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人機的發展歷史
第一架無人機
簡單來說,「無人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能夠自主飛行的飛行器,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另一個更像是遙控飛行器:仍舊需要飛行員進行指揮,但他們會在地面上、房間里的電腦屏幕前來看著無人機,並進行操作。這兩種類型的無人機分別涉及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潛力,但它們都被算作是無人機,在本文中,我們將其視為一種。
無人機的概念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它並不是一個非常新奇的概念。往前追溯的話,可以找到好幾個源頭。比如在1898年,電氣工程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就進行了「遠程自動化」演示,他就利用無線電頻率遠程式控制制了一艘小船。還有查爾斯·凱特林(Charles Kettering),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了自動導彈"Kettering Bug"。也許是Queen Bee,這是第一個可重復使用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英國軍隊在20世紀30年代用它來進行軍事目標訓練。
不論無人機的想法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這幾十年來,它都是一個軍事項目。無人機是一種完美的監視工具,小而靈活,可以在飛越敵方領空時避免被發現——如果它們被發現並被摧毀,唯一的代價就是再建造一個。後來,士兵們開始在無人機上安裝炸彈,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行動中發現並摧毀他們的目標。「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設計於20世紀90年代,自那以後飛行了數百萬小時。無論是好是壞,它都改變了美國打仗的方式, 無論是好是壞。盡管「捕食者」的襲擊可以非常精確,但它們已經殺害了數百名平民。無人機戰爭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這既是一場技術辯論,也是一場道德辯論。
在消費級方面,無人機從一個由遙控飛機的飛行員組成的社區中崛起。在2000年代後期, 一些業余愛好者發現他們的手機包含了自動駕駛系統所需要的所有部件, 所以他們開始把手機裝到了飛機上,然後用一個手機操控另一個。也有一些人購買了單獨的部件——一個用於測量運動的加速度計,一個用於定向的陀螺儀,一個小處理器——並將它們直接安裝到他們的設備中。由於手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些零部件變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好,而且電池也越來越耐用。很快,只要一個人有基本的編程知識和一個空閑的下午,就可以買一個工具包,來製造他們自己的無人機。
2. 航拍無人機的發展過程是什麼
無人機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Unmanned Aerial Vehicle,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包括無人直升機、固定翼機、多旋翼飛行器、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從某種角度來看,無人機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完成復雜的空中飛行任務和各種負載任務,可以說是「空中機器人」。
首先是1990年後,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裝備了師級(大型)戰術無人機系統,代表機型有美國「獵人」「先驅者」,以色列「偵察兵」「先鋒」等。
其次是1993年後,中高空長航時軍用無人機得到迅速發展,以美國「蒂爾」無人機發展計劃為代表,在波黑戰爭中大放異彩。
最後是20世紀末,旅團級(中小型)固定翼和旋翼戰術無人機系統出現,其體積小、價格更低、機動性好,標志著無人機進入大規模應用時代。
無人機不受人員生理與生命風險的限制,減少了戰斗人員傷亡或被俘虜的風險;有人駕駛的航空載具,在機動性、速度等很多方面都會受駕駛員身體素質的制約,比如已經退役的SR-71黑鳥無人偵察機,飛行速度最高達到3.4馬赫,飛行員必須穿得像宇航員一樣才能夠承受得住,而無人機就不再受人類體質的制約;無人機的成本,相對有人駕駛的航天載具來說更加低廉,更方便維護和保養。
3. 歷史課導入的方法有哪些
4. 無人機飛行技術發展歷程
無人機研製背景: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20世紀20年代最早出現,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是一個許多國家用於描述最新一代無人駕駛飛機的術語。從字面上講,這個術語可以描述從風箏,無線電遙控飛機,到V-1飛彈從發展來的巡航導彈,但是在軍方的術語中僅限於可重復使用的比空氣重的飛行器。
研發歷程:
20世紀40年代,二戰中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成為近代無人機使用趨勢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彈性與重要性。
20世紀55年到74年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斗角色。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兵,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
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當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欺騙雷達系統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這種誘餌也成為其他國家效彷的對象。
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斗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斗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系統比常規戰斗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面。無人駕駛戰斗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制敵防空、遮斷、戰斗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
20世紀晚期之前, 他們不過是比全尺寸的遙控飛機小一些而已。美國軍方在這類飛行器上的興趣不斷增長,因為他們提供了成本低廉,極富任務彈性的戰斗機器,這些戰斗機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機組人員死亡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無人機開始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美國軍隊曾經購買和自製先鋒無人機在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灣戰爭中作為可靠的系統。
5. 航拍無人機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先說說航拍無人機兩個比較重要的部件
1.飛控
2.無刷電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飛內過沒有飛控的飛機,有興趣的容可以去淘寶搜索100元以下的手掌大小的無人機,那種就是沒有飛控的無人機,遙控器的每一個操作都是直接作用在無人機上,飛的好不好純粹看經驗。所以如果沒有完善的飛控,則不能讓無人機相對平穩安全的飛行而去拍攝相對好的畫面。而目前航拍無人機的龍頭大疆DJI, 在做精靈系列無人機之前一直是在研究無人直升機的飛控為之後一炮走紅的精靈系列做到了技術積累。
6. 無人機教學方案
無人機教學方案指從無人機實驗室一體化建設,到無人機系列課程,再到無人機相關科普活動,為學校及培訓機構提供無人機教學一體化建設。
現在好多公司都可以做這套方案,如果專門用來教學,還是建議找做教育的無人機公司,老師輕松教學,學生輕松學習。
7.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做法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 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
二、 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 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 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
8. 無人機的發展史
無人機研製背景: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20世紀20年代最早出現,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是一個許多國家用於描述最新一代無人駕駛飛機的術語。從字面上講,這個術語可以描述從風箏,無線電遙控飛機,到V-1飛彈從發展來的巡航導彈,但是在軍方的術語中僅限於可重復使用的比空氣重的飛行器。
研發歷程:
20世紀40年代,二戰中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成為近代無人機使用趨勢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彈性與重要性。
20世紀55年到74年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斗角色。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兵,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
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當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欺騙雷達系統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這種誘餌也成為其他國家效彷的對象。
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斗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斗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系統比常規戰斗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面。無人駕駛戰斗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制敵防空、遮斷、戰斗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
20世紀晚期之前, 他們不過是比全尺寸的遙控飛機小一些而已。美國軍方在這類飛行器上的興趣不斷增長,因為他們提供了成本低廉,極富任務彈性的戰斗機器,這些戰斗機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機組人員死亡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無人機開始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美國軍隊曾經購買和自製先鋒無人機在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灣戰爭中作為可靠的系統。
20世紀90年代後,西方國家充分認識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競相把高新技術應用到無人機的研製與發展上:新翼型和輕型材料大大增加了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與通信技術提高了無人機的圖像傳遞速度和數字化傳輸速度;先進的自動駕駛儀使無人機不再需要陸基電視屏幕領航,而是按程序飛往盤旋點,改變高度和飛往下一個目標。
參考鏈接:無人機_網路
http://ke..com/view/120502.ht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