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霓裳羽衣舞歷史意義

霓裳羽衣舞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2 22:32:30

⑴ 隋唐歷史對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影響深遠談感悟

首先,唐文化是當時(公元七、八、
九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其次,唐文化影響深遠,不僅影響到
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
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世界學者們公認
的「中華文化圈」,其總體格局,是在
隋唐時代完成的,無疑唐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是這個「文化圈」的源流。那
時,日本的許多文明都以唐文化為模
本,日本律令以唐律為基礎,日本各
級學校以中國儒家經典為教本,日本
佛教以中國為母國等。這都說明中國
文化對日本文化的重大影響。唐文化
對朝鮮、越南以及其他近鄰國家影
響,也是深遠的。唐文化在科技方面
對西亞和歐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
的,尤其是造紙、紡織、印刷術等方
面,大大促進了西方文明和經濟的發
展。
最後,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還有影
響。日本的和服又稱「唐服」,有些國
家和地區的人民稱聚居該地的中國人
為「唐人」,有些街道叫「唐人街」,日
本稱中國為「唐土」,還有「唐
學」、「唐言」、「唐山」等,在海外尚
在流行。這都說明唐文化在世界史上
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足跡。

⑵ 請說出下圖是什麼並說明意義。

「舞動的北京」是一座奧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出的一首奧林匹克史詩中的經典華章;它簡潔而深刻,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在通往「北京2008奧運會」的路程上,人們將通過它相約北京、相聚中國、相識這里的人們。
承諾
「舞動的北京」是一方中國之印。這方「中國印」鐫刻著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誓言;見證著一個擁有古老文明和現代風范的民族對於奧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現著一個面向未來的都市對奧林匹克理想的訴求。它是誠信的象徵;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類做出的庄嚴而又神聖的重大承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枚以先賢明言創意、以金石印章為形象的奧運會徽,是中國人民對於奧林匹克的

敬重與真誠。當我們鄭重地印下這方「中國印」之時,就意味著2008年的中國北京將為全世界展現一幅「和平、友誼、進步」的壯美圖畫,將為全人類奏響「更快、更高、更強」的激情樂章。
形象
「舞動的北京」是這個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種形象,展現著中華漢字所呈現出的東方思想和民族氣韻;它是一種表情,傳遞著華夏文明所獨具的人文特質和優雅品格。借中國書法之靈感,將北京的「京」字演化為舞動的人體,在揮毫間體現「新奧運」 的新理念。手書「北京2008」借漢字形態之神韻,將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千萬種表達濃縮於簡潔的筆劃中。當人們品味鐫刻於漢字中博大精深的內涵與韻味時,一個「新北京」就這樣誕生了。
構成
「舞動的北京」由三個部分構成:1.像一個人的「京」字中國印;2.漢語拼音「Beijing」和「2008」字樣,象徵2008年北京奧運會;3.奧運五環: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徵
美麗
「舞動的北京」是中國人崇尚的色彩。在這個標志中,紅色被演繹得格外強烈,激情被張揚得格外奔放。這是中國人對吉祥、美好的禮贊,這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詮釋。紅色是太陽的顏色,紅色是聖火的顏色,紅色代表著生命和新的開始。紅色是喜悅的心情,紅色是活力的象徵,紅色是中國對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
「舞動的北京」召喚著英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成就英雄、創造奇跡、塑造光榮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每一位參與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充滿力量與動感的造型是所有參與者用熱情、感動和激情書寫的生命詩篇,是每一位參與者為奧林匹克貢獻力量與智慧的宣誓。奧運英雄傳承體育與文化結合的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它為奧運健兒歡呼,為藝術喝彩。

