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沖的歷史沿革
漢時,騰沖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記·大宛列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沖屬盤越國。國名來源於《三國志·魏書》,「盤越國亦名漢越,王在天竺之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益州郡)相近。」隋唐時,騰沖屬藤越國。騰沖一名始於《舊唐書》、《新唐書》,亦作「藤沖」、「藤充」,騰沖屬於騰越大地的核心地帶。「騰越」,亦作「藤越」,亦首見於唐時。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現在騰沖縣地域內有「湯浪」、「藤彎」、「越禮城」、「越賧」、「申賧」,「騰沖」亦作「藤沖」、「藤充」等初次出現於樊綽所著的《雲南志》一書,均為並列地名。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沖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至太中國時(高相國專權時期),將永昌節度所轄地域分為兩片,在怒江以東設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設立騰沖府,由其子孫高泰賢、高泰運分別治理。「藤越國」至此不再存在。
元時,有藤越州、騰越縣、騰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稱為「軟化府」。元憲宗三年,高泰運之後世高救內附於元朝。元朝在騰越大地上分別設立過藤越州、藤越縣、騰越府(騰沖府)。元人把騰沖視作軍事重地,懼大理國時「騰沖府」一名中「騰沖」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稱之為「軟化府」。
明時,騰沖軍民指揮使司管轄到西雙版納、寮國。《明史·地理志》:「騰越州,元騰沖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布政司,尋廢(麓川軍占據)。永樂元年九月置騰沖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三月升為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騰越州,……十年十二月罷司(軍民指揮使司)為騰沖衛。」轄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南甸宣撫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孟養宣慰司。
清時設騰越衛、騰越州、騰越廳。清朝初期,置騰越衛;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騰越衛為騰越州;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為直隸廳(設騰越直隸同知,屬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為廳(騰越廳)。騰越廳領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盞達、隴川、勐卯、戶撒、臘撒。
民國以後設騰沖縣。1911年10月27日,張文光、劉輔國等發動騰越起義,打響雲南辛亥革命第一槍。民國元年(1912年)在騰沖設騰沖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騰沖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軍侵佔騰沖,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沖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騰沖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
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沖,23日成立騰沖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撤銷騰沖縣,設立縣級騰沖市,騰沖市由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
2. 對一個旅遊景點進行形象策劃,拜託啦,很急的
我相信樓主這個帖子肯定也看到過了,我是學旅遊的,不過對雲南的景點不熟悉,只能給你發下這個帖子,你可以參照人家的模板寫一個你熟悉的景點啊,比如說麗江,「風花雪月」等等,時間估計來不及了,樓主你抓緊啊!
騰沖縣旅遊形象策劃
一、旅遊規劃的指導思想
深刻認識騰沖旅遊發展的機遇、獨特區位和特色旅遊資源,突出騰沖火山地熱和騰越文化特色,以建設滇西精品和核心旅遊區為目標,努力樹立:「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形象,將其建成雲南領先、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閑康體度假旅遊區和區域性國際旅遊集散地和樞紐。
具體為:
(1)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產業結構調整、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為契機,以雲南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國際大通道等為動力,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針;
