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十堰的歷史文化

十堰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5 23:18:25

A. 十堰名字的由來

十堰地名由來:十堰歷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很有意思的是:十堰人問你住在那裡時,喜歡問:你在幾堰?呵呵。

個人認為十堰這個地名是無比優美的,讓人想到田野阡陌,小橋流水,山嵐疊翠,清泉淙淙。民風純朴,情意浪漫。夏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清涼無比,冬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暖意融融。一些人主張把十堰市改為武當市車城市東風市南水北調市,我看純粹是瞎折騰。這么多地名,叫也叫不過來啊!乾脆一年改一個,輪番著叫。那才不落俗套呢,呵呵。

據地方誌記載,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陳家街。曾經是鄖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十堰」這個地名早就有了,是個村莊名,在現今火車站附近,後來推而廣之,泛指整個市區。

B. 求湖北十堰發展的歷史

湖北,有1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內以江漢平原為代表的大小沖擊平原,以及以鄂西淺丘和平壩河谷相間地帶等具備中國最好的農業生產條件的地區占本省面積的2/3還強.境內大多數地區水資源及其豐富,氣候適宜,是中國最早的水稻生產地和以鐵犁和水稻生產為特徵的南方農業文明的發源地,大多數水田可以種兩季甚至三季稻.自古以來就號稱魚米之鄉.
湖北,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國腹心地帶,水陸交通及其發達,長江沿線城市大多可通行萬噸輪船,武漢鐵路局位居我國四大鐵路樞紐中心.自古號稱九省通衢.
湖北,漢文化的重要單元楚文化的發源地,屈原的故里,生長明妃應有村的所在,張居正,李時珍,孟浩然,皮日休,李四光的故鄉.近代中國將星最為璀璨的地域.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天上九頭鳥的近代俚稱.高考收分位列全國前三的這個所在.
湖北,湖廣熟,天下足的所在,一個擁有武漢這個曾經全國第二的城市,擁有襄樊,荊州,孝感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個擁有宜昌水電城,十堰汽車城,這樣的城市群的省份.
湖北,在任何一個人的心目中.即使不得今日外向型經濟之便,它也當是繁榮的,富足的和文明的.因為他是九省通衢,是魚米之鄉,是九頭鳥的聚居地,是擁有燦爛的文明和深厚的人文積淀的省份.
然而,今日湖北之落後,今日湖北之尊嚴無存,今日湖北人之不自信,今日湖北人之不自愛,今日湖北人之不作為.即使做為一個不相乾的外地人,看著也是觸目驚心和我見猶嘆的.
湖北,你應該為自己哭泣!

一:宜昌:
宜昌的城市人口有75萬余,加上對周邊就業人口的吸引,宜昌已經具備100萬人口級別大城市的雛形.
依託於三峽大水電建設,以及國家的移民資金的投入,並且,鄂西山地的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蓬勃興起的掘寶運動中.宜昌在15年的時間里實現了經濟的騰飛.06年宜昌的GDP有約700億,這個數字在中西部的非副省級的城市裡,排名非常靠前.
不過,這個GDP數字中間,三峽等中央直屬企業的貢獻猶大,因為從湖北城市的財稅收入排名來看,宜昌只有宜都一個區的財稅收入能夠排在第10名.顯然是因為三峽等中央直屬企業的財稅支付關系不在宜昌的原因.
按照市面的繁榮指數來看,宜昌的市容市貌也支持不了約700億的GDP的經濟數字.或者又是另外一場的數字出官的游戲吧!
宜昌當地,出國有壟斷行業和大國資以外,平均收入水平較低.尤其不懂對於一個450萬人口,700億GDP的城市來講.這樣的收入水平是怎麼得來的,或者說,宜昌的700億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在湖北的城市中間,宜昌算是城市環境比較清潔,城市規劃相對合理,城市秩序相對有序的地方了.
贊一個,在湖北如此粗礪的人文環境底下,宜昌總算是沒有把一個城市混沌成一個自由市場,
雖然出宜昌國貿附近和長江沿線的濱江路以外.宜昌的城市建設還是顯得有些破舊,有些凋敝,對於沿公路的生資市場,汽車修理.臨時的商鋪等比較有傷形象的商鋪,沒有統一規劃,集中經營.
但在這樣的人文環境地下,做成這樣,已經殊為不易了.
但有一點必須提醒宜昌兄弟.
宜昌的妓院太多了,而且當地是乎對此熟視無睹.
一個地方,一個政府,基本的尊嚴是要的.雖然色情業的存在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事實.但請把它們搬離進城的主幹道好不好!但請把亮紅燈的鋪子在一條街上的數量控制到不要超過十家八家好不好!
對於這個狀況的熟視無睹,可否能夠看成是一個地方的人民失去尊嚴的表示呢!?

