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寧社會發展歷史沿革

南寧社會發展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21-03-12 08:17:18

A. 南寧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南寧在發展,是個天氣還算舒服的城市,但就像前段時間看到的新聞說,南寧是個缺少人文細節的城市···的確如此,希望會變更好吧·

B. 南寧的人,過來看看,有問題,很簡單的

我也是南寧的哦
南寧簡介
歷史沿革
南寧古代屬於百越領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置大興郡,以現今南寧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至今已有1680多年歷史。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之意而定名「南寧」,南寧由此得名。建國後南寧被確定為廣西省省會。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科技、信息中心。

行政區劃和土地面積
南寧市轄興寧、江南、青秀、西鄉塘、邕寧、良慶6個城區,武鳴、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6個縣。全市總面積2211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655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0多平方公里。

人口與民族
全市戶籍人口648.8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4.1萬人。南寧聚居著壯、漢等民族,其中壯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一半。全市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以及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除了傳統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外,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社節、糍粑節、嘗新節、中元節、寒衣節、灶王節。南寧的民間舞蹈、戲劇豐富多彩,有獅子舞、春牛舞、邕劇、粵劇、師公戲、八音表演等。壯族人民創造了刺綉、壯錦、竹篾編織、木器、制陶、雕刻、繪畫、剪紙、扎染和蠟染服飾等傳統工藝,這些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是壯族獨特文化積淀的精髓,一直流傳至今。

自然環境
南寧位於東經107 º45—108 º51´,北緯22 º13—23 º32´之間。城區居於廣西四大盆地之一的南寧盆地,平均海拔74—79米,最高處496米。南寧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7℃,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全年無霜期345—360天,有「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之說。

區位條件
南寧毗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上的樞紐,也是西部唯一的近海省會(首府)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南寧舉辦,使南寧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
作為華南、西南、東南亞三大經濟圈的中心,沿海與腹地的經濟區域結合部,南寧擁有日趨完善、四通八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路。高速公路直達桂林、柳州、北海等地;內河航道直達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民用航空已開通多條國內外航線,通達國內各主要大中城市,國際航班可直達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經過南寧的鐵路有湘桂線、南防線、南昆線、黎湛線、黎欽線,縱橫貫通的鐵路網直達全國各大中城市。

自然資源
南寧有豐富的水資源、礦產資源、農副產品資源、動植物資源、中草葯資源、旅遊資源。南寧地處嶺南有色金屬地帶,已勘探發現的有錳、鋅、鉛、金、銀、煤、石英砂、水晶、重晶石、白雲石、花崗岩等41種,為全國已知礦種的三分之一。南寧是廣西重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盛產水稻、玉米、甘蔗、木薯、花生、豆類、麻類、茶葉、花卉等,尤其盛產香蕉、菠蘿、芒果、荔枝、扁桃、龍眼等40多種亞熱帶水果,一年四季瓜果飄香。中草葯資源有砂仁、淮山、半夏、茯苓、銀花、桂皮等300多種。

旅遊景區景點
南寧是廣西旅遊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北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接國家旅遊度假區北海銀灘。市區內有青秀山旅遊名勝風景區、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鳳凰湖、揚美古鎮、石門森林公園、人民公園、南湖公園等景區景點;郊縣景區景點有伊嶺岩、大明山自然保護區、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金倫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龍湖、三里洋渡風景區、龍虎山自然保護區、昆侖關抗日舊戰場遺跡等。南寧旅遊突出「綠城美、壯鄉情、南國風」的特點,開辟有「綠城風情游、八桂風情游、中越跨國游、南國邊關游」等旅遊經典線路。

地方特色飲食
南寧薈萃了國內外許多地區的菜系佳餚和各式風味小吃。南寧是桂菜的主要展示地,桂菜作為具有濃郁廣西地方特色的菜系,與粵菜同為嶺南飲食文化的代表,講究鮮、淡、嫩、爽、滑及營養科學,富於季節性變化。以粉食、糯米食品等為代表的各種風味小吃更是樣多味美,珍、奇、精的飲食加之深厚的民族風情,自成桂系一派,讓遊人大快朵頤,大開眼界。富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飲食有八寶飯、粥品、酸品、田螺、八仙粉、捲筒粉、干撈粉、老友粉、老友面、檸檬鴨等。
城市建設
2001年,南寧市提出了城市建設管理「136」目標,即「一年小變化、三年中變化、六年大變化」。現在,基本建成了「五橫三縱四環」的交通網路,日趨完善的服務設施以及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南寧市是5個首批獲得全國城市建設最高獎「中國人居環境獎」的城市之一,同時還獲得「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城市衛生檢查評比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

開發區與新區建設
南寧市的開發區現有國家級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治區級南寧華僑投資區、自治區級南寧六景工業區,是南寧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位於城西北,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具有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設有一系列社會化服務機構,為入區企業提供「一門式」服務。

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行使市一級管理許可權,位於城南,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開發土地已「五通一平」。

南寧華僑投資區(中國—東盟經濟園區)位於北郊,高速公路距市中心40多公里,面積17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土地、人文和區位優勢,引進了新加坡工業園、印尼工業園,將成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新載體。

南寧六景工業區位於南寧市東面,高速公路距市中心60多公里,桂海和南廣兩條高速公路、湘桂和黎欽兩條鐵路、邕江黃金水道交匯在這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充分發揮城市功能,促進城市發展,近年來南寧市按照合理利用城市空間、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的思路,引進了國際城市規劃新理念,以功能性、樞紐性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相思湖新區、鳳嶺分區、南湖分區的開發。

