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煤化工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前瞻《中國煤化工行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前瞻》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0月,我國精甲醇的產量為267.75萬噸,同比增長24.26%;1-10月,我國精甲醇的累計產量為2296.83萬噸,同比增長4.74%。
新型煤化工項目是我國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這些項目多數集中在煤炭資源豐富,而生態環境又十分脆弱的北方地區,加之項目耗水量巨大,這些地區水資源又普遍短缺,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小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嚴格的論證和環境評估,很容易引起社會的不滿。
縱觀全局,盡管煤化工項目具有一定的環境風險,但也能帶來當地上下游配套產業的落地,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等。項目的實施除了信息公開透明外,最終還得尊重公眾的選擇權。
❷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各自有著光榮傳統和輝煌成就的原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和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兩家中央科技型企業。 成立於1952年,是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科研設計事業單位,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專業煤礦設計院。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的科技型企業,2001年更名為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中煤國際擁有工程總承包及工程設計、勘察、監理等數十項甲級資質;擁有中國煤炭工程技術領域最雄厚的技術力量和人力資源;是中國煤炭工程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工程公司。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依託,以工程全過程服務為主業,加快發展成為科工貿一體化的國際型工程公司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了貫穿工程全過程服務的技術服務體系,形成了咨詢、勘察設計、工程總承包、生產服務四大產品和礦井、露天、選煤、環保、電廠、水煤漿等十大專業的業務板塊布局。其主營業務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60%,在礦井、露天采礦、洗選煤、水煤漿、清潔能源、環境工程等技術應用領域處於領軍地位,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提升我國煤炭工程技術水平、提高我國大中型礦井現代化建設水平的主力軍,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影響力。 成立於1957年,是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煤炭行業唯一的綜合性科學研究院,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的科技型企業。
煤科總院堅持技工貿一體的發展道路,擁有一大批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及國家級、行業級質量檢測中心、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大批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具備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自主發展為方向,做強做大主業、適度發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形成煤機裝備製造、安全技術儀器設備、工程技術服務三大產業板塊,並積極發展煤化工產業板塊。承擔了70%以上的煤炭行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取得科研成果500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1000餘項,獲得各種專利500餘項;倡導和推動了我國煤炭工業歷次技術變革,持續引領與支撐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科技進步,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8年6月,為適應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需要,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報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國資委決定對兩家煤炭工程和煤炭科技的「國家隊」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合並組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❸ 遷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簡史
項目一期工程於 2003年6月20日 破土動工, 2004年11月26日 一期工程兩座焦爐及其附屬工藝投入試生產;
2006年底二期工程兩座焦爐實現順利投產。公司擁有4座55孔JN60-82型焦爐,焦爐煤氣發生量為105600立米/小時,設計年產焦炭220萬噸;年產化工產品焦油50000噸,粗苯13000噸,硫銨13000噸。公司採用先進的干法熄焦技術,擁有2套干熄焦及發電系統,干熄焦設計處理能力為140t/h,2台12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為14400萬kwh。
公司三期工程項目已於2008年初正式開工建設並已於09年10月完工投產,新增年產110萬噸焦炭的焦爐及相關配套設施,投產後公司總規模為年產焦炭330萬噸。
❹ 煤化工的發展運用
全球煤化工開始於18世紀後半葉,19世紀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體系。進入20世紀,許多以農林產品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品多改為以煤為原料生產,煤化工成為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石油化工發展迅速,很多化學品的生產又從以煤為原料轉移到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從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學工業中的地位。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全球石油市場的動盪和石油價格的攀升,煤炭作為儲量巨大並且可能替代石油的資源重新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並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
世界上生產的煤,主要用作電站和工業鍋爐燃料;用於煤化工的佔一定比例,其中主要是煤的焦化和氣化。80年代世界焦炭年產量約340Mt,煤焦油年產量約 16Mt(從中提煉的萘約1Mt)。煤焦油加工的產品廣泛用於製取塑料、染料、香料、農葯、醫葯、溶劑、防腐劑、膠粘劑、橡膠、碳素製品等。1981年,世界合成氨總產量95.3Mt,主要來源於石油和天然氣。以煤為原料生產的氨只約佔10%;自煤制合成甲醇的比例也很小,僅占甲醇總產量約1%。
美國煤化工1984年美國用煤717.7Mt,其中用於煉焦的佔5.5%,達39.5Mt。煉焦副產的苯占苯總產量的9%,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生產的醋酸乙烯在其總產量中占 8%。1984年美國建成由褐煤氣化再甲烷化生產高熱值城市煤氣的工廠,日加工褐煤22kt,產氣3.89Mm。同時,又在煤氣化和液化方面,進行了不少新工藝試驗。
聯邦德國煤化工1984年聯邦德國用煤84.8Mt(不包括褐煤),煉焦用煤佔32.6%,為27.6Mt,煤焦油年產量約 1.4Mt。全國鋼鐵等企業的焦爐生產的煤焦油集中到五個焦油加工廠進行加工,生產的化學品達500多種。電石乙炔化工方面曾有很大發展,當前在技術上仍有改進。在煤的加壓氣化和直接液化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進展。