二:荊州和沙市:
對不起,在荊沙,我既沒有看到州,也沒有看到市,我只看到了荊村和沙庄.
從經濟數字來講,荊州06年有440億的GDP,荊沙的城市人口有約60萬.這個數字,在中西部地區也算是過得去了.
但我第一眼看見荊沙的時候,我清楚的記得我被震驚的感覺:
要怎樣一個無能的政府,才能把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維持的如此破敗和凋敝?
要怎麼樣的懶惰和無能的人群,才能把一個地勢平整,交通方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所在摧殘的如此慘不忍睹.
要怎麼樣的麻木和不求上進,才能忍受生活在這樣一個村莊級別的」城市裡」!
漂亮的荊州古城牆和破舊的荊州市區的反差是如此的強烈.蝗蟲一般絕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群和蠻橫霸道橫沖直撞的亂鳴喇叭的汽車簡直就是一副末世的圖景.所有的商店以超過120分貝的喇叭的叫賣以及滿地的甘蔗渣.任何一個垃圾回收桶及周圍的混亂使你產生一個錯覺:這個是非洲還是中國,是蠻荒的不開化之地還是21世紀的現代都市.
更加可笑的是,這個60萬人口的城市居然沒有一個人行橫道的紅綠燈.整個城市沒有一片干凈的讓一個紳士好意思立足的土地.
在我游歷中國的經歷中,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一個城市,地處亞熱帶城市的綠化比北方城市還要蕭條,人口達到中等城市規模卻象一個農村集市一樣混亂和缺少秩序.具備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基礎條件卻貧窮落後如斯而且不思進取.有著南方的地理和氣候卻沿襲著北方人的生活習慣和品行,以刁蠻凶橫為榮卻不願意為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對於自己城市的破敗和蕭條熟視無睹且自己也親自參與到積極破壞城市秩序的陣列中間.
對不起,荊州的兄弟們,請原諒我的惡毒吧!
但荊州真的是我在中國南方看到的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三:荊門:
荊門位於江漢平原的腹地,市區人口有約30萬人,境內有荊門石化,葛洲壩水泥以及金龍泉啤酒等較大的企業,是新興的工業城市.人均的GDP過萬元,在湖北算是相對富裕的城市之一.
荊門的城市比較小,與農村融合在一起,顯得比較土氣,城市改造的進程任重道遠,老房子顯得比較多.所以,仍然具備一個湖北城市的典型特徵:城市缺少規劃,舊城改造的進度比較慢,城市綠化差,市容市貌乏善可陳,城市管理秩序混亂等.
但荊門這個小城卻給了我比荊州這等更大的城市更多的信心.因為我覺得當地的政府有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城市改造的具體舉措.無論是步行街的改造也好,從東方到中商等商場的開設也好.還是行政中心的外移以及依託與行政中心外移所帶動的新市區的建設也好.荊門還算是舉措比較具體,行動的比較早的城市.
再有,荊門境內,有工業化的基礎和一年7億多的地稅收入.在經營城市的基礎之上再加上招商引資和對本地資源的善加利用,荊門總體給人一種比較有希望的,事業初創的感覺.
再有,同情一下,當地出行政及壟斷行業以外,工資水平很低,一般服務性行業員工的薪水很難過千元,但當地的物價水平並不算太低.
湖北所有的城市都有這個情況,無論當地的經濟數字如何煌煌,但體現在居民收入和消費指數上的水平讓人同情,這個也是大多數以國有資本為經濟主渠道的城市的共有特徵,如經濟遠遠比湖北發達的山東和略微強一點的遼寧,莫不如此.
莫非國資是最狠心的那部分資本?
再有就是荊門地處江漢平原腹心,離襄樊和荊州各有100多公里,沿途的小集鎮建設和縣城建設極差,形成典型的城鄉二元經濟機構.在湖北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一個縣動輒百萬人口的情況底下,縣域經濟的蕭索,小城鎮建設的不作為,城市化率的低水平,可能就是湖北在經濟數字尚可,但實則老百姓窮困潦倒的內在機制之一吧!
總體來講,荊門代表著蘇醒的那部分湖北城市,雖然基礎很差,但已經開始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步伐.
祝福荊門,一路走好.