(2)深刻認識騰沖通往南亞和東南亞「橋頭堡」、「中國極邊第一城」的區位條件以及火山地熱、騰越文化和二戰文化等為特色旅遊資源;
(3)拓展和提升騰沖旅遊功能,提高騰沖旅遊區點的開發水平和深度,優化騰沖旅遊產業要素和旅遊產品配置,突出騰沖火山地熱和騰越文化特色;
(4)以建設滇西精品和核心旅遊區為目標,以產業互動、區域協作發展為助力,努力樹立「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園」的主題形象,努力打造騰沖旅遊品牌;
(5)建設成為雲南領先、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以休閑康體度假為主,同時發展觀光、科考科普、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的旅遊勝地,逐步融入雲南和東南亞南亞旅遊發展協作圈之中,使之成為連接南亞、東南亞以及對內連接滇西北、滇西南和滇中的區域性國際旅遊集散地和樞紐,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二、旅遊發展的原則
1.開發與保護並重,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2.以市場為主導,多市場輻合的原則
3.以建設精品為主導,分級分期開發的原則
4.突出地域特點和優勢,實行網路開發的原則
5.乘勢而上,實現產業聯動和社區聯動發展的原則
6.實施價值工程,促進旅遊提質增效的原則
7.實施對外開發戰略的原則
三、旅遊發展的基本方針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旅遊發展原則,騰沖縣旅遊發展的方針建議為:「一個強化,二個加強,三個投入,四個互動,五個聯合」。
「一個強化」——強化旅遊發展的品牌意識。
「二個加強」——一是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接待設施建設;二是加強旅遊資源深度開發和產品多樣化、高級化。
「三個投入」——一是加強政策性投入;二是加強資金投入;三是加強人力資源的投入。
「四個互動」——一是實現旅遊發展與城鎮鄉村建設(包括縣城及猴橋、滇灘、和順、固東等)的互相促進;二是實現產業間的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三是實現旅遊發展與社區發展(如和順、綺羅、老滾鍋等)的共存共榮發展;四是實現旅遊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如高黎貢山、熱海、火山等)的良性循環發展。
「五個聯合」——聯合德宏州各縣市,聯合保山市其它各縣市、聯合怒江州瀘水等縣、聯合緬北、進而聯合南亞,借「10+1」國際大通道建設、胞波情誼、二戰文化、滇西旅遊區和精品旅遊線等,實現區域合作,促進區域旅遊發展。
四、旅遊區性質定位
騰沖火山地熱觀光休閑康體度假旅遊區、連接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旅遊集散地和樞紐。
五、.旅遊業發展總體布局
規劃建議騰沖縣採用「一個中心、二條主線、三大片區、四條線路、八大重點項目、九大產品」的形體布局方式,通過規劃的實施,形成一個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面向全國和東南亞、南亞的旅遊發展格局。
一個中心:指騰沖縣城,一級旅遊接待中心、遊客集散地、主要旅遊目的地。
兩條主線:融入滇西精品旅遊線、邊境跨境線。
三大片區:中南部騰越文化——火山熱海旅遊片區(包括以火山公園、火山節理谷等為主體的火山景觀亞區,以縣城、和順為主體的騰越文化綜合體驗亞區,以熱海為代表的溫泉旅遊、休閑度假、會議亞區)、東北部高黎貢山旅遊片區(包括界頭及其附近的山村生態文化體驗亞區,高黎貢山生態旅遊亞區)、西北部邊境旅遊片區(包括猴橋口岸亞區、滇灘亞區等)。
四條線路:指四條需重點建設的旅遊線路,即縣城——雲峰山——滇灘——界頭——火山——節理谷——北海濕地——大牛場——縣城;縣城——和順——猴橋——荷花——熱海——縣城;隆陽——潞江壩——騰沖——梁河——盈江——隴川——瑞麗——芒市;縣城——和順——猴橋——黑泥塘——甘拜地——密支那。
八大重點旅遊項目:熱海中國SPA康樂園、火山觀光科考娛樂旅遊區、北海濕地生態旅遊區、和順僑鄉文化生態村、雲峰山宗教文化生態旅遊區、猴橋邊境跨境旅遊區、騰沖山水文化園林城等。
九大產品:休閑度假游、火山科考科普娛樂游、騰越文化尋秘游(含鄉村旅遊產品)、生態文化游、邊境跨境游、滇西抗
六、旅遊形象策劃與市場
1.主題形象定位與宣傳口號設計
(1)騰沖旅遊的文脈主線
● 板塊縫合線上跳躍著的神奇火山熱海
● 橫斷山脈中深藏著的富饒美麗和氣候舒適的騰沖
● 祖國大西南邊境線上歷史悠久的商貿重鎮
● 傳承古今薈萃中外的文化積淀——騰越文化
(2)主體形象整體定位
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園
促銷形象:
● 火山熱海休閑地,騰越文化翡翠城
● 騰沖:中國神秘、溫情之鄉
● 中國極邊第一城,騰越文化翡翠都
● 地球之窗,火山溫泉度假之鄉
● 神秘騰沖,溫情四季
● 神秘:騰沖;尋夢騰沖:水火不容實相容,石沉大海石不沉,緣木求魚魚上樹,石不雕鑿自成柱
● 騰沖旅遊——充滿神秘,凝聚溫情
● 走進騰沖,走入神秘、溫情的休閑度假世界
● 火山給你以激情,熱海給你以溫馨,騰越古城給你以文化,高黎貢山給你力量
● 體驗火山熱海,品味騰越風情;探尋物種寶庫,揭秘翡翠商城