日本煤化工1984年日本共用煤106.9Mt,由於其鋼鐵工業很發達,煉鐵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因此煉焦用煤佔66%,為 70.5Mt。每年的煤焦油產量達2.4Mt,提供了全部萘的工業來源。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生產的醋酸乙烯在其總產量中佔23%。
南非煤化工南非是當前世界上仍擁有煤間接液化工廠的地區,有SASOL-Ⅰ、SASOL-Ⅱ、SASOL-Ⅲ三座合成液體燃料工廠,年加工煤共約33Mt,生產汽油、柴油、噴氣燃料等油品數百萬噸,副產氣態烴、乙醇、氨、硫等化學品數十萬噸。
集約化發展
煤炭能源作為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對於確保我國能源供應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煤化工產業作為實現煤炭資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直接關繫到國家的能源戰略發展規劃。因此,觀研天下煤化工產業分析師分析: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現狀,明確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趨勢,即在確保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的基礎上椎動煤化工產業的規模化以及集約化發展。
「十二五」期間,國內經濟結構將繼續延續重化工業發展的態勢,國民經濟對能源消費的需求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國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短期難以改變,煤炭消費將基本與國民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增長。
發展新型煤化工可以部分代替石化產品,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石油進口比例已經超過50%,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據報告顯示,隨著國內石油、天然氣供應的日益緊張,國內化工行業出現了向煤化工傾斜的趨勢。國家在內蒙、山西、寧夏、河南等地開展了一系列示範工程項目,支持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其中,內蒙古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部分煤化工技術走在全國前列。
煤化工裝備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伴隨著西北地區煤化工產業投資熱情的高漲,煤化工裝備需求即將爆發,這為行業相關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新型煤化工將在「十二五」期間獲得新一輪大發展。
從總量上來看,2006年在建煤化工項目有30項,總投資達800多億元,新增產能為甲醇850萬噸,二甲醚90萬噸,烯烴100萬噸,煤制油124萬噸。而已備案的甲醇項目產能3400萬噸,烯烴300萬噸,煤制油300萬噸。2006年,國家發改委出台了政策並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徵求意見,以期規范和扶持煤化工產業的發展。2006年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產。
2007年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的一年,在國際油價一度沖擊百元大關、全球對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發迫切的背景下,中國的煤化工行業以其領先的產業化進度成為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仍然受到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煤化工技術的工業放大不斷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裝置的建設進展順利、二甲醚等相關的產品標准相繼出台。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後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於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種齊全,發展煤炭液化、氣化等現代煤轉化技術,對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終端能源結構、大規模補充國內石油供需缺口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國家「十五」能源 科技和能源建設計劃對發展煤化工給予充分的重視,煤化工在我國面臨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本文根據國內外煤化工發展的特點,提出「新型煤化工」的概念。與傳統煤化工不同,新型煤化工將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煤炭—能源化工新產業,是我國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對未來能源建設和能源技術的發展將有重要影響。
縱觀近百年化學工業的發展歷史,其間每次原料結構的變化總伴隨著化學工業的巨大變革。1984年世界化石燃料探明的可采儲量,煤約佔74%,而石油約12%、天然氣約10%,從資源角度看,煤將是潛在的化工主要原料。未來煤化工將在哪些領域,以什麼速度發展,將取決於煤化工本身技術的進展以及石油供求狀況和價格的變化。而鋼鐵等冶金工業所用的焦炭仍將依賴於煤的焦化,而煉焦化學品如萘、蒽等多環化合物仍是石油化工所較難替代的有機化工原料;煤的氣化隨著氣化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仍將是煤化工的一個主要方面;將煤氣化製成合成氣,然後通過碳一化學合成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的開發研究,是進展較快,且引起關注的領域;從煤製取液體燃料,無論是採用低溫干餾、直接液化或間接液化,都不得不取決於技術經濟的評價。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出現了快速上漲。其中原油、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而煤炭價格漲幅相對較小,與石油、天然氣的價差不斷擴大。根據2011年的價格,統一熱值後的煤炭價格(日本動力煤到岸價)僅相當於原油價格的24%,天然氣價格的26%。201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煤炭價格的快速下跌,原油與煤炭的價格比進一步擴大。煤炭和原油價格表現的差異,使得煤炭作為原材料的成本優勢得到提升,煤化工的經濟性逐步顯現。我國獨特的能源結構也進一步提升了發展煤化工的必然性,未來我國煤化工產業,特別是新型煤化工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石油、天然氣的進口常常受到戰爭、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而波動較大,因此石油和天然氣的過度對外依賴,對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障帶來很大的隱患。由於石油是生產大部分化工產品的原料,石油資源的匱乏使得我國很多化學原料依賴進口,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尋找替代能源很有必要。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具有相互替代性,比如煤化工生產的烯烴、成品油等均是石油化工的主要產品。發展新型煤化工可以作為石油化工很好的補充,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
❺ 煤化工行業發展特點特點及前景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等過程,而以煤炭為原料的相關化工產業被統稱為煤化工。從產業鏈位置來看,煤化工企業分屬於焦炭、煤頭化肥、煤液化、以電石乙炔為原材料的基礎化工幾大類。
煤炭行業正在逐漸探底、煤價大幅下降,煤化工項目運營成本不斷下調,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優惠政策幫助煤企和電企上馬相關產業園,以期能夠幫助企業升級轉型、擺脫困境。
新型煤化工行業在我國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核心技術、核心設備的研發製造能力明顯不夠,國企央企在該領域無法實現自負盈虧,知名項目也多以財政補貼勉強維持。
煤化工行業普遍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焦炭產能達到6億噸,而產量僅為4.28億噸;2012年焦炭產量4.43億噸;到2013年,產量達到4.76億噸,即使不考慮新增產能,我國焦炭產能依然過剩明顯。
