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的社會發展的影響論文

歷史的社會發展的影響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2 12:37:26

① 歷史小論文 2000字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首先,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的封建統治,結束了2000年君主專制制度,在完全意義上的創造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其次,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府,制定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再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資本主義經濟的良好發展,資產階級民主法令創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一定的條件。最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的斗爭中,對亞洲國家的一個顯著的影響,促進民族解放斗爭。總之,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20世紀的變化。
革命失敗的原因:一方面,客觀原因是太強大了反動勢力在國內和國外。在另一方面,主觀原因是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軟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首先,缺乏反帝反封完全的勇氣和力量,其次,沒有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帝革命計劃;再次,未能調動農民革命,最後,還有一個強大和有效的革命政黨。

革命歷史的教訓:不要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第一顯示了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舊時代的第二次民主革命,資產階級領導的宣告結束;第一第三,從舊的歷史必然性的新民主轉型的中國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歷史評價一直是一個不同的討論。筆者認為,過去的估計往往過低。革命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侵略和中國封建勢力的問題,但它是在歷史條件下,君主專制一舉統治中國幾千年來關閉系統,經過這場革命打開了通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革命。清朝反動政府,是革命性的拋頭顱灑熱血,推翻它,還是以保持它作為立憲?這是道路的一個基本問題。此時的立憲派的方向是錯誤的,但它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但不能否認的。 通過強烈興奮人的革命的一代,從現在已經整整七年。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各種文物的就成了。然而,對案情和這場革命的缺點在國內乃至國外已經有一個不同的討論。本文不準備充分發掘革命的歷史評價只是想談談自己對兩個更重要的問題的想法。

四十年前的歷史的地方

林伯渠同志的革命在很感慨地說:「對於許多年輕人沒有去過帝國統治,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往往被低估,而這種奇怪的和不充分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幾千年專制被推翻繼承下來多麼困難的事情。「(」蒼蠅三十年「)林老的人參加了革命。這語重心長的他的話,把什麼公平!

革命的成就包括很多的歷史。其中突出的一個統治中國幾千年來推翻君主專制制度。這的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我們不能從絕對君主制採取共和制,只有在政府的形式一個微不足道的變化,甚至只是看到一個新的名稱,以取代的跡象。

根據中國的君主專制經過幾千年漫長歲月消失的規則。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繼承是可怕的!多年來,君主制的最高象徵一直是封建主義的一個重點。從小時候起人,將繼續以「三綱」這是一個封建禮教的思想被灌輸,把它看作永恆不變的天經地義。 「國家不能一日無王」。君主成為神的代表,站在最高代表英國頂級封建等級制度。大家在這樣一個系統的前端必須符合誠惶誠恐「名分」,不容許有絲毫超越。這就是所謂的「定理君主和他的兒子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天地間逃跑。」 (「河南誠遺書」卷五)誰膽敢有一點點的犯罪嫌疑人,包括被稱為「離經叛道」,「非聖無法」減肥已經成為「亂臣賊子,人人是相當聲樂。」在王熙鳳「紅樓夢」有句名言:。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那些誰想要「把皇帝拉下馬」,那就得有「捨得一身剮」的大無畏精神,大多數人連想都不敢想。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迅速階級矛盾激化,中國社會劇烈動盪和變化。反抗的群眾斗爭。但是,直到孫中山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登上歷史舞台之前登上,沒有人提出一個命題,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大力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最高的老農民革命。洪秀全做國王,但它仍然是皇帝。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是更多的只是「幫助清理過的海洋。」愛國救亡主張資產階級改良派,引進了許多西方資產階級社會學說,政治制度到中國,在啟蒙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他們被看作是忠誠和愛國是一回事。康有為那些淚水到處忘了「我的祖先和滋潤大漢天子徐澤深深體恤生育世紀恩典」,那麼,是最吸引一般學者心臟。然後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美國和兩個海外事業部,英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俄羅斯等都是保留了君主制。因此,康供Peter俄羅斯的大和日本的明治天皇作為中國改革和借鑒,很多人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為首的孫中山資產階級革命派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命題。孫中山在幾個講話明確指出:「中國數千年之久,是君主專制,政府,不是平等自由的Kanshou的公民。」 (見「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與世界憲政,無疑是為了得到血,被稱為真正的憲政秩序。流淌著同樣的,為什麼共和黨簡單,這幾乎是無止境的憲法不準備了嗎?「(見」中國民主革命的重要「)1905成立於八月的中國聯盟明確」創造中國的共和國「作為其目標之一。它是在冬天的第二年頒布的「革命戰略」的大肆渲染:! 「這人從平民革命建立國民政府」,「誰還敢有一個君主制以來,命中的世界」這的確是一個開創性的理論!比較,並從「亂臣賊子,人人是相當聲樂」到「不敢有,因為演員君主制,佔世界總罷工」,因為它是在多麼偉大的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他們的毅力通過報紙鼓吹秘密宣傳,使這一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當革命爆發,推倒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已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反動勢力都無法把它再扭轉這種局面。