● 騰沖:中國北海道,溫情樂土
● 騰沖快樂:溫馨度假地
● 騰沖:神秘、溫情的休閑度假世界
(3)主要宣傳口號
● 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園
● 游萬年火山熱海,走千年古道邊關,覽百年翡翠商城,探神秘高黎貢山,品深厚騰越文化,賞邊地民族風情
● 七彩雲南快樂天堂,生態SPA大不同——水火不容實相容,石沉大海石不沉,緣木求魚魚上樹,石不雕鑿自成柱
● 火山熱海休閑地,高黎貢山翡翠城
根據不同細分市場的客觀發育程度和旅遊偏好,推出不同吸引力的宣傳口號,來強化騰沖「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園」的旅遊形象,打造「騰沖――中國生態SPA康樂園」的形象。對國內旅遊者,結合觀光旅遊強調騰沖神秘的自然風光和騰越文化及休閑度假;對東南亞旅遊者,利用古今商貿文化和休閑度假功能加以宣傳; 對西方旅遊者,強調自然生態風光科考價值的同時也應突出騰越文化的科考價值,特別是生態SPA康樂園價值。
3. 雲南騰沖縣稻穀什麼時候熟
東南亞地處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特點是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因此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農作物生長期比熱帶雨林氣候區的農作物生長期長,因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農作物為一年二熟或三熟。東南亞稻穀一年三熟居多。
4. 騰沖的歷史文化
騰沖農民畫
騰沖農民畫是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為主體創作者的少數民族農內民容畫,民族特徵鮮明。騰沖農民畫善於從民間藝術和現實生活中擷取題材,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
騰沖斗笠
騰沖斗笠主產於騰沖小西、打苴2鄉鎮,用荊竹、大竹等竹子編成,以荊竹斗笠為上品。笠分3層,笠面用細篾精心編織,底層為花胎,中襯塑料紙,遮陽防雨,也可作室內掛飾,集實用與裝飾於一身。
騰沖餌絲
騰沖餌絲以秈稻、漿米為原料,經淘洗、浸泡、一次蒸煮、分飯(漂漿)、二次蒸煮、擠壓攪拌、壓片、切絲(切片)等工藝精製而成。2012年,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5. 騰沖火山的發展歷史
1609年,徐霞客考察了騰沖火山與地熱,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中記述道:「土人宮:30年前(1609年),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無隙,中有龍譚四,深莫能測,足聲至則波涌而起,人莫敢近;後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斃羊五六百及牧者數人,連日夜火,大樹深箋,燎無於通,潭亦成陸,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從山根分逗雲。山頂之石,色稿赤而質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然其質仍堅,真劫灰之餘也。」迄今沒有找到年代學等有關方面的證據,所以暫定為未經證實爆發。從李根源《烈遺山記》中描述的「騰沖多火山,志載明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年間火山爆發多次」,說明幾百年前,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不過都是未經證實的噴發。唯一可以確定騰沖火山在公元前6000年前有過爆發。
6. 騰沖縣的民族歷史文化有哪些
騰沖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世代生息繁衍在這里的各族人民,在漫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比如漢民間的騰越古樂、皮影戲、花燈、仙燈、魚燈、茶燈、揚琴、台閣、魚鼓等。佤族的清戲,傣族的嘎光、傣戲、麒麟舞、白象舞,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絕技及跳嘎、三弦舞,阿昌族的蹬窩羅等。以及遍布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調、敘事詩、民間故事、諺語、歇後語、童謠、農民畫(民間繪畫)等。無不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有的甚至聲播海內外。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的民間藝術樣式,宛如一簇簇色彩繽紛的花朵,盛開在騰沖這片如詩如畫的熱土上,成為騰越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騰越古樂,皮影戲,「上刀山、下火海」和農民畫(民間繪畫)等是其中最為馨香和璀璨的奇葩. 清音縹緲談洞經 從明洪武年間開始,明朝中央政府在雲南實行軍屯、民屯制度,將數十萬南征將士留守雲南,之後數十年間,又有大量中原移民進入雲南。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極邊重鎮騰沖,理所當然地成為軍屯、民屯的重要目的地。大規模的人員遷移,必然會把中原各地的音樂文化帶到騰沖。