀花地拍,等於是把好端端的題材浪費了。段錦川在一次訪談中就批評了某電視台拍攝的《一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題材挺好,但是拍得非常糟糕,太倉促了,三天五天拍了一次,過了一個月又去拍了兩天,就完了,弄了一個50分鍾的。」段錦川的100分鍾的《八廓南街16號》拍了一年,楊荔鈉的《老頭》拍了兩年半,剪了半年。

標志著中國新紀錄片進步的,不僅有理念和形式的本質轉變,也有純粹的技術的更新。數碼技術的發展,使記錄設備日益小型化、個人化,攝、錄、編剪可以很輕松地由一個人獨立完成,製作人可以更從容更自如地記錄原汁原味的生活實態,它所帶來的變化可能是革命性的。吳文光說,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個人方式,拿著像筆一樣小巧的DV機,他可以像作家寫作一樣做紀錄片,他甚至開始用DV機來做日記。這種變化已經促使許多業外人不斷進入紀錄片的製作行列,這意味著很多新的可能性。

紀錄片在前進,但紀錄片的市場卻在萎縮。比起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榮,今天的紀錄片似乎長時間地處於低谷狀態。中國紀錄片幾乎沒有群眾基礎,這是一些紀錄片製作者的共識。最雄辯的證據就是紀錄片沒人放也沒人看了。當年創下36%的收視率、比電視劇更火爆的上海電視台《紀錄片編輯室》,如今收視率已暴跌至7%—8%。《我們的留學生活》能夠創下那麼高的收視率,按照一位資深紀錄片人的說法,是因為製作者很能吃透國內觀眾希望看到什麼東西,全力迎合,她提供的是國外也很流行的「肥皂紀錄片」。電視上最受歡迎的還是電視劇、足球和其他綜藝節目。

其實紀錄片不能成為收視的熱門,在國外也是正常的,即使傳媒發達如法國也只有一家電視台專放紀錄片。但以中國紀錄片已經取得的成績,以大眾對現實的關注程度,它實在不應該受到如此冷遇。一些耗去製作者大量心血的出色之作,在電影節上周遊列國之後,又壓到了作者的箱底。隨著紀錄片欄目的日漸萎縮,電視台對紀錄片的製作和傳播早已不像90年代初那麼大張旗鼓。靠紀錄片的製作者自己拿著錄像帶和高清晰的機器跑到酒吧和大學里去放映,其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的留學生活》雖然是本期專題的話由,但是幾乎不可能拿它作為樣本進行認真的討論,因為這一「事件」的許多情形截止到目前並未澄清。我們借用另一相似的版本來看。1993年發生在日本NHK的「作假」事件。著名的「NHK特集」中播出了《喜瑪拉雅深處王國———木斯塘》,創作人員中有人向傳媒揭露了其中的「作假」,引起巨大震動。NHK的會長震驚之餘,在沒有充分查實「作假」的情況下,就在電視上發表了「謝罪講話」,於是,「文字媒體的報道規模甚至超過了殺人事件(的報道規模)」。事後的結論是:導演並沒有刻意的捏造行為。一個重要也是被批判得最多的例證:「高山病」。實際上確有一位攝制組成員在去途中因「高山病」而病倒,只是攝制組忙於照顧病人沒有或不忍拍攝,於是在返途中導演決定「再現」這一幕。該片導演最後被停職降薪。翻閱一下紀錄片史,就會發現,「搬演」和「再現」從來就是紀錄片慣用的手法之一,問題是:這種「虛構」的底線在哪兒?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在他的幾部名作《北方的納努克》、《摩阿拿》、《亞蘭島人》中,都請土著居民「再現」了他們曾經有過但已經基本遺忘的漁獵方式,仍然具有人類學價值。這里的前提就是當事人「確實有過」,而不是無中生有的「捏造」。

還有一個底線,當許多逝去的事件不可即時紀錄時,適當採用「搬演」時,在片中予以提示或標示。時代—華納公司著名的「發現」頻道中許多節目採用的就是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全部影片不會因個別的「搬演」而有「全面失真」的危險。真實感,從前以及未來都是紀錄片的命脈所在。

