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釣魚發展歷史

釣魚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2 09:02:37

A. 垂釣的發展


秦漢時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封建文化的繁榮。桓寬《鹽鐵論·剌權》中說,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臨淵釣魚,放犬走兔,隆材鼎力,蹋鞠斗雞」。漢嚴忌《哀時命》:「下垂釣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可見,垂釣作為—項娛樂活動也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普及起來。
考古發現的漢代畫像石圖案中,很多題材是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其中也有很多圖案是反映釣魚活動的。如山東滕縣馬王漢墓出土的畫像石釣魚圖。畫面上,垂釣者正在起釣竿,把上鉤的一條大魚提出水來。
在廣泛開展釣魚活動的基礎上,漢代釣魚技術已有新的進步。西漢時成書的《淮南子》一書中,記有一種利用谷殼浸水加熱後拌以昆蟲油脂等配料、再經發酵而製成的誘餌集魚的方法,很類似現代釣魚時常用的「撒餌作窩」方法。
東漢王充《論衡》一書中記有當時發明的一項誘魚新技術,是利用魚類色感靈敏的特性研製了塗有紅漆的木魚模型,放入水中後隨水流而浮動,以此來招引魚類攝食。這種方法;很類似於當今的模擬餌釣法。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的動盪以及朝代更替的頻繁,使釣魚活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項活動並沒有因此而間斷,很多志士文人仍操竿於江河之濱,寄情於湖海之畔。如魏文帝曹丕、晉代潘尼,潘岳、南朝的沈約,劉孝威、戴嵩、張正見,陰鏗等著名人士都喜愛釣魚,並且寫出很多以釣魚為題材的優秀詩篇。
隋唐時期,封建文化日趨繁榮。釣魚活動也作為當時人們文化生活的一個方面而開始活躍起來,並在釣魚製作技術上有了新的突破。據研究,唐代已經發明了輪竿,當時稱之為「釣車」,陸龜蒙在《漁具詩》中特別描述了日夜裡使用輪竿釣魚的情景。輪竿的發明在古代釣魚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代表高度文學藝術水平的唐詩中,有很多以釣魚為題材的佳作。比如:自號「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寫了《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糾雨不須歸」。著名詩人柳宗元作《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1]此外,還有儲光羲、沈全期、杜甫等很多詩人都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可見,在唐代釣魚這項娛樂活動不僅被志士文人所青睞,而且為眾多的人們所喜愛。
北宋時期釣魚活動開展得最為活躍。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宦慰曾開設金明池和瓊林苑為收費釣魚場,並且設置了專門出售釣魚牌的機構——池苑所。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售票釣場了。
河北出土的釣龜紋瓷枕上,有一兒童弓身立於岸邊執竿垂釣,水中三條栩栩如生的小魚正在爭吞釣餌。這件宋代釣魚紋瓷枕不僅是瓷器史上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釣魚史上—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宋代大量的有關釣魚的繪畫,瓷器圖案以及文獻記載,突出地反映了這時期釣魚活動和垂釣教術的全而發展。
元明清時期,是我國釣魚史上繼往開來的時期。在兩宋的基礎上,明清時期的釣魚活動更為普遍。不僅詩人畫家喜好釣魚,很多婦女兒童也都加入了釣魚的行列。清代吳友如的《婦女釣魚圖》和《稚子作釣鉤圖》,再現了當時豐富多採的釣魚活動。

B. LM釣魚成長歷程

一直在哀號門口釣變異魚
到225做了大師任務再回來到300
釣魚都升的慢的,後來都是10多條1點
去哪都差不多,高級地方稍微快點
有魚釣都會升的,還不如這賺錢多
BL在辛特蘭有個簡單的任務就給個+25的
LM只有凄涼開貝殼陷阱出+20的