尿素、電石等行業面臨同樣的問題,產能雖然陸續提高,但由於需求量有限,產量提升速度相對較慢,造成普遍的開工率較低,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抗擊風險能力較低,產能過剩、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大、能耗高,甚至運輸風險等都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未來新型煤化工項目將是重點,雖然國家政策層面的限制因素與地方政府的鼓勵勢頭齊頭並進,但研究認為"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發展勢頭不減。從投入上,各路資本競相角逐;從地域上,中西部煤炭資源豐富地將集中主要投資;從類型上,煤制烯烴與煤制天然氣將是主打項目。
❻ 鄂爾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的發展簡史
色連二號井煤礦是淮南礦業集團執行西部煤炭資源控制和開發戰略,在內蒙地區開發建設的第三個礦井,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勝煤田高頭窯礦區內,行政區屬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罕台鎮管轄,礦井及選定的工業廣場距東勝市區10km左右,礦區交通條件優越,井田探礦權面積38.27 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井田東西最寬約6.9km,南北最長約16.8km,面積106.3平方公里,預計地質儲量10.5億噸,可采5.9億噸,其中城市規劃佔1.5億噸,按照400Mt生產能力服務年限約87年,已獲探礦權范圍,南北長約8.27km,東西寬約4.6km,面積38.27平方公里,資源量約6億噸;實際擁有探礦權面積27.58平方公里,資源量4.23億噸。井田屬典型侵蝕性丘陵地貌,海拔高程一般在1440~1480m之間,地勢南高北低。礦井為煤層群開采,可採煤層9層,主採煤層為3-1、4-1、5-1上煤層。煤種為長焰煤。礦井屬低瓦斯礦井,各可採煤層煤塵均有爆炸性,煤層自燃傾向為易自燃或很易自燃。 礦井建設將充分採用煤炭開采先進裝備和技術成果,實現礦井建設「裝備現代化、系統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把礦井建成本質安全型的高產高效礦井。
2010年12月,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中能源電力公司簽訂合作開發協議。2011年2月,集團公司組建新的鄂爾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領導班子,進駐鄂爾多斯接管原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籌建色連二號礦井;7月20日企業正式完成工商變更。在集團公司、西部公司的堅強領導下,中北公司領導班子保持發展的銳氣和激情,帶領全體干群克服環境陌生、地區差異等一系列困難,圍繞項目核准和礦井建設要務,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實現了安全年。公司逐步實現了「車間」向「企業」的轉變,正在向具有科學、有效、有序管理的現代公司邁進。
公司進駐鄂市後大地工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及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礦井井口及工業場地的重新選址,完成了礦井開拓方案初步設計,礦井部分主要固定設備已招標采購。
公司現設有工程技術部、機電物資部、土建資環部、經營管理部、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部)及辦公室等6部門,在冊職工99人(合作方3人),副總及以上領導6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42人。
辦公地點:鄂爾多斯市鐵西新區天佐新城國際12層。
❼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陝西煤業化工集團陝北「二次創業」的春潮,在2008年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新的律動。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作為該集團挺進煤化工產業的新興經濟主體,從2008年11月26日正式運作,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向集團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09年,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02億元,超額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3億元經營目標任務。是何種原因,使該公司的發展綻放出如此炫目的火花?記者走進他們開拓著的熱土,從中搜尋出了其中的秘密。 准確定位,理順思路,公司發展在夾縫中揚起了飛揚的旗幟
作為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挺進陝北「二次創業」的新型經濟體,如何在新的發展中搶得先機,如何在新的發展中創出新路,是擺在公司決策者面前的最大難題和挑戰。2008年11月26日,在公司剛剛宣布成立後,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黨會財,總經理任沛建就帶領公司所有班子成員迅速開展工作,義無反顧地投身陝北這塊煤化工產業開發的熱土,高舉起陝煤化人飛揚的旗幟。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公司在西安研究通過了《公司章程》、《領導班子議事規則》以及《公司黨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辦法》,並對班子成員進行了工作分工;制定了公司管理框架與定編定員方案;廣攬招聘各類急需的管理人才;完成了公司駐地租賃,注冊驗資、工商登記、稅務登記和企業代碼登記等法定事項。 2009年元旦剛過,公司人員便迅速入駐神木,黨會財和他的戰友們的足跡在20多天時間里,踏遍了神木地區幾乎所有的煤化工、蘭炭生產重點企業,走訪了神木縣主要領導和10多個職能部門,了解神木地區煤化工產業現有的生產能力和產業布局,最終掌握了制定公司科學發展的最基本要素。「通過資源整合,以股份制合作經營,進行集中生產,採取循環經濟模式,才能做大做強煤化工產業」是班子成員通過艱苦調研形成的共識。 基於這個准確判斷,公司領導班子在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並確定了「投資、合作、監管、協調、發展」的10字職能定位,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三年上台階、五年大發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以建設具有循環經濟特色一流煤化工企業」的願景目標,為公司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根據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需要,客觀審慎地研究制定了公司2009年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及時召開了公司項目建設工作會,統一了公司上下的思想,從而拉開了發展的帷幕。
統籌兼顧,求同存異,公司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中變「危」為「機」
神木縣作為榆林地區國家能源基地建設的熱土,煤化工發展的起步雖然起步較早,但多屬縣辦或由個人聯合組織形成的股份合作制小型企業。不僅產業集中度低,產能低,更為嚴重的是對資源的浪費嚴重,而且營銷大多採取「單打獨斗」,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煤化工作為技術含量高、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的新興產業,如何在發展中體現前瞻性,徹底打破無序的發展格局,實現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效益的最大化。公司的決策者敏銳地提出,「必須提高產業的集中度,提升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也是產業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公司沒有在危機中退縮,積極把握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趨勢,變「危」為「機」,強勢搶占榆林地區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制高點。2009年1月,公司剛成立就迅速主持召開了新組建的天元、富油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選舉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董事會迅速聘任了經理層,新公司開始正式運行,確保了集團公司「50萬噸/年中溫煤焦油輕質化項目」和「12萬噸/年中低溫煤焦油綜合利用工程」兩個重點示範項目的順利推進。