真的把革命「皇帝拉下馬」,而統治中國幾千年下來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真的「天捅了個大洞。」它帶來的直接後果,至少兩個。

首先,中國的政治混亂的反動統治者。中國封建社會本來高大的,它是皇帝。它是在反動統治秩序賴以保持重心穩定的中心位於掌舵的絕對權威。革命突然斷了這個頭,就混淆了整個反動統治。在此之後,從元到蔣介石的燈籠形的舞台上一個接一個,但不能總是建立有序和穩定的一個統一的規則。不用說,一浪高過人民革命浪高過一浪,這是反動陣營裡面再也不能保持統一。它有很多的原因,以及革命在這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能否認的是,它為中國人民的革命開辟了道路。

二,中國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大解放。皇帝,如果這是至高無上的,它的神聖性。今天可以被打倒,那麼還有什麼不能被懷疑的陳腐的東西不能打破?陳寫在五四運動「偶像破壞論」前夕,說:「王子也是他自己的偶像並沒有什麼神聖出奇的作用;感謝所有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命令全國各地,被稱為國家元首,一旦該國的亡,就像清朝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但也是普通人比這更悲慘的,如君主的征服這個時候,作為如果一個泥塑木雕的偶像投糞缸,看他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過人之處它,但這個和其他的偶像面前,未受污染的,很有些惡作劇;?看外國史書,這等偶像邪惡的東西是相當小的,「一旦思想打開門,這股思想解放?洪流奔騰向前,不可阻擋。雖然革命後,有時似乎政治局勢仍然很危險,但人們尋求一種新的,大膽的方式來拯救中國,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聲音很快發展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中國封建統治勢力,實在是太根深蒂固!推翻它,消滅它,絕不是一個革命運動或兩者的影響可以完成。革命當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它總是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估計),但它是在歷史條件下,君主專制統治中國幾千年來關閉系統一舉,為以後革命打開了通道。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表現,不值得我們熱烈好評一天嗎?

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中的革命史上的地位,林伯渠同志今年的確如前所述,往往被低估。除了了解原因,也有這里的原因時代。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但並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革命尚未成功」。這是事實,因此,我們黨領導階段的民主革命,許多同志強調的是經常的革命並沒有解決問題的這個根,激勵人們不斷進取無產階級的領導下,開拓,走向勝利。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這在當時是正確的。但在革命史上的偉大成就未來,它往往是來不及做出充分的估計,甚至是無意的忽視或貶低。林彪,橫沖直撞期間「四人幫」,左翼思想的傳播,肯定革命歷史功績,彷彿這將是資產階級粉飾了大罪。在這種情況下,革命的性質,更不用說做出公正的評價。

現在是時候了!從我們的革命已經有七年之久。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中國,中國人已經被拆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也應該完全按照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歷史的真相,使一個更現實的評估!

世界歷史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可以說在第一次鴉片抄戰襲爭以前,中國與世界可以說基本只有商貿上的少許往來,我們一直是政治思想及經濟軍事的超級大國,有自己獨立的體系,我們物產豐富地大物博,因此我們完全能夠在各方面自己自足。我們只知道有琉球、高麗等小邦附庸,因此對待外交上只有撫和剿兩種策略。但是這種地緣優勢到了19世紀中期即被打破,經歷工業革命的歐美及東亞強國對我們進行了百年來的蠻橫掠奪,百年屈辱史中的華夏子孫亦在不停地尋找著民主共和富國強兵的道路,從最開始的愚昧到學習國外的先進之處並模仿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條民族振興之路。
大概的框架就是這樣,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③ 革命與改革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歷史論文