四:十堰:
著名的汽車城,在中國今天的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又顯得有點落寞.不但很不幸的被一汽遠遠拋在後面,上汽,廣起,北汽都成了橫埂在二汽人面前的一坐大山.搞的不好,連重慶長安,安徽奇瑞都有可能把二汽甩在後面了.
是二汽選錯了湖北,還是湖北辜負了二汽呢?
更加讓十堰人沮喪的是,就連這個五六七八汽,也被武漢政府把其中最有油水的轎車部分端到武漢去了.剩在十堰的,是載重汽車和配件項目.
不過,我要說,湖北政府的決策是正確的,如果二汽還仍然萎縮於十堰,最多在十年以內,在中國汽車供應商的名單上,再也不會有第二汽車這個名字了.
十堰,深挖洞時代的產物,湖北人均GDP最高,平均工資最高的城市,湖北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十堰,於鄂西山脈的深處,美麗的武當山和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的中心樞紐水庫丹江口水庫就在城市的附近.有著山水城市的先天的條件.
十堰,湖北唯一進入市民化消費的時代的城市,在湖北,只有三個城市會出現塞車的情況,那就是車多路窄不講交通規則的武漢,路窄車不多的襄樊,和汽車市民化時代的十堰.在出高速公路到十堰市區的公路兩側,有很多的"農家樂",生意還頗為興旺.食客的汽車停滿了停車場.這個其實才是一個地方的經濟是否發達的最好的標志.
不是豪華的場所,標志性的建築物,輝煌的經濟數字,而是老百姓開得起普通的車否,吃得有沒有講究.生活的有沒有情趣.生活的范圍的寬窄.
在整個湖北的行走過程中,只有十堰提供了這樣的一個關於百姓生活的"清河上明圖".
但深入了解的十堰,仍然是讓人失望的.
十堰,一個由高素質的移民構成的城市,
一個由高度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構成的城市,
一個由一個企業主導發展,政令統一的城市.
不曉得是湖北的水土浸瑞了二汽人的精神氣質,
還是二汽人本身就出生草莽,不曉得城市生活的個中三味.
十堰的氣質不是工業化的,現代化的和都市化的.十堰也沒有實現產業結構的轉移和優化.
相反,十堰的氣質是粗魯的,農業的,混亂的和無序的.
十堰的精神氣質象一個夾手夾腳,咋富還貧的鄉鎮企業.
以十堰的地方財力,
以二汽人主導地方經濟發展的組織性來講.
十堰的城市建設,商業及其他三產的發展,城市規劃,城市綠化,城市清潔,城市管理是非常的令人失望的.
特別是步行街之混亂,破爛,秩序,基礎設施的完整等等等等.不向是一個從事著現代化的大產業的富裕城市應該有的水平.
十堰應該是湖北的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標兵,去浸染了湖北的粗礪和農村氣息.
十堰本該有山水城市的美名.卻象一個衣衫破舊的鄉村女子一樣蓬頭垢面.
十堰應該明白,通過城市建設和管理,是實行居民福利的重要途徑.
十堰應該明白,城市建設和管理是帶動三產發展, 完善產業梯度的必由途徑.
十堰應該明白,良好的城市管理,是鍛造一隻高素質的市民隊伍的必然條件.是改變城市氣質和實現十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十堰,請你還我們一個山水園林城市的明珠吧!!

五:襄樊;
襄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諸葛亮隱居的所在,伍子胥的老家,也是傳說郭大俠血戰蒙古人的地方.
襄樊是中西部較大的城市之一,06年GDP約630億元,城市人口80萬左右.是湖北出武漢以外最大的城市.
湖北文化,受兩個亞文化圈的影響.既楚湘文化和中原文化.而襄樊則明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更大一些.襄樊的很多縣市,口音已經是很明顯的河南口音.我以為這個也是透視襄樊的城市性格的性格密碼!
襄樊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襄樊碩大無朋的火車站和低矮破舊的商業街,華洋堂商品和管理的檔次以及襄樊整個商業規劃的混亂和無序.車不多但混亂擁擠的交通,以及隨意橫穿馬路的行人.
襄樊是一個初具規模但匪氣十足的城市.這個跟荊沙不同,荊沙是土氣,襄樊是匪氣,在襄樊的三天里,聽說過太多的江湖仇殺,目睹了三個吸毒的混混搶計程車50塊錢並導致司機死亡的事件.50塊錢,就買了活生生的三條人命呀!
襄樊人,以當混混為榮,以禮貌斯文為恥!
另外,對於襄樊的經濟發展模式存疑,襄樊的工業,有來源於二汽的產業梯度轉移,有以前的老軍工,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比如紡織,火電,化纖等製造業.但我很迷惑沿高速公路沿線,沒有看到過象樣的集鎮和中小企業群體,沒有看到開發區經濟,郊區經濟,小城鎮經濟,中小產業帶等經濟形式.所以,我以為出二汽的」天籟」項目和發電項目以外,襄樊的工業發展是完全的假象.
很難想像一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城郊居然沒有遞展,出城以後就直接面對成片的農田.
也很難想像,一個民間經濟不活躍,城市的房地產業不活躍,空具一個中大型城市的規模,但缺乏經營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思維的地方,支撐得起經濟的秩序發展和民生的改善.
襄樊,是一個還在夢著自己是個大城市的鄉下

