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散文發展歷史30字
最早的散文應該是記載歷史的。接著又有語錄體散文《論語》,對話提散文《孟子》,後來發展成為專題論文。比如荀子的《勸學》。
② 求中國散文發展史(從古至今的)
散文
prose
文學體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中國古代散文指與韻文、駢文相區別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中國文學散文是從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最早是經、史、子)發展而來的,而且與它們始終不曾完全脫離關系。中國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並稱的一種文學樣式,包括雜文、小品、短評、隨筆、速寫 、通訊 、游記 、報告文學 、書信、日記 、回憶錄等 。按其內容和性質 ,它大致又可分為 3 類,即側重抒情的散文,側重敘事的散文,側重議論的散文。在西方,散文並不像中國這樣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韻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韻文的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體的日常應用文字也屬散文之列。
散文題材廣泛,寫法靈活自由,多種多樣。它可以敘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寫,可以議論,可以像小說那樣描寫形象,刻畫心理,渲染環境,烘托氣氛,可以像詩歌那樣運用比喻、象徵 、擬人等手法創造意境 , 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點。但散文貴「散」而又忌散 , 必須做到散而不亂 , 散而有致,通過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懷凝聚為生動的畫面,而且要做到內情與外物相融合,詩意與境界相交織,精練優美,樸素自然,音節鏗鏘,情感濃郁,既具有時代的生活氣息,又具有個人的風格特點。
散文詩
prose poem
兼有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樣式。它以散文體式表現詩的意趣情調 ,將詩的凝練概括和散文的自由靈活有機結合起來,兼有自然舒展的散文美與諧調合拍的音樂美,是一種充滿詩意的、樂曲般的、沒有節律沒有韻腳的散文。具有這些特點的作品中國早已有之,歐洲在16、17世紀不少作家也寫過很有詩意的散文,但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流行起來,還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的波德萊爾、俄國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爾、英國的王爾德等,是自覺創作散文詩的先行者。在中國,劉半農率先譯介外國散文詩,並試作過幾篇。此後,魯迅、郭沫若、冰心、許地山、徐玉諾 、焦菊隱、郭風、柯藍等人都創作過散文詩。
③ 散文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
我國古代散文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得到充分的發展,當時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等,在今日的文學史著作中,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視為文學散文的先驅。然而在當時,散文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藝術的審美形態,而是與其他實用性或學術性的文章混合在一起,包括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經濟、法律、軍事等所有門類的用散行文字書寫的文章。這種狀況啟發我們又一次深切感到,文學藝術作為人類的審美需求,總是滯後於人類的實用需求。依照這樣的理由,可以說,自從人類發明文字之始,當人類第一次用它來記錄實際生活中語言交流的情況,散文也就誕生了。我國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距今三千三百年左右的殷墟甲骨卜辭,如果依據廣義的散文概念,完全可以說,那一片片甲骨上的散行文字,就是一篇篇簡短的散文,而已發現的約十幾萬片甲骨文字匯總起來,就可稱得上我國最早的散文集。甚至這還不是散文的源頭。如果我們比照詩歌的發展狀況,並承認詩歌曾有口耳相傳的階段的話,那麼也應當認同散文也有口耳相傳的階段,也就是說,當人類有了語言,第一次用來表達或交流實際生活中的需要時,散文實際上也就誕生了。
魏晉南北朝以還,隨著自覺的文學觀念的建立,文學開始從其他學科門類中獨立出來,人們對文體的認識也日漸深化。如魏文帝曹丕的《典論·論文》把文體分為四類:「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晉朝陸機的《文賦》將文體分為十類: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編的《文選》,更將文體分為三十九類;而同時代的劉勰,在其《文心雕龍·總術》篇則總結出著名的「文筆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別目兩名,自近代耳」。綜合以上這些文體分類實踐和理論闡述,我們可以感覺到,當時人對於有韻的詩賦的文學特性,認識是清楚的。這比起先秦兩漢時期,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但對於無韻之「筆」抓即散文,卻沒有劃清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反映於散文創作的實踐,便有這樣的事實:當時雖然也有一些審美性的散文出現,甚至有極重形式美的駢文問世,但占據主流的,仍然是學術性或非學術性的論議和其他實用文章,駢文的形式通常不過是用來為這類文章增加一些文學的色彩而已。不僅魏晉南北朝如此,通觀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對文學散文和非文學散文始終沒有清楚的認識,因此散文的文學性,通常總是依附於原本非文學的文體門類而得以體現,並隨之發展,如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游記散文、筆記散文等等。這實質上也是對作者的一種無形引導,使他們更加深了注重實用的意識,這是我國古代散文發展的重要特點。
至於注重其文學性的、狹義的散文概念,是受著西方文藝理論的影響,在近代才建立起來的。在此之後,散文的審美特性才得以獨立並得到張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學散文又或稱作「美文」、「抒情文』等,但這畢竟是很晚才出現的事。
④ 散文發展歷史的詳細資料.