()聯系工作實際
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
(2)選題適當
所謂選題要適當,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選題要適當包括有兩層意思:
一是題目的大小要適當。題目的大小,也就是論題涉及內容的廣度。確定題目的大小,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如果題目過大,為了論證好選題,需要組織的內容多,重點不易把握,論述難以深入,加上寫作時間有限,最後會因力不勝任,難以完成,導致中途流產或者失敗。相反,題目太小了,輕而易舉,不費功夫,這樣又往往反映不出學員通過幾年大學階段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失去從中鍛煉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同時由於題目較小,難以展開論述,在字數上很難達到規定字數要求。此外,論文題目過小也不利於論文寫作,結果為了湊字數,結尾部分東拼西湊,結構十分混亂。
二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題目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論題涉及的深度。確定題目的難易,也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量力而為。題目難度過大,學員除了知識結構、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外,資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這樣,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致使論文寫了一半就寫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選題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既不要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去選一些自己不可能寫好的論題;又不能貪圖輕便,降低要求,去寫一些隨手可得的論題。
(3)選題要新意
所謂要有新意,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善於發現新問題,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或者雖已提出來,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材料真實充分,論證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深化和修正。這樣,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具有獨創性。

④ 求一篇歷史的論文(經濟對社會的影響)!謝謝!

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一、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
(1)先秦:商民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場上可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後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戰國後期的呂不韋。
(2)南北朝:南北朝時,不少城市遭到戰爭破壞,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北魏以後,北方商品經濟有所恢復;與之相比,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比較活躍。北魏時,洛陽城內市場很多且有周長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賈周流天下或遠走異域。建康(南京)城內建有四市,市內唐鋪林立;秦淮河兩岸商旅雲集,交易興盛。草市(農村集市)開始出現,含義有二:一是販飼馬料之市;二是草草構成之市。
(3)隋唐: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葉的市場廣泛,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隋唐商業的四個特點如下:一是交通發達(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供客商騎用的「驛驢」;以運河、長江為主的水運也很方便;從長安、登州、揚州、廣州等地出發的對外交通也很發達);二是貨幣統一(由五銖錢到開遠通寶);三是市場發達(場所固定——市;官員管理——物價和稅收等;邸店櫃坊——邸店兼營旅店、貨棧和交易場,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店鋪限定——營業面積;時間限定——市的買賣時間;夜市草市——繁華大城市裡有夜市,偏遠的農村有定期舉行的草市);四是商人眾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時期的商業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其表現在:①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許工商業者「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③商稅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結構中比重劇增。④市鎮的集市發展,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閑文化發展,如瓦肆的出現和宋詞的發展。王安石變法的理財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設立市易務,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促進了農業生產商品化。國內商業繁榮(市場大——國內市場擴大、品種多——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品種達到兩百餘種、販運快——區域間長途販運發展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城市、向農村——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對外貿易艱難(實行閉關政策,限制對外交往)。
二、中國古代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社會影響:
(1)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化城市發展,表明商品經濟日趨活躍。
(2)農村人口不斷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規模擴大。
(3)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刺激了農業、手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對自然經濟起了破壞作用,同時也是對傳統的「重農抑商」觀念的挑戰。
(4)在商品經濟繁榮的明朝中後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5)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⑤ 求一篇論文: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 (經濟社會歷史)

我們說,所謂事物發展整體(整體論),就是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的總和,就是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的總和的動態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是事物至少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全過程,經歷了一個分析發展階段與一個綜合發展階段,就是事物的現實的橫向整體(靜態)與歷史的縱向整體(動態)的總和,就是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這就是綜合哲學對『事物整體』的最科學最准確的定義,這是一個全新概念。

在這個概念里,我們首先是把事物至少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全過程當做事物整體,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事物發展全過程中的本質——分析與綜合發展規律。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哲學總規律,有許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類社會整體的本質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人類社會還沒有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還沒有經歷一個分析發展歷史階段和一個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這就使人們根本看不到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規律。人類的一切認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人類社會客觀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全部本質還沒有暴露出來,人類也就根本無法認識它。只有在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才能發現哲學總規律,因為人類認識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人類社會整體的本質已經全部暴露出來,人類完全可以認識它了。我們正是通過對全部人類歷史實踐和經驗的概括總結,發現了哲學總規律。

