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文旅融合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文旅融合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發布時間:2021-03-12 12:07:33

『壹』 結合文化生活知識,談談如何挖掘和發展我們身邊的名族傳統文化

少數民族文化正面臨著來自外來文化的沖擊,以至造成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降低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對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在開發的基礎上強化保護,以推動少數民族文化旅遊和諧持續發展。可以主導項目設計,並從項目預期收益中獲得實惠。
一、少數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 少數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並負載著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包含了各少數民族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學者把它分為以下幾類: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民間傳承文化,包括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歌舞、民間游樂等;科技工藝文化;信仰、巫術文化;節日文化等我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體系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也可以說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源泉。但是,並非所有的少數民族文化都可以作為旅遊資源來開發。任何一種民族文化的內在構成部分都可以分為:顯性文化,包括富於民族特色的服飾、飲食、建築、交通工具、生產工具等;隱性文化,如各民族的倫理觀念、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顯性與隱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人生禮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節慶節日、民間藝術等。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看,這其中能作為旅遊資源具有開發價值的往往是那些顯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隱性文化通常情況下難於被外來遊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難以被作為旅遊資源而開發。因此,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是指那些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所利用,並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少數民族文化因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理論核心是吸引力因素」[2]。但在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3],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原有的文化資源進行「加工」、「再生產」,也就是說
二、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各少數民族憑借其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項,以其豐富的內容、濃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少數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豐厚資源。由於其滿足了遊客的「求新、求異、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審美和愉悅體驗的本質規定」[5],日益受到旅遊者的青睞,具有開發利用的潛力及現實的可行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以人為本,鼓勵遊客參與 以前的民族文化旅遊,各旅遊地只是通過舞台表演等形式單純地展示其文化,遊客只能像一般觀光旅遊那樣簡單地瀏覽。現在則要求在少數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創造更多的空間和機會,以便於遊客自由活動和參與,讓遊客真正體驗與目的地居民和睦相處、融為一體的感覺,親身感受各少數民族文化的韻味,讓遊客吸收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再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成更加豐潤的形式傳播於世人,傳承於後人,不僅起到一種宣傳效果,更有利於對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持續性開發利用。
2.以文化為本,突出民族化與地方化 在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要注重與當地自然旅遊資源相結合,突出旅遊資源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也就是要突出其特色。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則其作為旅遊資源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不同的少數民族之間或不同地區的同一少數民族之間,他們的文化表現形式可能會有些許差異。在開發中只有注重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才能突出自己的獨特性,因為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是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靈魂之所在。從經濟的角度看,旅遊經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只有特色鮮明,才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因此,深刻的文化內涵,鮮明的文化特色是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生命力所在。
3.開發與保護並舉,實現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目的是發展當地旅遊業,以期實現經濟效益。我們既不能盲目擴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規模而片面追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不能為了片面強調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而抑制旅遊業的發展,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要考慮文化的傳承性和環境的承載力,避免造成旅遊地吸引力降低等負面影響;必須遵循經濟、社會、環境三方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最終實現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三、旅遊開發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 在相對封閉的少數民族地區,區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於社會的總體發展,落後的經濟、封閉的環境卻成了這些民族地區保護其民族文化原生性的第一道屏障。但在發展經濟的要求和驅動下,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也使少數民族文化前所未有地受到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
1.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旅遊開發不僅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加強了少數民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尊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對本民族文化的珍視和保護。少數民族地區為了迎合旅遊開發的需要,人們修繕了當地的民居和一些歷史建築;穿起了擱置已久的民族服裝;開始製作傳統的手工藝品;開始頻繁的舉辦各種節慶活動;開始對那些瀕臨消亡的民族文化加以搶救性保護等等,不僅復興了民族傳統文化,也使那些瀕臨消亡的民族文化獲得新生。同時,通過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使本民族文化得到發展。
五、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 在旅遊業中,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相對於開發,保護似乎是一個對立的概念,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比較脆弱的旅遊資源,在開發經營中極易落入「重利用,輕保護」的粗放型發展陷阱。我們有理由對受急功近利的經濟目標驅使而造成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破壞表示憂慮,對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在現代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的今天,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就成了一個非常現實的課題。
1.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居民進行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保護的普及性教育,提高保護的自覺性 文化是根植於社會並由人來繼承和傳襲的,而這些承載文化的人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利益主體。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為了發展的需要在接受文化交流融合這一現實的同時,願意任由本民族文化的消亡。人們已受到破壞自然環境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懲罰,如果不注重保護文化生態,保證文化的多樣性,則面對的是文化資源減少、文化生態被破壞的惡果,其危害絕不亞於自然界對人類的懲罰。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在意識上的自覺和行動上的自主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基礎。因此,開發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地
區居民的發展要求,尊重他們的選擇。
2.加強對遊客的教育和管理 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遊客參與性強。遊客又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團體,其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故在旅遊過程中,應對遊客加強管理,教育、引導他們自覺遵循起碼的道德規范,學會尊重當地人的傳統與文化。
3.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 面對少數民族地區在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趨同現象,當地政府作為管理者,可以利用其職能作用,通過政策引導,發揮經濟的杠桿作用,引導少數民族文化的正態發展,使少數民族地區居民重新認識本民族文化的價值,激發他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促使他們自覺地去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政府還應在「利益均衡」的原則下,注重開發商與當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問題,使當地居民能通過開展民族文化旅遊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同時還應該注重既得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分配問題,返還部分旅遊收益用於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實現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貳』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近年來,各地紛紛挖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節。例如,深圳於2