第一編 先秦散文 11
概述 11
第一章 歷史散文 13
第一節 卜筮之文 14
第二節 政令之文 23
第三節 史傳之文 30
第二章 哲理散文 47
第一節 語錄體:《論語》、《墨子》、《孟子》 48
第二節 傳誦體:《易傳》、《老子》、《大學》 65
第三節 寓言體:《莊子》 72
第四節 論辯體:《荀子》、《韓非子》 77
第五節 余論 89
第二編 秦漢散文 90
概述 90
第一章 賦體之文 94
第一節 歌頌之賦 97
第二節 抒情之賦 105
第二章 史傳之文 118
第一節 司馬遷和《史記》 118
第二節 班固和《漢書》 127
第三章 論理之文 133
第一節 史論和時論 133
第二節 哲理之作 141
第四章 奏疏書啟之文 152
第一節 上疏之文 152
第二節 書啟之文 160
第三節 余論 169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散文 172
概述 172
第一章 賦體之文的發展 175
第一節 魏晉之賦 178
第二節 兩晉之賦 187
第三節 南北朝的辭賦和驕文 195
第二章 奏疏章表、書信札記文 208
第一節 建安之文 209
第二節 魏晉之文 219
第三節 南朝之文 230
第三章 其他散文 237
第一節 寫景抒情之文 237
第二節 敘事之文 245
第三節 南北朝的小品雜文 252
第四節 余論 256
第四編 唐代散文 259
概述 259
第一章 中唐古文家 273
第一節 中唐古文家的先鋒 273
第二節 韓愈的散文 275
第三節 柳宗元的散文 288
第二章 中唐以後的散文 302
第一節 韓愈同時代的平易和奇崛兩派 302
第二節 韓柳以後的兩種散文創作傾向 305
第三節 晚唐小品 311
第四節 余論 315
第五編 宋元散文 319
概述 319
第一章 北宋六大散文家 329
第一節 歐陽修的散文 329
第二節 曾鞏和王安石的散文 336
第三節 蘇軾的散文 342
第四節 蘇洵、蘇轍及其他作家的散文 348
第二章 南宋散文 355
第一節 陸游的散文 355
第二節 表現愛國主題的散文 358
第三節 筆記和野史 364
第四節 理學家的散文 371
第三章 元代散文 376
第一節 元代散文概論 376
第二節 元代議論文 384
第三節 元代記敘文 386
第四節 元代筆記文 388
第五節 余論 392
第六編 明代散文 397
概述 397
第一章 明代前期散文 398
第一節 明初散文 398
第二節 形式主義文風和台閣體 405
第二章 明代中葉散文 408
第一節 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 408
第二節 唐宋派 411
第三章 明代後期散文 419
第一節 李贄和「童心說」 419
第二節 公安派 421
第三節 竟陵派和晚明小品 429
第四節 明末愛國主義散文 434
第五節 余論 442
第七編 清代散文 447
概述 447
第一章 清初散文 450
第一節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散文 450
第二節 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 459
第二章 桐城派古文 467
第一節 桐城古文的興起 467
第二節 方苞的「義法」及其創作 468
第三節 劉大櫆和姚鼐的散文 473
第四節 陽湖派 481
第三章 清代其他散文 486
第一節 廖燕的散文 486
第二節 鄭燮的散文 489
第三節 袁枚的散文 493
第四節 其他作家的散文 497
第五節 余論 502
第八編 近代散文 509
概述 397
第一章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革命時期的散文 513
第一節 近代散文的先行者龔自珍 515
第二節 經世文派的崛起 524
第三節 桐城派的中興與復歸 530
第二章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的散文 538
第一節 康有為與譚嗣同的政論散文 539
第二節 梁啟超的「新文體」及其新體散文 543
第三節 嚴復的政論與翻譯和林紓的古文 550
第三章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散文 556
第一節 章炳麟、章士釗的政論散文 557
第二節 鄒容、陳天華的通俗散文 563
第三節 秋瑾的政治性雜文 568
⑤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一、先秦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商朝的甲骨卜辭中,已經出現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有的長達三、五百字,記錄貴族事功、訴訟原委或賞賜情由等等,記敘的內容已經相當豐富。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雛形。