六:隨州:
隨州是2000年立市的地級市.古代隨國的故地,隨州因此得名,隨州的歷史悠久,曾侯乙墓及戰國編鍾就出土在隨州.境內有諸多的戰國遺址,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
隨州是傳統的農業經濟區,境內工業基礎薄弱,06年GDP總量有210億元,城市人口近28萬.是湖北經濟基礎較差的城市之一.
對於隨州我不想有更多的惡評,因為著畢竟是一個剛剛立市7年的城市.
對於隨州我也不想苛刻,因為隨州的破落和羸弱已經經不起任何的打擊.
對於隨州我只想給出兩點建議.
一,隨州立市是正確的決策,所以,廣水的兄弟們也不需要可以強調什麼隨縣,孝感的分別了。
湖北人口巨大無朋,到處都是人口100幾十萬的縣城,這樣的縣城,城鎮規模過小,農村化的比例太高,縣域管理范圍過大,管理職能不容易履行,在這樣的行政框架下,小城鎮發展不起來,城市化率提高不起來,依託與城市的三產和工業也無從發展.就只有一個窮字到頭了.
湖北境內,行政區劃極不合理,人口分布與行政力量一點都不匹配.
設立隨州,不但在襄樊和孝感之間完善了行政布局和城市布局,也有利於促進城市發展,增加就業和提高經濟水平.
我以為,隨州立市,在行政區劃上走的還不徹底,象曾都區這樣的人口170萬的區還是過分巨大了,還有進一步劃分的必要.
我以為在當前湖北的地理人口分布情況底下,以每50萬設立一區縣為宜.
二:隨州的城市建設畢竟是從新開始,應該充分吸取先進省份,先進城市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上的經驗,高起點,長遠規劃,和科學布局.
不要走湖北城市在城市建設上的弊病,擺脫湖北城市建設混亂無須的慣性.
說句實話,我不太看好隨州行政當局的能力,
那一條隨州商業街,規劃得,怎麼說呢?
一個農村供銷社!!
實在是為隨州擔心,低水平的建設將浪費隨州立市百年難得的機遇,遺禍無窮.
隨州,在沒有希望的田野上!

六:孝感:
孝感,因24孝的故事而得名,24孝的故事,有三個都發生在孝感,分別是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溫衾,孟宗哭筍.我想,能夠在一地集中這么多的孝悌的先賢,當然不是僥幸,而是有其內在的文化基因.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腹心,距離武漢60公里,06年GDP約400億,城市人口30萬左右.
在湖北的城市中間,孝感的城市是最干凈,最整潔的,城市的主要街道的路面和綠化看起來都是有規劃的和付出了徹實的努力的。城市不大,街面平整寬敞,主要的街道也不象襄樊,荊州等城市,顯得人流特別擁擠,所以顯得很有秩序.
另外,具不完全統計,貌似孝感是湖北所有城市中極少數安裝了人行橫道紅綠燈的城市.
其間,與孝感人有一些交流,總體覺得孝感人可能是因為有好文重儀的傳統,覺得市民的平均文明程度較湖北其他城市為高.說話的方式和言行舉止顯得更加文明.
所以,我倒覺得民間關於孝感人姦猾的傳言不地道!
孝感是個小城,有著小城本有的寒酸和拘謹,但這個小城讓人的感覺覺得是自愛的,自珍自重的,有教養的,小家碧玉一樣的城市.街道雖然談不上宏偉壯觀,但至少干凈整潔.城市雖說談不上現代都市,但至少規劃合理,節制有度,城區的商業街,從業態分布,商鋪裝潢,經營環境來看,在湖北都是秩序井然,布局合理和運營規范的.
這個也體現出孝感行政當局在湖北的環境底下的先知先覺和孝感人的基礎素養.
整個湖北的工業,目前出了能源以外,幾乎都依託於二汽帶動下的汽車產業鏈.孝感的工業也是如此.當地富有磷礦,鹽礦和石膏礦,可惜這些礦種都不是很有效益的礦種,還有一些機械,紡織,電子,食品一類的工業門類.工業基礎較差,產業競爭能力不強,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還沒有有競爭力的工業門類和產業帶.所以,我覺得孝感轄地內400億的GDP都多有水分.
以孝感銜接武漢,交通方便,勞動力豐富,教育資源發達的情況來看,工業化顯然是孝感最短的那塊板.
孝感,寒門中的孝子,一個貧窮但自尊的城市.
祝福孝感,知道自愛的人不會沒有春天.