4月,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確保了該校研究的煤化工技術新成果有優先使用權。為了確保在煤焦油轉化領域的技術優勢和技術儲備,10月公司與上海勝幫公司進行了深入交流,初步意向參股重組上海勝幫公司。11月重組了聯眾、來喜、五洲、東源等四家蘭炭企業,新成立了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重點實施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即年產260萬噸蘭炭項目、焦爐煤氣發電4×50MW(一期2×50MW)項目和年產30萬噸電石項目。重組成立的能源發展公司,一舉成為陝西省最大的蘭炭企業航母。 面對不同的利益主體,面對不同的經濟組織形式,如何通過企業的多元化整合重組,提升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使眾多的投資主體願意與國企肝膽相照,真誠合作?「統籌兼顧、求同存異、依法評估、協商確定」是公司在企業整合重組中贏得各方人氣,搶占發展空間的制勝法寶。公司與九江、萊德、江泰公司的合作重組前期盡職調研基本結束;與神木發電有限公司的合作重組已完成了前期工作,集團公司董事會已原則同意;富油公司的土建施工已基本結束,部分單元已進入如火如荼的設備安裝階段。
有夢想,就會有希望,面對未來,公司發展的路子將越走越寬
2010年,面對新的壓力和挑戰,神木煤化工產業有限公司在發展中並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將目光放得更遠。結合集團公司下達的經營目標任務,公司提出了實現兩個轉變(工作重心由「投資、合作」轉向「監管、協調」、工作重點由基本建設向生產經營轉變,向完成產品產量、銷售收入、利潤指標轉變)、突出四個重點(突出安全管理、項目建設、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抓好六件大事(抓好天元、富油公司投產;電石、電廠一體化項目建設;科學規劃「十二五」公司發展目標;建立完善銷售體系;打造煤干餾科技研發平台;合作重組六件大事)、實現七個目標(銷售收入52億元;利潤總額5000萬元;主要產品產量455萬噸;天元公司一季度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富油公司6月底建成試車;能源發展公司30萬噸/年和神木發電公司50萬噸/年電石一體化項目一期年底建成試車;安全方面杜絕重傷及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杜絕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千人負傷率≤0.8)的總體工作部署,強勢舞起科學發展、和諧奮進的龍頭。 圍繞「十二五」遠景目標,公司緊扣集團公司陝北「二次創業」戰略,提出了建設檸條塔載能工業區蘭炭產業整合、紅柳林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錦界工業園區、安崖園區鹽化工和榆陽區麻黃梁工業園區板塊的戰略構想,力爭到「十二五」末,新增產品年產蘭炭180萬噸,粉焦1320萬噸,煤焦油18萬噸,煤焦油加工產品(汽油、柴油、液化氣)223萬噸,金屬鎂4萬噸、鹵水150萬噸,真空鹽200萬噸,發電38億度,實現年銷售收入183.15億元,利稅20億元,年利潤10億元的經營目標。
❽ 什麼叫煤化工企業
簡介
chemical processing of coal 煤化工過程將煤炭轉換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而後進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產品的工業。 包括焦化、電石化學、煤氣化等。隨著世界石油資源不斷減少,煤化工有著廣闊的前景。 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 主要包括煤的氣化 、液化 、干餾,以及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 在煤化工可利用的生產技術中,煉焦是應用最早的工藝,並且至今仍然是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煤的氣化在煤化工中佔有重要地位,用於生產各種氣體燃料,是潔凈的能源,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環境保護;煤氣化生產的合成氣是合成液體燃料等多種產品的原料。 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壓加氫液化,可以生產人造石油和化學產品。在石油短缺時,煤的液化產品將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編輯本段發展運用
煤化工開始於18世紀後半葉,19世紀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體系。進入20世紀,許多以農林產品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品多改為以煤為原料生產,煤化工成為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石油化工發展迅速,很多化學品的生產又從以煤為原料轉移到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從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學工業中的地位。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並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焦化是應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製取冶金用焦炭 ,同時副產煤氣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烴。煤氣化在煤化工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用於生產城市煤氣及各種燃料氣 ,也用於生產合成氣 ;煤低溫干餾、煤直接液化及煤間接液化等過程主要生產液體燃料。
編輯本段加工過程
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 加工過程
互相連接,並帶有各種功能團的大分子結構(見煤化學),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見圖)。 在煤的各種化學加工過程中,焦化是應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製取冶金用焦炭,同時副產煤氣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烴;煤氣化在煤化工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用於生產城市煤氣及各種燃料氣(廣泛用於機械、建材等工業),也用於生產合成氣(作為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的原料);煤低溫干餾、煤直接液化及煤間接液化等過程主要生產液體燃料,在20世紀上半葉曾得到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其產品在經濟上無法與天然石油相競爭而趨於停頓,當前只有在南非仍有煤的間接液化工廠;煤的其他直接化學加工,則生產褐煤蠟、磺化煤、腐植酸及活性炭等,仍有小規模的應用。
編輯本段世界煤化工
世界上生產的煤,主要用作電站和工業鍋爐燃料;用於煤化工的佔一定比例,其中主要是煤的焦化和氣化。80年代世界焦炭年產量約340Mt,煤焦油年產量約 16Mt(從中提煉的萘約1Mt)。煤焦油加工的產品廣泛用於製取塑料、染料、香料、農葯、醫葯、溶劑、防腐劑、膠粘劑、橡膠、碳素製品等。1981年,世界合成氨總產量95.3Mt,主要來源於石油和天然氣。以煤為原料生產的氨只約佔10%;自煤制合成甲醇的比例也很小,僅占甲醇總產量約1%。 美國煤化工 1984年美國用煤717.7Mt,其中用於煉焦的佔5.5%,達39.5Mt。煉焦副產的苯占苯總產量的9%,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生產的醋酸乙烯在其總產量中占 8%。1984年美國建成由褐煤氣化再甲烷化生產高熱值城市煤氣的工廠,日加工褐煤22kt,產氣3.89Mm。近年,又在煤氣化和液化方面,進行了不少新工藝試驗。 聯邦德國煤化工 1984年聯邦德國用煤84.8Mt(不包括褐煤),煉焦用煤佔32.6%,為27.6Mt,煤焦油年產量約 1.4Mt。全國鋼鐵等企業的焦爐生產的煤焦油集中到五個焦油加工廠進行加工,生產的化學品達500多種。電石乙炔化工方面曾有很大發展,當前在技術上仍有改進。在煤的加壓氣化和直接液化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進展。 日本煤化工 1984年日本共用煤106.9Mt,由於其鋼鐵工業很發達,煉鐵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因此煉焦用煤佔66%,為 70.5Mt。每年的煤焦油產量達2.4Mt,提供了全部萘的工業來源。以電石乙炔為原料生產的醋酸乙烯在其總產量中佔23%。 南非煤化工 南非是當前世界上仍擁有煤間接液化工廠的地區,有SASOL-Ⅰ、SASOL-Ⅱ、SASOL-Ⅲ三座合成液體燃料工廠,年加工煤共約33Mt,生產汽油、柴油、噴氣燃料等油品數百萬噸,副產氣態烴、乙醇、氨、硫等化學品數十萬噸。