先秦散文是中國散文的發軔。主要保存在《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中。包括《左傳》、《國語》等先秦敘事散文和《論語》、《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時期,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還不分明。當時的散文,只能說是與韻文相對的一種文體,基本上是哲學、政治、倫理、歷史方面的論說文和記敘文,但由於它們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在中國文學的發展中產生過很大影響,因而被視為先秦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漢代
散文到了漢代,又在國家政權啟封建大一統的廣闊社會背景之下,繼續發展起來,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漢代散文在前世的基礎上品類更加繁多,凡劉勰在《文心雕龍》文體論中所涉及的頌、贊、祝……等三十種散文文體都已獨立出現,而每種文體往往又會細分為若干不同式樣用途的小類。
三、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在多元政治和政權頻繁更疊的同時,思想家於一尊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玄學、佛學的盛行,以及儒、釋、道三家並存局面的出現。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思想相對活躍、開放的時期,散文的發展也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四、唐宋
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五、明代
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六、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5)散文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新時代的散文:
新時期散文的創作在內陸主要繼承了四十年代解放區以記實為主的記實性散文和古典散文,導致建國初期「通訊」、「報告」極盛一時,後者則促成六十年代「詩」化的散文創作的熱潮。
在前二十七年的時間里,散文創作緩慢而有限地發展,無論創作方法,藝術個性,還是品種樣式,風格流派,都比較單調,甚至趨於雷同化、模式化、公式化。
為了擺脫這樣的框架和模式,一輩散文作者回歸「五四」散文創作傳統,他們在作品中高揚個性意識、文體品位和文體意識,使現代散文得以薪火相傳。
只有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思想個性的解放,封閉體制的打破,藝術視野的擴大,才使大陸散文經歷了長時間的徘徊與停滯之後,迎來了真正的轉機,散文創作形成熱潮。正是在振興散文創作的訴求下,一直被認為是超穩定結構的散文文體從八十年代開始在台海兩岸掀起變革熱潮。
在大陸,首先是一批老作家突破了散文「簡約」、「抒情」的審美規范,接著是一批學者、小說家、詩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散文」的理論主張,重新恢復散文的大度和灑脫。
真正給傳統散文美學觀念帶來天翻地覆的變革,並在散文文體的創新發展上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是唐敏、趙玫、黃一鸞、斯妤等女作家和曹明華、胡曉夢、元元、葦岸、鍾鳴、張銳鋒等新生代散文家。
⑥ 歷史散文的發展過程
歷史散文的發展過程
第一編 先秦散文 11
概述 11
第一章 歷史散文 13
第一節 卜筮之文 14
第二節 政令之文 23
第三節 史傳之文 30
第二章 哲理散文 47
第一節 語錄體:《論語》、《墨子》、《孟子》 48
第二節 傳誦體:《易傳》、《老子》、《大學》 65
第三節 寓言體:《莊子》 72
第四節 論辯體:《荀子》、《韓非子》 77
第五節 余論 89
第二編 秦漢散文 90
概述 90
第一章 賦體之文 94
第一節 歌頌之賦 97
第二節 抒情之賦 105
第二章 史傳之文 118
第一節 司馬遷和《史記》 118
第二節 班固和《漢書》 127
第三章 論理之文 133
第一節 史論和時論 133
第二節 哲理之作 141
第四章 奏疏書啟之文 152
第一節 上疏之文 152
第二節 書啟之文 160
第三節 余論 169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散文 172
概述 172
第一章 賦體之文的發展 175
第一節 魏晉之賦 178
第二節 兩晉之賦 187
第三節 南北朝的辭賦和驕文 195
第二章 奏疏章表、書信札記文 208
第一節 建安之文 209
第二節 魏晉之文 219
第三節 南朝之文 230
第三章 其他散文 237
第一節 寫景抒情之文 237
第二節 敘事之文 245
第三節 南北朝的小品雜文 252
第四節 余論 256
第四編 唐代散文 259
概述 259
第一章 中唐古文家 273
第一節 中唐古文家的先鋒 273
第二節 韓愈的散文 275
第三節 柳宗元的散文 288
第二章 中唐以後的散文 302
第一節 韓愈同時代的平易和奇崛兩派 302
第二節 韓柳以後的兩種散文創作傾向 305
第三節 晚唐小品 311
第四節 余論 315
第五編 宋元散文 319
概述 319
第一章 北宋六大散文家 329