八:鄂州:
鄂州是個很有傳統的城市,曾經的吳王故城,並且,真正的承接了雲夢大澤,百湖之城的血統,最能代表江漢平原的地理特徵的所在,同時也是武昌魚的故鄉.
鄂州,城區人口約28萬,06年GDP約合130億元,是一個袖珍的小城.
鄂州城市建設依西山傍洋瀾湖,背依長江,是真正的江南水城,魚米之鄉.
特別是從高速下來,洋瀾湖湖濱公路一帶,那真正植被蔥蘢,水面初平,微風襲來,錦波粼粼.城市建築夾雜其中,即使西湖之美,猶不及洋瀾湖壯闊,是我平生所見城市水景之美之大成也.
然穿越湖濱,進入到城區以後,鄂州與任何一個湖北城市並沒有什麼不同.商業凋敝,市容破敗,城市比較農村化,從核心失去來看,城市氣質拘謹小氣,有比較重的鄉村印象在裡面,好在城市猶小.城市雖破,還不顯得亂.
從鄂州行政區劃,和開發區的設立等措施看,可以見得湖北有拿鄂州做經濟社會改革的試點的意思.
一是劃小行政區劃,進行小城鎮建設和特色產業區的建設,二是建立產業開發的高薪技術園區.再有就是農業的產業化開發和以旅遊等三產業的發展.
這一思路本身,有高層見甑的大局觀,並且應該也是適合湖北情況的好路子.
可惜鄂州開發經有十數年.以湖北省支持,和鄂州所佔之區位優勢.
鄂州試點,可以總結成畫虎不成反類犬.鄂州在十幾年的開發過程中成果乏善可陳,結局可比喻為一地雞毛.
這個也可見歷屆執政當局之無能,或者說湖北的草莽文化對現代化建設的遲滯力之巨大.
鄂州,一個眼高手低,前途渺茫的城市.

九:黃岡"
黃岡出了有200多個將軍以外,還有就是有一個比黃岡還出名的中學:
黃岡位於鄂豫交界之地,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黃岡城區人口在30萬以內,06年全市GDP約近400億元.全市人口超過700萬.是出恩施以外人均GDP最低的湖北城市.
對黃岡有個誤會,一直以為黃岡境內皆是山地,所以,可以理解為黃岡之窮,在於地理環境限制,其實黃岡境內真正的山地只有三成不到,其餘地方,皆是具備很好的農耕條件的平原和丘陵.黃岡之窮,得拋開地理限制的原因另究根源.
後來聽朋友說到一個典故,我以為可以揭開黃岡貧困的原因.那就是在紅安縣,溫州商人投資之出租汽車公司,被當地人租賃以後,既不還車,也不繳款,溫州商人集體敗走紅安.
黃州民風之彪悍由是可知,在革命的時代,表現出的是反抗精神,在治平之世,這種反抗精神就表現為刁蠻和兇悍了.
但黃州的民風又是這樣的奇怪,在這樣的民風底下,黃州人又是及其重視教育的,這里是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的共同的故鄉,這里有全國最出名的高中黃岡中學,還有在全國也比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中學升學率.
另外黃岡地區的黃梅縣,還是黃梅戲的故鄉,婉約細膩的黃梅戲,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戲種.
彪悍和細膩,蠻橫和教化,哪一個才是黃岡的真相呢?
黃州市區,面積較小,城市分新舊兩個部分,新城建了一個很漂亮的澳康步行街,不過舊城仍然是目前的商業中心和行政中心.
黃州的建設,受制於黃州薄弱的財力,顯得寒酸和局促.整個城市的格局看起來更象是一個小縣城,而不應該是一個700萬人口的行政中心.服務業,零售業,等各業的水平很差,當地的購買力明顯不足.市場吸引力很差.
其實在整個武漢周邊的所有城市都有這個問題,羸弱的武漢不但無力負擔牽引周邊發展的責任.而且以中心城市的虹吸作用吸取周邊城市的資源和機會.武漢和周邊城市不是一種分工關系,而是一種競爭關系.甚至在零售業這種初級產業上,武漢巨大的市場吸引力也扼殺了周邊城市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空間.而湖北政府在行政區劃上的設置也是在胡鬧.
為什麼把一個700萬人口的行政中心設立在整個地區的邊緣,武漢的旁邊呢?,為什麼不設置在這個地區的中心,比如麻城等城市呢?
一個依附於武漢的地區的行政中心,出了對黃州的市民有益以外,對於其他的600多萬居民是一個正解嗎?
嘿嘿,整個湖北省的行政區劃的設置,不但多變,而且及其業余,湖北的落後,可見湖北的官老爺是要承擔主責的呀!
霍霍,說遠了.
黃岡,一個謎語一樣的城市.