這些樂曲既保持著莊重典雅的中原古樂韻味,又融入了生動活潑的邊地曲種聲調,從而形成了具有騰沖地域 音樂風格的騰越古樂——洞經音樂。 洞經音樂是騰越古樂中流傳最久影響最深的曲種,經文精深、音律莊重、優美動聽,是高尚、吉祥的象徵。因為洞經音樂一直是祭拜文昌帝君、關聖人、孔聖人的廟堂音樂,所以歷史上洞經會的參與者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功名的文人雅士。騰沖人敬仰洞經,喜愛洞經音樂,民間諸多禮儀活動都有洞經參與。洞經音樂不是道教音樂,應該說它是雲南特有的地方民間音樂品種,是以民俗祭祀為主要內容的民間音樂藝術活動,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簡稱「洞經」,此經典為兩晉時期中國道教「上清派」所創,是國家資料庫中四大洞經傳本之一)而得名,談演經典時奏唱的詩贊音樂,習慣上稱之為「洞經音樂」。 洞經何年由何地經何人傳入騰沖,在騰沖各地有不同的說法,縣城洞經據說是明正統年間,騰沖石城竣工舉行慶祝活動,從大理請來一堂洞經助興,此為城保洞經之兆始。和順洞經據載系乾隆年間大理鶴慶人蔣拔所授。固東劉家寨洞經據傳系光緒年間從鶴慶傳入。盡管傳入途徑各異,但各地洞經的曲牌、樂隊、配置、演奏風格等都大同小異。 騰沖洞經的演奏樂器以中國民族樂器絲弦、管弦、吹奏、彈撥、打擊等相組合。洞經會談演唱誦的經籍主要有《太上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俗稱「文經」、「武經」。曲牌分腔曲與樂曲兩類,曲調名稱來源於唐宋詞牌、元曲,以及明清時調小令,也有少數道樂曲牌。總數為四十多支。演奏方式以經典為主導、唱奏結合,並賦予一定的宗教儀式,莊重肅穆、文雅古樸。代表性曲子有《大舞隊》、《鎖南枝》、《一江風》、《鮮花腔》、《咒腔》、《大洞腔》、《京八卦》等。《大舞隊》是洞經奏樂調,原為古代祭祀、重大慶典或迎接貴賓時演奏的禮樂,全曲氣氛熱烈、隆重;《鎖南枝》與《一江風》、《鮮花腔》等,都是玄靈文昌大洞禮獻十供養科儀中必不可少的曲牌。被稱為寶供養,旋律優美,聞之如沐春風。《鮮花腔》在十供養中被稱為花供養,高亢嘹亮;《咒腔》也叫大洞經神咒,是整部經典的總結性曲子,莊重肅穆、文雅古樸。 歷史上洞經極為普及,幾乎所有鄉村都有洞經組織活動。解放後,曾一度受到排斥,「文革」中甚至遭到取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恢復正常活動。近年來,騰沖城鄉洞經組織恢復、發展較快,已有騰沖縣女子洞經樂團、騰越鎮城保桂鄉會、洞山桂鄉會,和順桂鄉會,界頭洞經會,馬站三聯(碗窯)洞經會,固東劉家寨洞經會,中和下村洞經樂團及騰沖洞經樂團、騰越古韻樂團等群眾組織在活動。
7. 騰沖有什麼歷史
漢時,騰沖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記·大宛列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沖屬盤越國。國名來源於《三國志·魏書》,"盤越國亦名漢越,王在天竺之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益州郡)相近。" 隋唐時,騰沖屬藤越國。騰沖一名始於《舊唐書》、《新唐書》,亦作"藤沖"、"藤充",騰沖屬於騰越大地的核心地帶。"騰越",亦作"藤越",亦首見於唐時。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現在騰沖縣地域內有"湯浪"、"藤彎"、"越禮城"、"越賧"、"申賧","騰沖"亦作"藤沖"、"藤充" 等初次出現於樊綽所著的《雲南志》一書,均為並列地名。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沖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至太中國時(高相國專權時期),將永昌節度所轄地域分為兩片,在怒江以東設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設立騰沖府,由其子孫高泰賢、高泰運分別治理。"藤越國"至此不再存在。
8. 騰沖抗日歷史
民國三十一年,日軍侵佔騰沖,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沖縣。民國三十三年9月內14日,中國遠征容軍光復騰沖。
騰沖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沖,23日成立騰沖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
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
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8)騰沖發展稻穀的歷史擴展閱讀:
騰沖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撞交接的地方,地質史年代發生過激烈的火山運動。正是由於兩個大陸的漂移碰撞,使騰沖成為世界罕見並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熱並存區。方圓1000平方公里,有99座火山,88處溫泉。
騰沖境內多高山,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其中,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壩區面積占總面積的16%,山區、半山區面積佔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