精神
「舞動的北京」是中華民族圖騰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著生命的美麗與燦爛。優美的曲線,像龍的蜿蜒身軀,講述著一種文明的過去與未來;它像河流,承載著悠久的歲月與民族的榮耀;它像血脈,涌動著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動中,「以運動員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體育內涵被藝術地解析和升華。同時,「京」字又巧妙地演化為「文」字,寓意「人文」,正體現了北京「人文奧運」的承諾,將中國悠久的「人文精神」融入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洪流之中。言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著2008年的狂歡,奧林匹剋期待著全人類與之共舞。
邀請
「舞動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請。會徽中張開的雙臂,是中國在敞開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加入奧林匹克這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盛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國人的心情寫照,也是北京的真誠表達。到北京來,讀解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感受這個國家的現代氣息。到北京來,共享這座城市的每份歡樂,體會這個國家的蓬勃生機。到北京來,讓我們在2008年一起編織和平、美好的夢。
含義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將肖形印、中國字和五環徽有機地結合起來,充滿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著東西方氣韻;筆畫之間,升華著奧運會精神。
內涵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不是普通的印記。她是奧運會近百年歷史中對舉辦城市名單最大一處空白的填補!她是中華民族在奧運會舉辦史上邁出的第一步!她是中華文明對奧林匹克憲章的首次闡釋!她還是對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的最多人數的承諾!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下面,從文化與審美的角度,品位她的美,挖掘她的深厚內涵。編輯本段中國印
中國印章古時稱作璽、印、寶、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等,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習慣稱呼。古印章流行於古代,其古樸、稚拙的風貌體現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美的理解與追求,浸透著歷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類圖畫入印的印章,這就是肖形印。 肖形印是我國在先秦即已有之的印章形式。兩漢是古肖形印的興盛時期。那一時期的肖形印,有刻畫民族崇尚和神話傳說的「四靈印」、「虎印」、「鹿印」、「鳳印」、「伏羲印」、「神人操蛇印」等印章圖案;也有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各類肖形印,如「鼓舞印」、「鼓瑟吹竽印」、「長袖舞印」等印記圖形;還有「牛耕印」、「雜耍印」、「馴獸印」等從不同側面反映漢朝人生活、娛樂情景的印章形式。 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晚在戰國時代,我國已普遍使用印章。起初,印章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同時也是信譽的標記。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的使用范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是當權者權力的象徵。 對我國印章有了一定了解後,如果再來品一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就會覺得她更為可愛。她上面的筆畫,像字非字,似畫非畫;融字於畫,寓畫於字;筆畫之間,舞姿翩翩;舞韻之中,筆墨縱情;以竹簡漢字筆體書寫的「Beijing2008」更浸透著中華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這一切,既濃縮了我國古代印章由字而畫的發展軌跡,也詮釋了我國古代哲學力求中庸的主流觀點。這些,再加上象徵中國的紅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積聚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難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設計主任、2008年奧運會會徽參與者之一布雷德.科普蘭德先生,從許多會徽設計方案中一見到「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便當即托口而出:她是中國的!編輯本段舞動的北京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隱喻著中國的信譽和沉穩。而作為一屆運動會的會徽,她還表現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北京在舞動,在和著時代的韻律舞動;北京不僅是富有文化傳統的古代名城,更是富有創新精神的現代都市――這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又一寓意。 據考察,據今約5000年的青海大同縣上孫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是迄今所知我國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圖像。在陶盆內壁上,有3組舞者,每組5人手挽手列隊舞蹈。 我國古代的大夏樂舞有九段,表演時演員頭戴皮帽,身著素服,風格古樸。商代的巫樂舞廣泛用於各種祭祀場合。周天子有「八佾」之舞,秦漢有專門的樂舞機關。西漢末的趙飛燕就是一名知名的舞者。魏晉南北朝時,士族階層享樂之風很盛,輕歌曼舞,終日不絕。隋唐是舞蹈十分繁榮的時代,《霓裳羽衣舞》、《胡旋舞》是其中的精品。明清的民間歌舞也十分豐富,僅漢族就有秧歌、花鼓、採茶、花燈、打連香、跑旱船、竹馬等各種名目。到了近現代,中國傳統舞蹈又煥發了無限生機,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如《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和《千手觀音》等。 可見,在我國各個時代,舞蹈就與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先民伴隨著舞蹈勞動、祭祀,舉行各種儀式,表達各種情懷。我們要首次舉辦奧運會。對於這樣一個世界性的盛會,我們當然也可以用舞蹈語言加以表達。英國著名抽象派雕塑家莫爾說過:「一切原始藝術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們那種生氣勃勃的活力」。我們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看到的正是這種活力。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的人形圖畫似曾相識,這就是與舞蹈《絲路花雨》同源的敦煌壁畫中的舞姿。誇張的身體比例和肢體位置,舒展的筆畫和簡捷的構圖,充分表現了北京人的熱情與豪邁,奔放的舞姿則充分預示著北京城的未來。我們彷彿看到,一個滿懷熱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在向給與他歡呼的人歡呼。當然,他舞出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熱情,他還將奧運會「更快 更高 更強」的理念寫意地「跳」了出來。編輯本段會徽中的一座豐碑
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作為一屆奧運會會徽的理由,我們就有必要對歷屆奧運會會徽作一個大致的考察。 算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奧運史上已出現過46個會徽。在奧運會近百年歷史中,奧運會徽從無到有,從繁到簡,會徽設計走出了一條從具體到抽象的道路。前幾屆奧運會上,會徽還沒有出現,代表奧運會形象的視覺圖像往往由海報來承擔。最初的會徽圖案,多是表示舉辦國地域性標志或運動形象的圖案;後來,結合地域與運動圖案的會徽產生了;再後來,就出現了抽象性的圖案。 會徽圖案的如上變化,與西方畫派的印記完全吻合。撇開較古老的以寫實為主的學院派和宗教畫派不談,單單從19世紀浪漫主義(含象徵主義)、現實主義(含自然主義)到印象派再到後來的野獸派、表現主義畫派、抽象藝術畫派、超現實主義畫派及再後來的後現代畫派,西方美術史走過了一條從「寫實」到「抽象」再到「無主旨」的發展之路。而無論從美學理論還是美術實踐上看,抽象的圖案是最能隱喻意義的圖案,是最能表達思想的圖案。 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看做一個漢字「京」,她便是奧運會徽史上第一次漢字字形的引入。漢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徵性的符號體系。漢字中的一筆一劃,充滿者對生活氣氛的烘托和對生命意義的隱喻。如果把「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當做一個「人」形畫,她便是東方繪畫表現手法上的一次傑出應用。和西方嚴格的寫實方法相比,東方畫在空間要求上比較靈活、概括,允許虛擬和省略。但正是這種虛擬和省略,給觀者創造了真實而無限的想像空間。「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一次融合中國書法、印章、舞蹈、繪畫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成功的藝術實踐。她表達了人們要表達的理念,也寄託著人們將要賦予她的理想。她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她將當之無愧地成為奧林匹克運動視覺形象史上的一座藝術豐碑。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之一筆一劃,她的每一個構成要素,承載著凝重的中華文化傳統和激越的奧林匹克精神,彰顯著先進的審美觀念和昂揚的時代激情。她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奧運會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會徽,也將是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發揚光大。 會徽的字體設計採用了中國毛筆字漢簡的風格,設計獨特 會徽作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字體採用了漢簡(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漢簡中的筆畫和韻味有機的融入到「北京 2008」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字體不僅符合市場開發目的,同時與標志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了未來在整體標志注冊與標准字體注冊中因使用現成字體而可能出現的仿冒侵權法律糾紛。編輯本段特點
經過專家反復推敲、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作為主體的中國印、「漢簡體」「北京2008」和奧運五環三部分之間在布局以及比例關系方面特別是中國印部分,已近完美。與此同時,每一部分獨立使用時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協調 1.會徽設計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元素巧妙結合。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徵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誇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 該作品傳達和代表了四層信息和涵義: (1)中國文化。 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主體圖案的表現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國出現,是淵源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並且至今仍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社會誠信表現形式,寓意北京將實現「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的庄嚴承諾。 (2)紅色。 選用中國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紅色歷來被認為是中國的代表性顏色,還是我國國旗的顏色,代表著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具有代表國家,喜慶,文化傳統的特點.因此,標志的主體顏色為紅色,具有代表國家、代表喜慶、代表傳統文化的特點。 (3)中國北京,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 作品代表著北京正以改革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地運動員和人民歡聚北京,生動的表達出北京歡迎八方賓客的熱情與真誠,傳遞出奧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內涵豐富,表明中國北京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態。 (4)沖刺極限,創造輝煌,弘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強調以運動員為核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正體現了這一原則。印章中的運動人形剛柔並濟,形象友善,在蘊含中國文化的同時,充滿了動感。 2.會徽的字體設計採用了中國毛筆字漢簡的風格,設計獨特。 會徽作品「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字體採用了漢簡(漢代竹簡文字)的風格,將漢簡中的筆畫和韻味有機的融入到「BEIJING 2008」字體之中,自然、簡潔、流暢,與會徽圖形和奧運五環渾然一體,字體不僅符合市場開發目的,同時與標志主體圖案風格相協調,避免了未來在整體標志注冊與標准字體注冊中因使用現成字體而可能出現的仿冒侵權法律糾紛。 3.會徽總體結構與獨立結構比例協調。 經過專家反復推敲、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作為主體的中國印、「漢簡體」「北京 2008」和奧運五環三部分之間在布局以及比例關系方面特別是中國印部分,已近完美。與此同時,每一部分獨立使用時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協調。 4、利於今後的形象景觀應用和市場開發。 從「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延展設計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觀布置、場館環境布置等方面蘊含著良好的、巨大的潛力。 中國印--這是2008年將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瀟灑飄逸,充滿張力,寓意是舞動的北京;她是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的中國漢文化的符號,象徵著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國形象;她體現了新北京、新奧運的理念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內涵,再現了奧林匹克友誼和平進步、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 中國印--這是13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諾。蓋下這印記,就意味著用我們中國最莊重、最神聖的禮儀,再次向全世界庄嚴地承諾,把北京2008年奧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這是中國人民的誠信和尊嚴。從這一刻起,舞動的北京張開雙臂,呈現開放姿態;從這一刻起,舞動的北京張開雙臂,迎接四方友人;從這一刻起,舞動的北京將張開力量的雙臂,與寬廣博大世界共同起舞