C. 釣魚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我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釣魚也同其他各種物質生產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大約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從我國的歷史看,無論是猿人階段的原始人群,還是新人階段的母系氏族社會,絕大多數的穴居或村落都選址在近山靠水的地方,這對於利用自然條件從事漁獵生產十分有利。在距今四五十萬年的猿人遺存物中發現有各種魚類遺骨。新石器時期的遺址 中,魚骨的發現就更多了。它表明人類在幾十萬年之前就同魚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代捕魚方法很多。最早是徒手捉魚、用石塊砸魚以及用樹枝條抽打魚。後來人們學會了製造工具,於是又出現了射魚、叉魚和釣魚。釣魚屬於古代漁業生產項目之一。在捕捉魚類的活動中,人們通過觀察逐漸發現魚類對落入水中的昆蟲、草葉、草籽、穀物顆粒以及一些小動物的屍體等都很貪食。從而受到了啟發,於是就利用魚類的這種生活習性發明了釣魚。起初,人們使用鋒利的石片將動物的皮、筋等割製成皮條或筋條,也有的直接利用動物的腸子。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進行釣魚了。開始人們將獸皮條的一端放入水中招引魚來吞食,待魚吞食一段之後,猛拉皮條將魚拉出水面。在採集活動中,人們逐漸對植物的纖維,如野麻、葛藤等有了一定的認識,於是便利用這些纖維來搓制索。繩索的出現很快被用來釣魚。這些可算是最初的釣線了。當人們使用野麻繩等纖維釣線時,就不得不使用釣餌了。這樣便出現了釣線和釣餌的分離。這種古老的釣魚方法是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一致的,其成功率是可以想見的。 為了提高垂釣的成功率和釣到更多種類的魚,人們發明了魚卡。古代釣魚卡是利用獸骨磨製而成的,釣魚卡的兩端尖銳鋒利,中間稍寬,並有系釣繩的凹槽。釣魚卡使用時,將釣線系在魚卡中部凹槽內,然後將魚卡穿上釣餌(蚯蚓)放入水中,待魚吞食釣餌後魚骨卡橫卡於魚嘴之中,或待魚排水時順腮而出橫於腮外,適時提繩便可釣獲。後人傳說姜太公直鉤釣魚,似乎不可思議,其實使用的「直鉤」正是魚骨卡之類的釣具。這種古老的釣法一直沿用至今,即可為證。 後來人們受到荊棘和鳥爪的啟示,發明了綁制魚鉤。這種綁制魚鉤是魚鉤的前身,使用起來比較粗笨和不牢靠,但其開魚鉤之初始也可稱為人類智慧的結晶。 新石器時期磨製技術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骨魚鉤的出現提供了技術條件。進而人們發明了骨魚鉤。 第一類魚鉤是屬於初期的組合魚鉤,有的是鳥爪鉤和人工製作的骨質鉤尖。這種鉤綁扎在另外的鉤柄上才能使用。 第二類魚鉤的鉤形已經基本完整,鉤身全部是由一塊骨頭磨製而成。鉤尖鋒利,製作也比較精細。有的鉤尖向內側彎曲使釣到的魚不易脫鉤而去。但這類魚鉤上還沒有倒刺。 第三類魚鉤已基本定型,除具備第二類魚鉤的全部特點之外,鉤尖處均制出倒刺,多數倒刺在內側,亦有在外側的。 第四類魚鉤是從第三類魚鉤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這類魚鉤不僅有內倒刺,而且有外倒刺。外倒刺一般在骨魚鉤前鉤彎處的外側。這種魚鉤一般被魚吞入後很難吐出來。在魚鉤製作技術上是一創新。這種內外均有倒刺的魚鉤,現代仍然使用,足見其源遠流長。 釣魚的性質由生產演變為娛樂的基本原因是漁業生產展的結果。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網具捕魚已經廣為採用,這就使得釣魚在整個漁業生產領域中的地位愈來愈無足輕重,逐漸成為一種輔助性的漁業項目,甚至幾乎被淘汰。 但是,由於釣魚所用的釣具成本微小,容易製作,使用也非常方便;特別是作為一種娛樂、休息,釣魚依然鼓舞著人們的情趣,並且一直延續下來至今不衰。釣魚性質的演變使釣魚從生產領域跨入文化生活之中,這個轉變至晚 完成在商周之際。《尚書·大傳》記載︰「周文王至溪,見呂望釣。」呂望又稱姜子牙,人稱姜太公。「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典故流傳千古。姜太公釣魚不在於得魚,而是以釣魚為休息娛樂。以此來消磨時間等候文王 的到來。姜太公釣魚完全脫離了生產的性質。從此,釣魚活動以它嶄新的面貌和獨特的內容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始了釣魚史上的新紀元。