在這個概念里,我們也把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這是因為,事物的分析與綜合的發展,是反復循環進行著的,每經歷一個循環,都會把事物推向到一個高級的程度,直至該事物消亡而變為新事物。這樣,我們就把事物的發展當做了一個連續不間斷的發展過程,這就存在著繼承性的問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繼承性(肯定性)與否定性相統一的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否定人類的一切缺點和過時的東西,不斷繼承和發揚人類的一切優點,不斷創造出更多的新優點,人類才能不斷走向更高級的程度。當我們把人類產生以來的全部歷史實踐當做一個統一的發展過程之後,就發現了哲學總規律;另一方面,我們要強調指出的是,無論人類經歷了多少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就是經歷了幾億年幾十億年甚至幾百億年之後,直至永遠,我們也都必須把它當做一個統一的發展過程來看待,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來看待。這樣我們就看到,它在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歷史發展階段,就是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所構成的一個最大的分析與綜合發展循環中的總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而在此階段之前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構成了這個最大循環中的總的分析歷史發展階段。與這個總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相比較,人類在此前所進行的一切綜合發展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發展。這就是說,人類認識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的,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改造幅度是越來越大的。也只有把人類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類才能更全面地總結自己的歷史經驗,不斷加深對哲學總規律和一切哲學分規律的理解,使人類歷史的發展更具科學性,少犯甚至不犯錯誤,至少是不犯重大的歷史錯誤。

我們把一個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事物整體,是完全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對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在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們主要是從靜態上去認識事物的。人們往往都是把一個事物看做是靜止不變的,然後去認識它的本質,這就使人們往往只把事物的橫向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的總和當做事物整體,而看不到事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的歷史發展過程,看不到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在它的歷史發展全過程中的發展變化,因而也就不能認識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人類社會整體發展全過程的本質和哲學總規律。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想認識汽車的生產過程的本質,就必須去了解汽車生產的全過程。生產汽車要經歷一個一切零部件的生產過程和一個組裝出整台汽車這樣兩個具體過程。我們只有了解了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又了解了總裝的生產過程,才能掌握和指揮汽車生產全局。如果我們只了解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或者只了解總裝的過程,就不能了解汽車生產的全局,因而也就不能指揮汽車生產全局。在這里,如果我們把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與總裝過程相比較,那麼,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析發展過程,而總裝過程就是一個綜合發展過程。這就表明,我們要想認識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就必須把它的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才行,這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同樣,我們只有把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與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才能認識地球自然整體和人類社會整體的全部本質。只有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經歷了一個分析歷史發展階段和一個綜合歷史發展階段之後,人類社會整體的全部本質才能全部暴露出來,我們才可能認識人類社會整體本質,發現哲學總規律和哲學的一切分規律。所以我們才說,在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認識其中包括哲學認識,都是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本質認識,從總體上看都是一種感性認識,只有在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才能產生真正全面的理性認識,才能產生綜合哲學和哲學總規律這樣的科學理論。

人類每認識一個宇宙自然范圍整體本質,都必然會經歷一個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與一個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類每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發展的循環,都會向宇宙中擴大一個實踐范圍,做為人類在下一個發展循環中的認識對象。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之後,人類就會大批向太陽系空間和地外行星移民,把人類的實踐范圍擴大到整個太陽系。人類在下一個發展循環中的認識對象就是太陽系。人類每向宇宙擴大一個實踐范圍,都會對它進行一次分析與綜合認識,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的發展循環,經歷分析認識與綜合認識這樣兩個歷史發展階段。這種循環是不斷反復地無限交替發展著的,直至人類滅亡。

我們不僅要把人類的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循環的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且在以後的任何一個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都要把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我們站在以後人類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往前看,都是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發展的全過程。這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就是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中的總的綜合認識歷史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以前的一切循環與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階段相比較而言,都是人類對自己在最後一個循環中所認識的自然范圍整體的總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類在此前一切循環中所進行的一切綜合認識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例如,當人類認識了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的整體本質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此前我們所進行的一切綜合認識,就都是對這個星系團整體本質的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因為我們此前所認識的一切自然范圍,都是這個星系團整體的一個局部,無論是地球、太陽系還是銀河系等等,都是銀河系所在星系團整體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局部。所以,我們在此前對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等的一切局部自然范圍整體本質的一切綜合認識,相對於人類對銀河系所在星系團整體本質的綜合認識而言,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可見,無論人類所認識的相對獨立的宇宙范圍整體有多大,相對於我們對比它更大的宇宙范圍整體的本質認識而言,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本質認識,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所以,我們認識一切事物都應該如此,不僅要認識事物的一個發展循環,而且也要認識該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把該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直至該事物滅亡。這就表明,人類認識發展的速度是越來越快的,人類在宇宙中的自由范圍是越來越大的,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幅度是越來越大的,人類在宇宙中的自由發展水平是越來越高的。

