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遺跡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歷史遺跡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3-12 13:48:19

『壹』 為什麼歷史悠久的城市目前很不發達

古時候的大多時候城市是依河而建的,如洛陽,咸陽靠渭水而建,而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又經過洛陽,繼續加深了洛陽等城市的發展的。但後來因為明朝以後洛陽段的古運河斷流,現在連河道都已很難尋,所以洛陽由此衰落,而清朝中後期的漕運淤塞,也導致了曾經繁華一時的揚州等地也一度衰落。而開封咸陽,洛陽等地都是已黃河或其支流而建,10世紀以後黃河泛濫成災,也導致了這些大城市的滅亡。所以終上所述城市的發展與衰亡與水有很大的關系,與此相同的有西域的樓蘭古國等。
水系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另一個城市發展的原因就是政治與軍事的原因,如北京為什麼長盛?應為自遼建都大都(今北京)就有天子守國門之說,因為北京有長城又有燕雲十六州之天險,很容易抵禦外族的入侵。由此此後的元明清都定都北京,大大促進了北京的發展。而南京東晉遷都建康,促進了其的發展,且其背靠棲霞山,面朝長江水。也是易守難攻之地,而杭州的發展跟多的還是要歸功到南宋小朝廷的頭上,他的遷都帶動了整個南方以及杭州的發展。而西安作為整個中國的地理中心,其政治,軍事意義不言而喻,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極其重視。
城市的發展和城市的職能十分不開的,用時軍事重鎮對城市的影響很大。
最明顯的就是江蘇的徐州和山西省。徐州地勢險要位於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交匯之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就發生在這里。我十年前曾經有幸到徐州盤桓過幾天,不是我說徐州的城市建設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估計現在有所好轉。徐州作為戰略要地為何沒有像南京,北京一樣發展成為大型城市呢?就是因為他的城市職能中軍事的成分過重,上面我們提到軍事職能某種程度上有利於城市的大規模傾向,但過度的軍事成分,勢必會擠壓徐州作為城市的其他職能如手工業,商業,居住等等。也就導致了徐州的現狀。與此相似的是山西省,自從五代十國之時大漢奸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遼人,導致了在面對胡人之時中原漢人無險可守,由此山西成為中原漢人抵禦胡人的戰略要沖。年年的戰亂徹底打亂了山西的發展進程,致使山西在中國的歷史上長時間只是戰爭的代名詞。所以終上所述軍事戰爭可以成就一個城市,但軍事戰爭更多的是毀掉或破壞城市的發展。

『貳』 為什麼非要將歷史遺跡公園化、改造,那樣不就失去歷史的真實性了

好處:許多人把歷史遺跡視作為了滿足當代人的懷舊情結、懷念舊人舊事、憑弔古人的一個媒介和手段——將歷史遺跡公園化、改造,實現歷史遺跡的商業化,從而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推動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遺跡的公園化也迎合了現代人休閑娛樂的需要和習慣以及審美觀。
歷史遺跡公園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以及進行有條理有系統地保護的一個手段。否則沒有進行公園化和改造,很快就會因為自然和社會原因湮沒歷史塵沙中。

不利之處:歷史遺跡的公園化本身就是對歷史遺跡的另一種形式的「破壞」,因為在一些方面可能會違背歷史遺跡的本來面目,從中必然摻雜大量的現代因素,導致歷史遺跡的失真。但是歷史遺跡本身存留先來就存在著逐漸遭到外界環境破壞的情況,而改造只是其中一種。

