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

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2 16:51:58

① 北京故宮歷史

參見網路「故宮」詞條。http://ke..com/view/17598.htm#1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內」,現辟為「故容宮博物院」。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傳說,玉皇大帝有10000個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有隻修建了9999個宮殿。

② 北京紫禁城的歷史文化

紫禁城是明成主朱棣來在源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的,它只有999間房是南京皇宮的「兒子」南京的共有1000間,它的外牆的左上角是一個抹角至今是一個謎。當年他遷都北平(北京)是因為北平是他原來的封地,他在那裡建造了勢力,也是為了抵禦外來入侵者。後來明滅了清入主中原,都城在北京由於部分被毀,還修善了一下。(本人喜歡原創,不喜歡黏貼)

③ 北京故宮的歷史發展是什麼樣的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中國明、清兩朝皇帝都在此居住,歷經24個皇帝。歷時570多年。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代用紫微垣(星座名)來比喻帝王宮殿,帝居在秦漢時又稱為「禁中」,意思是門戶有禁,不可隨便入內,這就是皇宮又被稱為紫禁城的緣由。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以明朝在南京的宮殿為藍本,基本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後經明清歷代皇帝的不斷整修和擴建,成為一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四周環繞著10米高的城牆,長約3400米,宮牆外環繞著寬52米的護城河。內有宮室9999間半,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設想: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如果他在故宮的每間房住一天,等他把所有的房子都住過一遍時,他就長到27歲了。

故宮是中國封建王權的象徵,這一點在它的建築形制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其建築格局講究均衡對稱,建築規模龐大,防衛系統森嚴,建築外形龐大而莊重,內部裝飾富麗堂皇,無處不體現出威嚴的皇家氣質。故宮的布局以南北中軸線上的建築為主,東西兩側建築呈對稱分布,所有的建築從規模到屋頂樣式,一律保持嚴格的等級差別。故宮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處理政事的地方;北為生活區,即內廷,是皇帝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以及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和祭神的地方。此外,在內廷東六宮的東面還有一組宮殿,以寧壽宮為主,俗稱「外東路」,是乾隆準備在讓位給兒子,自己做太上皇時居住而建造的。西六宮的西面前方由慈寧宮、壽安宮等建築組成,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故宮有四個大門,南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穿過天安門、端門,就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位於京城南北的中軸線上,因正處於子午線上而得名。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開始興建,清順治四年(1647)重修。午門高37.95米,下面是高大的磚石墩台,台正面有垛牆環繞著。墩台正中有三個門洞,左右各有一掖門,俗稱「三明五暗」。五座樓閣建於墩台上,俗稱五鳳樓,主樓面闊九間為重檐廡殿頂,其餘四座樓為重檐攢尖頂,氣勢雄偉,輝煌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向太和門。明清時出入午門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正門只供皇帝出入,此外只有皇後大婚時入宮才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平時,文武官員從東偏門出入,王公大臣從西偏門出入。

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宮城中的主體建築,建築在8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階上,庄嚴、宏偉。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俗稱金鑾殿。明初開始興建,原名秦天殿,後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才改為太和毆。現存殿重修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太和殿在全國木結構建築中規模是最大的,面積2377平方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外有廊柱一列,全毆內外總共立有大柱84根。殿高約35米、寬約63米,殿內有金漆雕龍寶座、瀝粉金漆柱,天花板上用蟠龍藻井圖案。這里是封建皇帝向全國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明清兩代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讀即位詔書。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高27米,是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形體壯麗,建築精巧。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皇帝在舉行大典時,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這里休息,接受內閣大臣的朝拜。每逢加皇太後徽號和祭祀前一天,皇帝要在這里閱覽奏章和祭文。

三大殿中最北的一座是保和殿,高29米,是屋頂有9條脊的殿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乾隆後期,殿試由太和殿改在保和殿舉行。保和殿後有一塊故宮內最大的石雕——丹陛石,重250噸,上面雕有九龍、祥雲、壽山、福海等裝飾。