㈣ 求關於中國紀錄片的情況的論文,一千五百字左右,不要那些復制粘貼過來的

控制性詳細規劃

㈤ 求一篇論文,題目是紀錄片的存在理由及其價值,不要是網上隨便復制粘貼的,要有些思想深度。

淺析文獻紀錄片的價值性及其體現方式
底層平民生存狀態的藝術呈現——賈樟柯電影作品研究

摘要:文獻紀錄片作為一種體現文化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
表現手段,由於其製作手段和取材的陳舊,使得很多及其具有歷史文
獻價值的紀錄片並沒有被觀眾接受。文獻紀錄片如果想走近電視主流
群體,就必須在受眾觀賞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探討出更加貼切現在
社會的表達手段。
關鍵詞:文獻紀錄片;受眾觀賞;表達手段
紀錄片作為一種文化標識逐漸成為一種影像語言性的文化產
品,這其中包括對自然生態、地域文化、社會事件、民族特色等
多方面的紀錄,而文獻紀錄片則是這其中最嚴謹最能反應歷史性
的一種紀錄片,也因其對文獻史料要求的真實性謹慎性,使得大
部分文獻紀錄片的敘述方式看起來死板而教條,在觀眾的接受過
程中,這種死板教條的印象有時甚至讓降低了觀眾對於文獻紀錄
片的興趣,從而降低了史料價值的珍貴性。

文獻紀錄片作為一種從電影紀錄片過渡到電視紀錄片,又
逐漸分離出的一種紀錄片類型,文獻紀錄片不僅傳承了紀錄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展現了珍貴文獻的價值性,所以傳統意義上的文
獻紀錄片都是現有影像資料、文本資料、當事人口述等方式對事
件進行全方位的紀錄、演繹和剖析,從而達到紀錄歷史、反應歷
史、還原歷史的目的。
所有紀錄片都具有文獻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紀錄片都是文
獻紀錄片——文獻紀錄片必須有文獻,即影像、圖片、檔案等資
料,而不是泛泛的文獻價值。文獻紀錄片是在大量佔有文獻資料
的基礎上製作完成的,文獻價值是其最基本的價值。法國《電影
辭典》這樣定義紀錄片:「具有文獻資料性質的、以文獻資料為
基礎製作的影片。」這種廣義的文獻紀錄片概念賦予了所有紀錄
影像以文獻價值。
中國承襲了蘇聯的紀錄片觀念,習慣上將「匯編性」紀錄
片稱為「文獻片」,即利用以往拍攝的具有文獻價值的影像資料
輔以新近拍攝的素材進行再創作性編輯。這種狹義的「文獻紀錄
片」歷來為中國紀錄片創作所重視。
以上兩種定義或過於寬泛,以至於忽略了文獻紀錄片的特
質;或過於狹窄,不能全面涵蓋當今文獻紀錄片發展的新態勢,
因此有必要從新的角度進行理解。一方面,隨著歷史的發展,紀
錄片已逐漸包羅各種題材樣式,構成了以「非虛構」為根本屬性
的影像集合,是與故事片並列的片種;另一方面,文獻紀錄片不
再局限於對歷史資料的簡單匯編,口述、扮演、情景重現、動畫
等手段都可以表現具有文獻價值的內容。而這種文獻的組合是
「作者的主觀意圖要靠調動材料自身的意義和組合後的含義來完
成,在對事實的描述上求細、求近,在思想和感情的抒發上,保
持客觀冷靜的態度,盡量隱藏作者的主觀敘述。」①
雖然表現形式有所豐富,但是文獻紀錄片的最基本最突出的
特色還是其歷史性,文獻性,所以形式只能服務於類型,而所拍
攝的內容的必須絕對真實,這樣才能進一步體現其歷史性
與文獻性,在形式有所變化的情況下,讓觀眾沒有產生虛假
的感覺,形成對歷史的現實化註解和對現實的歷史性紀錄的有機
結合。所以文獻紀錄片應該是,「文獻紀錄片」當指那些具有重
大留存價值的、實現了對歷史的現實化註解或對現實的歷史性記
錄的非虛構影視作品。