『叄』 關於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的問題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前言】2004年,全國政協圍繞國計民生的一些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意見和建議。其中,有一項是《關於歷史文化名稱保護的考察報告》。報告列舉了當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其中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報告提出:盡快審議頒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建立保護狀況年度報告制度、抓好規劃的修編和落實、強化整體保護意識、拓寬保護資金的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等建議。
從歷史文化名城,我們自然聯想到全部的文化遺產。近來,雖然不斷有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等文化遺產大修的好消息,可是就在「兩會」召開之際,從山西傳來一個不諧和音:坍塌近五個月的平遙古城南門東側的城牆在事隔五個月之後仍然沒有得到修復。 平遙城牆危機再回首
2004年10月17日,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南門瓮城外側東部一段東西長17米、厚3米(總厚度5米)、高10米的一段城牆突然垮塌。當時接受采訪的平遙文物局副局長李樹盛說,牆體倒塌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倒塌處牆體比周邊牆體斜度小,不結實;其二,倒塌處外牆牆體酥鹼重;其三,倒塌牆體內的夯土太松,出現滑坡現象對外牆磚產生側壓也就是說,他認為城牆的坍塌屬於「自然坍塌」。
還有的專家表示:城牆的坍塌源於古代的「豆腐渣」工程。「修建牆體時,內部採用了當地的材質,並不適合用來砌城牆。從坍塌的牆體中看到,磚石里包著的其實是圬土,摻雜雜質特別多,而外面的砌磚也不規范,在鹼性較重的環境下風化,會發生突然坍塌。」。
坍塌之後,當時有關部門曾表示十天半月內就會制定出修復方案,天氣上凍前就會修復這段城牆。然而冬天過去了,春天也快來了,這個已經大病的世界文化遺產仍處在無期的等待當中。
從當時城牆的驚人坍塌,到近半年的時間坍塌的城牆得不到修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聯系一段時間以來,發生在全國不同地區文化遺產身上的咄咄怪事,我們以為:管理部門大撒把、旅遊公司對文化遺產掠奪性的開發和相關部門、企業狹隘的保護觀念是文化遺產保護的三個瓶頸。 如何突破這三個瓶頸,也是今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 管理部門需綳緊「文物保護」的弦
歷史文化名城即使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日常的管理保護還是由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來負責。因此,名城所在地的管理部門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態度和管理措施就和文化遺產的生死存亡直接相關。
平遙坍塌後,不管是「自然倒塌」說,還是「古代豆腐渣古城」說,都認為古城的坍塌是時間惹的禍。按照他們的說法:古城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今天塌了,應該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雖然當時有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冬天之前一定會修復坍塌的古城,但他們若有若無的推卸責任的態度還是讓關心古城的人們感到了些許的擔憂。古城倒塌,今人不與其責怪修了「豆腐渣古城」的古代工匠(姑且不論平遙古城是否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不如多想想自己在管理和維護古城工作中有那些不足。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維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只有多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問題才是一種務實、誠懇的態度。
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遇真宮發生火災,使得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重要宮廟幾乎燒毀殆盡。記者采訪得知,火災發生的時候,遇真宮唯一的文物管理人員正在老家操持女兒的婚事。火災發生以後,聯合調查組成員、省文物局某官員雖然比較快速的趕到火災縣城進行調查,但采訪要求被他拒絕了的記者卻發現,該官員根本不是急於調查、了解情況,而是在寬闊的地方炫耀起了自己開車的技術。上面的例子雖是特例,但從細節中我們看到管理部門和具體負責文物保護、考察的工作人員顯然並沒有把文物保護放在心上,甚至調查文物被毀的原因還不如他炫耀車技重要。文物保護的急迫性在有些管理部門哪裡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城牆坍塌以前,平遙古城已經年久失修,城牆上有的裂縫能伸進一個拳頭,城牆的坍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管理部門失職的集中體現。我們感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提高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並且在日常瑣細的工作中體現出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真負責精神,時刻綳緊文化遺產保護這跟「弦」,才是所有文化遺產之幸、所有關心文化遺產的人們之幸。