C. 十堰四方山歷史文化典故

四方山植物園是92年才建的,不存在什麼歷史典故。不過植物園的環版境很好,你可以權引用古詩詞來描述它裡面的景物。
如:這里山不高而秀,池不深而清,地不闊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園內海拔最高處578公尺,登高環 視,四周山巒起伏,車城風姿盡收眼底。

D. 十堰市名稱的由來

十堰地名抄由來:十堰歷史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陳家街。曾經是鄖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十堰」這個地名早就有了,是個村莊名,在現今火車站附近,後來推而廣之,泛指整個市區。

(4)十堰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十堰市地處中緯度地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域內多年平均氣溫15.4℃,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9℃(1996年7月19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個月;

降水量達456mm,佔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現為東南部略多於西北部。區內年總平均降水日數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於春季(分別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僅15.8天)。

十堰市境內以青峰斷裂為界,南屬揚子准地台區的青峰台褶束,北為秦嶺褶皺系。其中秦嶺褶皺系區又以兩鄖斷裂、竹山斷裂分別隸屬於金雞嶺復向斜區、武當山復背斜區及北大巴山褶皺區,各區構造形跡差異明顯。

E. 十堰的介紹

十堰市位於中國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四季分內明,氣候宜人,與容鄂、豫、陝、渝四省市交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陝咽喉、四省通衢」之稱。轄三區四縣一市及兩個市政府派出機構,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十堰市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聖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在地。1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嶺,三千里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今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並,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F. 十堰市歷史簡介

來源於十堰鎮。相傳古時此地原名張家莊,後改名陳家街,清代中葉,人們在陳家街東側的百二河攔河築壩,沿河先後築起頭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園犟河上攔河修起了頭堰、二堰、三堰、岳竹堰,兩處共有十個堰;自此築起十個堰以後,十堰便成為行政區劃的一個專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十堰只是一個荒涼小鎮,因明朝築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政策,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第二汽車製造廠(東風汽車公司)等工程和企業的陸續上馬,

推動了當地工業大躍進式的發展,正是基於這種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誕生,十堰一躍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

今十堰市城區原為鄖縣的一部分,是隨中國二汽落戶此地發展起來的新型工業城市。1967年劃鄖縣的十堰、黃龍兩區和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1969年成立縣級十堰市,1973年將十堰市升為地級市。

1949年設兩鄖專區,屬陝南行署區領導。兩鄖專署駐鄖陽縣,轄鄖陽、均縣、房縣、竹山、竹溪、鄖西等6縣;

1950年兩鄖專區劃回湖北省,改稱鄖陽專區,鄖陽縣改為鄖縣,鄖陽專署駐鄖縣;

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原鄖陽專區所屬各縣並入襄陽專區;

1965年復設鄖陽專區,專署駐鄖縣;襄陽專區所屬鄖縣、均縣(駐丹江鎮)、房縣、竹山、竹溪、鄖西6縣劃入鄖陽專區;

1969年設立十堰市,屬鄖陽專署領導;鄖陽專區轄1市、6縣;

1970年鄖陽專區改稱鄖陽地區,行署駐十堰市,轄十堰市及鄖縣、房縣、竹溪、均縣(駐丹江鎮)、竹山、鄖西等6縣;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轄,鄖陽地區轄6縣;

1994年9月29日,原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地、市合並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轄縣級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鄖縣改為鄖陽區,十堰現轄房縣、竹溪、竹山、鄖西、丹江口市、張灣區、茅箭區、鄖陽區。

(6)十堰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十堰位於湖北與河南、陝西和重慶四省市交界處,南與重慶市巫溪縣、湖北神農架林區接壤,東南和湖北保康縣、谷城縣和老河口市為鄰,東北與河南省鄧州市、淅川縣交界,北與陝西省商南、山陽縣毗鄰,西和陝西鎮安、旬陽、白河、平利和鎮坪縣相鄰。

大巴山東段逶迤於南,秦嶺余脈屏障其北,漢水自西向東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內的最大河流為漢水,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經鄖西、鄖縣、丹江口兩縣一市;境內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馬欄河、神定河等30餘條。