D. 垂釣的起源

垂釣的起源歷史: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高雅古樸的垂釣活動作為我們古老文明的一個小小側面伴隨著祖國的歷史延續下來,歷數千年而不衰,日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在內陸淡水水域開展垂釣活動由來已久。
它起源於古代先民的生產活動,隨著生活環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從生活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充滿趣味,充滿智慧,充滿活力,格調高雅,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中華大地有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為垂釣提供優良的自然釣場和豐富的魚類資源。古往今來,無數釣魚愛好者陶醉於這項活動之中,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走向河邊、湖畔,享受生機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風吹走了城市的喧囂,釣竿的顫動帶給老人以童子般的歡樂,八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夥子也會「靜如處子」....此中樂趣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三百多年前,世界聞名的釣魚大師愛扎克.沃你頓曾預言:釣魚將成為全世界人民廣泛喜愛的活動。今天,垂釣已經風靡世界。在大陸與台灣,這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民的青睞,發展形勢十分喜人。
從釣具的發展看我國淡水垂釣的淵源
大約五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形體已經進化到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學人會了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氏族社會逐漸形成。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就是相傳的神農、黃帝、堯、舜等時期。在這個接段,我國產生了輝煌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近幾十年發掘的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勝中,除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用獸骨磨製的刀、齒、鏃之外,還發現了很多魚叉和魚鉤,這對了解我國的垂釣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勝發現的骨制魚釣和黑龍江小興凱湖崗上出土的骨制魚鉤,距今大約有六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發現得最早的釣魚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時代勝中,如黑龍江的寧安遺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阿善遺址等,都發現了許多骨制魚釣。這些魚釣的造型多樣,其中有的在鉤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數魚釣還磨有拴釣線的槽,由此可證明當時磨出了的垂釣活動已具有較高水平。這些遺址都位於內陸地區淡水水域釣魚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國最早的關於竹製釣竿的文字記載見於二千多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比如在《季風》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的詩句(淇,指黃河的一條支流,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北部),這表明了春秋載國時期,人們已經用細細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釣了。
古代名人時尚釣魚活動
古往今來,人們都把釣魚看作為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古代很多名人、學者都喜愛釣魚,雖然他們垂釣的目地不相同,但培養高土雅的情趣是安全一致的。我國第一個有名氣的釣魚人不是人們熟知的姜太公,而是古帝舜。
舜號有虞氏。《孟子.離數篇》說:「舜生於諸溤(音平ping,今山東諸城)?.卒於鳴條(河南開封附近),東夷人也(舜居住地在東方)。」舜很有才幹,被推為部落聯盟的大酋長。大酋長有權祭天、巡狩。有一次,雷澤(今山東東阿、菏澤、梁山、壽張一帶)的漁民爭著開墾雷澤邊上的土地,釀成氏族間的大械鬥。舜知道了,就親自排解。他沒著雷澤巡視,餓了就釣魚充飢,很快平息爭地械鬥。堯、舜、禹是部落聯盟解體前最後的三個大酋長。那時生產還很落後,人們以狩獵、捕魚為主要謀生手段。舜出巡時釣魚是為了獲得食物,這與後世的娛樂性垂釣是不相同的。
駕八駿出巡的穆天子——周穆王姖滿,是一位大游歷史家,是繼舜之後第二個有名的釣魚人。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東征途中,常在水邊垂釣。在西征時,有一次出巡到因氏國,他在黃河邊上一邊釣魚,一邊觀看河邊參天的古小木 。周穆王時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諸侯朝聘貢獻的玉帛、獸皮、珍玩和地方特產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黃河之畔垂釣,已不是為了獲得食物,而是消遺娛樂了。
只知道中國的,外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知道了