人類認識發展的總的歷史趨勢是不斷向全面性方向前進著的,人類認識是越來越全面的。但是,人類認識又永遠也不可能是絕對的全面的,人類認識永遠都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從絕對意義上說,人類認識發展的全面性是相對的,而片面性則是絕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事物的分析發展是絕對的,而綜合發展是相對的。人類認識的分析發展是絕對的,人類認識的綜合發展是相對的。無論人類認識了多麼廣大的宇宙范圍整體的本質,也都只是認識了宇宙整體的一個局部,而且是整個宇宙的一個無限小的局部,既使在人類看來自己所認識的宇宙范圍幾乎是無限大的,但與無限大的宇宙相比較,也還是有限的,也還是無限小的。所以,人類永遠也不可能認識宇宙整體的本質,而只能認識宇宙的一個無限小的局部本質,這就使人類認識的發展必然永遠存在著片面性。從人類認識發展的一個循環內看,人類分析認識的發展必然是片面的,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必然是全面的,這也是絕對存在著的事實。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認識其中包括哲學認識都是片面的,只有通過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才能使人類的一切認識走向全面。綜合哲學的誕生就是人類哲學由片面走向全面的集中理論表現。我們完全可以預見,隨著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人類認識必然會不斷向全面方向發展,這就會使人類的一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發生重大革命。所以,我們說現代是人類科學大革命的發展時代。

在人類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片面性,有些是人類已經認識到而又無法克服的,但更多的則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或無法認識到的,只有到了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才能使人類全面認識到自己的片面性,進而全面克服一切片面性。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只有認識了人體的本質,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猴體的本質。我們只有首先認識了事物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然後才能認識事物整體的本質,也就是只有首先對事物進行分析認識,然後才能進行綜合認識。也只有完成了綜合認識,認識了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之後,才會使我們發現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的一切片面性,從而使我們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人類雖然必須首先對事物進行分析認識,以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但是,人類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認識,卻只有當人類完成了對事物的綜合認識而認識了事物整體本質之後,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認識才能更清晰、更明確、更深刻、更全面。在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中,人類就會不斷發現自己的片面性,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就會發現自己的一切片面性並克服一切片面性。例如,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問題,自從人類產生那天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開始時還不那麼嚴重。隨著過去人類分析認識的不斷發展,由於人類分析認識發展的片面性,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嚴重了,但在過去人類的分析認識發展歷史階段,人們對此幾乎根本就沒有什麼認識。直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歷史階段開始前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人類才認識到了環境污染問題,這是人類開始發現自己認識的片面性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人類克服自己認識的片面性的開始。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就會認識到自己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發展歷史階段的一切片面性並克服一切片面性,使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認識由片面走向全面。這就意味著目前的一切污染全面消除了。環境污染是人類認識發展片面性的必然產物,消除污染則是人類認識發展走向全面性的必然產物。大同世界時代的地球自然,是一個經過人類精心打扮的更典型化的大花園,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動物園,是一個更全面適應人類發展需要的天堂。

當我們把人類種族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之後就發現,人類種族也是按照分析與綜合規律發展著的。無論人類種族經歷了多少個發展循環,我們也都必須這樣看。這樣,我們就可以為人類種族制定一個長遠的科學發展戰略。在人類種族一切循環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我們都要把人類血緣科學地劃分出多個層次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各個相對獨立封閉發展著的血緣子系統(種群),在保證一切人們的身體都全面發展的前提下,讓每個種群都相對集中地發展人體的一個系統和器官,這也就是要使每個種群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血緣優點。在人類種族的一切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人類都必須科學地使人類的一切種群之間融合為一,使全人類一切人們都吸收人類一切種群的一切優點並加以綜合化發展,創造出人類種族以前所沒有的許多新優點,並普及到全人類一切人們。人類種族每經歷一個發展循環,都會使人類大腦和身體產生一次飛躍。這樣就會使人類身體對自然的適應性越來越強,適應的宇宙自然范圍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我們不但要使人類種族的每一個種群在每一個分析歷史發展階段中都有一個發展的重點,同時也必須使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即每一個循環或幾個循環中都有一個發展的重點。從目前循環看,人類種族雖然是自發發展著的,但我們也完全可以看出它做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重點。任何事物在其發展中,都會有一個主要矛盾(重點),人類種族也必然如此。目前循環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因為只有這樣,人類大腦的智力才能高度發達,人類的生理認識能力才能極大增強,人類的實際認識能力才會極大發展,從而使人類全面徹底脫離動物界,變為真正的人類——自由文明的人類。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內,人類種族整體都應該有也必然會有一個發展重點,無論人類是否認識到這一點,都必然如此,所以,我們就必須自覺這樣做。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在下一個循環的發展重點就很可能是血液循環系統和心臟。人類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把幾個循環當做一個階段來集中發展人體的一個系統和器官。這樣,當人類種族經歷了許多發展循環之後,人類身體就會獲得更全面的提高。這就會使人類的智力不斷全面發展,人類能力不斷全面提高,人類對自然的適應性更強更全面,這就能使人類向更廣闊的宇宙范圍擴散發展,人類壽命會更長。從目前看,人類種族產生以來只經歷了一個發展循環,人類的歷史經驗還很有限,這就使人類制定的人類種族的發展戰略會產生某種偏差。人類種族經歷的發展循環越多,人類的歷史經驗就越豐富,人類制定的人類種族的發展戰略所產生的偏差就越小。這種偏差的總的歷史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小的,但永遠也不會消失。

