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文學史和歷史發展

文學史和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2 17:20:15

『壹』 誰能簡單概括一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

中國古代文學史簡介

01、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 古 時 期 ;神話傳說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 代 時 期:詩
(6)宋 代 時 期:詞
(7)元 代 時 期:曲
(8)明 清 時 期:小說

02、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
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 釋 自 然 現 象 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 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 映 社 會 斗 爭 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0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 在先秦,《詩經》統稱《詩》或《詩三百》.直到漢武帝時,儒學者將其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現手法為「賦」「比」「興」。
(4)《詩經》的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04、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
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漢北;後——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
名篇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
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
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有「風騷」並稱。「風」指《詩經》國風,「騷」 指《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05、我國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
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 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06、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
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現在的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 名 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滿招損,謙受益|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07、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
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陽,道家創始人 。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凈無為),33篇
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
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漢處著名文學家——賈誼

(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 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09、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及主要作家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
《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10、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
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
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余字,分為本紀(12)
世家(30)、列傳(70)書(8)、表(10)五部分,記載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11、班固與《漢書》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
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
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歷史。
(3)班固 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2、漢樂府民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
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
合稱為「樂府雙璧」。

13、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軻,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況,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創始人。)
(5)《老子》:道家經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創始人 。)
(6)《莊子》: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莊子,名周,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韓非思想(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 孫子,名武,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客編。(呂不韋,曾為秦的相國。)

『貳』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古時期:神話傳說。

2、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樂府民歌、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代時期:詩。

6、宋代時期:詞。

7、元代時期:曲。

8、明清時期:小說。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中國幾千年來的的封建王朝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繁榮發展,唐詩、宋詞、元曲的繁榮發展,配合其他漢樂府、歌賦等百家爭鳴,形成了悠久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而鴉片戰爭帶來的變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文化開始湧入,帶來無數新的靈感。從此中國文學開始向救亡圖存、改良社會等方向發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學。

(2)文學史和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們,對於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1、【屈宋】

屈宋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都是「騷體」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詩人,代表作品有《離騷》等。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他們的詩篇在藝術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多用楚國方言,多依楚國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華美的風格。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高度評價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屈宋雖並稱,也有共同之處,但成就的大小卻不能相提並論。

2、【漢賦四大家】

漢賦四大家是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標志著漢大賦的內容、風格的成熟。

3、【三曹】

三曹指漢魏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因他們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叄』 文學和歷史的發展關系怎麼樣

文學簡史主要指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這跟各國歷史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歷史的發展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時代背景,而文學的發展也形象地記錄了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

『肆』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歷史是文學的一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系,歷史就是水,專文學就是魚。沒屬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伍』 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歷程

文學史概述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理清文學史脈絡。

2、掌握各個文學史階段的主要文學現象及文學成就。

教學時數

2課時

重點與難點

各個文學史階段的重要文學現象。

一、文學史概念

1、歷史對文學的影響:

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文學內容乃至文學形式。

2、文學對歷史的影響:

通過影響人而影響歷史的發展。

二、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史分期

(一)中國歷史分期:

(二)中國文學史分期:

1、中國古典文學史:(先秦至1840)

先秦文學

秦漢文學

魏晉南北朝文學(東漢建安年代至隋統一)

隋唐五代文學

宋代文學

元代文學

明代文學

清代文學(1644至1840)

2、中國近、現代文學史(1840至1949)

3、中國當代文學史(1949至今)

三、各階段的主要文學成就和現象

(一)先秦文學

1、總體特點:從萌芽到初步發展階段

1、沒有專門從事文學創作的人

2、從本質上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

2、主要文學形式及成就

(1)神話:

與西方神話相比,中國神話沒有系統,散亂地保存在《山海經》等書中。

(2)詩歌: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詩歌305篇,按照音樂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運用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初步開創詩歌創作的藝術傳統。

(3)歷史散文:

以記事記言為主,主要有《左傳》、《國語》、《戰國策》等

(4)諸子散文:

在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環境中,產生了諸子散文,如《論語》、《孟子》等,《莊子》的文學性最強。

(5)楚辭:

其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楚文化的獨特風采,以六、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屈原運用楚辭體創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辭》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宏偉壯麗的長篇抒情詩,與《詩經》並稱「風騷」。

(二)秦漢文學

1、總體特點:文學的價值開始受到重視

(1)出現完全以文學的感染力為目標的文學樣式:賦

「其始作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沂沂,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雲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