從社會文化角度看,文獻紀錄片具有珍貴的歷史資料價值,
是民族和國家的影像檔案。紀錄片的核心價值在於「紀錄」,文
獻紀錄片的核心要素是它的「文獻性」,「文獻」二字正是對紀
錄片「紀錄」功能最有力的註解。百年來雖然有多種理論觀點、
眾多學術流派和不同創作傾向,但是紀錄片以「紀錄」作為主要
功能這一點始終未變。無論對人類歷史發展而言,還是對電視這
種傳播媒介來說,文獻紀錄片都具有永恆的意義。
文獻紀錄片是民族和國家的一部歷史影像檔案。文獻紀錄
片在記錄社會歷史進程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主流意識形
態的特質,因此,在觀看一些珍貴影像資料的同時,我們也可觸
摸到社會思想趨勢和時代文化思潮,其價值的凸顯是「以民族的
根本利益為基礎,以現代化的發展為參照,重新審視本民族的文
化,在對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發掘其優秀的內核和傳統,在
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架高溝通的橋梁」②,所以說,文獻紀
錄片同時具有社會思想認知價值。
電視文化角度看,文獻紀錄片的審美價值提升了電視節目的
文化品位,從而有助於改善電視內容生產格局。文獻紀錄片具有
較高的品位和審美價值,具體表現在:第一,視野更開闊。文獻
紀錄片往往採取宏大敘事策略,從國家、民族、時代的高度把握
主題,風格上追求大氣磅礴、恢宏豪邁;第二,時空開合大。歷
史題材的文獻紀錄片作品,一般都具有大的時間和空間跨越;而
反映當代的文獻紀錄片,也常常注意把當下的一些價值取向放到
歷史的坐標中去考量;其三,思想有深度。好的文獻紀錄片往往
具有思想的魅力,可以啟迪智慧,讓人在歷史中重新認識現實。
在電視節目日趨娛樂化的今天,《大國崛起》、《新絲綢之
路》等文獻紀錄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眾對當今電視媒
體的認知和評價,提升了電視節目的文化品位,改變了電視被娛
樂之風裹挾的生態格局,為電視媒體自身的良性循環和未來發展
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重塑了電視文化的尊嚴。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
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
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
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紀錄片通常最終都是要求達到
對人的刻畫,即也應當注意細節對人,對周圍環境的刻畫描寫。
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於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
主題。「不管是哪一類紀錄片,他的成功與否最後都取決於對細
節的擁有量和對細節的處理」③,文獻紀錄片是一種精神產品,
又是綜合藝術的結晶,與電影、戲劇、小說一樣,同屬文藝作品
的范疇,要遵循文藝創作的基本規律。但是,它又不同於文藝作
品,要遵循紀錄片創作的特殊規律。一部優秀的電視紀錄片,離
不開借鑒和利用文藝創作的一些基本手段,細節描寫就是電視紀
錄片創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
中國近20年的文獻紀錄片題材從政治宣傳走向歷史人物
歷史事件,從宏大敘事、空洞說教走向個人視角、細節敘事無疑
是一個巨大進步,不斷在各種歷史記錄當中尋找被記錄對象的細
節,重視對文獻的挖掘,從那些從來沒有面世過的資料里找尋和
收集,形成一種「揭秘」的效果。觀眾在被那些從未知曉的信息
所吸引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接受了滲透於其中的觀念。並對這些
細節加以整理,表現,這既是紀錄觀念的變化,也是技術的改
進。
中國大部分的文獻紀錄片選材近似,或聚焦重大題材,揭秘
歷史真相,或呈現領袖人物的心路歷程,普通百姓在時代變遷中
的生存狀態,或通過對歷史的全盤審視,解讀今天的社會。但不
同的是西方文獻紀錄片從1980年以後發生了重大變化,即政府或
主流意識形態集團出資拍攝的宣傳片大量縮減,以歷史人物、歷
史事件為主的商業片成為主流,突出故事性與市場價值;同時堅
持主流價值觀。中國文獻紀錄片先前單一關注政治領域而忽視文
化領域是明顯的。我們從過去一系列的片子中可以看出記錄的重