投資軟環境
1992年6月國務院批准南寧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以來,南寧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設立行政審批辦證大廳,提供方便快捷的審批通道。外商在南寧市投資辦企業可以享受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沿海開放城市、西部地區優惠政策和南寧市各個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其中企業所得稅為15%。新辦企業享受「免五減三」,即前五年全免所得稅,後三年減半徵收所得稅。目前,已有來自美國、德國、泰國以及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南寧投資。

節會活動
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天在南寧舉辦。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東盟各國商務(貿易)部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博覽會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洽談、高層論壇、文化交流於一體,旨在加強中國與東盟的睦鄰友好和經濟貿易聯系,配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並展示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成果。2004年首屆博覽會取得圓滿成功。同時,每年金秋都在南寧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暨南寧國際教育展覽會、廣西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節會活動。

2004年經濟和社會發展
——經濟發展創新高
地區生產總值588.86億元,增長13.2%,是近10年來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102.75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184.97億元,增長18.2%;其中工業125.8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301.14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比重為17.45:31.41:51.14。財政收入74.63億元,增長22.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60.76億元,增長36.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39.41億元,增長15.12%。實際利用外資 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5.25億美元,增長2.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0元,增長9.1%。

——工業繼續加快發展
工業實現了多年未見的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發展局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3.65億元,增長24.55%。工業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約3.5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2.13億元,增長73.1%。

——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成效
農業呈現了增長加速、結構優化的良好局面。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例達到1:1.07;養殖業發展勢頭好,肉類、牛奶、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26%、41.19%和6.77%。牛奶產量名列全區第一。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成效,糧油、木薯澱粉、羅非魚、乳業等農產品產業鏈初步形成。

——消費市場活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幅度創「九五」以來新高。房地產銷售持續火爆,汽車、通訊等消費熱點不斷。旅遊總收入73.07億元,增長17.5%。旅遊、會展和信息等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首屆博覽會吸引境內外參展商、采購商1.8萬人,接待海內外觀眾35萬人次,商品貿易累計交易總額10.33億美元。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內外資合同引進資金256.08億元,增長1.01倍;實際到位資金122.54億元,增長1.05倍。首屆博覽會共簽約項目72個,其中合同項目47個,項目總投資157.63億元,簽約金額創歷屆投資貿易洽談會新高,居全區首位。積極參與和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廣東、香港和澳門合作實現歷史性突破,成功簽訂了廣東工業園、廣東商業街、香港街、澳門街項目合作協議。積極推進與東盟的合作,中國—東盟經濟園開發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加強失業人員培訓等工作,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就業崗位5.37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0元,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2466元,增長10.53%。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28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教育品牌,優質高中資源已佔高中教育資源的36%。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段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各縣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完成一批農村中小學校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改造和「兩基」攻堅項目。市縣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區、鄉鎮衛生院及重點醫療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市衛生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民歌藝術節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全民健身網點進一步普及。

2005年主要工作
按照「當好東道主,服務博覽會,推進大開放,建設大南寧」的總體思路,深入實施「農業穩市工程」、「工業強市百億投資工程」、「城建美市百億投資工程」、「商貿活市百億投資工程」,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和諧南寧。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加快發展步伐
一是以培育支柱產業為重點,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百億投資工程」,努力打造區域性先進製造業基地。進一步培育、壯大鋁加工、生物與制葯、電子信息、食品卷煙等支柱產業。繼續對開發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營」,做大做強開發區。突出抓好電廠、鋁加工兩大工業項目建設及市中心區重污染企業的改造搬遷。支持縣區辦好一批工業集中區,發展特色工業。加快發展具有南寧特色的科技型、服務型、就業型的都市型工業,使之成為工業新增長點。
二是以優化發展環境為目標,全力實施「城建美市百億投資工程」,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把城市建設作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優化發展環境的關鍵點來抓,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建設管理「136」目標。堅持「以邕江為軸心,完善西擴,決意東進,南北兩翼擴展」的城市發展思路,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
三是以建設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為目標,全力實施「商貿活市百億投資工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建設面向華南、西南以及東盟各國的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證券、會展經濟、電子商務等支持經濟高效運行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信息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業和旅遊、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行業。優化服務業產業布局,合理規劃商貿網點,形成新的商貿中心區。

四是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會戰」為突破口,深入實施「農業穩市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確保農民增收。堅持用工業化、城鎮化的思路謀劃「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建設一批農村交通、水利、生態文明村工程。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促進糧食增產。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集中力量扶持優質谷、蔗糖、木薯、蔬果、花卉、畜牧、水產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積極扶持、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五是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繼續做好國家「重要技術標准研究」專項試點工作,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提高區域科技創新水平。大力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高等教育、黨校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做大做強優質教育資源,把南寧建設成為求職求學的理想之地。加快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全民公共衛生體系,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抓好基層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辦好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和「風情東南亞」晚會,進一步增強南寧文化交流的能力。

——利用大平台,實施大招商,推進大開放
進一步擴大博覽會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南寧與東盟乃至全世界各國的更緊密合作。主動融入粵港澳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積極參與中越兩國共同商定的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及環北部灣經濟圈建設。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企業擴大外貿出口創造條件。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南寧
把促進擴大就業再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就業問題,逐步建立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認真貫徹落實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強政府就業指導和服務,抓好就業培訓,鼓勵農村富餘勞動力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就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和勞動力市場,大力發展社區就業和農村就業。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加強農村「五保村」建設。

本世紀前二十年發展思路
本世紀前二十年建設目標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758億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11400元;
第二步,到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1516億元,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生產總值21300元,比全國提前6年實現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第三步,到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27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6500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00萬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在以上目標下,幾大戰略構想是:

——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區域性大樞紐。構築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邕江和主要交通干線為主軸,由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點城鎮-小城鎮組成的大南寧城鎮體系,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優化經濟布局,建設產業發展大基地。加大工業投入,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優化服務業布局,形成以城區為中心,縣城、小城鎮和農村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擴張型、輸出型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建設區域性大市場。加快建設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區域性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集散中心,增強城市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

——服務博覽會,構建對外開放大平台。規劃建設中國-東盟經濟園、國際商貿城,建設完善會展中心、中高檔賓館等基礎設施。全面拓展與東盟各國乃至世界的合作領域,擴大雙向投資,發展貨物及服務貿易,加強經濟技術合作與文化交流。

——建設「中國綠城」,營造可持續發展大環境。發展綠色經濟、營造綠色環境、建設綠色通道、培育綠城文化、造就綠城文明,力爭實現「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的目標。按照「136」目標,全面加大投入,突出基礎設施,重點路橋建設,推動新區開發,加快舊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建設標志工程,加強城市管理,提高環境質量,發展社會事業。

——建設國際性現代化城市。抓住機遇,著眼於未來,建設國際性現代化城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把南寧建設成為開放之城、樞紐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平安之城、和諧之城、可持續發展之城。

C. 南寧城市發展近年來的變化

變化就是大橋很多,沒人上。公路很寬沒人開。高層寫字樓很多,沒人租。住宅很多沒人買。
完畢。

D. 南寧的歷史由來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建晉興郡,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歷經1700年春秋變幻。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邕」由此而來。

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年2月8日被確定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首府。

(4)南寧社會發展歷史沿革擴展閱讀:

南寧的風景名勝:

早在宋代,當時的文人墨客就評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懷古、青山松濤、象嶺煙嵐、羅峰曉霞、馬退遠眺、弘仁晚鍾、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隨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中的許多景觀已成記憶中的往事。南寧十大景觀(揚美古風、青山塔影、明山錦綉、望仙懷古、伊嶺神宮、南湖情韻、龍虎猴趣、邕江春泛、鳳江綠野、九龍戲珠)。

南寧有大小公園、游園、風景區、廣場等供人們遊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50多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頂螄山貝丘遺址),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

E. 南寧市西鄉塘區,它的歷史沿革是什麼

前言:

今天,筆者跟各位讀者解說的是,南寧市的西鄉塘。相信大部分的廣西人,一定都對南寧市相當的熟悉。也相信有不少的讀者,在西鄉塘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而筆者,也在西鄉塘區留下了許多回憶。

五. 為什麼取名“西鄉塘區”,而不是其他的什麼區:

(一)為什麼取名“西鄉塘區”:

筆者寫到這里,也許有不少的讀者會疑問?新區名為什麼取名“西鄉塘區”,而不是其他的什麼區?或者是沿用舊區名“永新區”或者“城北區”?

(二)取名“西鄉塘區”,一般的說法是:

因城區內有南寧市著名的“西鄉塘”歷史地名,而特把新城區定名為“西鄉塘區”。至於南寧市著名的“西鄉塘”,具體在哪裡呢?廣西的讀者們、還有老南寧,你們知道嗎?

F. 南寧的歷史介紹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信息的中心,是中國南部沿海開放地區的重要城市,也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實行沿海開放政策的城市之一。

南寧始建州郡於公元318年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稱「邕州」,其間州、縣治均在邕州。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置南寧路,「南寧」由此得名,亦簡稱「邕」。明、清兩代置南寧府及宣化縣治。民國二年廢府改南寧縣,宣化縣名同時廢止,次年易名邕寧縣,1911年至1936年曾為廣西省會所在地。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建為省轄市,稱為南寧市(邕寧縣治遷往蒲廟鎮),1950年復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南寧市為自治區首府。

南寧市轄5個城區、1個郊區和2個縣,總面積為10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區75.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民族有漢、壯、苗、瑤、侗、仫佬、毛難等35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63.2%。

地處亞熱帶的南寧,四季常青,素有「綠色明珠」之譽。市區內有人民公園、南湖公園、濱江公園、動物園等多處游覽風景區。城郊及毗鄰有青秀山、良鳳江、山水公園——鳳凰湖、亞熱帶植物園、葯用植物園、伊嶺岩、靈水公園、明秀園、起鳳山、大明山、大王灘、寧明花山壁畫群、龍虎山自然保護區等風景旅遊區。南寧是壯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習俗,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和農歷十月十六分別是壯族的盛大歌節和瑤族的盤王節。南寧的大華燒鴨、邕城醉子雞、串燒金錢雞、掛爐脆皮雞(南寧「三雞」)、酸甜乳豬、狀元柴粑以及肉粽、炒田螺、瓦煲飯、老友面、狗肉火鍋等風味小吃,深受國內外賓客的稱道。
http://..com/question/36939425.html?fr=qrl
---------------------------------------------------------------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位於廣西西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是紅豆的故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古稱邕州。
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2003年,南寧市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全市轄五城區和七個縣,分別是城北、新城、興寧、永新、江南五城區,武鳴、邕寧、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七個縣,總面積22626.95平方公里。2006年,城區再次重新劃分,撤銷城北區、永新區、邕寧縣,設立西鄉塘區、邕寧區和良慶區;擴大興寧區、江南區管轄范圍;將新城區列名為青秀區,並擴大其管轄范圍。調整後,南寧市區變成了6城區,即:興寧區、江南區、青秀區、西鄉塘區、邕寧區、良慶區。居住著壯、苗、回、瑤等36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為620.1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為140.39萬人。

南寧,地理位置優越的中心之城。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際,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區域和外商投資的新熱點。

南寧,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開放之城。積極抓住機遇,不斷提高開放意識,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5%。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呈現全面發展態勢;工業經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轉換經營機制,經濟運行質量提高;三產發展日益活躍,產生了以旅遊、房產、會展、餐飲等為主的新經濟增長點;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來自美國、德國、泰國、台灣、香港等近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商到南寧投資發展,外資投向范圍涉及製造業、房地產業、建築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