態度是一方面,具體的管理、保護措施又是一方面。在近幾年發生的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幾個事件,比如平遙城牆坍塌、武當山遇真宮火災和孔廟文物被毀等,無一例外的,文化遺產的具體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全都游離於當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的直接控制之外。平遙古城各景點的經營權屬於「平遙古城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武當山遇真宮的使用權被文物管理部門轉讓給一家私立武術學校,「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管理開發歸中國孔子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部門大撒把,把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交給以開發而不是保護為職責的旅遊公司、民營單位,出問題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管理部門當甩手掌櫃,根本原因是由於缺乏保護文化遺產的資金。轉讓一下或者出讓給公司,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在這種情形下,保護和開發似乎成了雙生子,可是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開發呢? 掠奪性開發之禍
說起文物保護,資金問題是一個既尷尬又必須面對的問題。地方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有限,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有些地方,文物保護的預算總是被安排在最無關緊要的地位。這樣就形成了由於不影響政績和經濟效益而得不到重視、得不到資金,又由於得不到資金而很難吸引人去關注文物保護工作。這是不是說,文物保護就註定「挨餓」呢?
有的地方是這樣的。
2005年1月,寧夏境內一段明長城被修路的挖土機毀壞近70米。當地的管理部門中衛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說:由於人手有限、資金短缺,要把長達160公里的明長城保護完好卻實是件難事兒。由於風沙的侵襲,不少明長城遺址已被沙土掩埋,管理人員都要仔細辨認才知道是不是明長城的遺址。日常管理只能是破壞後的追究處罰,很難做到有力的保護。這可能是全國很多文化遺產面臨的窘境。據悉,平遙文物局每年財政經費勉強維持日常辦公,根本沒有能力對古城建築進行日常監測監護。
但這並不是問題的全部。
平遙政府出於募集資金的目的,把古城所有經典的經營權包給一個旅遊公司,可是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古城每年多達數千萬元的門票收入中向政府上繳的部分逐年增加,此外還要支付員工工資、股東收益,剩餘部分主要用於旅遊開發運作。打古城的牌、利用古城賺錢,最終賺到的錢卻很難用到古城保護上面。也就是說,以保護資金不足的名義開發旅遊,最後卻把文化遺產當作搖錢樹。這樣的開發,不如說是對文化遺產的「敲骨吸髓」。
比起資金短缺的危機,這種「窮廟富方丈」式的「資金危機」更值得我們警惕。因為這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用古城撈錢,卻不負擔起保護、維修在責任,無異於竭澤而漁。這種對文化遺產掠奪性的開發是比「資金缺乏」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值得解決的問題。 狹隘的保護觀念
不少平遙的老百姓認為,古城南面的「下沉式廣場」的施工與城牆倒塌密切相關。南城門外已經被挖下去三四米深,城牆在雨季免不了被淹。在坍塌百米左右的地方能明顯看到大型機械挖掘過的痕跡。一邊是急待維修保護的古城,一邊是現代化的挖掘機在施工,文物保護的口號可能就在隆隆的機器聲中像一個肥皂泡,被吹得無影無蹤了。我們慶幸的是:畢竟挖掘機鐵臂還沒有伸到古城的身上。可是,有關人員狹隘的文物保護觀念讓人啼笑皆非。在他們看來,文物保護沒有錯,他們支持。可是,他們更認為:文物保護也不能阻擋他們開發新的樓盤。且不說在古城鄰近施工很容易危機古城的安全,可能按照開發商的邏輯:只要沒有直接破壞古城就行了唄?孰不知,文物保護不是孤零零的保護一個舊城、保留一個古董,文物保護包括保護文化遺產周邊的生態和文化。想像一下:如果古城周圍高樓林立,玻璃幕強雲集,那被圍堵在中間的古城成了什麼?