心放在無產階級領袖這一群體身上,而對文化精英缺乏關注。
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不計其數
淺析文獻紀錄片的價值性及其體現方式
張潔瓊 (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影視與傳媒
大 眾 文 藝
174
摘要:在電視節目泛濫的今天,綜藝娛樂類節目幾乎成了大哥
大,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收視市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觀眾更需要看
到一些新的節目形式和新鮮血液的出現。
2011年1月,湖南衛視重力推出解讀姓氏文化的電視節目《非常
靠譜》,節目形式新穎,風格幽默娛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
注。但是作為一檔新生的節目,《非常靠譜》也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
地方。
本文主要分析討論《非常靠譜》獨具一格的特點以及急需改進
的缺陷,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非常靠譜;電視節目;文化;娛樂
2011年伊始,綜藝大台湖南衛視就發布聲明,表示今年湖南
衛視將有幾檔新的節目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並強調今年湖南衛
視的主題將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在其熱力推出的《非常靠譜》、
《好奇大調查》、《給力星期天》、《喜劇之王》這幾檔節目
中,以解讀姓氏文化為節目內容的《非常靠譜》節目受到了廣泛
的關注。
一、《非常靠譜》節目介紹
《非常靠譜》於2011年1月3日開播,由湖南衛視資深主持人
汪涵挑大樑,每期節目中都會請到幾位對姓氏文化頗有研究的專
家學者到場組成「擺譜團」,對每一姓氏背後的故事展開挖掘,
每期到場的觀眾中有80%都是那一期姓氏的同族。迄今為止,一
共做過7期節目,分別是劉姓專場、姜姓專場、歐姓專場、許姓
專場、伍姓專場以及開春特別企劃節目和十二生肖姓氏專場。
《非常靠譜》旨在解讀中華民族的姓氏文化,以姓氏為包
裝,曬百家姓里的人傑、絕活、故事等,曬祖宗、曬歷史、曬文
化,讓觀眾在了解這些姓氏歷史的同時找到共鳴,為自己的姓氏
而驕傲。
該節目製作人徐晴表示:當下電視熒屏上的文化類節目大多
與解讀歷史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姓氏解讀還屬冷門。
電視觀眾看解讀歷史的文化類節目只能傾聽、借鑒;但《非常靠
譜》可以參與。
2011年2月28日做完十二生肖姓氏專場後,《非常靠譜》一
直處於停播狀態,5月10日湖南衛視發表聲明,《非常靠譜》將
於5月16日正式回歸。
二、《非常靠譜》如何「靠譜」
從契合當今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這一點上來說,
《非常靠譜》的出現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中國人歷來講究認祖
歸宗,血脈相承,而姓氏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現象,通常成
為了血緣之間隱形的紐帶。另外,《非常靠譜》節目名稱中這個
「譜」字指的是家譜、族譜。家譜和族譜也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符
號,其承載的意義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從節目形式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的創新之處。
1.文化性和娛樂性的結合
當今社會是一個浮躁的多元化社會,傳統文化式微、流行
文化喧囂。《百家姓》、《三字經》、《論語》、《道德經》、
《莊子》這些國學中的經典固然大家耳熟能詳,但是真正能閱讀
並理解的人是越來越少。反之,流行元素卻鋪天蓋地,這是一個
把文化弄丟了的時代。
縱觀各個電視台的節目,關於中國文化方面的節目實在是太
少了,還不及娛樂節目的一半,能去收看這些文化類節目的觀眾
更是屈指可數。《百家講壇》應該算是為數不多的比較成功過的
案例之一。但是《百家講壇》作為一檔高端的文化歷史節目,最