(2)文學創作的興盛

(3)出現專門從事文學創作的人

(4)出現了區別文學與非文學的意識

《史記》論及儒學及一般學術時,用「文學」一詞

不指學術而帶有詞章意義時,用「文辭」或「文章」

2、主要文學形式及成就

(1)辭賦:

漢賦經過了騷體賦、大賦、小賦幾個發展階段。

(2)樂府詩:

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樂府本是建於西漢武帝時的官方采詩機構,其所採集的民歌即為樂府詩。樂府詩長於敘事,奠定了中國敘事詩的基礎

(3)文人五言詩:

東漢末年出現的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與樂府詩長於敘事不同,五言詩長於抒情。

(4)《史記》:

代表兩漢散文文學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記》。《史記》以人為經,以事為緯,開創了紀傳體這種新的史書體例。在史學、文學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1、總體特點:

(1)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

對文學的重視,首先表現在社會上層包括帝王在內,普遍熱心文學創作。

由於文學受到重視,文學作品日漸繁多,就開始了將文學與其他學科區別開來,視之為一種獨立學科的意識,南朝宋文帝時,在國家學校中設立文學館,反映了文學在這時已獨立這一史實。

在上述背景下,文學理論呈現出空前繁榮,《文心雕龍》、《詩品》等文學批評著作出現 。

(2)文學集團的活躍

和文學創作的興盛互為因果,出現「竹林七賢」、「二十四友」、「競陵八友」等文學集團,更進一步推動了文學的興盛。

(3)追求美的創造

文學不再被看作是政教工具,而注重表現個人內心的感受,在題材、風格方面更加註重美,如在題材方面,陶淵明創立了田園詩,謝靈運、謝眺完成了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轉變。追求華美的修辭,也是這一時期的普遍風氣。

(4)文學與哲理的結合

由於作家自我意識加強、重視個體價值,再加上當時哲學思考蔚然成風,文學與哲理的融合成為引人注目的新現象。,

2、主要文學形式及成就

(1)詩歌 :

陶淵明是本時期成就最高的作家。另外,南北朝民歌特色鮮明。

(2)散文:

形式更加多樣,檄、碑、誄、序、記、書信等各體文章

(3)辭賦:

抒情小賦佔主要地位,其發展趨勢是逐漸律化。

(4)小說:

習慣上把這一時期的小說分成「志怪」和「志人」二類。志怪小說專記神異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志人小說現存較完整的是宋代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四)隋唐文學

1、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

(1)詩人隊伍的擴大和主導力量的改變

自初唐後半階段,宮廷文學就逐漸失去了在詩壇上的主導地位,詩歌創作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

(2)唐詩所反映的社會層面擴展

與前一條相聯系,唐代詩人源於各個階層,對社會各方面的了解比較深刻,再加上朝代的變化,詩人具有干涉社會政治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唐詩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層面就顯著擴展了。

(3)藝術風格與流派的多樣化

人們習慣上唐詩分成初、盛、中、晚四個時期,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自標一格的傑出詩人出現,他們共同匯聚成唐詩的盛大局面。

(4)詩歌藝術形式的完善

從根本意義上說,唐人比前人更加註意到詩歌是一種美的構造。

從語言形式上說,語言更加凝煉。

例: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2、其它文學形式及成就

(1)唐傳奇

唐傳奇脫離了志怪小說記錄奇聞異事的性質,成為有意識的文學創作,標志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開始進入成熟階段。

(2)散文: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是古文運動的興起,「古文」主要是對於盛行於六朝、在唐代仍據主導地位的駢體文(稱「時文」)而言,指先秦兩漢時期的不講究駢偶的散文。

(3)變文

唐代變文在藝術上比較粗糙,但對後世白話小說和民間講唱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意義不可忽視。

(4)詞:

詞最初孕育於唐代繁華城市中的歌樓妓館,是歌妓們演唱的小曲,所配合的是唐代新興的燕樂。從總體上說,由於詞是酒宴上的歌曲,內容以委婉抒情見長,很少表現重大的社會內容。

(五)宋代文學

1、主要文學形式及成就

(1)宋詩:

宋詩與唐詩的區別表現在唐詩的豐腴變成了宋詩的瘦勁,唐詩的蘊藉變成了宋詩的深刻,唐詩的通脫變成了宋詩的曲折。

(2)宋詞:

詞在整個宋代沿著「婉約」、「豪放」兩個路線發展。

(3)散文

2、社會結構與文化形態的變化對文學的影響:

城市與商業的發達直接影響了文學觀念、文學內容、文學形式的嬗變與演進。

(六)元代文學

主要文學形式及成就

1、雜劇:

標志著中國戲劇的成熟,元雜劇與散曲合稱為「元曲」,與唐詩、宋詞並舉。

2、散曲:

格律形式:韻腳較密;韻部按北方口語劃分;可以添加襯字。

語言風格:大量運用俗語和口語;句法完整。

例:賓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會舞一會笑一會,管甚麼三十歲五十歲八十歲。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無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紅輪日西墜,打的那盤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七)明代文學

1、明前期文學(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衰微冷落

2、明中期文學(弘治到隆慶1488——1572):

復甦時期

(1)出現兩個文學集團:「吳中四才子」、「前七子」

(2)俗文學的興盛

3、明後期文學(萬曆到明末1573——1644)

進入高潮,又遭挫敗

(1)理論上的自覺

(2)「公安派」詩歌

(3)晚明小品

(4)通俗文學:小說,戲劇

(八)清代文學

《紅樓夢》:

一部具有歷史深度和社會批判意義的愛情小說

1、寶黛愛情

2、由寶黛愛情看其歷史深度和社會批判意義

(九)中國近現代文學

1、中國近、現代歷史:救亡圖強

2、文學與政治的關系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文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

——梁啟超

3、對魯迅的誤讀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魯迅《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陸』 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學發展變化的九個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將中國文學史比作一條長河,我們從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頭是一片渾 茫的雲天,不可詳辨。我們找不到一個起源的標志,也不能確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傳時代的文學,應當是十分久遠的,後來的文字記載不過是對那段美麗夢幻的 追憶而已。最保守的說法,從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詩經》中的一些詩篇出 現的時候起,這條長河的輪廓就已經明朗起來了,後來逐漸匯納支流,變得越來 越寬廣。這中間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始終沒有中斷過。若論文學的悠久,只有古 希臘文學、古印度文學可以與中國文學相比;若論文學傳統的綿延不斷,任何別 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學都是不能與中國文學相比的。
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國文學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這就 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 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漢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三古、七段說主要著眼於文學本身的發展變化,體現文學本身的發展變化所 呈現的階段性,而將其他的條件如社會制度的變化、王朝的更替等視為文學發展 變化的背景。將文學本身的發展變化視為斷限的根據,而將其他的條件視為斷限 的參照。一種根據,多種參照,也許最適合於描述整個中國文學的歷史過程。文 學發展變化的階段性可以和社會制度的變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會制度 的變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導致文學變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這變化的事實本身。
所謂文學本身的發展變化,可以分解為以下九個方面:一、創作主體的發展 變化;二、作品思想內容的發展變化;三、文學體裁的發展變化;四、文學語言 的發展變化;五、藝術表現的發展變化;六、文學流派的發展變化;七、文學思 潮的發展變化;八、文學傳媒的發展變化;九、接受對象的發展變化。三古七段 就是綜合考察了文學本身這九個方面的因素,並參照社會條件,而得出的結論以 往研究文學史,對文學傳媒和接受對象這兩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對文學的發 展變化作出全面的考察。文學傳媒和接受對象深刻地影響著文學的創作,實在是 不容忽視的。