這一點從古城麗江的發展也可以看出來。1997年,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麗江城還保持著原生態的民居、民俗,是一個普通人生活的地方。2004年,筆者到麗江的時候,除了極富特色的民居、納西人的服飾等之外,古城依然完全變成了一條條的商業街。這里,除了需要反思旅遊開發的邊界之外,以為保護了古城的硬體、不顧古城文化的保護是今後保護文化遺產的新課題。
這是從宏觀的角度說。在保護遺產的細節上,也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2003年7月,南京明孝陵免費開放三天,慶祝「申遺」成功。日遊客量驟增加一百倍,一時間孝陵內亂做一團,許多文物備受蹂躪。這種野蠻無序的開放也反映了保護觀念上的偏差。在日本有的山洞裡保存著一批擁有100年歷史的精美壁畫,管理部門規定:每天只允許10人參觀,且必須跪下觀看,鼻子蒙上一方軟紙,停留不得超過15分鍾。因為遊客呼吸的水汽侵蝕了壁畫。一邊是以為「申遺」成功了,保護的職責就已經大功告成,一邊是謹小慎微,生怕把文物的原狀改變一點點。文化遺產的命運如何,可能就全系於管理部門的一念之間了。 相關鏈接一:歐洲人用法律保護歷史
歐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擴展的,體系的關鍵就是立法。在保護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幾乎每確定一個保護概念,隨之便會有一系列相應的法規、條例、政令等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各個層面做出相應的規定。歐洲歷史文化保護的立法思路非常明確,它強調保護工作不是獨立進行而是多元的,將保護與資金、住宅建設、稅收、政府職能、公眾參與等聯系起來,目的是為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整個體系使得保護工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間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保護體系涉及到的制度、環節,如保護內容的形成及確立、保護機構的職能、保護行政管理體系、資金保障體系、監督體系、公眾參與體系等,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下來,從而為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
在歷史保護的行政管理體系方面,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法律均規定,文化遺產部門管理遺產,其他相關部門在自身職責范圍內協助或監督其工作:城市規劃部門主管古城保護及城市景觀保全等內容;旅遊部門只負責歷史文化遺產的促銷,不參與遺產的直接管理。
在資金保障體系方面,資金補助的規定是保護法律的重要內容之一,立法中明確規定保護對象的資金補助額度和數量,為保護資金來源的長期穩定提供了法律依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通常是保護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款項數額巨大;同時以國家投資帶動地方政府、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及個人的多方合作投資的方式也存在;各類相關政策的制定也為文化保護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籌措方式,如減免稅收、貸款、公用事業撥款、發行獎券等,使資金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近年義大利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平均每年在50億歐元以上。可以說,歐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同其連貫嚴格的法律、健全的保護機制、高效的管理機構、充足的資金保障所分不開的。
——摘自廣東省城市規劃建設考察團《歐洲人用法律保護歷史———南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考察報告》 相關鏈接二:如何理順文化遺產的管理體制
在我國,文化遺產的管理和經營制度還不夠完善。具體應注意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按照文化遺產的價值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對於不同等級的文化遺產,管理制度也應有所區別。對於高級別遺產,應向上集權;對於低級別遺產(尤其是具有遺產要素的土地資源),應向下放權。單一的政府管理體制,無法管理各級文化遺產,也管理不好它們。
二是以法規與標准進行管理。法規不僅要有制約作用,還要有指導、引導作用。既要指出不能怎麼干,又要指出應當怎麼干。管理標准應當是可操作的。
三是應與時俱進地進行管理。文化遺產事業已不僅是文化問題,經營問題、市場問題、非營利制度問題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均成為現代的文化遺產管理的主題。另外,對文化遺產概念和保護概念的認識,也在不斷擴展和深化著。這一切都要求文化遺產管理制度應當與時俱進。
四是根據中國特點進行管理。我國在改進文化遺產管理時不能一味照搬發達國家的制度與標准,應該以我國的獨特性去補充和豐富世界遺產事業。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嵩齡《文化遺產的管理和經營制度應解決四個問題》