南寧,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的綠色之城。南寧市十分重視環境建設,全面啟動城市建設「136」重點工程,進一步加強完善區域綜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氣質量位於國內省會城市前列,南寧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為3580公頃,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38.78%和9.51平方米。
南寧,民族歡樂活力動感的文化之城。南寧是以壯族為主,聚居著壯、漢、苗、瑤等36個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交流,民族文化繽紛燦爛,民俗活動多姿多彩。每年一屆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吸引世界各國眾多的藝術家、表演團體和商賈名流參加,壯鄉人民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充分展示歌的海洋,舞的故鄉的無限魅力。南寧旅遊資源豐富,北連桂林,南接北海,構成了廣西的黃金旅遊帶。壯麗的邊關風采、浪漫的海灘風貌、迷人的異國情調,星羅棋布的靈山秀水,古樸悠遠的古跡故址……山、水、人、情構成南寧多層次的旅遊景觀。

為創造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南寧市依託資源和環境優勢,加強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增強城市競爭能力和聚集力,努力把南寧建成為西南地區最具經濟活力和開發潛能的中心城市。

綠城南寧是美麗的,南寧人是勤勞勇敢的,南寧和南寧人將以大膽創新、開拓務實的行動告訴世界她的年輕和開放。

南寧又叫綠城、鳳凰城、五象城,分別因市內有鳳凰嶺、五象嶺而得名。南寧市花為朱槿,市樹為扁桃。

現轄興寧區、江南區、青秀區、西鄉塘區、邕寧區、良慶區6個城區和武鳴縣、橫縣、賓陽縣、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6個縣,總人口671.89萬人,總面積2229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479平方公里。

南寧吳圩機場位於南寧市南面的邕寧縣吳圩鄉境內,距市區32公里,航線直達國內主要城市及香港、河內、曼谷等境外城市。機場每天都有專線巴士往來於市區與機場接送旅客,機場至市區巴士班次視航班而定,從早上5:30開始直到晚間最後一班航班結束,票價15元/人,中途可停車下客,不載客。從市區出發到機場,始發站在南寧民航售票處(近南寧火車站),早上5:30~19:00發車,直達機場;此外,許多賓館、酒店都設有專車接送。遊客也可以乘公交301路往返於機場與市區,票價2元/人。如果坐計程車從市區到機場,可以和司機商量價錢,一般在40~50元,車程約40分鍾。
鐵路:
南寧鐵路線通過湘桂、黔桂、黎堪、南防、南昆等干線,北與全國各干線相連接,向東可達湛江、廣州,向南可達欽州、防城、北海,西南可至越南河內。
南寧火車站位於中華路市中心地段,交通方便,在火車站公交車場可乘坐5、6、7、8、9、10、202、203、212、213、301路等車到達民族廣場、吳圩機場、幾個長途客運站等市內各主要地區。
公路:
南寧距北海、欽州、防城港市分別只有204公里、104公里、172公里,距中越邊境僅180多公里。南寧的公路有包括209國道(呼北線)、210國道(包南線)、322國道(衡友線)、324國道(福昆線)、325國道(廣南線)以及渝湛線(重慶——貴陽——南寧——湛江)和衡昆線(衡陽——南寧——昆明)等8條國道在此匯集,可通達廣西各市、縣和全國各主要城市、地區。
南寧市區共有七個長途客運站,運營時間基本都在6:00~23:00之間。客運總站和琅東客運站是市內兩個主要客運站,發往桂林、柳州、玉林、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等省內客車基本每15~30分鍾一班;發往外省的客車中,到廣州和深圳的班次較多,其他如發往成都、珠海、重慶等城市的客車每天只有1、2班,乘坐這種客車事前一定要詢問好發車時間。
附:南寧直達省內各主要地區客運參考 南寧各主要車站資料
內部交通
公交車:
南寧市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大部分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車,票價1元,不設零找;還有空調專線巴士,當地叫做「冷巴」,票價2元,公交車運營時間一般為6:00~23:00左右,沿途各公交車站點都明確標有沿途通達線路及票價。
計程車:
南寧的計程車大多為紅色車身,使用計價器。普通車起步價6元,每公里1.2元;桑塔納等高檔車起步價7元,每公里1.6元。在主要街道均設有計程車上下客站,前後5米均可叫停。車上的明顯位置都印有投訴電話。
摩托車:
南寧市內幾乎看不到三輪車,而摩托車的擁有量卻居全國第一,被稱為「摩托車上的城市」,有很多下崗工人就用摩托車做起了載人生意,價格較便宜,當地人稱為「摩的」。

在古代,南寧屬於百越領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地區後,南寧屬於桂林郡。西漢時期,漢武帝又將它置於玉林郡管轄。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置大興郡,以南寧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一說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將該地命名為邕州,設邕州下都督府,這就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從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起,邕城人民開展修城牆、建城樓、挖城壕等浩大工程,城區輪廓大體呈橢圓狀,南北稍長,東西較窄,古有「直城三里七,橫城七里三」的說法。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元朝政府將邕州路改為南寧路,取其南疆安寧之意,「南寧」由此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自治區首府至今。南寧市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充滿詩情畫意的南國名城,可謂是"半城綠樹半城樓",有花園城市的盛譽。她處處綠葉婆娑,滿目青翠,檳榔、棕櫚等亞熱帶風景樹,遍植街頭、公園、城裡和城外。這些喬木的果實與菠蘿、香蕉、荔枝、龍眼等南國佳果,給南寧帶來了芳馨的四季。山、河、湖、溪、綠樹鮮花與林立的高樓、繁華的街景交相輝映,構成了富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園林風貌特色,被中外遊客盛譽為中國的「綠都」。自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每年10月,中國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相聚中國南寧,共商大計。