開始的時候也是走的高端路線,請來一些學者專家做講座,收視
率甚微;直至出現了劉心武、易中天、紀連海等等這些人之後,
《百家講壇》才隨之火了起來。火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會
講歷史會講故事,娓娓道來,十分傳神。
從《百家講壇》的案例可以看出,板起一副面孔以一副老
學究的姿態來講歷史講文化已經過時了,人們需要了解歷史,但
是不代表歷史就是枯燥的說教,換一種輕松的方式講述效果會更
好。
《非常靠譜》就非常注意文化性和娛樂性的融合。主持人汪
涵和擺譜團的專家們在講述姓氏文化的歷史時經常會調侃,也會
通過一些flash的小短片對姓氏歷史上的名人做簡短的介紹,增
進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寓教於樂,讓觀眾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
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比單純的講述更能加深觀眾的印象。
2.主持人與擺譜團的智慧
《非常靠譜》還在策劃的時候,汪涵就直諫台長,要求做該
節目的主持人,甚至連該節目的名稱都出自於汪涵的創意。汪涵
自己說,台上的他幽默搞笑,私底下的他卻是個非常安靜的人,
平時喜歡看書、研究古玩,非常熱愛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可以說,《非常靠譜》這一檔節目就是為汪涵量身定做的,
也是他從娛樂節目向高端文化節目華麗轉身的轉折點。因此,在
最初汪涵主持這檔節目的消息傳出時,他就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
焦點。觀眾都在猜測,那個在《天天向上》中搞笑的他能控制好
這樣文化類的節目嗎?而節目播出之後,汪涵憑借自己的實力給
觀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節目中的他幽默而不失睿智,搞笑而
不失深沉,正是他身上散發的這種魅力,使得整個節目既有文化
氣息又通俗易懂。
該節目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由對姓氏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
《非常靠譜》是否靠譜
崔 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研究生 江蘇南京 210000)
的歷史事件。中華民族經歷過無數文明的變遷與過度,中國人民
在數千年中經歷了無數的傷痛但是依然挺立不倒,這些都是中華
文明的文化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這樣生命中的閃光點,不僅是
可以指導中國人前進的明燈,也是吸引外國友人了解中華民族的
地方。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很多歷史題材的挖掘和呈現上都有所
欠缺。
中國文獻紀錄片近年來在藝術表現上實現了大面積突破,突
出體現在手法多元,如真實再現、電腦動畫等,敘事上開始追求
故事化、懸念感,剪輯上注意蒙太奇效果。但是,就整體而言,
電影語言陳舊依然是紀錄片的一個普遍現象,其理論依據是紀錄
片的真實性依託於紀實手法。,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符合紀錄片
創作的語言系統,並不違背紀錄片的本質特徵,與傳統紀錄片比
較,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符合時下紀錄片創作手法多元化的時
代特徵。情景再現是符合現階段紀錄片創作特點的一種有效的手
法之一。然而,人類歷史是不斷向前邁進的過程,不同階段的社
會環境、文化環境需要不同的創作理念、創作手法與之相適應,
盡管現階段它體現出的優越性令眾多題材的紀錄片增色生輝,然
而它只是符合這個時期的創作熱潮,如果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則必須在不違背紀錄片本質的前提下,將其豐富、發展、完善。
注釋:
①時間.《簡論匯編性紀錄片(文獻紀錄片)的創作》.《中國廣播電
視學刊》1997年第11期.
②金元浦.譚浩哲.陸學明.《中國文化概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年出版.第705-706頁.
③ 陳漢元.《紀錄片的類別》.《電視研究》.1998年04期.
影視與傳媒