『肆』 不能損壞名勝古跡的理由

法律強制規定。原因是名勝古跡屬於公共財產,不能污損破壞。而且修復古跡要花費人工成本,還有一些古跡難以修復,造成嚴重後果。

『伍』 文物古跡遭受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文化名城破壞古跡的事件不斷發生。既為歷史名城,理應保護古城的歷史風貌。這就是通過城市建設規劃,分別劃出保護區和新建區域,既能保護歷史古跡,又能進行現代代建設。這在歐洲早有經驗可以借鑒。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設開發,輕古城保護的思想。有些地方熱衷於爭當歷史名城,但真正的動機卻在引資招商,並不把文物保護放在心上。有些地方,借發展經濟為名,聽任中外房地產商大片拆毀古街舊巷。這種現象,連北京、福州、揚州和蘇州等著名古城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群眾說,古的沒保好,新的沒建好,成了夾生飯。某城市明清坊巷成片,為歷代許多名人祖居之地,是中外遊客熱衷觀光的景點。奇怪的是,長期以來房管部門採取了寧可不收房租也不從事維修的錯誤做法。住戶們表示:「我們都樂意交房租,眼看古跡毀掉太痛心啦!」

(二)為局部利益,肆意破壞文物古跡。某市秦宮遺址上高高立著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的標志碑。可當地以繁榮經濟為由,公然在遺址中央興修公路,等於在人的臉上砍了一刀。某著名瓷都的個別領導幹部,看到古瓷拍賣眼紅,以創收為名,三番兩次指令拍賣國家陶瓷館的國有古瓷。幸有專家找來文物法規才將違法指令頂了回去。某市交通局為修一條公路,不聽文物部門勸阻,毀掉了極有價值的全國僅存的趙國城牆。某地建築公司,不聽勸阻,鏟毀了幾座極有價值的楚墓。公司一位領導人竟然面對「焦點訪談」的鏡頭大叫:「這個法,那個法,我哪裡知道許多!」

(三)企圖將文博單位與旅遊企業捆綁上市。1998年幾個省市颳起股市風,美其名「大手筆」、「新思路」。更有的拉來外國銀行參與並共同策劃到香港上市。套用商業經營模式,將文物捆綁上市,勢必危及文物的國有性質,這是文物法所不允許的。可一位領導幹部在做動員時說:「只能當促進派,不能當促退派,更不能當反對派!」炒股票要擔風險的,出了問題,入了股的文物賠進去,誰負得起責任。

(四)進行新建設時,不按規定事先進行文物勘探,致使文物古跡遭受毀壞。某歷史名城,地下遍是古代遺址。該市某商廈工地地下埋著史書上記載的「宋大城」、「周小城」,是史學界一直尋找的遺址。可是,多個粗大的鋼筋水泥樁柱,砸進埋在地下的磚砌牆體里,使古城牆慘遭毀壞。

(五)濫建旅遊景點,破壞文物古跡。某市鎮熱衷爭上旅遊項目,不聽勸阻,在龍門石窟保護區內大建所謂龍宮,破壞了景觀,中外遊客強烈不滿。這是個耗資巨大的必須拆除的違法建築。

人類有本事飛上火星,但再造不出歷史遺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毀一個少一個。許多文物的歷史價值,憑今天的水平還難以認識,只能留給子孫去解決。一部中華文明史的許多空白,還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補。例如夏商周的斷代,如果毀掉了某些文物,斷代就無法進行,必成千古遺恨!

有些幹部把文物古跡看成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障礙,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只要通過合理的規劃,是完全可以兩者兼顧的。清末民初北京人的四合院,照樣可以有抽水馬桶、熱水淋浴。問題是出在認識上。文物古跡不僅記錄一地一區的歷史文化風貌,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人們到一地旅遊,不是為了看高樓洋廈。外國人逛北京,為什麼喜歡坐三輪車胡同游呢?人們到哈爾濱為什麼要去踏一踏磨光了的舊石子路呢?道理十分明白。經濟要發展,生活要提高,而保護好歷史遺產事關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千年萬年大計,否則子孫後代會罵街的。這難道不應該引起全社會的注意嗎?

『陸』 我國在文物古跡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存在問題:1、受眾文物保護意識的淡化;
2、政府部門文物保護力度不夠;
3、教育部門在文物保護教育方面還不夠超前。
原因:1、宣傳力度不夠,人們沒有從更深層次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2、各級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運行體系;
3、國家在立法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柒』 求一些近現代因為發展經濟或其他原因被破壞的歷史遺址遺跡,以及對待這些問題的評論。最好整理成作文素材