編輯本段中國煤化工
從總量上來看,2006年在建煤化工項目有30項,總投資達800多億元,新增產能為甲醇850萬噸,二甲醚90萬噸,烯烴100萬噸,煤制油124萬噸。而已備案的甲醇項目產能3400萬噸,烯烴300萬噸,煤制油300萬噸。2006年,國家發改委出台了政策並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徵求意見,以期規范和扶持煤化工產業的發展。2006年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產。 2007年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的一年,在國際油價一度沖擊百元大關、全球對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發迫切的背景下,中國的煤化工行業以其領先的產業化進度成為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仍然受到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煤化工技術的工業放大不斷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裝置的建設進展順利、二甲醚等相關的產品標准相繼出台。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後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於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編輯本段煤化工前景
縱觀近百年化學工業的發展歷史,其間每次原料結構的變化總伴隨著化學工業的巨大變革。1984年世界化石燃料探明的可采儲量,煤約佔74%,而石油約12%、天然氣約10%,從資源角度看,煤將是潛在的化工主要原料。未來煤化工將在哪些領域,以什麼速度發展,將取決於煤化工本身技術的進展以及石油供求狀況和價格的變化。從近期來看,鋼鐵等冶金工業所用的焦炭仍將依賴於煤的焦化,而煉焦化學品如萘、蒽等多環化合物仍是石油化工所較難替代的有機化工原料;煤的氣化隨著氣化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仍將是煤化工的一個主要方面;將煤氣化製成合成氣,然後通過碳一化學合成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的開發研究,是近年來進展較快,且引起關注的領域;從煤製取液體燃料,無論是採用低溫干餾、直接液化或間接液化,都不得不取決於技術經濟的評價。
編輯本段發展條件
豐富、廉價的煤炭資源
一是我國的能源稟賦特點是「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二是煤炭價格相對低廉。有很多地方,煤炭資源豐而不富,如資源分布廣而散,小礦多,大礦少,雞窩礦多。這會導致煤炭供應數量的不穩定;成分上不 穩定。化工生產是要長周期穩定運行的,原料數量和質量不穩定,化工生產就無法正 常操作。一般地講,一個像樣的煤化工項目,一年要消耗幾百萬噸煤炭,要保持煤化 工企業運行幾十年,考慮到開采率等問題,沒有幾十億噸的儲量是難以滿足煤化工企 業的要求的。如果當地煤炭資源儲量不大,成分不穩定,或者灰粉太高,熱值不高, 那麼,就不必要硬去搞煤化工,還是把這些煤用作燃料為好。 煤炭價格是發展煤化工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煤價過高,就使得煤化工企業沒有競 爭力。相對於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而言,煤化工單位產品投資大,財務費用高。煤 價過高,單位產品成本就必然高,體現不出煤化工的優勢。2004 年美國一家煤化工公 司的到廠煤價為 20 美元/bbl。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煤化工項目,有的原料煤價格很便 宜,在 100 元/t 以下,項目效益很好,如陝北、內蒙古等地;而有的地方雖然有煤 炭資源,但煤價很高,有的煙煤甚至達到 400 元/t 以上,有些山西無煙塊煤到廠價 達到 700 多元/t 甚至還要高,項目競爭力很弱。
充足的水源
耗水量大是煤化工的一大特點。很多地方煤資源豐富,水資源卻短缺。中國北方和沿海大部分地區都屬於這種情況。有許多煤化工企業受缺水的困擾,常常出現煤化工企業與農業或其他工業爭水現象。要保持煤化工企業正常運行,起碼要保證每小時 上千噸新鮮水的供應。真正上規模的煤化工企業,2000-3000t/h 的用水量也是必要的。 同時,煤化工企業對水價也比較敏感。全國各地水價相差很大,一般南方靠近江 河的地方水價便宜,新鮮水價格 0.2-0.3 元/t,水資源費 0.02-0.03 元/t,大部分地區 水價格在 0.4-0.5 元/t。然而,有的地方要從很遠地方調水,有些工業園區水價很高, 達到 1.5 元/t,企業難以承受。個別沿海缺水地區,選用海水淡化,水價至少達到 5 元/t,若煤化工企業用就承受不起。
交通便利
煤化工企業產品和原料運輸量大,交通運輸顯得十分重要,最好是靠近鐵路或水運方便的地方。鐵路、水運和汽運比較起來,一是鐵路和水運在數量上可以很方便地滿足要求,數量大了,汽運組織起來很麻煩;二是鐵路和水運價格大大低於汽車運輸 價格。目前鐵路運價一般為 0.15 元/(t·km)(指國鐵),水運價格為 0.10 元/(t·km), 而汽運價格為 0.32 元/(t·km),相差甚大。三是汽車運輸損耗大。當然,煤化工企 業坐在煤田上,靠皮帶運輸,可以大大減少原料煤的運輸量。但產品還要運出去,還是有鐵路好。國外的經驗也是這樣的。目前國內也有很多小型煤化工企業不靠鐵路運 輸,發展受到限制。
有一定的環境容量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但總體上說,煤含硫高,開發利用的環保要求高。2003 年中國 SO2 排放和 CO2 排放分別佔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 90%的 SO2 的排放來自煤的使用。 煤化工企業排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經處理達到排放標准,總還是有三廢要排放 的。這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中國南方煤質含硫量高,很多地方環境容量已經飽和或已 超標,尤其是山區較多的地區,廢氣擴散困難,很多地方酸雨嚴重,再發展煤化工已 沒有餘量,項目很難通過環保部門的審批。 煤化工替代燃料產品可分為三類:含氧燃料(醇/醚/酯)、合成油(煤制油)、氣體燃料(甲烷氣/合成氣/氫氣)。其中含氧燃料技術成熟,是近期應予推廣應用的重點;合成油與現有車輛技術體系和基礎設施完全兼容,但其技術尚待完善,將在2020年發揮重要作用;氣體燃料車優點很多,我國將從基礎科學研究、前沿技術創新、工程應用開發等方面逐一突破。
❾ 大同煤業的歷程
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同煤礦,成立於1949年8月,55年的風雨歷程,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企業發展之路。經過改革和專業化重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攀升。目前,大同煤礦集團累計生產煤炭13億噸,上繳國家利稅169億元,是國家投資的3.4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5年,同煤集團產銷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027萬噸,銷售收入實現236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歷史的跨越,同年,集團入選「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企業」,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0位。目前同煤集團無論從資源佔有量、產運量、銷售收入、還是固定資產、職工人數等規模優勢上,都已成為繼神華之後中國第二大煤炭集團。公司在我國能源資源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1年7月29日,同煤集團作為主發起人,整合資源,強強聯手,聯合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總公司、大同同鐵實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大同市地方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大企業、大集團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成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的誕生,宣告了一個面向世界的大型化、專業化煤炭能源基地崛起的開始。
2005年,大同煤業總資產47.62億元、原煤產量1018萬噸、毛利率56.2%、實現利潤4.49億元,與國內現有的煤炭類上市公司相比,大同煤業的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