以南寧為中心的旅遊則充滿了南國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具有亞熱帶風光的水上公園南湖公園;俯看古今的人民公園;滿載著民族風情的民族文物苑;常年蒼翠的青秀山風區;猶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首府的大地上的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春之嵐、冬之雪、秋之雲勝景,被譽為壯族聖山的大明山;被譽為天然游泳池的泉水湖靈水和令人神往的德天風景區以及那裡披著神秘面紗的邊關風情。世代聚居著在這里的壯、漢、苗、瑤、侗、仫佬族等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悠揚的民歌、豐富的民族節日、可游可居的壯鄉瑤村苗寨,都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因與越南毗鄰,使南寧成為越南旅遊必經之地,走過南寧,就能領略到異域的風土人情。
園林綠化 南寧是十分重視環境生態建設與人和諧發展的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進入全國前列,擁有優美的「一湖一山一水」的綠色風景線,市民生活安然舒適。一湖是南湖風景區,是南寧的「綠心」;一山是青秀山風景區,是南寧的「綠肺」;一水是穿城而過的邕江河流,是南寧的「綠脈」。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8平方米,園林綠化在全國居領先水平。

對外交往 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使南寧與外界在經貿、科技、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合作、對話和交流得到不斷加強。近年,南寧市先後與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日本、越南、尼日、巴西等多個國家的城市開展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的友好往來活動。近年吸引來自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著名企業落戶南寧,來自東盟、香港、台灣、維爾京群島等國家和地區的人才和資金注入市場,與全國各地的大中型企業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展開橫向經濟協作。

城市榮譽 榮獲「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十佳城市」、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衛生城」、「全國環境整治優秀城市」等稱號。

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是中國西部出海通道的樞紐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全市現轄七縣、五城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22293平方公里,總人口641萬人。常年綠樹如蔭,花果飄香,被譽為「中國綠城」。
自古以來,南寧就是中國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資集散地。改革開放尤其是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以來,南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經濟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遞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居廣西前列,是廣西區域性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匯中心。農業生產已形成了以糧食為基礎,菜、果、蔗為龍頭,種、養、加工並舉的高產、高效、優質的城郊型農業格局;工業經濟突出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推動作用,高新技術應用廣泛,形成以製糖、造紙、機械、化工、建材為主導的工業體系;三產發展勢頭強勁,已形成以商貿、餐飲、房地產等為支柱,金融、通信、旅遊、會展、倉儲、服務等為新支撐點的服務體系。

南寧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通過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往,受到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增強對海內外資金的吸引力。目前,已與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日本、德國、泰國、新加坡、香港、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外商投資領域已由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和旅遊、房地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擴大到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服務領域,同時向工業、開發性農業、林業、文化產業等領域拓寬。

每年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節慶活動,吸引來自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商界名人、表演藝術家、著名經濟專家、文化界精英人士和政府官員共聚一堂,進一步加強溝通,尋求各方合作與支持,有力推動南寧社會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南寧位於中國廣西中南部,面向東南亞,東鄰粵、港、澳,南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是中國西南經濟圈、華南沿海經濟圈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中心,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首府城市,具有雙向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區位優勢。目前,南寧已形成與東盟國家陸海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有著可溝通聯系全國各大城市以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先進通訊網路。鐵路運輸有粵桂線、南昆線、湘桂線、南防線等,縱橫貫通,可直達國內各大中城市,並與越南北南統一鐵路連接,進而與正在修建的泛亞鐵路聯網,經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直達新加坡。航空運輸已開辟多條國際、國內航線,可直飛香港、越南、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南寧—河內只需飛行半小時,南寧—曼谷航線是中國通往泰國最便捷的航線。公路四通八達,與全國各省區和廣西各地市相連接。全國最長的省內高速公路可由南寧直達桂林、北海、柳州、欽州,在建的全國重點高速公路重慶—湛江、衡陽—昆明都將經過南寧,南寧至廣州、梧州、崇左、友誼關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全市客運線路可輻射廣東、四川、浙江、貴州、湖南、福建、雲南等省市及直達香港。水路運輸穿越邕江下行可直達廣州、珠海、香港、澳門,上行可通百色、龍州等地。

南寧的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建國以來,一直追求和諧發展,以人為本,郭沫若先生曾在南寧留下「半城綠樹半城樓」的詩句。自實施城市建設「136」重點工程以來,以營造優美舒適、最適合人居條件的園林綠化、生態環境為基礎,開展規劃有序的城市建設。目前,寬廣筆直、綠化美麗的外環高速和快速環道已投入使用,改擴建市內多條交通主幹道和美化亮化大小街道同步進行,建成南湖名樹博覽園、民生廣場、民歌廣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等一批富有城市特點的標志性建築及公共設施。全市園林綠化居全國前列,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8平方米。先後成為國家衛生城、園林城市、優秀旅遊城市,2000年更成為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的最高範例,2002年榮獲了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成為中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五個城市之一。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服務功能也正逐步加強和完善。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了全國第一家城市應急聯動中心;擁有現代先進的郵政通訊網路和安全高效的金融保險服務體系;水電資源供應充足;城市公交開通多條路線,涵蓋市區、旅遊景區;計程車出行快捷方便。