有丹江口水電站,位於丹江口市境內,連接三省五縣市,總水域面積745平方公里。

G. 湖北的十堰地名的來歷

十堰地名由來:十堰歷史悠久,過去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在當地的白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10個小水庫,分別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後來歷盡變遷,堰就成了地名。
很有意思的是:十堰人問你住在那裡時,喜歡問:你在幾堰?呵呵。
個人認為十堰這個地名是無比優美的,讓人想到田野阡陌,小橋流水,山嵐疊翠,清泉淙淙。民風純朴,情意浪漫。夏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清涼無比,冬天想到這個地名就透出暖意融融。一些人主張把十堰市改為武當市車城市東風市南水北調市,我看純粹是瞎折騰。這么多地名,叫也叫不過來啊!乾脆一年改一個,輪番著叫。那才不落俗套呢,呵呵。
據地方誌記載,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陳家街。曾經是鄖縣的一個區。實際上「十堰」這個地名早就有了,是個村莊名,在現今火車站附近,後來推而廣之,泛指整個市區。
攔水用的堤壩叫做「堰」,十堰,即十道攔水堤壩。十堰作為地名存在,其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十堰的地名來源於十堰鎮。相傳,古時此地原名張家莊,後改名陳家街。清代中葉,人們在陳家街東側的百二河攔河築壩,沿河先後築起頭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在花果園犟河上攔河修起了頭堰、二堰、三堰、四堰,兩處共有十個堰。自從築起十個堰以後,十堰便成為行政區劃的一個專名。另一說:明代志書記載堰有10處。即十堰、九傾坪堰、虎尾堰、白龍堰、尖山堰、黃龍堰、雙龍堰、佃戶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譚家堰(白浪下堰),十堰作為地名,便由此而來。
現在橫穿市區的百二河已經被修成了一個水泥河道,只留下中間窄窄的一個小水道。因為水量太小,所以也沒有一個在堰壩。非汛期河道里乾涸的河道,成了人們散步的地方,以前在河道上建的很多菜市場因為環境臟亂差,嚴重污染了河道前年已經全部取消了。河道的用途網上也流傳著很多說法,可是目前仍像是一個水泥的大溝

H. 原來的十堰是什麼樣的

十堰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鄖縣、鄖西
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
國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46萬。十堰城區既是一座因車而建、因車而興、
因車而名的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風景迷人的山城、旅遊城,是鄂豫川陝
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這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
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
「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時
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
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現今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
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國家為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
),設立了鄖縣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
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並,成立新的十堰市。這里是道教
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
界文化遺產名錄。

十堰是一個資源富市。 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礦藏有綠松石、金、銀、石煤
、稀土、鐵錫、釩、銻、鉛、鋅、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鈾、鉀、鉬、鈷等50多種,
潛在價值在4000億元以上。水力資源豐富,年平均經流量達100億m2,過境客水280 億m2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500萬kw,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40kw;林特資源聞名遐邇,
茶葉、食用菌產量豐富,質優品高,房縣被譽為全國「燕耳之鄉」; 葯材資源品類繁多,
共生產葯材2700餘種,在國家確定的363個重點品種中我市約佔235種,占總數的65%,素
有「天然葯庫」的美稱;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
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
教聖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群,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
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

十堰又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汽車城,是東風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 東風汽車公司躋身
於世界三大卡車廠家之列,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廠家建立了貿易聯系。
全市與東風汽車公司配套的地方工業企業多達200餘家,具有很強的綜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 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目前十堰城區已建成20多條街道,道路綠化率達到62%。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教
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 交通通訊便捷,襄渝鐵路橫貫東西,每天有13對客車通過,可直達
北京、上海、武漢、鄭 州、重慶、成都、西安等地。209和316國道交匯十堰,四通八達。漢
江黃金水道運輸可通江(長江)達海(上海)。老河口和襄樊兩機場毗鄰我市,班機可直飛
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隨著火車提速、(武)漢——十堰(堰)一級汽車專用公路
及十堰空港的建設,交通條件將進一步改善。十堰市郵電通訊已實現了傳輸光纖化、長途自
動化,可與160個國家和地區直撥電話。十堰有兩座大型自來水廠,有丹江口水電站、黃龍
灘水電站、十堰熱電廠、東風汽車公司熱電廠等眾多大中型電廠,全市供水、供電、供氣、
供熱等設施的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居國內先進水平。

世紀更替,千年之交。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十堰市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繼《1998—2020十堰市經濟科技社會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建設「汽車城、旅遊城、生態城和區域 性中心城」的戰略目標之後,市委、市政府又高瞻遠矚地規劃建設「三路兩港兩站」,即建設至武 漢、西安、重慶的高等級公路,建設信息港和航空港,建設十堰火車站及武當山火車站。隨著
這一宏偉戰略的實施,十堰在國家西部開發戰略中的支點作用將進一步凸現,十堰人民以勤勞、
智慧的雙手建設著美好的家園,十堰的明天必將更加光輝燦爛。