E. 釣魚在我國的歷史有哪些記載

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中就有骨質的魚鉤,在鄭州出現葯商朝早期遺址的內出土器物中,有青銅制容的魚鉤,由此看出,釣魚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

《史記·齊太公世家》就有記述姜太公垂釣於渭濱,與周文王相遇,後助武王伐紂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東漢高士嚴子陵,清貧一生,寧願垂釣於富春江畔,也不願入朝為官,去吞食那「富貴榮華之鉤」,已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詩經》、《左傳》等都有對釣魚活動的描述。《紅樓夢》里也有寫小姐們在大觀園內釣魚取樂的情景。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釣魚視為一種高雅的活動。

F. 中國釣魚比賽的發展經歷哪些歷程

釣魚活動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考古學家在對古人類遺址和出土文物的研究中發現,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猿人遺址中,就有各種魚類遺骨相伴,它表明人類生活和兔類密切相關。當時的捕魚活動僅僅是生存的一種手段,是一種生存的本能,因此在這個時候不可能賦予休閑的意義。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逐漸不再以魚類為主要食物,此時的釣魚活動已經有了休閑或者說其他一些特殊的意義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是眾人皆知的典故。可見,當時姜太公釣魚絕不是為謀生而釣魚,已是為娛樂或別的原因而釣了。這標志著至少從商周時期開始,釣魚活動已經從原來的謀生手段演變成為高雅的娛樂活動了。

進入了現代社會,一周繁忙地工作了5天,生活在城市噪音、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大腦細胞就會過早疲勞和衰老,心情就會煩躁,便會患精神憂鬱症或滋生其他慢性病。人們在緊張的勞動、工作之餘,帶上漁具到郊外水域去垂釣時,沐浴於陽光下,在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遠眺青山綠野,心情會格外舒暢,全身疲勞也會一掃而光,不僅可增強體力,還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為了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競技水平,讓所有的人都熱愛上這種高尚的休閑保健活動,釣魚比賽便走上了歷史舞台。國家體委根據廣大群眾的心願和垂釣的體育娛樂特點,在1980年批准成立了第一家地方性的釣魚協會——無錫市釣魚協會。1983年9月,由國家體委牽頭,經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批准,在無錫市正式成立了中國釣魚協會,國家體委決定將釣魚活動列人體育項目。葉劍英元帥和王震副主席生前曾先後出任中國釣魚協會名譽主席,在他們的過問、參與和推動下,中國釣魚事業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至1983年底,江西、江蘇、重慶、上海、沈陽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地方性的釣魚協會。到目前為止,我國釣魚運動愛好者的總人數已逾9000萬人。從1984年9月2日至4日全國首屆釣魚比賽在北京隆重舉行。到2003年底,已舉行過19屆全國釣魚比賽,各省、市及各單位釣魚協會也舉辦了大量不同級別、不同規模的釣魚比賽,受到了各階層人士和廣大釣魚愛好者的歡迎。同時國際間的友好賽也逐年增多,為此中國釣魚協會專門制定了釣魚比賽規則和釣魚比賽競賽規程。全國各級釣魚協會以及企業、社會團體、新聞單位等舉辦的杯賽、聯誼賽、名人賽、國際邀請賽活動層出不窮,如「老漁翁杯」賽、「釣王杯」賽、東南亞地區釣魚邀請賽、「鉤王杯」釣鯽高手賽、「鴨鴨杯」釣魚邀請賽、「金百利杯」十大釣手通訊賽、「老鬼杯」全國釣魚大獎賽、「淡水魚十大釣尹」通訊賽、「三八杯」賽、「健力寶杯」賽以及從2000年開始舉辦的全國女子釣魚比賽等釣魚比賽遍地開花。這些垂釣比賽活動的蓬勃發展,開創了我國釣魚活動的新局面。