自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建晉興郡起,南寧歷經1680多年的風霜洗禮,在頂獅山貝丘遺址和市內古炮台及粵東會館等一批古建築上依稀可見歷史留下的痕跡。南寧還處在廣西的旅遊黃金圈上,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向北到達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秦朝故跡靈渠,往南欣賞國家旅遊度假區北部灣的銀灘、金灘,走西觀看天設地造的自然景觀樂業石圍天坑群。在市內遊玩揚美古風、青山塔影、明山翡翠、白龍觀魚、伊嶺神宮、九龍飛瀑、南湖情韻、龍虎猴趣、良鳳綠野、邕江春泛以及大龍湖、鳳凰湖、金倫洞、三里洋渡等經典風景名勝。另外,在周邊縣區還有千古之謎花山崖壁畫、德天跨國大瀑布、玉林雲天文化城、華南第一佛教名勝桂平西山、邊境名城憑祥友誼關、神奇的崇左斜塔、《水滸傳》外景地千島湖。南寧是多民族和睦共處的城市,保留了一部分民俗活動,在傳統民間節日的慶典里可觀賞到拋綉球、賽龍舟、春牛舞、銅鼓舞、搶花炮、奏八音等表演。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親身感受精彩繽紛的民俗活動,還可領略南寧獨特的飲食文化,品嘗美味珍奇的可口美食。

南寧,中國南方美麗之城,清新靈秀、風情獨特、充滿著現代氣息。南寧和南寧人將以大膽創新、開拓務實的行動,迎接新的挑戰,積極創造最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的條件,一步一步邁向美好的明天。
http://ke..com/view/4277.htm

G. 青秀區的歷史沿革

在明末清初,地方基層建立郜團制度,今青秀區行政區域屬南寧府宣化縣,民國2年(1913年)改稱邕寧縣南附廓團。民國21年,邕寧縣開始設置地方自治籌備委員會,分區調查全縣戶口,編制甲、村(街)、鄉(鎮)、區地方組織,實行保甲制度。次年3月調查並編制完畢,計全縣編制為。7808甲、766村(街)、68鄉(鎮);編成7個區,城區屬中區,西鄉塘、二塘、東門各一部分編為東門鄉,劃歸中區管轄。至民國23年,成立10個鎮,後城區有維新、寧武、明德、臨江、邕江等鎮和東門鄉,共轄7個鄉鎮。
解放前,今青秀區轄區內曾沒臨江鎮,轄中山路第一街、第二街,臨江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南國街第一街、第二街,經文街第一街、南一里、南三里,桃源路第一街、第二街、七勝街,古城口第一村、第二村,中山中東二里,共1975戶,10475人。明德鎮,轄民權路南一里第一街、第二街,中山路第三街、中山路東二里,共和路第五街,明德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民族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南一里。寧武鎮轄虎邱村、沙井街,鎮寧路第一街、第二街、寧武街。東門鄉轄凌鐵村、官塘村、金牛橋、麻村、東北村、西南村、長村等。
至1949年南寧解放前夕,城區調整為7個鎮,共轄行政街64條。今青秀區分屬邕南鎮及寧武鎮,管轄權南、南環、臨勝、民族、民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仁東、中山、維新、經文、緯武、南國、桃源、臨江、古城口等行政村(街)。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22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寧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開始接管工作。1950年1月22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繼續對舊政權進行接管,逐步取銷舊街甲政權,並於1951年5月21日由市人民政府明令取銷舊街甲政權,逐步建立居民小組,未組織居民小組的街道由抗美援朝分會負責日常工作。1952年11月1日開始在民族路(包括共和路第一段)試點建立街道委員會,將全市原64條行政街劃為30個居民委員會。在今青秀區轄區范圍內有桃源、臨江、中山、臨勝、民族(包括共和路第一段)、明德(包括仁東街及權南街)、南國(包括經文街、緯武路)、南環、維新等居民委員會。
在區級政權建立前,在一段時間內實行「以警代政」,由公安派出所負責轄區內的街道工作,故基層政權的一切任務實際上由宣化、臨江、維新公安派出所負責。1952年底在南寧市城區設置第四、五、六3個區,今青秀區為第四區,由宣化、臨江、明德3個公安派出所所轄區組成,包括南環、臨江、民族、共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權南、仁東、中山(上段)、維新、經文(包括緯武)、桃源、臨江、古城口等14街。該區為軍政機關集中之地,省軍政領導亦多住此。
1953年3月,南寧市決定將原郊區建立的一、二、三區合並,改稱為一區,在市區建立二、三、四3個區。經廣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各區均於3月16日成立。原定為四區的今青秀區改稱二區,金麗昆任區長。區政府辦公地址設在臨勝街55號,轄區同上。另凌鐵村亦增建一個居民委員會,屬二區管轄。第二區成立時統計,人口為7493戶29322人。
1955年12月,南寧市根據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撤銷市區一級政權組織,建立街道辦事處的決議,撤銷3個城區政權,建立13個街辦事處。街道辦事處編制為5~7人,作為市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構,負責街道居民工作,並按中央關於一般100~600戶、7~17個居民小組建立一個居民委員會的規定,將原有居民委員會進行調整。原二區撤銷後,在今青秀區轄區范圍建立維新、寧武、臨江、中山4個街道辦事處。新街道辦事處駐南國街40號,轄維新、維新南、經文、緯武、南寧武街道辦事處駐新民路21、28號,轄維新北、望州嶺、安寧北、寧武、沙井、鎮寧居民委員。臨江街道辦事處駐保愛路保愛善堂,轄中山下、臨江、古城、桃源、河堤、南國、中山東居民委員會。
1958年7月,南寧市恢復城區一級政權,設置江寧區。1958年7月建立江寧區工作委員會。1959年3月正式建立江寧區人民委員會(政府),轄中山、臨江、維新、建政、亭子、寧武街道辦事處,邕江南岸的亭子亦劃歸江寧區管轄。
1960年6月,南寧市建立人民公社,江寧區改稱南寧市江寧區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復為江寧區人民委員會。1963年1月,將原江寧區人民委員會分為中山、古城和南環人民公社,寧武、亭子辦事處劃出,區人民委員會及街道辦事處同時撤銷。
1967年1月,將南環公社稱為紅旗人民公社,古城公社改稱新城人民公社。1968年4月,各人民公社均加稱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9年3月恢復城區政權,成立新城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5月正式成立新城區人民政府。
2004年,南寧市新城區更名為青秀區。