⑶ 為什麼說「浪漫芭蕾」在芭蕾舞史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科目:中2外舞蹈史一q 名詞解釋(每題8分6,共40分3) 7 小y舞 7 俗舞 1 綴兆 6 入l破 8 勾7隊2 二k 簡答題(每題2分4,共70分4) 7 「翹袖折腰之t舞」形容是哪一n朝代的舞蹈? 8 「隊0舞」是哪一a朝代盛行的舞蹈表演形式? 6 「天k鵝之f死」的編導是誰? 1 歐洲古典芭蕾進入o浪漫主義n高峰期是十b幾b世紀? 6 芭蕾舞史上q第一f部「無d情節芭蕾」舞劇是哪一h部作品? 0 我國古代的樂又b稱樂舞,是指哪些表演形式? 5 「故歌之c為6言也g,長6言之a也m。說之y故言也o,言之o不q足故長2言也h。長1言不s足嗟嘆之e,嗟嘆之n不o足,故不v知手8之c舞之b,足之b蹈之n也n。」以1上e這段話出自我國古代哪部著作的哪一v篇? 3 首次讓演員立起足尖的舞劇是哪部作品? 2 我國最早學習q和引4入e歐美舞蹈的宮廷舞蹈家是誰? 40 深受國內1外廣y大l觀眾歡迎的《飛i天k》《荷花舞》是誰編創的? 三v 論述題(每題80分4,共10分6) 3 為2什1么n說戴愛蓮打開v了x中3國民族舞蹈的寶庫? 3 為2什4么y說伊萬a諾夫e是俄羅斯芭蕾的驕傲? 7 浪漫主義n芭蕾的三w個n發展階段及x代表作品是什0么u?請通過作品說明三g個w階段的不r同特點 6 柴科夫j斯基對芭蕾發展的貢獻何在? 科目:中6外舞蹈史4007年 一w 名詞解釋(每題3分8,共60分8) 1 芭蕾 1 輪舞 0 喬治 巴5蘭欽 5 六5舞 2 霓裳羽衣舞 二u 選擇題 (每題3分6,共40分4) 0 被譽為3「浪漫芭蕾時期喜劇代表作」的芭蕾舞劇是哪部? A《吉賽爾》B《海盜》C《葛蓓莉亞》 6 被譽為7「古典芭蕾之s都」的城市是哪座? A《聖 彼得堡》B《莫斯科》C《巴5黎》 1 被譽為8「現代芭蕾之x父3」的芭蕾舞編導大x師是哪位? A 馬u里於b斯 彼季帕 B 米歇爾 福金 C 喬治巴3蘭欽 5 被譽為3「美國舞蹈第一u夫u人j」的舞蹈家是哪位? A 露絲 聖丹4尼斯 B 依莎多拉 鄧8肯 C 瑪莎格萊姆 2 下y列哪一b選項屬於l中5國古代的樂舞機構和場所? A 樂府 B 太o常寺 C 教坊 三o 簡答題(每題60分6,共40分4) 1 米歇爾 福金 改革芭蕾舞的主要主張有哪三d點? 1 何謂「圖騰崇拜舞蹈」? 6 美國「古典風1格」的現代舞三j大u技術體系是什2么d? 4 在芭蕾舞史上r,成為2浪漫主義j和現實主義b轉折點的芭蕾舞作品是哪部? 5 哪一j朝代制定的《六0大n舞》和《六3小g舞》標志著我國宮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四 論述題(每題70分0,共50分2) 5 為7什6么u說唐代是中7國舞蹈史上e舞蹈藝n術發展的高峰? 1 為0什7么r說「浪漫芭蕾」在芭蕾舞史上d具有一j定的影響力n? 6 為7什1么q說戲曲中1的舞蹈是繼承和發揚了l中8國古代舞蹈的傳統? 科目:中0外舞蹈史7007年 外國部分5 7 什0么j是交響芭蕾?00分3 6 何謂芭蕾性格舞?20分0 2 浪漫主義i芭蕾的主要特徵是什8么u?23分7 5 早期現代舞的審美標準是什7么d?代表人c物?60分6 8 第一x部「真正的芭蕾」是在什2么n樣的政治背景和文2藝g思潮影響下f誕生的?它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特徵?40分8 中7國部分7 1 「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哪個b朝代的演出形式?10分6 0 趙飛b燕是漢代著名舞人q嗎?50分0 3 《六5舞》是禮儀祭祀樂舞,它包括幾n部分0?70分8 8 為0什6么f說戴愛蓮打開k的中6國民族舞蹈的大y門o?20分1 8 在近代中5國舞蹈史中0最早學習y歐美舞蹈的是哪一t位舞蹈家?30分4這是我舞蹈考驗時候的試題,我照著我試卷給你全打出來了m,希望對你有點幫助,最起碼看看考的類型 n螗wt┑s╩vlhpА\摩i%濮f

⑷ 急求歷史悠久的舞蹈類型!!只要三種就行了!!但這三種一定要有代表性!!