保和殿後面是一片廣場,內廷的正門——乾清門將外朝與內廷隔開。進入乾清門便是乾清官,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日常活動的地方。有暖閣9間,每間都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屋子安3張床,以便皇帝隨意換床睡覺,防止被人暗害。乾清宮正屋內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是藏秘密立儲匣的地方。這個秘密立儲的辦法,由雍正創立。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官和坤寧宮之間,是內廷的小禮堂,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1798)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冊封皇後的儀式以及慶賀皇後誕辰的典禮,都在這里舉行。清代皇後去祭先壇前,需在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里,乾隆收藏的代表皇權的25顆寶璽現在仍在殿中。交泰殿後的坤寧宮在明代是皇後的寢宮,清代改為祭神場所。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在西六宮的南面是養心殿,從雍正皇帝起,這里就成為皇帝理政和寢居之所,慈禧太後也在此垂簾聽政,時間長達40餘年。養心殿最西的一間名為「三希堂」。因乾隆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珍品藏在這里而得名。

在故宮東側有寧壽宮,建築自成一體,俗稱外東路。現在,寧壽宮的樂壽堂已成為珍寶館,其中有幾件稀世珍寶,一件是金發塔,用黃金3440兩,裡面存放著乾隆生母孝聖皇後的頭發;一件是大禹治水玉山,重5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器;還有一件是象牙席,雍正時由廣州牙匠編織,據記載,當時共做了5件,現在有3件傳世,故宮太和門其中兩件藏於故宮。

坤寧宮後的御花園、慈寧宮前的花園和寧壽宮附帶的花園,是故宮內廷的三大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作為皇家御園,這三座花園都建造精美,頗具匠心,充分應用了中國傳統營造園林的方法,既有與主體建築的對稱,又有局部、細節之處的不對稱。園內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方寸之地大有奇巧。存在於富麗庄嚴的殿堂里,別具一種幽美恬靜的氣氛。

故宮的四角有四座高大的角樓,最初是與護城河及城牆共同構成防衛系統,後則以觀賞為主。角樓高27.5米,屋頂有三層檐,共用六個頂組成,形成多角多檐、多層脊的造型,結構奇麗。面對故宮北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素有「宮殿之海」之稱,她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在故宮中游覽,既可以見識封建王朝最高的政治中心和帝王的居住地,又可以集中了解古代的建築文化。

④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4)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外廷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

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⑤ 北京故宮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以故宮來的古建築來說,它是世界文源化遺產,是世界上現存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每年有七八百萬遊客來此駐足觀賞。但故宮不是一般的古建築,它是皇宮,不僅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而且承襲了中國古代宮殿的傳統形式、典制規范,在總體布局上最接近「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五門三朝」等封建禮制,在建築設計上反映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如天人合一)、倫理思想(如皇權至上)、美學思想(如壯麗崇威、平衡對稱)以及陰陽五行學說,就是它採用的顏色也很有講究。不僅如此,這些建築物不只是個「空殼」,與故宮博物院的100多萬件清宮舊藏密不可分。又由於明清24個皇帝曾在此登基執政,490年間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就在此發生,其千門萬戶、一草一木都有豐富的內涵,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因此,要真正認識故宮古建築的價值,就不是很容易的了。 對故宮及其藏品的價值的認識,即使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人員也是在不斷加深的

⑥ 故宮的歷史 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6)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⑦ 故宮歷史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7)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1、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2、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3、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⑧ 北京故宮的歷史以及歷史價值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它坐落於北京市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征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

歷史價值有:北京故宮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還有上世紀以來在全國11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萬余片陶瓷標本。

北京故宮藏歷代銅器1.5萬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這三個數量均佔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1/10以上,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8)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城牆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故宮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布局嚴謹,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⑨ 北京故宮歷史悠久,究竟故宮有哪些燦爛文化呢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一條中軸貫通著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⑩ 故宮有哪些歷史背景

1、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

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

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後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2、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

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壞,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10)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北京故宮發展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