歷史與現代共舞
2010級法學5班1017115015:江麗
曾記得溫總理曾說過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也古人說過讀史可以明智,可見歷史,在現代這個舞台上,在這個現代這個大背景下,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一名三湘子女我從小就很自豪,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離不開我們三湘兒女的智慧和犧牲,我們魏源吟著「師夷長技以制夷」走入了中國近代史,那從韶山沖里走出的伢子開創了中國的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在那個年代,劉少奇、賀龍、彭德懷等也帶著自己救中國的理想開始了浴血奮斗,新時期,袁隆平讓中國從此不再飢餓、、、、、、我為我的前輩的創造的歷史和豐功偉績而深深自豪。
而我是來自湖南攸縣,這里同樣有著很多有關革命的故事。歷史哺育著生養在這塊土地的一代代兒女,先人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和所創造的物質的、精神的業績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代代相傳,正如著名歷史學家許嘉璐所說:「一個不珍惜自己民族歷史的人,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不重視自己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出息的民族,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一個攸縣人,應當對家鄉的歷史與文化有所知曉,特有的地域歷史文化哺育了我們,歷史的車輪碾過我們腳下的土地,她不是遙遠的故事,她正在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流淌著。
我們這里的淥田是「北伐第一槍」誕生的地方,而我們縣出了赫赫有名的「無銜將軍」譚震林,著名的淮海戰爭中,他就是是和鄧小平等人奮斗的政委,還有流放西伯利亞的紅色囚徒,唐有章,而我們的臨縣醴陵則出了戰功卓著的左權、、、、、、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讓我們在今天依然肅然起敬。
而在今天我們縣依然保存較好的是淥田,那個發生過北伐戰爭的地方。先來讓我們回顧當年的歷史場景。
北伐先遣軍葉挺獨立團在淥田的戰斗。為結束地方軍閥割據局面,國民革命軍自廣東出發,誓師北伐。民國十五年(1926)年三月,唐生智任湖南省代省長,所部第三十九團駐攸縣。五月唐生智已傾向國民政府。五月十七日,贛軍唐福山部傅應珩旅由醴陵攻攸,與唐軍戰與黃圖嶺,數小時後唐軍敗退。傅應珩旅聯合粵軍第一路軍謝文炳所屬陸學文旅,於二十九日佔領攸縣。唐生智部退守淥田。聯軍於六月三日下午七時,占淥田,進逼唐軍。
葉挺獨立團原屬國民軍第四軍(軍長李濟琛)第十二師(市長張發奎),原番號第三十四團。五月三十一日抵達永興,聞唐生智告急,急速馳援。六月二日上午十一時抵達安仁,三日晨曦即派該團第三營援淥田,團參謀長周士第偵察隊、擔架隊後續,半夜到達前沿,拂曉發起攻擊,上午七時,贛軍潰敗,是役粵軍第一旅一團中校團附劉光祖負傷。五時下午,葉挺部進駐攸縣,過河即拆除西門下浮橋,以示堅決北伐,誓不後退。第三天在開群眾大會時,會上部隊長官和地方長官分別講話,宣傳北伐意義,群情激昂。後判決唐軍三十九團臨陣脫逃一連長一排長死刑。在攸縣縣城、黃圖嶺休整34天,七月七日,向醴陵開拔,繼續北上。
北伐期間淥田之戰,為北伐軍北攻長沙,東征南昌,建立了前進基地。八月八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軍部及其所屬兩個師,經新市開往醴陵。十三日,第六軍(軍長程潛)率第十七師、第十八師、第十九師抵攸,休整兩日後過境北上。十六日,第二軍(軍長譚延閭)率軍部及第四師駐扎攸縣。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隨後過境。第二軍駐攸縣,保持對江西的警戒,保北伐軍的後路。
歷史在我們眼前重現,而我們也要關注在今天那些革命遺跡怎麼樣了?我到淥田發現,當地政府特別重視歷史革命遺跡的開發與發展紅色旅遊,那裡建了歷史博物館,供那些
對歷史有興趣的人或遊客參觀,而且還對當年有參與北伐戰爭的群眾的子女及後代有相應的補貼和照顧。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那已經有些銹跡的的戰鬥武器,都真實的還原了那段特殊的歷史。據說當年北伐戰爭曾就在今天的淥田中學發生過戰斗,走進淥田中學,發現那些很老很老的建築上竟有當年戰爭的槍眼,當地人一直不捨得將這棟房子拆了,說這是前輩留給他們的財富,喝水不忘挖井人。可見,這段歷史也深深的影響著當地人的情感。我有同學來自淥田,他們說幾乎每戶家裡都保留著當年戰爭的子彈頭,以紀念這段寶貴的歷史。當我向當地人說出我是來看這里的革命遺跡時,他們很熱情的招待了我,還拉著我給我講他們從老一輩那裡聽到的革命故事,北伐戰士們的與敵人戰斗的勇敢與決心,北伐戰士的智慧等等,在他們眼中,這就是屬於他們的英雄。只要和農民們談起話來,四十歲以上的人們都會驕傲地告訴你許許多多當時革命的故事,農民們不僅熟悉葉挺團長,而且也清楚地記得當時北伐軍某一團某一營的具體番號。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他們甚至可以不吃中飯帶著你去參觀那些曾經是活動過的山林,並且指給你看,在什麼地方他們曾分過地主的糧食,什麼地方曾召開過的大會。所以我們縣的人都評價淥田人勇敢,有血性,我也記得高中讀書時,覺得淥田學生是最刻苦的,我想性格的發展也離不開那種革命精神的鼓舞。歷史與現代有根紐帶讓他們彼此連接。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其實很多遺跡還是由於保護不當,有的已成危房,有的亟待修繕。歷史在現代面前也經受著重大的考驗。例如當年又發生過戰斗的那棟樓已經上百年了,那已叉開的磚瓦似乎在訴說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當地村支書說這已經是危房,也亟待修繕,可是由於經費的問題以及人們更加關注發展現代經濟,追求經濟效益,還很難拿出錢來整治。這似乎是很多革命遺跡目前都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讓歷史革命遺跡在今天同樣煥發新的色彩,讓我們能濟發展文化效益,又不忘追求經濟效益,讓歷史與現代共舞?這確實是擺在我們現代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總之,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些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仍然具有不科學性,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全縣革命遺址的主要問題是:對革命遺址的宣傳不夠,對革命遺址的保護不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流逝,留下的重要遺址和紀念設施都受到風霜雷雪,日曬雨淋,風化殘蝕,再加上人為地破壞,很多革命遺址沒有任何紀念標志對革命遺址開發和利用不夠,沒有基本設施,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很少。