種類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是人們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舞蹈活動。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1.習俗舞蹈:又可稱為節慶、儀式舞蹈,是我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獲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所舉行的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觀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徵。

2.宗教、祭祀舞蹈:是進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凶化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和賜福。

3.社交舞蹈: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活動。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在各種節日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社會交往、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4.自娛舞蹈:是人們以自娛自樂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動。用舞蹈來抒發和宣洩自己內在的情感沖動,從而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

5.體育舞蹈:是舞蹈和體育相結合,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煉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HOP,以及我國傳統武術中的舞劍、舞刀和象徵模擬各種動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等均是。

6.教育舞蹈:是指學校、幼兒園等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開設的舞蹈課程,用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7.廣場舞蹈:廣場舞蹈又稱排舞、廣場舞。人們跳舞時,自動排成排,有秩序地跳舞。廣場舞蹈可以健身,娛樂,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項目。廣場舞蹈,一般用於晨練、晚間鍛煉,不受年齡、性別、職業、職務、社會階層的限制,可以多人、集體跳,也可以單人跳,場地可以在因陋就簡。廣場舞蹈在我國古代就有,歷經幾千年。早期的廣場舞蹈主要是民族舞,其中以秧歌舞最為流行。在我國各個民族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廣場舞蹈,是大眾化的舞蹈。

二、藝術舞蹈

是指由專業或業余舞蹈家,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像,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創作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台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由於藝術舞蹈品種繁多,根據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還可分為二類。

第一類

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

1.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2.民間舞蹈: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並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由於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3.現代舞蹈: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當時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4.當代舞蹈(新創作舞蹈):即不同於上述三種風格的新風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據表現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鑒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種風格、各種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從而創作出不同於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具有獨特新風格的舞蹈。

5.
芭蕾舞:是一種經過宮廷的職業舞蹈家提煉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劇場舞蹈。「芭蕾」這個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腳為運動部位的動作總稱。法國宮廷的舞蹈大師們為了重建古希秸融詩歌、音樂和舞蹈於一體的戲劇理想,創造出了「芭蕾」這樣一種融舞蹈動作、啞劇手勢、面部表情、戲劇服裝、音樂伴奏、文學台本、舞台燈光和布景等多種成份於一體的綜合性舞劇形式,在西方劇場舞蹈藝術中占統治地位達300餘年,至今已歷四個多世紀。1958年北京舞蹈學校建立引進俄羅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區分,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

1.獨舞,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2.雙人舞,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的關系。

3.三人舞,由三個人合作表演完成一個主題的舞。根據其內容可分為表現單一情緒和表觀一定情節,以及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矛盾沖突等三種不同的類別。

4.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群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結或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5.組舞,由若干段舞蹈組成的比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個舞蹈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它們又都統一在共同的主題和完整的藝術構思之中。

6.歌舞,是一種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既長於抒情,又善於敘事,能表觀人物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

7.歌舞劇,是一種以歌唱和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來展觀戲劇性內容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8.舞劇,以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並綜合了音樂、舞台美術(服裝、布景、燈光、道具)等,表現一定戲劇內容的舞蹈作品。

三、其它分類
按年齡層次區分,有幼兒舞蹈、少兒舞蹈、青少年舞蹈、成人舞蹈、中老年舞蹈等。 上面是我從網路上粘貼出來的,我覺得歷史悠久的舞蹈類型有古典舞蹈(比如西方的芭蕾。)、習俗舞蹈和宗教舞蹈。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ok,一定要選我為標准答案哦!O(∩_∩)O

⑸ 中國舞蹈發展歷程

周朝建立以後,即已制定出禮樂制度,整理了前代遺有的樂舞,創造演出了規模相當完整的系列舞蹈作品《大武》。從創造演出的作品中,開始形成了中國古典舞蹈的舞蹈、音樂、詩歌三者相結合的藝術風格。
漢代的民間俗舞有很大的發展,在當時盛行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形式--百戲中,舞蹈佔有重要位置,同時舞蹈也受到雜技、幻術、角抵、俳優的影響,而形成了廣收並蓄、融合眾技的特色。由此漢代的舞蹈除了保持一種粗獷、渾厚的風格外,舞蹈技藝向高難度發展,舞蹈的傳情達意的手段及藝術表現力也豐富了許多。在這方面《盤鼓舞》最具代表性。
南北朝時,是中國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時期,自然在歌舞藝術上也互相學習,於是發生了新的飛躍。如《代面》、《踏謠娘》、《撥頭》等一些帶有情節性的舞蹈,為以後的中國舞劇(戲曲)開辟了道路。
到隋唐時期,統一了南北,南方與北方的樂舞也統一於樂部,其中胡樂成份所佔較大,宮廷巨室閭閻細民,竟尚胡樂,相成習風,如《胡旋》、《胡騰》、《拓枝》之類遍及各地。唐代已設教坊,匯集培養了不少優秀的樂舞人才,創制和發展了不少優秀的樂舞節目,其中著名的如《霓裳羽衣舞》、《劍器舞》、《蘭陵王》等 ,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到晚唐五代時期,封建統治的權力走向衰弱,地域分割,社會動亂,經濟生產下降,有不少傳統的古代樂舞和唐代創制的大麴,逐漸消失,宮廷藝人流落民間,教坊梨園之盛,也就隨之消失了。
到宋代重新組織了大麴和舞曲,多是隊舞。有《劍舞》、《采蓮》、《拓枝》、《調笑》等,有的雖與唐代同名,而內容已大為不同。宋代的都市娛樂,正向戲曲發展,舞蹈已開始被戲曲所吸收融合,納入戲曲的表演之中。
元代的宮廷之中,曾作《天魔舞》,其他舞蹈殊少舉行。蓋元明為南北曲的戲劇時代,舞蹈為戲曲所代替,舞藝收攝於劇藝,舞人轉化為劇人,上自宮廷士大夫,下到市民階層,都對戲劇發生愛好。
在清代,對於樂舞很不重視。雖有用於祭祀的朝廷樂舞,其實只以枯燥的形式,作為上層的裝點而已。而另一方面,隨著戲曲藝術的興起,不少優秀的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作為戲曲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被吸收融化在戲曲之中,並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而發展。

⑹ 霓裳的含義

釋義:指遮蔽下身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

出處: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原文節選: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白話譯文: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6)霓裳羽衣舞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典故:

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 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

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這時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被封為宮廷御酒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⑺ 請教郭子儀一生幾個有意義的歷史故事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餘,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一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里、揚名青史的機遇。
1主要: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佔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驚恐之中。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范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共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一意孤行,走出了一個遺恨千古的昏招。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范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一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保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一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拚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占據了格鬥的上風。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伏於陣東的叛軍騎兵乘機殺出,偷襲唐軍後方,唐軍大將仆固懷恩率領4000回紇騎兵迎頭痛擊,叛軍騎兵傷亡殆盡,李嗣業與回紇騎兵沖鋒在前,又迂迴敵後,中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奮勇殺敵,雙方從中午一直戰到晚上,唐軍斬首六萬餘人,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歸仁放棄長安,向東撤離。安慶緒再度集結叛軍15萬人,在新店(今河南陝縣西)與唐軍鏖戰。
2趣事:活了84歲,最NB得是單槍匹馬嚇跑吐蕃,那時候回紇和吐蕃叛亂,郭子儀一個人跑到回紇陣營,吐蕃知道後,連夜跑了。
郭子儀晚年,他的兒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兒子說,要沒我父親,早就沒了你們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裡告狀,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卻說:「的確,沒有郭家,就沒有我大唐」
郭子儀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的元帥、將軍裡面僅有的幾個善始善終,富貴子孫的大將軍