據介紹,作為過渡性措施,公司已託管同煤集團目前所有煤炭資產和股權,公司對生產、銷售和運輸等享有絕對優先權,而集團不再設置銷售機構。公司上市之際,集團作出承諾,2014年前會將所有優質煤炭資產全部注入公司,使公司成為集團下屬企業中唯一經營煤炭采選業務的經營主體。屆時,大同煤業的業績和資源將得到充分的增長。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彰顯企業發展潛質
早在明清時期,大同「口泉大塊」就在全國赫赫有名,是中國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帶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塊」作為招徠顧客的商標。時至今日,大同的老人們說起「口泉大塊」來依然津津樂道。
大同煤不但品質好,且儲量豐富。大同煤田地理位置為東經113゜7′左右,北緯約40゜4′,地跨大同、右玉、平魯、左雲、朔州等市縣,大致為一長方形、走向東北至西南,長85公里、寬30公里,總面積為1827平方公里,煤炭總儲量718億噸。此外,大同煤田具有優越的開采條件。它的煤層離地表很近,開鑿井筒一般只要鑿下60-100米就能見煤,最深的部分也不超過400米,因此,建井快、投資少。大同煤田煤層傾斜度小,一般的斜度都在5%左右,便於機械開采。大同煤田瓦斯量少,地下水少,排水設備功率小。
大同煤業正在開採的侏羅紀煤系,是最好的動力用煤,被稱為「世界動力煤細糧」。一般的煤每公斤發熱量5000-6000大卡,煤灰分在10%-20%,大同煤每公斤發熱量達約8000大卡,煤灰分只有5-8%。大同煤硫、磷含硫小於1%,含磷只有0.29%,大同煤揮發分含量在30%-34%間,很容易點燃,宜於制煤氣,是加工轉化成煤化工產品的好原料,且硬度高,運輸方便。
大同煤業所屬4個礦目前開發的煤層為侏羅系煤層,為天然優質動力煤,傳統所言「大同煤」即指公司所屬各礦所產煤炭,在整個大同礦區各煤礦中品質最高,可采儲量達到3.80億噸。募集資金擬投資建設的塔山礦井項目,開採煤系為石炭二疊系煤系,其可采儲量達30.71億噸,礦井設計服務年限122年。
從地理環境看,大同煤業所處區域是京津唐工業發展的能源供應區域,又是環渤海經濟圈的輻射地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從運輸條件看,公司有鐵路與整個華北乃至全國廣大地區相連,主要鐵路干線有京包、同蒲和年運量達1億噸的大秦鐵路直達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煤炭碼頭秦皇島港,煤炭產品和開發的商品可便利地運往各地。大同煤業擁有如此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這是許多公司夢寐以求的。
大同煤業產品歷史悠久,「大友」、「大沫」、「口泉」和「大有」等四大煤炭產品品牌馳名國內外,市場佔有率較高,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大同煤支持著全國5大火力電網、3大港口、6大城市的煤氣發生爐以及全國20多個城市、自治區2800多家大中型企業,並出口歐、亞、美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依託技術進步與安全生產成就同行高效率典範
多年以來,大同煤業積極推進科技進步,鼓勵自主創新,力圖使自己成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成為中國煤炭開采業中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
公司依託同煤集團國家級的技術中心的優勢。推進信息化建設,生產指揮調度、瓦斯監測監控和企業物流、財務、計劃管理等十多個系統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加快了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基本實現了礦井規模大型化、採掘作業機械化、巷道支戶錨索化、皮帶運輸高速化、監測監控信息化。
據最新統計,我國採煤機械化程度平均為42%,國有重點煤礦為75%。目前,大同煤業的綜采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高於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公司投資1.1億元裝備的大采高工作面,日產穩定在1萬噸,平均工效達到123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大同礦區「兩硬」、「三多」的特有煤層賦存條件,研發、完善了短臂綜采、無頂網下分層綜采、5米采全高綜采、頂煤預爆破低位放頂煤綜采、不規則煤層旋轉綜采、「三下」開采等十多種成熟開采技術,有的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37%,居全國煤炭行業之首。被中國科協、國家計委、國務院經貿委授予最高榮譽———「奉獻杯」。
「安全為天」是煤炭企業的一句常用警語,更是同煤的一條治企根本,對於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大同煤礦集團總結歸納出安全思想宣傳教育「十大模式」,提出了安全工作「十靠十到位」的要求,推行了「六化一落實」的安全管理工作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同煤集團特色的監管機制,連續4年杜絕了瓦斯事故。建立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初步實現了安全工作由管結果向管源頭和全過程的轉變。
2005年5月,全國人大安全生產執法檢查組前來檢查時,對同煤集團安全工作「群防群治、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管黨、行政管長、工會管網、共青團管崗、女工」家屬管幫帶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同年7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下發文件,將同煤集團「井下班組群防群治、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築牢安全防線」的安全管理成功經驗向全國進行了推廣。
募股項目為上市公司帶來業績倍增效應
如果說大同煤業是同煤集團,乃至山西省的煤企皇冠,那麼公司此次的募股項目———塔山工業園區就是皇冠上熠熠生輝的明珠。塔山園區的建設對整個大同煤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塔山井田位於大同煤田東翼中東部邊緣地帶,已經探明煤炭地質儲量達50.74億噸,工業儲量47.64億噸,可采儲量30.71億噸,其中主採煤層(3號、5號、8號煤層)合計可采儲量26.47億噸,佔全礦井可采儲量的86.19%。
塔山礦井煤炭儲量豐富,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穩定,煤質優良,塔山的煤炭資源,無論是儲量還是煤質,放眼整個國際煤炭行業,都是殊為珍貴的。
塔山的礦井完全嚴格按照建設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的模式進行設計。其主要生產設備全部由國外引進,技術和裝備堪稱世界一流,礦井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達100%。
塔山生產系統設計上採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放頂煤及大采高採煤工藝,配備大功率採煤機及工作面配套設備,引進無軌膠輪車輔助運輸系統,用連續採煤機進行巷道掘進,用大功率膠帶輸送機集中運煤。
而在井田開拓方面的特點是:採用主-副平硐開拓方式,礦井最終形成的生產布局是集中出煤、集中設備運輸、分區上下人員、分區通風的分區開拓的生產布局,實現井下開拓、開采及地面生產系統最優化。
大同煤業金宇高嶺土化工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塔山礦區石炭二疊紀煤系中高嶺岩儲量2.59億噸,品質極為優良,是國內最優質的煤系高嶺土資源。塔山礦井及選煤廠每年可提供16.35萬噸左右的高嶺岩粗礦石,而生產5萬噸煤系高嶺土產品約需8———10萬噸左右的原礦,國內最大的高嶺岩開發基地將在公司逐步建成。這一項目利用塔山礦井開採煤炭和加工洗選煤炭過程中廢棄的煤矸石為主要原料,對矸石中伴生的優質煤系高嶺岩進行深加工,可生產出附加值高、國內市場緊缺的煅燒高嶺土,使煤田中與煤伴生的高嶺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步入塔山工業園區,看不到滿臉黝黑的礦工、看不到簡陋的采礦設備、更看不到滿天飛舞的煤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作業設備、先進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塔山將以大型煤礦和配套洗煤廠為依託,實現動力煤潔凈生產,在塔山工業區,煤-電-建材,煤-電-鋁,煤-電-化,一大批縱向延伸產業鏈條項目已開始起步了。把可能造成污染的煤炭生產剩餘原料吃干榨凈,內部消化,循環轉化為有利資源,進行重新利用。