一、上古期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漢。

我們首先注意到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幾乎都孕育於這個時期。散文可以追溯 到甲骨卜辭;詩歌可以追溯到《詩經》、《楚辭》和漢樂府;小說可以追溯到神 話傳說,《左傳》、《史記》等歷史散文,以及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辭賦可 以追溯到《楚辭》。駢文中對偶的修辭手法,在這個時期也已出現;就連戲曲的 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國文學的思想基礎也是孕育於上古期 的。特別是儒道兩家的思想影響著此後幾千年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三,中國的文學思潮以儒道兩家為主,儒家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道家注重文 學的審美價值,這在上古期也已經形成了。影響著整個中國文學的一些觀念,如 「詩言志」、「法自然」、「思無邪」、「溫柔敦厚」等等,都是在這個時期提 出來的。第四,從文學的創作、傳播、接受來看,士大夫作為創作的主體和接受 對象,文字作為傳播的主要媒介,中國文學的這個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直到宋代出現了市民文學,才使這個格局發生了變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學。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 個體的演變,《詩經》里的詩歌大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時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 位詩人屈原出現,經過了數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從巫中分化出來專門從 事人事的記錄,這是一大進步。而士的興起與活躍,對文學的發展又起了關鍵性 的作用。先秦文學的形態,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詩樂舞結合,這種 混沌的狀態成為先秦的一大景觀。所謂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這個領域而言,在 講先秦散文時我們無法排除《尚書》、《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 著作,也無法排除《周易》、《老子》、《論語》、《孟子》、《莊子》等哲學 著作,那時還沒有純文學的散文。至於詩歌,最初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 《呂氏春秋》里記載的葛天氏之樂,以及《尚書·堯曲》里記載的「擊石拊石, 百獸率舞」,都是例證。《詩經》、《楚辭》中的許多詩歌也和樂舞有很大關系。 風、雅頌的重要區別就是音樂的不同,據《史記·孔子世家》,《詩》三百五篇 都可以和樂歌唱。《楚辭》中的《九歌》是用於佘祀的與樂舞配合的歌曲。

秦漢文學屬於上古期的第二段,秦漢文學出現了不同於先秦文學的一些新的 特點。首先是創作主體的處境有了變化,戰國時代游說於列國之間的士,聚集到 統一帝國的皇帝或諸侯王周圍,形成若干作家群體,他們以歌功頌德或諷喻譎諫 為己任。如武帝時的司馬相如、東方朔,吳王劉氵鼻門下的枚乘、鄒陽。這些「 言語侍從之臣」正好成為大賦這種漢代新興文體的作者。與漢代大一統的政治局 面相適應,漢代文學以大為美,鋪張揚厲成為風尚。「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政策相適應,漢代文學失去了先秦文學的生動活潑與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 的、凝重板滯的風格。然而,對於中國詩歌來說,漢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朝代。 《詩經》那種四言的軀殼到漢代已經僵化了,楚辭的形式轉化為賦,漢代樂府民 歌卻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間繼而在文人中顯示了不可抗拒的力 量,並由此醞釀出中國詩歌的新節奏、新形式,這就是歷久不衰的五七言體。

二、中古期

中古期從魏晉開始,經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葉為止。

為什麼將魏晉作為一個新時期的開端,並將魏晉到明中葉這樣長的時間劃為 一個中古期呢?這是考慮到以下事實:第一,這時開始了中國文學的自覺時代, 並在南北朝完成了這個自覺的進程。第二,文學語言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由古 奧轉向淺近。第三,這是詩、詞、曲三種重要文學體裁的鼎盛期,它們分別在中 古期內的唐、宋、元三朝達到了高峰。第四,文言小說在魏晉南北朝已初具規模, 在唐代達到成熟。白話短篇小說在宋元兩代已經相當繁榮,白話長篇小說在元末 明初也已出現了《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作品。第五,文學傳媒出現了印 刷出版、講唱、舞台表演等各種新的形式。第六,文學創作的主體和對象,包括 了宮廷、士林、鄉村、市井等各個方面。總之,中國文學所有的各種因素都在這 個時期具備了而且成熟了。