①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各地通過舉辦文化節,挖掘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當地先進文化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舉辦文化節可以整合地方文化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舉辦文化節有利於提高人的文化素養,讓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受文化。④舉辦文化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舉辦文化節有利於優秀文化的傳播。

『叄』 如何塑造城鎮特色,突出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

如何在城鎮化復建設中塑造城制鎮特色,突出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統一,建設特色城鎮,是城鎮化進程中刻不容緩的重大問題。首先要堅持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和景觀特色有機融合的理念,依託關鍵資源稟賦,確立比較優勢,走個性化城鎮發展之路。全省應通過十大產業調整振興和「品牌興省」、「品牌興市」、「品牌興縣」戰略,引導各城鎮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山西文化與旅遊資源豐富,要走「精」、「新」、「體系化」的道路,深入挖掘山西豐厚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寶藏,打造獨具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文化旅遊品牌。還要通過園林、廣場、市區道路、建築的特色,來營造城鎮的風貌特色,確立和展現個性化的景觀文化。

『肆』 如何正確處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關系,挖掘保護和開發利用好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歷史文

淺析古建築復保護措施的合理制性

古建築修繕不同於建設工程,它是對古建築實施保護的實踐活動,是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體現。古建築保護措施的合理與否,對古建築的安全與價值至關重要。文物不能再生,在保護措施上的任何一點疏忽,其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伍』 如何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助推經濟發展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陸』 如何加強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以上內容摘自《搜狐公眾平台》

『柒』 如何充分挖掘新鄭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新鄭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名家輩出。境內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回144處,其中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7處,著名的歷史文化資料數不勝數,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當代人如何面對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呢?
一、注重保護
歷史文化資源是祖先留給後人的珍貴禮物,不僅屬於過去和現在,更屬於未來。所以,今人一定要拋棄「發祖宗財」的觀念,注重對文化的保護,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的根。
二、加強宣傳
加強對公民的教育和宣傳是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方法,學校、文保、宣傳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加強教育和宣傳。
三、適度合理開發
如何讓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化發展服務,是考驗當代人智慧的一個問題。所以,根據新鄭的歷史文化資源現狀,因地制宜地開發,發展旅遊、服務、種植等產業,一定要走發展與保護相結合的道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捌』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玖』 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紅色旅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4—2010年

(1)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共由此開始探索農村包圍專城市、武裝奪取政屬權的革命道路;遵義是長征途中的重要一站,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遵義會議在此召開。
(2)有利於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利於培育和發展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3)長征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於戰斗,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善於團結,顧全大局。

『拾』 淺談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

內容摘要: 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有特色,要高起點進行規劃,明確長遠發展目標;深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旅遊資源。通過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既凸現資源優勢,也形成文化業和旅遊業互動共進的良性循環,應整合各種資源,開辟科學合理的旅遊路線。

西部大開發十年來,拉薩市旅遊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9年,拉薩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20萬人次,實現收入32.8億元,旅遊業總收入佔全市GDP比重超過20%。

近年來,拉薩市又開始著力打造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眾所周知,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但是生態環境脆弱。要讓民族文化繼續發揚光大,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使經濟、效益、生態平衡發展,旅遊也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拉薩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拉薩旅遊開發必須注重高原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堅持規劃先行、實現科學開發,堅持保護為先,堅持精品路線,堅持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從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市場宣傳促銷、旅遊服務等多渠道多層面加強旅遊環保宣傳教育,做好道路沿線和重點旅遊景區(點)的垃圾污染清理整治工作。在景區景點周圍禁止採石、采礦、挖沙、開荒、狩獵和採伐林木等破壞景觀的行為。遵循旅遊環境承載力規律,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著力推進生態旅遊和綠色旅遊,積極推廣生態旅遊產品,如徒步旅遊、鄉村生態旅遊,使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親身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

一個地區的旅遊吸引力主要來自其旅遊資源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有特色,要高起點進行規劃,明確長遠發展目標;深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旅遊資源。

拉薩的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但是這些資源尚未得到合理的開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要向產業領域拓展,把文化優勢放到旅遊市場加以發揮,把廣闊的旅遊市場作為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平台。旅遊業要將文化、文藝隊伍作為發展、繁榮旅遊產業的有生力量,充分發揮專業、民間文藝人才和開發商的作用,把文化推向旅遊市場,挖掘獨特的文化資源,活躍旅遊市場。通過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既凸現資源優勢,也形成文化業和旅遊業互動共進的良性循環,應整合各種資源,開辟科學合理的旅遊路線。

與文旅融合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