⑻ 隋唐文化主要成就及歷史地位對中國當代的影響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隋唐的建築已達到相當成熟階段。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尤其在橋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隋朝傑出的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石拱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所以安濟橋又叫趙州橋。趙州橋設計非常科學,由五拱構成。中間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兩端各有兩個小拱,它既可減輕大拱及橋基的負載,又可分洪和節省建築材料。同時,小拱對石橋本身也增添了美觀、玲瓏和生動的姿態。趙州橋堅固耐用,橋面平緩,有利於交通。趙州橋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車馬仍可通行。距今約1400年,在漫長的時間里,歷經洪水、地震、風化,至今仍然堅固的屹立著。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出現無疑是由於設計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詩贊頌安濟橋「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蜇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明代詩人祝萬祉贊美安濟橋「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實不過譽。

近代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說趙州橋的結構「所取的方式,對於工程力學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極經濟極聰明的控制。……真可驚異地表現出一種極近代化的進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遴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

趙州橋成為橋梁建築史上難得一現的秀美風景,已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無數國內外旅客觀光旅遊。

2.唐都長安和大明宮含元殿

它東西約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長約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舊城面積的十倍。長安城規模龐大,「長安百萬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長安城市、坊分開,東西對稱,城內街道、住宅規劃得有如棋盤,全城街道整齊寬直,樹木成行,兩邊有排水設施;這些都是我國城市建築史上的新創造。

大明宮位於長安城東北的龍首原上,居高臨下,唐太宗時開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以及閱兵、獻俘等主要儀式,都是在此殿舉行,其性質相當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面積也基本相當。

雄偉的含元殿建築群,充分顯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國建築工匠和設計師們的傑出的創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發明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發明前,人們用手抄書,這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時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什麼是雕版印刷術呢?

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長約488厘米。卷首為佛像畫,後為經文。畫著釋迦牟尼對弟子們說法的神話故事,四周環繞的天神也在靜聽,大家神色肅穆。畫面精美,線條流暢,字體整齊,渾樸厚重,著墨均勻,刀法純熟,是優美的版畫藝術。

即這部《金剛經》是一個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為他父母祈福消災而刻印的佛教經書。這樣,這部《金剛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但在近代被外國殖民者掠走。
「1900年,絲綢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時,發現了一個秘密的復窟,裡面堆滿了古寫本和古畫。這個自公元366年開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滿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間畫家和雕塑家們留下的藝術傑作。這座文物藝術寶庫的發現,很快引起了帝國主義者的注意。1907年,替英國工作的匈牙利人馬克·斯坦因風聞此事後,馬上帶著中國翻譯蔣孝琬,跑到千沸洞來。他千方百計誘騙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揀選了24箱古寫本,5箱古畫和絲綉品,計1萬余件,全部運抵倫敦不列顛博物館。而他為這些希世奇珍只付給王道人500兩銀子和交了130鎊稅金。1914年,斯坦因又從這里騙走5大箱手稿,計有600多卷佛經。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剛經》,是印刷史上極為罕見的瑰寶。斯坦因是一個極為貪婪的所謂「漢學家」,他對我國西域文物進行了三次掃盪,歷時16年,盜騙走了足以裝滿一個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和文書。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篇數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詩人人數也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唐代詩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①初唐詩壇的佼佼者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據詩壇的依然是南朝那種輕浮綺靡的宮體詩,直至唐高宗年間,生活遭遇、思想感情與宮廷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力排梁陳「逶頹靡」的詩風,以復古為號召,主張作詩要有「風骨」,他創作的《登幽州台歌》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②盛唐時期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詩壇上名家輩出,流派眾多,詩體大備。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描寫了悠閑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雖然有時流露出佛老消極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緒,但在藝術上卻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已學過的王維詩的特點。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的詩既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邊塞軍人無畏的氣概、樂觀的精神、思鄉的情懷和將士苦樂的差異等,為唐詩增添了新鮮壯麗的色彩。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杜甫。李白蔑視權貴,憤世嫉俗,嚮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意境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有「詩仙」之稱,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望廬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絕唱。教師還可向學生朗誦李白的《贈孟浩然》,體會李白詩的風格。杜甫是我國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之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由盛轉衰的時代,一生貧困失意,顛沛流離,因而他的詩揭露了統治階級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層人民在戰亂前後的悲慘境遇,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懷。他的詩風深沉濃郁,跌宕有致;語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毫發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別》等。

③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原來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樂觀的情調,在中唐時期成為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等繼承杜甫的傳統,進一步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掀起新樂府運動,倡導詩歌沿著「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在藝術上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白居易的諷喻詩《新樂府》50首等就是這類詩的代表。

④進入晚唐時期,封建統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國勢的衰微,詩歌的風貌又為之一變。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於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較高的詩人。杜牧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以意為主」,反對單純追求「文采辭句」,現實性較強。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中占的比重較大。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在藝術上,杜牧追求「高絕」,不滿「奇麗」;李商隱則形成深情婉曲、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陳子昂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今屬四川)人。少年時家庭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發憤讀書。曾兩次從軍西北,熟悉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陳子昂的詩,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朴、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過巨大影響。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隨軍北征契丹時所作。他在軍中參謀軍事,屢有建議,都不被採納,懷才不遇,失意無聊,作此歌以表達深沉的憂憤。幽州台即薊北樓,相傳是戰國燕昭王所築。古人,歷史上的卓越人物;來者,能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後生。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個人站在幽州台上,想著天地宇宙的古往今來,無窮無盡,再想到自己的孤獨、壯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淚來。

孟浩然

孟浩然(約689—約740),唐朝詩人。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四十歲游長安,應試不第。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隱居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維

王維(?—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王維存詩近400首。以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聞名。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贊美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雪溪圖》保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高適

高適(706—765),唐朝詩人。字達夫,渤海(今屬河北)人。少貧寒,失意。後任節度使,熟悉軍旅生活,作邊塞詩著名。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詩風也相近,氣勢豪邁。

岑參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中年時曾兩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雖未能得志,卻使他的詩作題材空前開闊,風格大變。雄奇瑰麗的色彩,悲壯豪邁的風格,成為他邊塞詩的基本色調。他的邊塞詩既寫軍中生涯,又寫大自然多變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詩如下:「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欄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石窟藝術