中古期的第一段從魏晉到唐中葉。這是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鼎盛的 階段,也是五七言近體詩興起、定型並達到鼎盛的階段。詩,占據著文壇的主導 地位。文向詩靠攏,出現了詩化的駢文;賦向詩靠攏,出現了駢賦。從「三曹」、 「七子」,經過陶淵明、謝靈運、庾信、「四傑」、陳子昂,到王維、孟浩然、 高適、岑參、李白、杜甫,詩歌的流程清楚而又完整。杜甫既是這個階段最後的 一位詩人,又是開啟下一階段的最早的一位詩人,像一個里程碑矗立在文學史上。 「建安風骨」和「盛唐氣象」這兩個詩歌的範式,先後在這個階段的頭尾確立起 來,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成為後代詩人追慕的極致。這又是一個文學創作趨於 個性化的階段,作家獨特的人格與風格得以充分展現。陶淵明、李白、杜甫,他 們的成就都帶著鮮明的個性。此外,這個階段的文學創作,宮廷起著核心的作用, 以宮廷為中心形成若干文學集團,文學集團內部成員之間相互切磋,提高了文學 的技巧。以曹操為道的鄴下文人集團在發展五言古詩方面的作用,齊梁和初唐的 宮廷詩人在建立近體詩格律方面的作用,都是有力的證據。在這個階段,玄學和 佛學滲入文學,使文學呈現多姿多彩的新面貌。在儒家提倡文學的政治教化作用 之外,玄學家提倡的真和自然,已成為作家的美學追求;佛教關於真與空的觀念、 關於心性的觀念、關於境界的觀念,也促進了文學觀念的多樣化。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從唐中葉開始的,具體地說就是以天寶末年「安史之亂」 爆發為起點,到南宋滅亡為止。唐中葉以後文學發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變化:韓、 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改革,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 路,完成了這次改革。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實現的改革,確定了此後的文學語言和 文體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詩歌經過盛唐的高潮之後面臨著盛極難繼的 局面,詩人們紛紛另闢蹊徑,經過白居易、韓愈、李賀、李商隱等中晚唐詩人的 努力,到了宋代終於尋到了另一條道路。就宋詩與唐中葉以後詩歌的延續性而言, 有這樣兩點值得注意:由中晚唐詩人開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寫,與日常生活相 關的人文意象明顯增多,到了宋代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由杜甫、白居易開 創的反映民生疾苦積極參與政治的傳統,以及深沉的憂患意識,在晚唐一度減弱, 到了宋代又普遍地得到加強。就宋代出現的新趨勢而言,詩人與學者身份合一, 議論成分增加,以及化俗為雅的美學追求,也很值得注意。作為宋詩的代表人物,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具有比較明確的創作主張與藝術特色。蘇軾、楊萬里、范成大、 陸游等也各以其自身的特點,與江西詩派共同構成有別於唐音的宋調。唐中葉以 後曲子詞迅速興盛起來,經過五代詞人溫庭筠、李煜等人之手,到了宋代遂蔚為 大觀,並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等 人的名字也就永遠鐫刻在詞史上了。唐中葉以後傳奇的興盛,標志著中國小說進 入成熟的階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唐代「市人小說」的興起,宋代「說話」 的興盛,則是這個階段內文學的新發展。

中古期的第三段從元代開始,延續到明代中葉。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占據了 文壇的主導地位,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從此,文學的對象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 轉向勾欄瓦舍里的聽眾和觀眾。文學的傳媒不僅是寫在紙上或刻印在紙上的讀物, 還包括了說唱扮演的藝術形式。儒生社會地位降低,走向社會下層從事通俗文學 的創作,先是適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繼而提高這些文學形式,於是出現 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高明等一大批不同於正統文人的作家。元代的文學 以戲曲和散曲為代表,以大都為中心的雜劇與以溫州為中心的南戲,共同創造了 元代文學的輝煌,而明代流行的傳奇又是對元曲的繼承與發展。元末明初出現了 《三國志演義》、《水滸傳》這兩部長篇白話小說,成為這個階段的另一標志, 它們的出現預示著一個長篇小說的時代到來了。

三、近古期

明嘉靖以後文學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隨 著商業經濟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印刷術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學創作的商 品化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適應市民這一新的熱愛群體的需要,文學作品的內容、 題材、趣味,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同時,在表現正統思想的士大夫文學之外, 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金瓶梅》的出現就是這種 種現象的綜合反映。二、在王學左派的影響下,創作主體的個性高揚,並在作品 中以更加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慾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對理學禁慾主義進行了強烈的沖擊,從而為禁錮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戶。湯顯祖 的《牡丹亭》所寫的那種「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愛情,便是一種新的呼聲。 晚明詩文中所表現出來的重視個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調的傾向, 也透露出一種新的氣息。三、詩文等傳統的文體雖然仍有發展,但已翻不出多少 新的花樣。而通俗的文體顯得生機勃勃,其中又以小說最富於生命力。這些通俗 文學藉助日益廉價的印刷出版這個媒體,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並產生了廣泛的 影響。從以上各方面看來,明代中葉的確是一個文學新時代的開端。