H. 廣西的歷史沿革

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
廣西歷史悠久,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
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禹貢》為荊州南徼地。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廣西地域主要分屬於桂林郡、南海郡、象郡,這是廣西最早納入統一的中央王朝版圖。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郡治番禺,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 。
漢初,代行南海郡尉趙佗擊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蒼梧廣信(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成為交趾部9郡的行政中心。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9個郡。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的交趾部 。西漢時,合浦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東漢時期的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國廣西和廣東的。治所在番禺(今中國廣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於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三國時期,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晉屬廣州。宋、齊、梁、陳時,廣西屬湘州和廣州。
隋屬揚州部。隋末,廣西為蕭銑所據。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隸屬於嶺南道。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 。
唐咸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
唐朝時期廣西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桂布」名聞遐邇;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鎮興起;修築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
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
宋代邕州橫山寨(今田東縣平馬鎮)、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3大博易場成為西南民族集市或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市鎮;有色金屬錫、鉛的產量居於全國前列;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紡織品尤其是薴麻織品質量上乘,左右江出產的緂布色彩豐富。元朝統治廣西基本上著重於軍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駐屯兵,實行軍事性質的屯田;元朝時廣西屬湖廣行中書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朝時期,撤銷元朝的行省之名,設司、府(州)、縣(土州)三級區域制。全國劃分為13個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六月(1369)將原屬廣西所轄的廉州、欽州劃撥廣東統轄。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廣西布政使司內劃分為11個府和3個直隸州統轄各縣。11個府是:桂林府(治臨桂縣,今桂林)、柳州府(治馬平,今柳州)、慶遠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喬利,今馬山境,後遷治武緣,今武鳴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寧明)、平樂府(治平樂)、梧州府(治蒼梧,今梧州)、潯州府(治桂平)、南寧府(治宣化,今南寧)、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鎮安府(治今德保);3個直隸州是:歸順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東)、泗城州(治今凌雲)。此外,全州原屬湖南地,
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陽、資源)自湖廣永州府改屬廣西後,今廣西地域大體形成。
明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和5個長官司。
明憲宗在梧州創建總督府,到嘉靖四十五年,兩廣總督由梧州改治廣東肇慶 。
清朝時期,推行省、道、府(直隸廳)或州(直隸州)、縣四級。復設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
廣西全省劃分為11個府、2個直隸廳、2個直隸州,分別統轄各州市縣。11個府是:桂林府(治臨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馬平縣,今柳州),慶遠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緣,今武鳴)、泗城府(治凌雲)、平樂府(治平樂)、梧州府(治蒼梧,今梧州)、潯州府(治桂平)、南寧府(治宣化,今南寧)、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鎮安府(治天寶,今德保);2個直隸廳是:上思直隸廳(治今上思)、百色直隸廳(治今百色);2個直隸州是:鬰林直隸州(治今玉林)、歸順直隸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欽州直隸州(治今欽州),均屬廣東省。荔波縣原屬廣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劃歸貴州省統轄。清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10土司和3長官司。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期間,廣西沿襲清朝稱省,地域與清朝大致相同。
廣西設省起直至民國,省會均在桂林,1912—1936年曾一度遷到南寧 。
民國元年,直隸州、廳均改為府,全省劃分為10府:桂林府、平樂府、柳州府、慶遠府、梧州府、潯州府、南寧府、太平府、鎮安府、思恩府,分別統轄各縣。
民國二年(1913)撤銷府制,由省直接統轄各縣。
民國六年(1917),全省劃分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寧道(治今南寧)、蒼梧道(治今梧州)、鎮南道(治今龍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別統轄各縣。始自明清的對土官管轄區的改土歸流措施,
民國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縣改設新縣。
民國十五年(1926),根據軍政合一的原則,廢除道制,把全省劃分為若干區。民國十九年(1930),全省劃分為12個民團區。
1927年12月16日,黃紹閎率桂系在梧州誓師討粵,兩廣戰爭爆發,釀成廣州事變。粵系要員在廣州發難,1927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桂系發動兩廣戰爭後,分兵兩路進攻廣州,先後佔領肇慶、三水、河口等地。粵軍第四軍全力攻佔東江,回師廣州阻擊桂軍,桂軍改變計劃,轉攻東江 。
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民團區為行政監督區。在此期間,廣西為新、舊桂系軍閥統治達28年之久。
民國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全省劃分為1市(桂林)、15區(1―15區)、99縣。欽州、合浦、靈山、防城仍屬廣東省統轄。自廣西設省起,直至民國時期,省會絕大部分時間在桂林,僅民國元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12―1936)遷於南寧。
廣西在民國新桂系統治時期是全國模範省,為中國桂系軍閥的根據地。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設廣西省
解放初期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 。
1951年至1955年,欽州、廉州(即今欽州、防城港、北海)從廣東劃入廣西。
1952年12月10日,在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5年至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東。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倡議,
1957年6月,國務院作出關於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決定,並在同年7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相應的決議。
1958年3月5日,廣西省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省一級的「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
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西。同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1978年起,自治區成立紀念日定為12月11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I. 概述南寧市的發展概況,謝謝啦.