我縣在推行「三創四化」,要發展文化產業,積極開展「紅色旅遊」,保留和保護好革命遺址、遺跡,尤為必要。目前,城市建設飛速發展,舊城改造逐步進行,稍不注意,就會讓一些重要的革命遺址毀於一旦,留下更多讓後人不可原諒的遺憾,故將我們初步了解的情況報告並結合相關人員的認識,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對重要革命遺址的搶救性保護。攸縣革命遺址數量多、分布廣,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損毀嚴重,維修經費需求大,在目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保護工作全面進行不太現實,我們建議首先對重要的紅色遺址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同時通過專家論證,確定部分能體現當地重要歷史地位且急需保護的舊居,進行現狀維護。而對其他的舊址則盡快立碑明示,做好宣傳,防止隨意拆除和改變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予以維修保護。對一些有價值的散落在民間的革命舊址、舊居,從當地農民手中贖買過來,一時資金到不了位的,也要租借出來,進行維修、復原、保護。
二是將革命遺址保護納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規劃。革命遺址是古跡、是文物、是文化,我們建議把革命遺址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統籌發展,合理利用。在規劃上,把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一起安排,特別是在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沿江風光帶、棚戶區改造等工作中,相關部門要先進行勘查、調研,對已知的的革命遺址,特別是一些重要的遺址,在堅持原地、原貌、原物的基礎上,劃好紅線保護起來,定好保護級別和利用級別,正確處理好革命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系。
三是創新革命遺址開發利用的辦法。借鑒外地利用革命遺址開展紅色旅遊經驗,既將其變成寶貴的精神財富,又將其變成豐厚的物質財富,帶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打造一批成熟的紅色旅遊產品,如紅色文化研習游、革命搖籃體驗游、紅色故都尋訪游等。要進一步整合攸縣紅色、綠色資源,形成全方位、大開放的旅遊發展格局,使紅色搖籃、綠色家園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革命遺址保護拓展更廣闊的空間,最終在開發利用中促進所有革命遺址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維修。全國許多革命遺址、遺跡保護開發利用工作起步早、紅色旅遊搞得好的地區及單位的實踐經驗證明,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實現了傳統的教育與現代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且寓教於游、寓教於樂,能真正使「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四是多渠道加大革命遺址保護資金投入力度。革命遺址保護需要有財力保證,如果單靠市、縣級地方財政撥給,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建議設立革命遺址舊居及紀念設施保護基金,由市文物部門歸口管理,採取向各級財政擠一點,向上級部門爭取一點,向社會各界募一點的辦法,解決革命遺址維護修繕經費,為各地各級的革命遺址保護提供資金保障,並把革命遺址保護納入各級黨委部門的一項工作內容。
五是建立有利於革命遺址工作發展的長效管理體制。從革命遺址遺跡破損原因來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自上而下統一的管理部門。為此,我們建議根據屬地原則,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保護所轄地革命遺址第一責任者的職能作用,市委、市政府成立包括宣傳、文物、黨史、國土、民政、旅遊、建設、規劃等相關部門組成的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以加強領導,理順關系,協調規劃和行動。在市民政或文物部門設革命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黨史辦為協管單位,制定管理制度,具體對革命遺址進行管理和維護,使革命遺址保護有專門部門管理、有規范的工作目標責任、有檢查考核機制。
六我是一名法學學生,我認為還可以加強立法,用法律這個強有力的武器來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來豐富大家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有關遺跡保護人員與我自己的認識提出來的建議。加強對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事業,是現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依託紅色資源,加強對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建設文化強縣。我覺得做到以上幾點,歷史遺跡才能在今天發揮他應有的價值,共同促進我們的和諧社會,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共舞。