G. 釣魚的由來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高雅古樸的垂釣活動作為我們古老文明的一個小小側面伴隨著祖國的歷史延續下來,歷數千年而不衰,日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在內陸淡水水域開展垂釣活動由來已久。
它起源於古代先民的生產活動,隨著生活環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從生活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充滿趣味,充滿智慧,充滿活力,格調高雅,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中華大地有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為垂釣提供優良的自然釣場和豐富的魚類資源。古往今來,無數釣魚愛好者陶醉於這項活動之中,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走向河邊、湖畔,享受生機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風吹走了城市的喧囂,釣竿的顫動帶給老人以童子般的歡樂,八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夥子也會「靜如處子」....此中樂趣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三百多年前,世界聞名的釣魚大師愛扎克.沃你頓曾預言:釣魚將成為全世界人民廣泛喜愛的活動。今天,垂釣已經風靡世界。在大陸與台灣,這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民的青睞,發展形勢十分喜人。
從釣具的發展看我國淡水垂釣的淵源
大約五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形體已經進化到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學人會了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氏族社會逐漸形成。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就是相傳的神農、黃帝、堯、舜等時期。在這個接段,我國產生了輝煌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近幾十年發掘的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勝中,除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用獸骨磨製的刀、齒、鏃之外,還發現了很多魚叉和魚鉤,這對了解我國的垂釣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勝發現的骨制魚釣和黑龍江小興凱湖崗上出土的骨制魚鉤,距今大約有六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發現得最早的釣魚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時代勝中,如黑龍江的寧安遺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阿善遺址等,都發現了許多骨制魚釣。這些魚釣的造型多樣,其中有的在鉤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數魚釣還磨有拴釣線的槽,由此可證明當時磨出了的垂釣活動已具有較高水平。這些遺址都位於內陸地區淡水水域釣魚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國最早的關於竹製釣竿的文字記載見於二千多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比如在《季風》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的詩句(淇,指黃河的一條支流,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北部),這表明了春秋載國時期,人們已經用細細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釣了。
古代名人時尚釣魚活動
古往今來,人們都把釣魚看作為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古代很多名人、學者都喜愛釣魚,雖然他們垂釣的目地不相同,但培養高土雅的情趣是安全一致的。我國第一個有名氣的釣魚人不是人們熟知的姜太公,而是古帝舜。
舜號有虞氏。《孟子.離數篇》說:「舜生於諸溤(音平ping,今山東諸城)?.卒於鳴條(河南開封附近),東夷人也(舜居住地在東方)。」舜很有才幹,被推為部落聯盟的大酋長。大酋長有權祭天、巡狩。有一次,雷澤(今山東東阿、菏澤、梁山、壽張一帶)的漁民爭著開墾雷澤邊上的土地,釀成氏族間的大械鬥。舜知道了,就親自排解。他沒著雷澤巡視,餓了就釣魚充飢,很快平息爭地械鬥。堯、舜、禹是部落聯盟解體前最後的三個大酋長。那時生產還很落後,人們以狩獵、捕魚為主要謀生手段。舜出巡時釣魚是為了獲得食物,這與後世的娛樂性垂釣是不相同的。
駕八駿出巡的穆天子——周穆王姖滿,是一位大游歷史家,是繼舜之後第二個有名的釣魚人。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東征途中,常在水邊垂釣。在西征時,有一次出巡到因氏國,他在黃河邊上一邊釣魚,一邊觀看河邊參天的古小木 。周穆王時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諸侯朝聘貢獻的玉帛、獸皮、珍玩和地方特產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黃河之畔垂釣,已不是為了獲得食物,而是消遺娛樂了。