從明嘉靖初到鴉片戰爭是近古期的第一段。明清易代是一個巨大的變化,特 別是對那些漢族士人的震動極其強烈,但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文學創作基本上沿襲 著明代中葉以來的趨勢,並沒有發生巨大變化。在近古期第一段,文學集團和派 別的大量涌現以及它們之間的論爭,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在詩文方面有公安 派、竟陵派、神韻派、格調派、性靈派、桐城派的主張和創作實踐,在詞的方面 有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常州詞派的主張和創作實踐,甚至在戲曲方面也有以「 臨川派」和「吳江派」為主的兩大群體的論爭。在不同流派的相互激盪中,涌現 出一些傑出的作家,清詩、清詞取得不可忽視的成就。值得特別注意的還是戲曲、 小說方面的收獲。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共同達到傳奇的頂峰。近古期的第一段是白話長篇小說的豐收期,吳承恩的《西 游記》、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 是這個階段的巔峰之作。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中國文言小說的一座高峰。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與明清易代相比,鴉片戰爭的炮聲是 更大的一次震動。鴉片戰爭帶來千古未有之變局,從此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會。西方文化開始湧入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中國許多有識之士 在向西方尋求新的富國強兵之路的同時,也尋求到新的文學靈感,成為一代新的 作家,龔自珍、黃遵憲、梁啟超便是這批新人的代表。與社會的變化相適應,文 學創作也發生了變化。救亡圖存的意識和求新變於異邦的觀念,成為文學的基調。 文學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文學被視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在國民中最易產生影響的 小說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隨著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文學的敘事技巧更新 了。報刊這種新的媒體出現了,一批新的報人兼而具有作家的身份,他們以報刊 傳播其作品,寫作方法也因適應報刊這種形式的需要而有所變化。在古文領域內 出現了通俗化的報刊文體,在詩歌領域里提出了「我手寫我口」這樣的口號。

近古期的終結,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終結,我們仍然劃定在「五四」運動 爆發的1919年。這是因為「五四」作為一次新文化運動,不僅在社會史上開 啟了一個新的時期,也在文學史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時期。在「五四」運動之前雖 然出現了一些帶有新思想與新風格的作家,但那仍然屬於古典文學的范疇。「五 四」運動中涌現出來的那批作家才有了質的變化。我們既注意19世紀末以來文 壇發生的漸變,更注重「五四」這個大的開闔。「五四」闔上了中國數千年古典 文學的門,同時打開了文學的一片嶄新天地。

最後要說明的是,三古七段說雖然打破了朝代分期,但我們仍然認為,朝代 分期在目前的文學史教學和研究中符合長期以來的習慣,更便於操作。而且,朝 代的更換有時也確實給文學帶來了興衰變化,漢之盛在賦,唐之盛在詩,宋之盛 在詞,元之盛在曲,上文已經涉及。再以唐、宋兩代詩文的創作而論,隨著本朝 之內時間的推移,都有一個從漸盛到極盛再到漸衰的發展過程。其中似乎存在著 與朝代興衰有關的某種原因,值得我們注意。因此,朝代分期自有其不可完全替 代的理由。三古七段是我們處理中國文學史分期問題的一種新的視角,我們仍然 願意保留朝代分期(如本書四卷、九編的劃分),作為另一種視角,並將二者結 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相得益彰。這就是說,我們主張用雙視角來處理中國文學 史的分期問題。因此,三古七段說更全面的表述是:三古七段雙視角。