『捌』 歷史遺址到底要不要重新開發和建設為什麼

要,開發和建設能帶來旅遊業的發展,是人們更好的了解歷史,緬懷先烈

『玖』 為什麼旅遊景點和歷史遺跡無法吸引當地人參觀

毫無疑問,相比起高山、峽谷、濕地之類的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的知識門檻要高得多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於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的人來說,去一趟歷史遺址恐怕也真的只是「看熱鬧」而已。有報道說,周口店遺址里的遊客三三兩兩邊走邊看,但大多「不知道看什麼」,有位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坦率地承認,除了一個巨大的洞穴和漫山的綠色,他不清楚「還有什麼可看的」。在內蒙克什克騰旗,當我們想去東昌府路遺址看看時,當地人還十分詫異:「那隻是些殘磚碎瓦,能有什麼可看的呀!」很多漢唐陵墓石像散落在關中等地的莊稼地里,當地人也並不當回事。說白了,很多人「看不懂」這些歷史遺址。說實話,如果不了解一點相關的文化背景,一般人就算去威尼斯、佛羅倫薩或巴黎羅浮宮,那也不過就是得個「金碧輝煌」的模糊印象,不會比劉姥姥對大觀園的認識強多少。
但這並不都是錯在遊人「沒文化」。歷史遺址這樣的人文景觀因其本身蘊藏的知識性,原本就與普通人之間具有某種距離感,需要與遊客進行更深的互動來克服這種距離感,激發他們的參與感,而這就對如何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讀過《三國志》原著的人很少,但這並不是人們沒興趣,換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後,《三國演義》卻受到世人的普遍歡迎。

『拾』 文明古跡是否重建辯論賽不應重建理由

不能重修
理由:1、一些歷史遺跡放在那兒就會不斷地向我們傳遞著一種特殊的歷史信息,而一旦人為地加以改變他的原貌或者粗暴地復制一些歷史的場景只會給咱們的認知帶來混亂!
2、我們始終堅持著我們維護古跡的作風,既然已經被破壞,重修之後,雖然已經完好了.但是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物質利益.
3、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國家文物保護法相背.
4、歷史的天空風來雨過,圓明園也經歷了兩度劫難.1860年她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毀,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其廢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棄管理以後,圓明園成為無主的園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規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梁從誡先生曾經非常激動地喊道:「不能再毀圓明園了!」是的,不能讓人為的重修或復建再將圓明園「毀」一次了.
1999年圓明園的重修之爭之後,隨著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園條例》的頒行,我們又一度認為,圓明園不再重建能夠從法律中得到確認.因為該條例規定:「對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條例出台後,許多媒體都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做了報道.然而誰曾料到,條例也並沒有阻止新一輪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計劃?
很難說,在此番「研討會」之後,圓明園的命運將是怎樣,但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一切並不像這次「研討會」所製造的眾口一詞、人心所向的假象那樣;也想表明: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古代建築遺跡的問題,並不是所有人都缺乏一種清醒的認識.當然,我更想表明的另一個最基本的認知就是:我深信在我們這個社會,不是所有的專家都會輕易地放棄其思想與良知.

閱讀全文

與歷史遺跡發展不起來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