塔山的「一礦六廠一條路」,將組成一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原煤通過每小時6000噸的超大功率膠帶運輸機直接進入洗煤廠,洗選產生的中煤、尾煤和煤矸石、煤泥等進入電廠利用,電廠配套的熱電聯供系統將發電的余熱取代居民鍋爐取暖,洗選排放的高嶺岩礦石進行深加工,高嶺岩廠和電廠的粉煤灰作為水泥廠的生產原料,礦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全部處理並進入電廠循環使用。塔山礦工業園區由此組成一個煤炭生產工業鏈,做到多業並舉,實現資源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塔山園區的建設,既走上了國際流行的循環經濟之路,對於能源的深度加工以及再利用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應,同時又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將徹底顛覆人們心目中對煤炭企業「傻大黑粗」的形象,代而為「高精凈細」。高技術含量、精良的生產設備、潔凈的生產環境和礦山形象,以及對不可再生能源的細致分流利用,構建一體化產業鏈條,將引領國內煤企建設的新潮流。
據了解,塔山礦井2003年2月1日開工建設,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累計完成礦井巷道工程16302米,完成首采面投產所需總進尺的88.81%,礦井主要設備已到貨安裝,首采面設備進行了地面聯合試運轉,預計將於2006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塔山項目一旦正式投產,其年產1500萬噸的產能將給公司業績帶來巨幅增長。2005年,大同煤業年產總量是1018萬噸,不考慮原有礦井的增產幅度,如果僅僅
塔山正式達產後的產量加上的話,其產量將達到2518萬噸。這一總產量在國內上市煤企中排行第二,僅略微次於兗州煤業。所以這一項目將為公司帶來可預期的爆炸性的業績增長。
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鑄就未來成長空間
煤炭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在我國能源工業和國民經濟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建國以來,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一直佔2/3以上,並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其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近年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專家預測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不會低於50%。
我國煤炭行業產業集中度低是不爭的事實,其結果是監管難以到位,資源浪費以及安全事故頻發。國家「十一五」規劃對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指引,行業整合將在結構調整大戲中唱主角。
據了解,全國各地煤炭資源整合基本上由大煤炭企業主導,目的是通過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把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培育成為優化煤炭工業結構的主體、平衡國內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的主體、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充分發揮大型煤炭企業的管理、技術、融資等優勢,重組、兼並、改造中小型煤礦,帶動整個煤炭工業產業升級。
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建成13個煤炭基地,其煤炭產量將達到17億噸,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8%;並形成5到6個億噸級生產能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和5到6個5000萬噸級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
公司集團化,產能有序化,價格國際化,生產集約化,將是我國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潮流。如果說2005年以前全行業的小規模重組是煤炭行業整合的序幕,從2006年開始的「十一五」期間則標志著我國煤炭行業整合的大戲將正式上演。
山西是我國最大的產煤省,從「十五」開始,山西就推出了整合藍圖,全省將形成三大煤炭企業集團:以大同煤礦為主體的動力煤集團、以西山煤電集團為主體的山西焦煤集團、以陽泉、晉城為核心的無煙煤集團。
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同煤業將依託大股東同煤集團的鼎力支持,利用自身資源、品牌、區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做大做強。同煤集團將把更多的優質資產逐漸注入股份公司,借風助力,股份公司在資源整合方面將獲得強勢的支持。
早在2003年10月,山西就制訂了《關於做大做強大同煤礦集團有限公司的方案》,總體思路是以大同、寧武煤田為資源基地,大同動力煤為品牌標志,大秦、京包、京原、朔黃鐵路為運輸依託,通過資產重組、兼並、收購等手段,將同煤集團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煤電企業,並進入世界「十大」煤炭企業的行列。
同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盡快實施做大做強大同煤礦集團有限公司方案的會議紀要》,提出要加快推進方案的實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同煤集團編制了《大同煤礦集團戰略發展規劃》。該規劃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持續增長的後盾和平台。
2006年4月,國務院批准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試點工作,包括強化行業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機制、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資源市場化管理、建立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建立企業轉產和煤炭城市型發展有效機制等。從長期來看,隨著行業整合的切實有效推進,煤炭行業將逐步形成大集團發展趨勢,行業集中度大大提高,資源供給不斷合理完善高效而穩固,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得以加強,行業和企業的成長發展更為健康。
大同煤業表示:我們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比得就是速度和效益,發展慢了,就意味著落後。只有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才能贏得勝利,取得勝利。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落實到位,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的實施,大同煤業的地位將得到更牢固的確立,這必將推動以大同煤業為代表的中國特大型能源集團的迅速崛起。
漳澤電力28日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以不低於5.56元/股的價格向特定對象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同煤礦集團臨汾宏大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約6.23億股股份,分別購買同煤集團持有的塔山發電60%股權、同華發電95%股權、王坪發電60%股權、大唐熱電88.98%股權,以及臨汾宏大持有的豁口煤業100%股權、錦程煤業90%股權。標的資產評估預估值約34.62億元。重組完成後,漳澤電力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同煤集團。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持有公司股份合計36.24%,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資產重組完成後,中電投將把對漳澤電力的控股權讓於同煤集團。 重組方案顯示,控股股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擬將所持的漳澤電力13.98%的股權,計1.85億股,無償劃轉給山西省國資委;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擬將所持的漳澤電力8.62%股權,計1.14億股,無償劃轉給山西省國資委,分別占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總股本的9.51%和5.86%。對上述共計2.99億股股權,山西省國資委將全權委託同煤集團進行管理,並同意以符合規定的方式注入同煤集團。