石窟寺原指在大山間開鑿出來的寺廟和僧舍,是宗教徒頂禮膜拜的神聖殿堂。隨著宗教的廣泛傳播,石窟寺逐漸成為宗教文化傳播的一個載體而發展成為融合建築、雕塑、壁畫、裝飾等藝術的綜合體。我國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以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精湛傳神的技巧呈現出十六國以來佛教藝術發展清晰完整的脈絡。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藝術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沿著天山南麓進入玉門關而到達敦煌。隨後,佛教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和中國的文化,崇佛的盛況也從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石窟藝術中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石窟藝術主要有彩塑、雕塑、壁畫、裝飾等。敦煌莫高窟由於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藝術珍品而被譽為「藝術寶庫」。它豐富的唐代遺存,也為人們展示了一部唐代石窟藝術的編年史。敦煌的隋代佛像體現了北朝雕塑向唐代過渡的特色,而唐代佛塑則具有漢民族的特色,造像溫和、慈祥、庄嚴、豐滿。敦煌壁畫構圖嚴密,色彩富麗,形象生動,反映了大唐帝國的繁榮強盛和勃勃生機。

展子虔和《游春圖》

隋朝畫家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他擅畫人馬、山水、台閣。相傳他畫人物描法細致,畫馬立者有走動之勢,卧者呈起躍之狀,寫山川遠近有咫尺千里之氣概。曾在洛陽、長安、江都等地寺院繪佛教壁畫。代表作《游春圖》,描寫貴族游春的情景,是現存最古的卷軸山水畫(也有人認為它不是真跡,而是後人的復製品)。這幅畫上有宋徽宗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它動人地描繪了明媚春光下,遊人在山水中縱情游樂的神態。湖波粼粼,山青柳綠。山上有騎馬的遊人,水中有乘船的婦女,瀑布前面有橋。人物雖小如豆點,而動態一一可指。這幅畫表現了畫家對祖國河山和明媚春光的熱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畫中人與山的比例適當,遠近關系處理合適(兩晉南北朝時的山水畫往往「人大於山」,表現手法上還不成熟)。這說明隋朝的山水畫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蕭翼賺蘭亭圖》

《蕭翼賺蘭亭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畫。蕭翼,唐太宗時西台御史。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聽說老僧辯才收藏了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於是令蕭翼前往取之。蕭翼用計得到《蘭亭序》,「意氣揚揚,有全璧之喜」(《能改齋漫錄·辯誤》),而老僧辯才則「張頤失色,有遺元珠之色」(《能改齋漫錄》)。此畫即反映了蕭翼得《蘭亭序》時的情景,他與辯才截然相反的表情惟妙惟肖。不過後人對此畫是否為閻立本的真跡爭論較多。

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工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並稱為唐初三大書法家。他初學王羲之書,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面目,人稱「歐體」。他的書法,以楷書為最佳。他的用筆,方圓兼備而勁險峭拔。由於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構都有十分嚴格的程式,最便於初學。直到今天,歐體楷書仍是我們學習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他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傳統。他曾由智永(王羲之七代孫)傳授筆法,聲譽在歐陽詢之上。他的字筆圓而體方,外柔而內剛,鋒芒內斂而氣宇軒昂,是唐初三大書法家之一。傳說唐太宗以虞世南為師,常覺「戈」字難寫。有一天,太宗寫「戩」字的「晉」,令世南填「戈」,寫成後,叫魏徵鑒賞,魏徵說,惟「戈」法逼真。這個故事未必真實,但說明唐太宗對虞書的推重。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後受太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後,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後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被貶職而死。他工書法,是唐初三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學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對魏徵說:「虞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魏徵推薦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即王羲之)體。」太宗立即召褚為侍書。唐太宗把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讓他鑒定真偽,他一一分辨,無一誤斷,可見他是真懂王羲之書法的。《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北宋米芾《續書評》說:「雖臨王帖,全是褚法」,在繼承中獨具個性,對後代書風影響很大。碑刻有《孟法師碑》、《房玄齡碑》、《大雁塔聖教序》等。

唐初三大書法家

指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但也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說。則此三人外,更加上薛稷。薛稷是魏徵的外甥。書法學虞世南、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可見他學褚能得形神。

張旭

張旭,字伯高,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他的書法得之於王羲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完全繼承虞、歐筆法,而草書則是書法上的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大詩人杜甫《飲中八仙歌》里寫他「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由此可以想見他寄情點畫進行書法藝術創造時如醉如痴的狂態。相傳他往往在大醉後呼喊狂走,然後落筆,故稱「張顛」。但他的草書貌似顛狂而其實不顛。《宣和書譜》說:「其草字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或謂張顛不顛是也。」他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個性,而在書法上有了創新。他是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有著強烈的盛唐氣象。

懷素

懷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錢,懷素是他的法名。長沙人。他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以善「狂草」出名。相傳懷素勤於練字,禿筆成,又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所居為「綠天庵」。好飲酒,興到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雖多變化,而法度俱備。他是唐代繼張旭之後的又一草書家。他「以狂繼顛」,與張旭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墨跡有《自敘帖》、《苦筍帖》、《千字文》等。

九部樂、十部樂

九部樂和十部樂,都是隋唐宴樂。宴樂在周朝時原不同於廟堂典禮所用的雅樂,一般指來自於民間的音樂。隋唐時期,宴樂在漢族及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發展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外來音樂成分而成九部樂、十部樂,為朝廷的慶典及宮廷的娛樂、宴飲服務。隋開皇初制定的九部樂分別為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到楊廣時改國伎為西涼伎,並把清樂排列在首位,還增加了康國伎和疏勒伎,共九部樂。唐初的九部樂有所變動。唐太宗統一高昌後又加「高昌伎」而成十部樂。這種宮廷樂舞的演奏,以其規模大小又可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它們一般為宮廷的保留節目,如《秦王破陣樂》,就用以歌頌統治者的功績,並顯示國家的強大。

《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宮廷樂舞之一,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為秦王時,征伐四方,即已流傳於軍中,即帝位後,由呂才協音律,魏徵等制歌辭。633年李世民親制《破陣舞圖》,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執戟而舞。舞隊擺出各種陣勢,「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舊唐書·音樂志》),伴奏音樂「聲震百里,動盪山谷」。舞蹈不僅具有濃厚的戰陣氣息,還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宣揚皇帝的武舞,既是頌功,又是示威。《破陣樂》不愧為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宮廷樂舞。相傳最早由西涼節度使所獻,後經唐玄宗潤色並制歌詞,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響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所以,無論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為器樂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為全曲高潮,繁音急節,聲調鏗鏘,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稱贊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霓裳羽衣」流傳數百年之久,為我國古代音樂舞蹈史上影響較大的一部作品。