㈥ 中國古都紀錄片研究的論文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實驗結果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㈦ 關於歷史類紀錄片的發展史

可以參考這套書

中國民族發展史(上下冊)
作者:王文光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書籍簡介:
本書稿詳細論述了中國民族發展的歷史,全面展示了中華各民族從孕育、形成到發展的概貌,以及形成多元一體格局的漸進過程。全文歷史脈絡清晰、人物事件詳實,文字語句流暢,體例結構合理。
本書稿是一部有關中國民族發展史的理論專著,對於論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書籍目錄:

上冊:
導言
第一篇 先秦:中國民族的孕育時期
第一章 石器時代的古代人類及其文化
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
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猿人
二、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古人
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新人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文化及其主人
一、仰韶文化
二、大汶口文化
三、龍山文化
四、馬家窯文化
五、齊家文化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中國東北、北方、西北的主文化及其主人
一、東北地區
二、北方地區
三、西北地區
第四節 新石器時代中國西南的文化及其主人
一、西藏地區
二、四川與重慶地區
三、雲南地區
四、廣西與貴州地區
第五節 新石器時代中國南方文化及其主人
一、河姆渡文化
二、馬家浜文化
三、良渚文化
四、屈家嶺文化
五、大溪文化
六、江西、福建、廣東地區
……
第二章 古史傳說的時代先民及所反映出的歷史文化
第三章 夏、商、周:華夏族的形成及其周邊民族
第二編 秦漢:中國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 秦漢王朝與漢民族的形成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周邊民族
第三章 各民族間的相互交流及其關系
第四章 秦漢時期各民族的文化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中國民族在歷史的曲折迂迴中發展
第一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概述與壯大的漢族
第二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周邊民族
第三章 各少數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權及其變化
第四章 各民放的民族關系
第五章 中國民族與域外民族的交往
第六章 三國兩晉北朝時期各民族的文化
購買地址:
http://www.islambook.net/shop/sort_book.asp?proctno=12050

1。新國學網(《四庫全書》
http://www.sinology.cn/
2。中國經濟史
http://economy.guoxue.com/
3。國學論壇http://bbs.guoxue.com/

㈧ 寫一篇關於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800到1000字,高二

圓明園的創造是一部人類思維的結晶創造的歷史史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大不可忘卻的奇跡,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毀滅也是人類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國人的悲哀與恥辱。圓明園的斷壁殘骸是無聲的控訴,這樣一部凝結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巨獻就這樣成為了一片殘骸,它的瑰麗就這樣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這種三維技術才能設計才能使我們一覽這奇跡般的創造。然而它越是瑰麗,就會越引起中國人的哀嘆與惋惜。這部紀錄片喚醒了所有沉睡在美夢中的中國人,這是屈辱的歷史,這是背叛的歷史,也是我們不願重演的歷史。 大型史詩性紀錄片《圓明園》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築,也是我們更加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的畫卷。其實火燒的又哪只是圓明園呢,他燒的其實是精細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要比圓明園大得多。然而焚燒的又何止是建築呢?焚燒的是一個個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的奇跡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歐洲式水法,它的規模之大與它的神奇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嘆為觀止。並且大清的皇帝還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去取悅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子,為她建立它喜歡的草原與建築。它的富麗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個建築都是美的化身。 當時大清帝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統治者們以此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視「科技」為玩物喪志的東西,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時代。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此時西方國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進的工業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國註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悲劇性的命運是無法逃脫的!今天的我們只能在滿目蒼遺、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諺說的一樣,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 鴉片戰爭之時,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雙方大戰,然而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最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麼的喜歡自然科學,而後世的皇帝卻是如此的無視科學的偉大力量,使中國失去了獨領風騷的地位。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的兩次大肆掠奪慰藉了他們飢渴的心靈,每一個戰士都獲得了豐厚的獎品。當我們看到圓明園中的財務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開的拍賣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一種恥辱呢?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這樣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這一奇跡已經盪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評分贓物,然後他們手挽著收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醜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榮與衰敗。他奇特的建築與想法是世人所無法想像的,雖然現在也在重修圓明園,但是永遠也無法彌補我們歷史上的缺憾!圓明園的毀滅已經成了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卻可以創造未來。在未來,這個嶄新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建造更加輝煌、更加令人矚目、更加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為了不讓歷史再次重演,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謹記「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一份力量

㈨ 紀錄片論文 需要寫一篇關於紀錄片的論文,請問從哪方面入手會好一點

可以從社會學這個大的方向著手 啊,你再看下,你對社會學的哪個小點比較感興趣,看看(社會科學前沿)

閱讀全文

與關於歷史文化紀錄片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