人類種族整體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內,都絕對地存在著一個分析發展歷史階段與一個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但是,從人類種族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看,這種分析與綜合發展同時也是相對的。這就是說,無論人類種族經歷了多少個發展循環,我們都必須把它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做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發展過程來看待。這樣,當我們站在以後的人類種族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發展階段往前看,那麼,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只是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循環,在此前的一切循環與階段合在一起就是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我們人類現實所在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就是這個由人類有史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所構成的最大循環內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人類種族在此前的一切循環中所進行的綜合發展,與人類種族在最後一個循環中所實現的綜合發展相比較而言,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發展。這就表明,人類對人類種族的自我改造力度是越來越大的,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也表明了人類種族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繼承性。所以,我們在未來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都必須把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種族發展的連續性、繼承性、科學性和全面性,同時也使人類種族整體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或幾個發展循環中都能有一個發展重點。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看,當我們把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之後,我們就發現,過去的人類分散分裂時代是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現代是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過去是人類社會的分散分裂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社會走向世界統一和大同世界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社會的不平等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社會走向全面平等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的以手工勞動為主的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走向生產生活全面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艱苦奮斗的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走向全面享受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從動物界脫離出來轉化為真正人類的量變發展時代,現代則是它的質變發展時代。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的生產生活就全面實現了自動化和航天化,人類的社會平等就全面實現,這里主要是指人類全面消亡了民族和階層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社會不平等,全人類就都進入了全面的享受時代,真正的自由文明人類誕生了。在大同世界以後,就永遠是人類的生產生活全面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而且是越來越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這就必然是人類的永久享受時代。當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許多循環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人類的生活是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人類是越來越會享受的,人類也是越來越有條件享受的,人類的社會不平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永遠存在著的。在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人們的社會差距是有所拉大的,而在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則會全面消亡這些社會差距。人類的社會差距是永遠會存在著的,如果沒有了一定的社會差距,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了。只不過在大同世界以後,人類的一切社會差距都是在人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礎上產生發展著的,而且這種差距也是很小的,它已沒有了任何對抗性。人類的社會差距是波浪式向前發展著的,在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它是在個別局部方面不斷增大著的,在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它是不斷減小以至消亡著的。它的總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不斷減小著的,但永遠也不會變成零差距。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會有一定差距,也必須要有一定差距,只有有了差距,人類社會才能不斷發展。

我們在以後人類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都必須把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這樣,我們就會看到,人類的社會生活是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人類的社會管理和人際關系是越來越簡單的;人類製造的一切機器是越來越復雜的,人類使用機器的方法是越來越簡單的;人類是越來越會享受的,也是越來越有條件享受的。

由上可見,我們必須把任何一個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尤其要把人類認識、人類種族和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無論人類歷史發展到什麼時候,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都必須這樣看。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類站得更高更高,看得更遠更遠,明確人類的長遠又長遠的發展目標,進而使人類能制定一個更長遠的科學發展戰略,並能不斷科學地修正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繼承性、科學性和全面性。人類經歷的發展循環越多,人類的歷史經驗也越豐富,人類對哲學總規律和哲學的一切分規律的理解也會越深刻越全面。這就會使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方向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確,人類所犯的歷史錯誤就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但永遠也不會完全消失。只要有人類存在,就一定會有某種錯誤,只有人類滅亡了,才會沒有錯誤。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結束後,人類就開始了全面自覺地創造歷史的全新發展時代,從此以後,人類社會的一切就都是人類自覺地有計劃地發展著的。人類社會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它必須也必然會按照人類意志來發展,它就應該象人類製造的一切機器一樣,一切聽從人類安排。當人類全面認識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規律和一切分規律即哲學總規律和一切分規律之後,人類的意志就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了完全的統一,它們之間就完全融合為一了。這時,人類的意志就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就是人類意志,我們已經很難分清它們究竟誰是誰了。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種混沌狀態,但這實質卻是人類全面自覺地按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發展自己的集中表現。