H. 魚鉤的發展史什麼樣的

魚鉤和魚竿是從事釣魚活動的專用工具。它是人類在長期的釣魚過程中逐漸發明的,並且隨著釣魚活動的發展而不斷地得以改進。因此,魚鉤和魚竿的製作突出地反映著古代釣魚技術的發展水平。

魚鉤是獲魚的直接工具,在竿、線、鉤、漂、墜、餌中,與餌一樣,發明得最早,改進得最多、最快。竿釣的發明,是因為魚有自衛能力,不肯近前,於是人們在釣魚實踐中發明了竿釣。

魚鉤在我國最早使用的是獸骨或禽骨劈磨而成的直鉤和微彎鉤,稱之為魚卡。其兩端呈尖狀,磨得鋒利,中間稍寬,並磨出系繩的溝槽,或鑽有穿釣線的小孔。

到了新石器晚期,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出現了彎鉤,有倒刺和無倒刺兩種骨制。

在考古挖掘中,發現離現代年代越近的新石器時期,氏族社會晚期,所製作的魚鉤越精細而科學,有倒刺的魚鉤也越來越多。

鉤的形狀也逐步有講究,不僅有短柄,也有長柄,龍門的寬窄也有區別。鉤尖的彎度,鉤的形狀也不同,以適應釣取不同的魚類和運用於不同的水域。

在有些墓葬中,還發現一些石鉤和玉鉤。雖然歷經幾千年,仍舊可看出其精心磨製的痕跡。這些鉤都較魚鉤大而重,鉤尖也鈍。原來這些鉤是沒有使用的痕跡。

骨魚鉤的出現,是釣魚歷史上的偉大創舉,而金屬魚鉤的問世,表明我國古代釣魚活動已經由手工磨製進入由金屬冶煉的新時代,這不僅是釣魚事業的一大進步,更說明這個活動已大步跨入文明時代。

魚鉤

I. 人類會釣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原始社會或者古代哪個朝代出現

原始社會不知道有沒有。樓上那位說博物館的情況也只能是揣測罷了。並沒有史料版佐證(那時權候根本沒文字估計也只能如此了)。目前來說我們可追溯的最早歷史不過夏商周罷了,因為有龜殼文字。 明文記載的周有個叫呂望的他釣過魚而且直鉤的,只釣王侯將相. 後賜姓姜;鼎鼎大名的姜子牙。

J. 魚竿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古代的魚竿產生於何時、何地,已無跡可考。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發明魚鉤後,僅用藤蔓、棕櫚、腸衣等作線釣魚。

竿的材料不外乎樹枝、蘆葦、竹、荊條之類,總之可以延長手臂使鉤拋遠施釣的長而輕的植物,似乎都用過了。竹竿又輕又堅韌,古代似乎每地均有所用,而且一直流傳下來。

用其他植物枝幹做釣竿的也不少。荊條,是無刺的灌木,種類很多,多叢生原野,光滑柔軟,堅韌不易斷,可以作釣竿。

用多種隨手可得的植物枝幹作釣竿,是為了釣到魚而發明的臨時工具。待到釣魚上升到娛樂階段,釣魚為了享樂,不免要在竿子上做些文章,使其既美觀又適用。比如在竹釣竿繪上或刻上美麗的花紋圖飾,使竿具有觀賞價值。

我們的祖先在連續不斷的釣魚實踐中,還發明了拋竿。

到了清代,已有關於延繩釣的詳細記載,《古今圖書集成》更有大量涉及釣魚內容的敘述。

這些都表明,我國的釣魚歷史源遠流長,經驗十分豐富。

魚竿

閱讀全文

與釣魚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