在本次重組前,中電投共持有漳澤電力36.24%股權。資產重組完成後,同煤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臨汾宏大將共持有漳澤電力31.99%的股份,計6.23億股,成為漳澤電力控股股東。同時,山西省國資委將前述2.99億股注入同煤集團後,同煤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漳澤電力9.23億股股份,占總股權的47.36%。
此次重組後,中電投將退居漳澤電力第二大股東之位。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同煤集團旗下全部發電資產將實現整體上市;而在把兩項煤炭資產注入漳澤電力後,同煤集團將消除與大同煤業的同業競爭。
公告顯示,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64.85萬千瓦,加上現有在建、待建和已取得「路條」的項目,「十二五」末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至1500萬千瓦,佔到山西省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漳澤電力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將使漳澤電力的生產規模得到成倍擴張,同時原有的火電機組得到了較為穩定的煤源保證;可以充分發揮漳澤電力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進一步提高同煤集團下屬四座電廠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使漳澤電力成為煤電一體化的示範企業。
公司還稱,在目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國內煤電矛盾仍然緊張的狀況下,漳澤電力經營的火力發電廠將得到充足穩定的煤炭資源供應,並最大限度減少運輸費用。大幅改善漳澤電力的盈利能力,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❿ 世界煤炭產業的歷史發展
人類對煤炭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古中國、希臘、古羅馬等地都有使用煤炭的記錄。距今大約2000多年前,古希臘開始開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國早在6800~7200年以前,煤炭就被發現和利用作為燃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但是,由於生產力的限制,此時對煤炭的認識尚處於早期,柴草是當時最主要的能源。
直到17世紀後,隨著手工業的蓬勃發展,木柴作為燃料越來越滿足不了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煤炭真正得到廣泛利用,取代木柴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
18世紀開始,煤炭成為西方國家的主要工業和運輸能源。早期工業化國家發達的煤炭產業,為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大量能源,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蒸汽機的推廣,冶金工業的勃興及交通運輸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因此,各國幾乎都在產業革命的同時,迅速興起近代煤炭工業。18世紀中葉由於工業革命的進展,英國對煉鐵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煉焦爐應運而生。
隨著鋼鐵工業的興盛,西方工業國家,尤其是英國,迎來了「煤鋼時代」。此時英國的主要煤礦產區大都經歷了一個鋼鐵行業耗煤量占煤炭總產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的時段,但是其峰值大多出現在1870年之前。
伴隨著能源消耗和產業轉型,煤炭產業在20世紀初迎來了繁榮時期。二戰前,煤炭生產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蘇聯,合佔世界總產量的3/4。1913年,世界煤炭產量13.20億t,佔世界一次能源總產量的92.2%,比1860年增加7倍,從而進入了能源「煤炭時代」。
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大批煤礦被關閉,眾多礦工被解僱,這又引發了不斷的煤礦工人罷工。與此同時石油的大量開發,又奪走了許多煤炭市場,迫使煤炭產量出現了下降和徘徊局面。20世紀30年代,煤炭產業進入了最暗淡、最困難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了美國經濟的復興,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中期,美國煤炭產量迅速回升,支持了美國的戰爭和戰後歐洲的復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及大戰期間,煤化工也取得了全面而迅速的發展。1950年,世界煤炭產量比1913年增長39.8%,達18.18億t,佔世界能源消費的62.3%。
20世紀50年代開始,煤炭在工業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式微,煤鋼時代的幾個傳統大國在二戰後也都不復當年之輝煌。新興的美國和石油一起逐漸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天然氣與核能也在總的能源利用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總體而言,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黃金時代,其間煤炭產業發展緩慢。1951~1974年,是煤炭生產的蕭條時期,20多年間煤炭產量只增加12.2%。一些傳統煤炭生產國棄煤開油,西方國家的煤炭工業一度衰落。由於大量廉價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除煉焦工業隨鋼鐵工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外,工業上大規模由煤製取氣體燃料的生產暫時中止,不少工業化國家用天然氣代替了民用煤氣。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石油化工飛速發展,致使以煤為基礎的乙炔化學工業的地位大大降低。
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石油危機使煤炭工業重現生機,產量加速增長,生產和利用都有很大發展。1980年煤炭產量達37.89億t,比1970年增長29.3%;1989年世界煤炭產量達48.8億t,比1976年增加50%;1990年世界煤產量達47.167億t,為歷史最高水平,比1980年增長59.4%。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煤炭生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由20世紀80年代的高速增長變為負增長,1996年產量為46.3億t,比1990年下降1.8%。主要原因是:前蘇聯經濟嚴重滑坡,煤產量陡降,從1990年的7.03億t降至1996的4.192億t,下降40.5%;西歐國家逐步取消煤炭生產補貼,導致產量大幅下降,英國從1990年的0.944億t降至1996年的0.505億t,下降46.5%,德國從3.975億t降至2.351億t,下降45.8%;全球環境浪潮的沖擊,使發達國家煤炭需求減少,OECD國家煤炭總需求量從1990年的13.552億t煤當量減至1996年的13.35億t煤當量,減少1.5%;世界第1和第3產煤國中國和印度煤產量增長速度趨緩。此外,曾是世界主要產煤國的法國和日本,煤炭工業即將消失,1996年產量已分別降到990萬t和650萬t。
進入21世紀,縱觀當今世界各主要產煤國的煤炭工業,煤炭企業的發展正逐步走向集團化、集約化、信息化和國際化。除中國外,目前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的前4家煤炭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均在40%以上(美國45.8%、南非62%、澳大利亞64%),單井平均生產規模200萬t左右(德國280萬t、波蘭200萬t、英國180萬t)。
EIA近期發布的一篇報道稱:作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2010年,中國的煤炭產量幾乎佔了世界煤炭產量的50%,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產國美國煤炭產量的3倍之多,差不多是繼中國之後十大煤炭生產國的產量之和。世界排名前五的中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煤炭生產佔了全球煤炭總產量的75%,總產量增長佔到了98%;而世界其他國家煤炭增長僅佔7%。2000~2010年間,全球煤炭產量上漲了66%,年產量一度超過80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