南寧,簡稱「邕」,城市歷史悠久,有著比較好的文化積淀。秦以前屬百越(西甌、駱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統一嶺南地區後,設桂林、象、南海三郡,南寧屬桂林郡。公元前206年,秦將趙佗建立「南越王國」,南寧為其轄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重新統一嶺南,置蒼梧、鬱林、合浦、南海等郡,南寧地屬鬱林郡領方縣所轄。三國時,南寧屬吳,後來又先後歸西晉、東晉、宋、齊、梁、陳6個朝代管轄。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隸屬廣州),下轄晉興等8個縣(相當於現在的南寧市區、武鳴、隆安、天等、大新、龍州、靖西等縣)。 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此為南寧建制之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晉興縣名為宣化縣。隋煬帝改州為郡,南寧仍為宣化縣地,歸鬱林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改宣化縣為南晉州(屬嶺南道)。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南晉州更名為邕州,設邕州下都督府。此為南寧簡稱「邕」之起源。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朗寧郡為邕州。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二道。嶺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寧)。嶺南西道節度使亦駐邕州,統轄原屬邕、容、桂三管之地。這是南寧作為省級政權駐地的開始。五代十國時,邕州先歸楚。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邕州為誠州,仍歸楚。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復名邕州,歸屬南漢。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於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今南寧仍為昌州、宣化縣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下轄宣化、武緣兩縣,兼鎮左右兩江溪峒。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由此得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廣行中書省分置廣西行書省,南寧隸屬廣西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府治宣化縣城,即今南寧,隸屬廣西布政使司。清朝實行行省制,改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定在桂林,南寧府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兵備道,所轄州、縣,基本上沿襲明朝。今南寧為南寧府宣化縣轄地,並為府治、縣治治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宣化縣,直屬廣西軍政府。民國2年6月撤南寧府存南寧縣,同時在武鳴設邕南道,直屬於省軍政府,下轄南寧、武鳴、隆安、那馬、隆山、上林、賓陽、永淳、橫縣等10個縣及3個土州和8個土司;10月,廣西省政府從桂林遷至南寧。民國15年,廣西省撤道設行政區,南寧區轄邕寧、賓陽、橫縣、永淳、扶南、綏綠、隆安、同正、上思等9縣。民國16年7月設南寧市政府,與邕寧縣政府合署辦公;11月,撤消市級建制。民國23年(1934年),廣西省改按數碼稱區名,南寧為第九區。民國25年(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桂林。民國31年4月,原第八區、第九區合並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寧。領邕寧、永淳、橫縣、賓陽、上林、武鳴、隆山、那馬、賓士、果德、隆安、都安、同正、扶南、綏淥、上思16個縣。抗日戰爭期間,南寧兩次遭日軍侵佔。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劃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周邊為廣西省南寧專區。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立郊區工委(轄一、二、三共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1年1月25日,撤銷武鳴專區,所屬武鳴、上林、隆山、隆安、那馬、5個縣並入南寧專區。1952年8月11日,隆山、那馬兩縣合並置馬山縣;同時南寧專區更名賓陽專區。1952年10月將南寧城區劃為四、五、六區(53年3月改二、三、四區)。1952年12月南寧為桂西僮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駐地。桂西僮族自治區轄賓陽、崇左、百色、宜山四個專區。1953年3月郊區3個區合並為第一區。1953年4月23日,撤銷永淳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邕寧、橫縣、賓陽3個縣;同時賓陽、崇左兩專區合並置邕寧專區。1954年,撤銷邕寧專區,所屬各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區管轄。1955年7月,南寧市人民政府改稱南寧市人民委員會;12月25日撤銷城區建制,成立13個街道辦事處(後於57年增至16個)。1956年3月2日,桂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12月20日, 撤銷桂西僮族自治州,復設邕寧專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自治區首府。1958年7月,南寧市設立江寧、興寧、永寧3個市轄區,撤消大部分街道辦事處,保留少數邊遠街道辦事處作為其所在區的派出機構。1958年9月,南寧市劃歸邕寧專署統一領導;11月14日,邕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專區。1959年1月,邕寧縣西部的心圩、那洪等20個鄉劃入南寧市郊區。1960年7月,那龍、壇洛、吳圩、蘇圩4個大公社和老口公社(後更名江西公社)的大部分地區劃回邕寧縣。1961年5月,南寧市與南寧專署分開,直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1962年1月撤消城區建制,在市人民委員會設立街道工作委員會。1968年4月13日,成立南寧市革命委員會,取代中共南寧市委和南寧市人民委員會。1971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1978年,南寧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南寧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3月南寧市設立新城、永新、江南、朝陽、衡陽5個市轄區。1980年4月朝陽區改稱興寧區,衡陽區改稱城北區。6月28日南寧市七屆人大決定撤消南寧市革命委員會,恢復南寧市人民政府。1982年8月2日,國務院批准將南寧地區邕寧縣的那龍、江西、壇洛三個公社(即現在的雙定、江西、壇洛、金陵4個鎮)劃歸南寧市管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將南寧地區邕寧、武鳴二縣劃歸南寧市管轄。1984年1月移交,南寧市人民政府4月正式接管。1984年8月,市郊區建制恢復;12月,郊區人民政府成立。1992年6月15日,國務院決定南寧市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市郊區。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將原南寧地區的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5縣劃歸南寧市管轄。2003年6月27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2004年9月15日,國務院批准調整南寧市市轄區行政區劃,撤銷城北區,永新區、邕寧縣,設立西鄉塘區、良慶區、邕寧區,將新城區更名為青秀區。2005年4月30日,新設立的各城區政府正式成立。至此,南寧市共管轄興寧、青秀、江南、西鄉塘、良慶、邕寧6城區和武鳴、隆安、馬山、上林、賓陽、橫縣6個縣。

閱讀全文

與南寧社會發展歷史沿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