第一節 歐陽修的散文 329
第二節 曾鞏和王安石的散文 336
第三節 蘇軾的散文 342
第四節 蘇洵、蘇轍及其他作家的散文 348
第二章 南宋散文 355
第一節 陸游的散文 355
第二節 表現愛國主題的散文 358
第三節 筆記和野史 364
第四節 理學家的散文 371
第三章 元代散文 376
第一節 元代散文概論 376
第二節 元代議論文 384
第三節 元代記敘文 386
第四節 元代筆記文 388
第五節 余論 392
第六編 明代散文 397
概述 397
第一章 明代前期散文 398
第一節 明初散文 398
第二節 形式主義文風和台閣體 405
第二章 明代中葉散文 408
第一節 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 408
第二節 唐宋派 411
第三章 明代後期散文 419
第一節 李贄和「童心說」 419
第二節 公安派 421
第三節 竟陵派和晚明小品 429
第四節 明末愛國主義散文 434
第五節 余論 442
第七編 清代散文 447
概述 447
第一章 清初散文 450
第一節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散文 450
第二節 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 459
第二章 桐城派古文 467
第一節 桐城古文的興起 467
第二節 方苞的「義法」及其創作 468
第三節 劉大櫆和姚鼐的散文 473
第四節 陽湖派 481
第三章 清代其他散文 486
第一節 廖燕的散文 486
第二節 鄭燮的散文 489
第三節 袁枚的散文 493
第四節 其他作家的散文 497
第五節 余論 502
第八編 近代散文 509
概述 397
第一章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革命時期的散文 513
第一節 近代散文的先行者龔自珍 515
第二節 經世文派的崛起 524
第三節 桐城派的中興與復歸 530
第二章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的散文 538
第一節 康有為與譚嗣同的政論散文 539
第二節 梁啟超的「新文體」及其新體散文 543
第三節 嚴復的政論與翻譯和林紓的古文 550
第三章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散文 556
第一節 章炳麟、章士釗的政論散文 557
第二節 鄒容、陳天華的通俗散文 563
第三節 秋瑾的政治性雜文 568
⑦ 中國現當代文學散文的發展歷程
中國近現代散文發展歷程如下:
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其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
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徵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
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
(7)散文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散文發展歷程:
先秦時期: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時期: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唐宋時期: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明代時期: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時期: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⑧ 散文的發展歷史簡線
散文的發展歷程:
(1)先秦散文
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版孟子》權《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
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另說,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淮南小山。
(3)唐宋散文
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4)明代散文
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5)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⑨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
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內重排偶的散容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