⑼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隋唐的建築已達到相當成熟階段。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尤其在橋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隋朝傑出的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石拱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所以安濟橋又叫趙州橋。趙州橋設計非常科學,由五拱構成。中間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兩端各有兩個小拱,它既可減輕大拱及橋基的負載,又可分洪和節省建築材料。同時,小拱對石橋本身也增添了美觀、玲瓏和生動的姿態。趙州橋堅固耐用,橋面平緩,有利於交通。趙州橋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車馬仍可通行。距今約1400年,在漫長的時間里,歷經洪水、地震、風化,至今仍然堅固的屹立著。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出現無疑是由於設計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詩贊頌安濟橋「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蜇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明代詩人祝萬祉贊美安濟橋「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實不過譽。

近代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說趙州橋的結構「所取的方式,對於工程力學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極經濟極聰明的控制。……真可驚異地表現出一種極近代化的進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遴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

趙州橋成為橋梁建築史上難得一現的秀美風景,已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無數國內外旅客觀光旅遊。

2.唐都長安和大明宮含元殿

它東西約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長約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舊城面積的十倍。長安城規模龐大,「長安百萬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長安城市、坊分開,東西對稱,城內街道、住宅規劃得有如棋盤,全城街道整齊寬直,樹木成行,兩邊有排水設施;這些都是我國城市建築史上的新創造。

大明宮位於長安城東北的龍首原上,居高臨下,唐太宗時開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以及閱兵、獻俘等主要儀式,都是在此殿舉行,其性質相當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面積也基本相當。

雄偉的含元殿建築群,充分顯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國建築工匠和設計師們的傑出的創造才能。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發明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發明前,人們用手抄書,這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時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什麼是雕版印刷術呢?

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長約488厘米。卷首為佛像畫,後為經文。畫著釋迦牟尼對弟子們說法的神話故事,四周環繞的天神也在靜聽,大家神色肅穆。畫面精美,線條流暢,字體整齊,渾樸厚重,著墨均勻,刀法純熟,是優美的版畫藝術。

即這部《金剛經》是一個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為他父母祈福消災而刻印的佛教經書。這樣,這部《金剛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但在近代被外國殖民者掠走。
「1900年,絲綢道路上的敦煌千佛洞在整修洞窟時,發現了一個秘密的復窟,裡面堆滿了古寫本和古畫。這個自公元366年開窟,共有洞窟469座的千佛洞,每座都充滿了自北魏至元代一千多年間畫家和雕塑家們留下的藝術傑作。這座文物藝術寶庫的發現,很快引起了帝國主義者的注意。1907年,替英國工作的匈牙利人馬克·斯坦因風聞此事後,馬上帶著中國翻譯蔣孝琬,跑到千沸洞來。他千方百計誘騙千佛洞住持王道士,揀選了24箱古寫本,5箱古畫和絲綉品,計1萬余件,全部運抵倫敦不列顛博物館。而他為這些希世奇珍只付給王道人500兩銀子和交了130鎊稅金。1914年,斯坦因又從這里騙走5大箱手稿,計有600多卷佛經。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剛經》,是印刷史上極為罕見的瑰寶。斯坦因是一個極為貪婪的所謂「漢學家」,他對我國西域文物進行了三次掃盪,歷時16年,盜騙走了足以裝滿一個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和文書。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篇數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詩人人數也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唐代詩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①初唐詩壇的佼佼者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據詩壇的依然是南朝那種輕浮綺靡的宮體詩,直至唐高宗年間,生活遭遇、思想感情與宮廷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力排梁陳「逶頹靡」的詩風,以復古為號召,主張作詩要有「風骨」,他創作的《登幽州台歌》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②盛唐時期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詩壇上名家輩出,流派眾多,詩體大備。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描寫了悠閑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雖然有時流露出佛老消極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緒,但在藝術上卻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已學過的王維詩的特點。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的詩既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邊塞軍人無畏的氣概、樂觀的精神、思鄉的情懷和將士苦樂的差異等,為唐詩增添了新鮮壯麗的色彩。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杜甫。李白蔑視權貴,憤世嫉俗,嚮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意境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有「詩仙」之稱,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望廬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絕唱。教師還可向學生朗誦李白的《贈孟浩然》,體會李白詩的風格。杜甫是我國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之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由盛轉衰的時代,一生貧困失意,顛沛流離,因而他的詩揭露了統治階級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層人民在戰亂前後的悲慘境遇,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懷。他的詩風深沉濃郁,跌宕有致;語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毫發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別》等。

③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原來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樂觀的情調,在中唐時期成為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等繼承杜甫的傳統,進一步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掀起新樂府運動,倡導詩歌沿著「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在藝術上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白居易的諷喻詩《新樂府》50首等就是這類詩的代表。

④進入晚唐時期,封建統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國勢的衰微,詩歌的風貌又為之一變。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於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較高的詩人。杜牧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以意為主」,反對單純追求「文采辭句」,現實性較強。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中占的比重較大。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在藝術上,杜牧追求「高絕」,不滿「奇麗」;李商隱則形成深情婉曲、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陳子昂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今屬四川)人。少年時家庭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發憤讀書。曾兩次從軍西北,熟悉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陳子昂的詩,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朴、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過巨大影響。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是他隨軍北征契丹時所作。他在軍中參謀軍事,屢有建議,都不被採納,懷才不遇,失意無聊,作此歌以表達深沉的憂憤。幽州台即薊北樓,相傳是戰國燕昭王所築。古人,歷史上的卓越人物;來者,能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後生。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個人站在幽州台上,想著天地宇宙的古往今來,無窮無盡,再想到自己的孤獨、壯志不得施展,不禁流下淚來。

孟浩然

孟浩然(約689—約740),唐朝詩人。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四十歲游長安,應試不第。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隱居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維

王維(?—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王維存詩近400首。以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聞名。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贊美王維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雪溪圖》保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高適

高適(706—765),唐朝詩人。字達夫,渤海(今屬河北)人。少貧寒,失意。後任節度使,熟悉軍旅生活,作邊塞詩著名。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詩風也相近,氣勢豪邁。

岑參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中年時曾兩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雖未能得志,卻使他的詩作題材空前開闊,風格大變。雄奇瑰麗的色彩,悲壯豪邁的風格,成為他邊塞詩的基本色調。他的邊塞詩既寫軍中生涯,又寫大自然多變的景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詩如下:「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欄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石窟藝術