在過去的人類分散分裂時代,是人類社會支配人類、統治人類的歷史發展時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人類能力有限和人類沒有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外,主要就是因為人類的分散分裂發展。人類能力低下,使人類沒有能力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人類能力高度發展之後,也就是只有人類的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之後,才能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沒有發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使人類沒有科學方法去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人類全面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後,才能運用科學方法去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人類分散分裂發展的歷史條件下,任何一個民族或階層都不能左右全人類整體的歷史發展方向,而只能被人類整體的自發發展所支配。一切民族和一切階層都是身不由己,誰都想支配自己甚至全人類,又誰都不能支配自己和全人類,其結果就是誰也支配不了誰,大家都被歷史所支配。人類的分散分裂發展使人類的意志分散了,所以人類的意志就不可能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在人類統一的大同世界全面實現之後,全人類做為一個統一整體發展了,人類的意志完全統一了,人類意志才能完全支配人類社會發展,或者說,人類社會才能完全按照人類意志發展。在大同世界,只要通過全民公決,人類社會的一切具體制度和道德原則都是可以隨時改變的。沒有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恆原則,只有人類生活的不斷美滿和幸福快樂的發展。人類的生存發展目的實現了全面的歷史回歸——追求人類種族的全面繁榮——人類生活的不斷幸福美滿和全面享受。

⑥ 論重大歷史事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1000字論文

歷史[3],一是指過去事實的記載;二是指已過去的事實;三是指經歷,底細;四是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五是指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六是指歷史學科。是專門幫助人們研究過去史實,推測未來的學科。唐太宗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1. 過去事實的記載。 分為古代史[4]、近代史和現代史!
(1)《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納 魯肅 於凡品,是其聰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注引《吳書》:「﹝ 吳王﹞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2. 指已過去的事實。
毛澤東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資本主義絕種,要使它……變成歷史的東西。」
3. 經歷,底細。
(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便是野雞道台的~了。」
(2)清 黃人《<錢牧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變化,隨其一生之~而自為風氣。」
(3)老舍《駱駝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會留著個知道她的~的僕人。」
4. 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
(1)金一 《文學觀》:「從古帝王之業,真能赤手開創而無所憑藉者,~上,多不過三四人。」
(2)毛澤東《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中國的~,從此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3) 菡子《源遠流長》:「~在發展著,豐富著。」
5. 指歷史學科。 即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學科。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就該另編一部。」
6. 指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7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是華夏文明。中國歷史最悠久。

⑦ 歷史論文2000字

中國人民正是從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驚天動地偉業中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都是與其歷史發展走向密切相關的,都有其歷史決定性。鄧小平同志指出:「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毛澤東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把中國革命搞成功了。」這一表述,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同樣的,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為先進的中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他們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試圖按圖索驥,依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來改造中國,把中國富強的希望寄託於實行和發展資本主義。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到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以至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國民黨也曾在大陸搞資本主義,最後留下的是一個四分五裂、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歷史以其血的代價告訴我們,在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義不願意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兩、三千年,在中國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也最頑固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雖然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封建勢力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不允許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封建勢力還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勢力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毛澤東同志曾說:「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同時,也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並以其強大的經濟勢力排除和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它們決不允許中國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的資產階級也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由於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由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並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所以,他們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更沒有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才能得以生存、發展。因而,靠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中國最終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中國人民選擇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⑧ 求一篇1000字的關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的論文