『柒』 歷史發展與文學的關系

從 1919 年的「 五四」運動至 1949年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開創期「。 五四」運動後學術界雖有「 近代文學」這一概念, 但於近代文學的時限卻是模糊不清。1921 年, 沈雁冰( 茅盾) 著有《 近代文學體系的研究》( 注《: 近代文學體系的研究》約 13000 字, 與劉貞晦的《 中國文學變遷史》合為一冊, 名為《 中國文學變遷史》) 。1921 年 12 月出版, 大約此書是最早提出「 近代文學」這一概念的。但該書不是專講中國文學的, 這里只是借用「 近代文學」這一概念。) , 於是「 近代文學」這一概念, 逐漸為學術界使用。後則有陳衍的《 近代詩鈔》( 1923) 、嚴偉等人的《 近代詩選》、錢仲聯的《 近代詩評》( 1926) 、錢歌川的《 近代文學之特徵》( 1934) 等。但以上論著中的「 近代文學」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近代文學, 究竟是指什麼時期的文學?眾說不一。1929 年, 陳子展著《 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 上海中華書局) ,他在書中說「: 所謂近代究竟從何時說起? 我想來想去, 才決定 斷自『 戊戌維新運動』時候( 一八九八) 說起」;陳獨秀曾主張「 元明劇本, 明清小說,乃近代文學之粲然可觀者」( 陳獨秀:《 文 學 革 命 論》《, 新 青年》2 卷 6 號( 1917 年 2 月) , 第 2 頁。) ; 鄭振鐸則謂「 近代文學開始於明世宗嘉靖元年( 公元一五二二年) , 而終止於五四運動之前( 民國七年, 公元一九一八年) 」( 注:《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四冊,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版, 第 828 頁) 。1958 年他寫《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問題》時, 又將中國文學史分為五期:即上古期、古代期、中世期、近代期、現代期。鄭先生把近代期明確定為「 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 ( 公元 1840———1918年) 」, 錢基博撰《 現代中國文學史》, 似又把「 現代」視為「 近代」, 總之, 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前, 近代文學始終未形成一個明確的科學概念。盡管如此, 從「 五四」到 1949 年, 近代文學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大成績: 即論述了近代文學范圍內的主要作家作品、社團流派及其文學現象, 奠定了近代文學的研究基礎。在這 方面 成績 尤 為 突出 的 是 魯迅、胡適、鄭振鐸、阿英、陳子展諸前輩學者。較早論述近代文學的是胡適的《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此文是為紀念《 申報》五十周年而作, 它所論述的范圍也就只能是 1872—1922 的五十年, 但這五十年恰恰正是中國近代文學最繁榮的時期。《 申報》創刊於 1872年, 19 世紀的七十年代正是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萌生期, 隨著近代維新思想的發展, 文學也逐漸發生變革,而後又興起以梁啟超為旗手的資產階級文學革新運動, 包括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和戲劇改良, 直到「 五四」前後, 這是近代文學最具近代性的一段。胡適寫此著並無意於總結近代文學, 但在客觀上卻為近代文學描畫了一個輪廓, 如果說他為近代文學研究建構了一個敘述框架, 似乎也不為過分。誠然, 胡適的文學史觀從總體上來講, 仍存有以文言、白話來作為區別、判斷文學是「 死」是「 活」的根本缺陷, 但他畢竟是一個具有卓識的學者,他在具體考察作家作品時並非因其用的是文言而一筆抹煞。在《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 除對仍用舊體詩創作的黃遵憲、金和和新文體作家譚嗣同、梁啟超等人給予較公允的批評外, 典型的例子是對古文學三大家嚴復、林紓、章太炎的評說。當日的中國學者總想西洋的槍炮固然利害, 但文藝哲理自然遠不如我 們這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了。嚴復與林紓的大功勞在於補救這兩個大缺陷。嚴復是介紹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林紓是介紹西洋近世文學的第一人。胡適對嚴復、林紓的總體評價與定位, 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認同。胡適於二人譯著的具體分析更值得我們玩味。比如他說「: 嚴復用古文譯書, 正如前清官僚戴著紅頂子演說, 很能抬高譯書的身價。因為當時知識界盡管在語言功能的認識上存有差別, 但在語言的價值觀上是共同的: 即認為語言有雅俗和層次高低之分, 用文言寫成的古文被人視為「 高文典冊」; 而白話則是對婦孺農氓啟蒙和宣傳的工具。如果嚴復不是用古文翻譯《 天演論》,那麼桐城派大家吳汝綸是絕不會為它寫序並贊為「 與晚周諸子相上下」的。在「 五四」之後不久, 這篇長文的出現, 對於近代文學研究確實有奠基的意義。當然, 胡適的此文也是有缺點的,最明顯的還是前面已提到的, 他以白話、文言來區分「 活文學」「、 死文學」的文學史觀。於此魯迅在稱贊此文的同時亦有提醒「: 但白話的生長, 總當以《 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 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話人詩文者, 看起來總覺得和運用『 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經過近百年的風風雨雨, 終於走完了本世紀的最後一程。本世紀近代文學研究的發展雖不平衡, 其中第二階段還有長達十餘年的一段空白, 但總的說來, 這段文學史的研究由無到有、由弱到強, 今天終於在海峽兩岸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研究力量和獨立學科研究格局的研究陣容。特別是本世紀的最後二十年, 近代文學研究發展更加迅速, 並取得較大
的成績, 以專著的數量而言, 這二十年是前六十年的五倍, 其學術水平也較前有很大提高。盡管如此, 對近代文學的挖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特別是近代文學當中的一些提法和一些思想家的前瞻
性的思考, 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形成無疑具有推動性的作用。把這些歷史材料全面而詳盡地整理出來, 就成了當下研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 會有更好的學術作品陸續面世。

閱讀全文

與文學史和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