石窟寺原指在大山間開鑿出來的寺廟和僧舍,是宗教徒頂禮膜拜的神聖殿堂。隨著宗教的廣泛傳播,石窟寺逐漸成為宗教文化傳播的一個載體而發展成為融合建築、雕塑、壁畫、裝飾等藝術的綜合體。我國石窟寺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以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精湛傳神的技巧呈現出十六國以來佛教藝術發展清晰完整的脈絡。古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藝術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沿著天山南麓進入玉門關而到達敦煌。隨後,佛教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和中國的文化,崇佛的盛況也從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石窟藝術中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石窟藝術主要有彩塑、雕塑、壁畫、裝飾等。敦煌莫高窟由於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藝術珍品而被譽為「藝術寶庫」。它豐富的唐代遺存,也為人們展示了一部唐代石窟藝術的編年史。敦煌的隋代佛像體現了北朝雕塑向唐代過渡的特色,而唐代佛塑則具有漢民族的特色,造像溫和、慈祥、庄嚴、豐滿。敦煌壁畫構圖嚴密,色彩富麗,形象生動,反映了大唐帝國的繁榮強盛和勃勃生機。

展子虔和《游春圖》

隋朝畫家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他擅畫人馬、山水、台閣。相傳他畫人物描法細致,畫馬立者有走動之勢,卧者呈起躍之狀,寫山川遠近有咫尺千里之氣概。曾在洛陽、長安、江都等地寺院繪佛教壁畫。代表作《游春圖》,描寫貴族游春的情景,是現存最古的卷軸山水畫(也有人認為它不是真跡,而是後人的復製品)。這幅畫上有宋徽宗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它動人地描繪了明媚春光下,遊人在山水中縱情游樂的神態。湖波粼粼,山青柳綠。山上有騎馬的遊人,水中有乘船的婦女,瀑布前面有橋。人物雖小如豆點,而動態一一可指。這幅畫表現了畫家對祖國河山和明媚春光的熱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畫中人與山的比例適當,遠近關系處理合適(兩晉南北朝時的山水畫往往「人大於山」,表現手法上還不成熟)。這說明隋朝的山水畫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蕭翼賺蘭亭圖》

《蕭翼賺蘭亭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畫。蕭翼,唐太宗時西台御史。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聽說老僧辯才收藏了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於是令蕭翼前往取之。蕭翼用計得到《蘭亭序》,「意氣揚揚,有全璧之喜」(《能改齋漫錄·辯誤》),而老僧辯才則「張頤失色,有遺元珠之色」(《能改齋漫錄》)。此畫即反映了蕭翼得《蘭亭序》時的情景,他與辯才截然相反的表情惟妙惟肖。不過後人對此畫是否為閻立本的真跡爭論較多。

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工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並稱為唐初三大書法家。他初學王羲之書,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面目,人稱「歐體」。他的書法,以楷書為最佳。他的用筆,方圓兼備而勁險峭拔。由於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構都有十分嚴格的程式,最便於初學。直到今天,歐體楷書仍是我們學習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他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傳統。他曾由智永(王羲之七代孫)傳授筆法,聲譽在歐陽詢之上。他的字筆圓而體方,外柔而內剛,鋒芒內斂而氣宇軒昂,是唐初三大書法家之一。傳說唐太宗以虞世南為師,常覺「戈」字難寫。有一天,太宗寫「戩」字的「晉」,令世南填「戈」,寫成後,叫魏徵鑒賞,魏徵說,惟「戈」法逼真。這個故事未必真實,但說明唐太宗對虞書的推重。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後受太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後,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後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被貶職而死。他工書法,是唐初三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學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對魏徵說:「虞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魏徵推薦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即王羲之)體。」太宗立即召褚為侍書。唐太宗把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讓他鑒定真偽,他一一分辨,無一誤斷,可見他是真懂王羲之書法的。《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北宋米芾《續書評》說:「雖臨王帖,全是褚法」,在繼承中獨具個性,對後代書風影響很大。碑刻有《孟法師碑》、《房玄齡碑》、《大雁塔聖教序》等。

唐初三大書法家

指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但也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說。則此三人外,更加上薛稷。薛稷是魏徵的外甥。書法學虞世南、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可見他學褚能得形神。

張旭

張旭,字伯高,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他的書法得之於王羲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完全繼承虞、歐筆法,而草書則是書法上的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大詩人杜甫《飲中八仙歌》里寫他「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由此可以想見他寄情點畫進行書法藝術創造時如醉如痴的狂態。相傳他往往在大醉後呼喊狂走,然後落筆,故稱「張顛」。但他的草書貌似顛狂而其實不顛。《宣和書譜》說:「其草字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或謂張顛不顛是也。」他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個性,而在書法上有了創新。他是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有著強烈的盛唐氣象。

懷素

懷素(725—785),字藏真,本姓錢,懷素是他的法名。長沙人。他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以善「狂草」出名。相傳懷素勤於練字,禿筆成,又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所居為「綠天庵」。好飲酒,興到運筆,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雖多變化,而法度俱備。他是唐代繼張旭之後的又一草書家。他「以狂繼顛」,與張旭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墨跡有《自敘帖》、《苦筍帖》、《千字文》等。

九部樂、十部樂

九部樂和十部樂,都是隋唐宴樂。宴樂在周朝時原不同於廟堂典禮所用的雅樂,一般指來自於民間的音樂。隋唐時期,宴樂在漢族及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發展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外來音樂成分而成九部樂、十部樂,為朝廷的慶典及宮廷的娛樂、宴飲服務。隋開皇初制定的九部樂分別為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到楊廣時改國伎為西涼伎,並把清樂排列在首位,還增加了康國伎和疏勒伎,共九部樂。唐初的九部樂有所變動。唐太宗統一高昌後又加「高昌伎」而成十部樂。這種宮廷樂舞的演奏,以其規模大小又可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它們一般為宮廷的保留節目,如《秦王破陣樂》,就用以歌頌統治者的功績,並顯示國家的強大。

《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宮廷樂舞之一,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為秦王時,征伐四方,即已流傳於軍中,即帝位後,由呂才協音律,魏徵等制歌辭。633年李世民親制《破陣舞圖》,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執戟而舞。舞隊擺出各種陣勢,「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舊唐書·音樂志》),伴奏音樂「聲震百里,動盪山谷」。舞蹈不僅具有濃厚的戰陣氣息,還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宣揚皇帝的武舞,既是頌功,又是示威。《破陣樂》不愧為武舞中的成功之作。

《霓裳羽衣曲》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宮廷樂舞。相傳最早由西涼節度使所獻,後經唐玄宗潤色並制歌詞,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響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所以,無論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為器樂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為全曲高潮,繁音急節,聲調鏗鏘,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稱贊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霓裳羽衣」流傳數百年之久,為我國古代音樂舞蹈史上影響較大的一部作品。

閱讀全文

與霓裳羽衣舞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