戰爭是近代列強侵華的重要手段,中學歷史教材在中國近代史部分重點介紹了列強對中國發動的六次侵華戰爭的背景、經過和影響。當前,霸權主義、帝國主義仍然威脅著世界安全,區域性戰爭此起彼伏,世界並不安寧,爭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兩大主題。吸取歷史教訓,認清帝國主義本質,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在列強侵略和自身發展兩種力量的作用下,近代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全面的、深刻的社會巨變,其中最大的變化也是最本質的變化是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在中國社會的巨變中出現了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兩種趨勢。半殖民地化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半封建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的發展。 近代以來,外國資本主義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通過發動戰爭、強佔領土、迫簽條約、開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關稅、壟斷航運以及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等多種方式,對中國從政治上加強控制,經濟上大肆掠奪,文化上逐步滲透,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列強對中國的政治侵略主要表現在對中國主權的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侵犯。①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如割讓土地、強占租借地、強辟租界與劃分勢力范圍。②破壞中國的國防主權,包括破壞領海主權,在內河派駐軍艦和強行駐軍等。③控制中國海關,從關稅稅率確定到海關行政管理,直至關稅徵收使用,中國海關的基本權利逐步落入外國人之手。④破壞中國司法主權,始於《南京條約》附件中規定的領事裁判權。⑤破壞外貿自主權,始於《南京條約》附件中規定的片面最惠國待遇。⑥干涉中國內政,包括控制中央政府或實力派人物,作為侵略工具。如列強先後控制過清政府、扶持利用袁世凱、控制軍閥各派系頭目、控制國民政府及其內部有關派系等;直接影響和決定中國政府的重大決策;鎮壓和破壞人民斗爭和中國革命,使之向有利於列強利益的方向發展和演變。 列強對華以經濟侵略為主,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是為經濟侵略服務的。概括地講,近代前期以甲午中日戰爭為界,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分為不同的兩個時期。甲午戰爭以前,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他們通過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確保其商品傾銷中國市場,如何便利其掠奪中國的廉價原料。為此,列強通過增開通商口岸、控制中國海關、免收內地稅、保證其人員在華活動自由和安全並允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等方式來實現這一目的。這是這一時期列強發動戰爭的動因和確定不平等條約內容的主要依據。甲午戰爭以後,列強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和科技優勢,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強迫貸款、開設銀行、修築鐵路、開設工廠、開采礦山等。因此,確保其在華資本的安全,便成為列強在這一時期進行政治、軍事和文化侵略的主要任務。近代後期,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分布在三個階段: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帝國主義對華投資急劇增長,並向中國傾銷商品,1932年出現中國外貿史上入超的最高記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在淪陷區瘋狂掠奪。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形成獨占局面。 列強對華的文化侵略主要通過教會、學校、報刊書籍等途徑,用傳教佈道、興辦慈善事業等方式進行滲透,強制性地進行文化移植,推行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鼓吹「中國人種西來說」,胡謅「中國社會停滯論」,惟有依靠列強侵略才能發展,惟有依靠傳教士傳布福音,才能拯救中國人的靈魂等等。文化侵略具有隱蔽性強、影響深遠的特點,其主要目的是醜化淡化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從精神上麻醉中國人民,消滅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思想,配合政治、經濟和軍事侵略,以鞏固和擴大在華既得利益。列強侵華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列強侵華帶來的最大影響,其他的影響都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也是通過它而起作用的。具體分析如下:首先,中國的主權被破壞殆盡,逐步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如領土完整遭破壞,使中國長期不能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海關行政權的喪失,使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被宰割的地位,無法保護本國的民族工商業,也不能增加國家收入,僅僅有利於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允許鴉片(毒品)進口,僅作為商品征稅,不僅嚴重侵犯了中國貿易主權,而且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公使進京和在中國駐軍,使中央政府處於列強外交和刺刀的監視之下。其次,大規模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使中國逐步淪為外國侵略者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掠奪地,是造成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長期落後的根源。如巨額賠款,使中國喪失了資本原始積累的機遇,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缺少必要的資金,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存在嚴重的依賴性。自1842年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向中國勒索賠款之後,其後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賠款數額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國對外八次主要賠款達19.53億銀元,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全年財政總收入的16倍。伴隨著巨額賠款而來的是,清政府無力償還時,不得不向外國銀行團借款,忍受其高利貸盤剝。在償還賠款時,又要以白銀摺合金幣(美元、英鎊)償付,隨著金漲銀跌,列強從中撈取到更多好處,從財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國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卻越來越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依賴越來越大。中國人民也因此越來越貧困化。總之,列強的經濟侵略使近代中國成為「一窮二白」的落後國家。第三,列強在進行侵略的同時,也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列強的經濟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當然,西方列強在侵華的時候只是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其主觀動機是不希望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近代化國家,因此千方百計壓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阻撓和破壞中國社會進步。相對於它們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消極作用來看,其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無疑處於次要和從屬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國家才能走上富強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的社會發展的影響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