呵呵,現在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也合到十堰了,有時間來玩啊

I. 十堰地方文化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一、十堰地區文化資源的構成
(一)十堰地區具有豐厚的遠古文化遺存。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距今約70—80萬年前的鄖縣梅鋪猿人遺址、約50萬年前的鄖西白龍洞猿人遺址和約10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遺址。特別是在「鄖縣人」遺址中,發現了兩具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這證明了漢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區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在舊石器文化遺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農架紅坪犀牛洞遺址。它的發掘為高海拔山地舊石器時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為深入研究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類型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十堰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也十分豐厚,主要分布於漢江兩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縣七里河遺存。
(二)十堰地區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農文化。海拔3100多米的神農架,被稱為「華中屋脊」。相傳炎帝神農氏在十堰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開創了農耕文明和醫葯文明。神農文化里重要價值成分是草葯文明。這里草葯文化博大精深。房縣歷史上曾為楚地,但是盛行於楚的巫術在這里並不盛行。絕大多數病人信草而不信巫。草葯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和信仰,這是神農文化里的重要價值成份。
(三)十堰地區的文化底蘊是楚文化。十堰地區的文化是多樣的,蘊含著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長江文化、漢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蘊是楚文化。《楚辭·九歌》即源於楚地民間祭神歌舞。楚辭的宗師是屈原,據傳十堰是屈原創造楚辭「騷體」的源泉之一。楚人尊鳳,鳳凰象徵高貴聖潔、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圖騰。楚長城是我國最早的內長城。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內竹溪縣和竹山縣,全長180公里。這是古老祖先留給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對我們研究長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戰爭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四)十堰地區最負盛名的是武當文化。武當文化從其內涵上講,應定義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道教精神為核心,以武當山地域為中心,在周邊文化的影響下,經長期實踐,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武當文化的內在動力和思想基礎是: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貴生,誠心向善等思想;這些構成了武當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典型特徵。
(五)十堰地區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十堰地區歷史上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區,從先秦到當代,大體經歷了五次移民潮。十堰房陵(房縣)、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嶺,地廣人稀,歷來是古代廢黜帝王諸侯的流放地。在歷史長河中,被史學家濃墨重彩記載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將相就有十五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顯,被貶謫流放到房縣達14年之久。這種宗室貶官的流放,不僅帶來了宮廷禮儀、飲食、風俗等上層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尤其值得關注的文化植入現象是武當山建築群。明初永樂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調集軍民工匠20餘萬人大修武當山,由此匯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風俗彼此融合,交互影響,積累了豐厚的武當文化資源。移民改變了文化的時空分布。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對外來文化的選擇、改造、吸收與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地區文化特色,積累起豐富深厚的文化資源。
(六)十堰地區具有多姿多彩、古樸稚拙的民俗民間文化。自古以來,秦巴山區的農副土特產品和手工藝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積淀,這里的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和剪紙、刺綉等民間工藝品風貌醉人,地方特色濃郁,表現出十堰地區古樸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畫卷。地處漢水之濱的武當山區伍家溝村,蘊藏著深厚的民間文化積淀,使民間文學作品透出朴實、地道、稚拙、原始的風貌。民俗民間文化是民眾生存和精神需要的產物。鄂西北地區社會生活習俗特色鮮明,民間文學藝術及地方戲曲多姿多彩,蘊含著人倫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及合和圓滿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內涵。
二、十堰地區文化資源的特徵
(一)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具時代性。時代性是十堰地區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它濃縮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產生、延續、繼承和發展的每一個過程。從鄖西、鄖縣三次發現古人類化石,尤其是在鄖縣曲遠河口發掘的兩具10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為我們探索人類起源和進化提供了重要依據。舊石器、新石器、古文化遺址考古發現,使我們感受到了鄂西北地區文化悠久古老的歷史。神農炎帝傳說,周朝時期以上庸國為首的「西土八族」,楚人立國使荊楚文化的植入,明代武當道教文化的興盛直至到十堰現代發展和車城的崛起,都可以從文化的脈絡中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和文化傳承的時代性。
(二)十堰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所謂地域特色是指鄂西北地區雖然遠離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由於特殊地理位置、環境及不同時代形成的文化氛圍,必然形成特殊的地域文化現象。鄂西北境內山脈分屬三系:秦嶺東段余脈延伸到本地區北部,武當山展布於中部,屬大巴山延脈北支,南部為大巴山東段余脈構成的神農架為代表的中、高山地貌。在這三面環山的地形中,漢水由西向東橫穿鄂西北北部,以及境內堵河等多條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地沿漢水兩岸由西向東擴展,最終在東北部與地交鄂、豫兩省的平原融為一體,從而在三面環山的封閉環境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性。由於地處鄂、豫、陝、渝邊緣地帶,各種風格文化因子在這里聚合,在不斷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點,與接納吸收外來文化開放性的同時,封閉的地理環境對保存、延續已有的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鄂西北獨具特色的武當道教文化、上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現的被學術界稱為「漢民族的創世史詩」的《黑暗傳》,伍家溝民間故事村、武當呂家河民歌村及其所伴隨的體現了當地傳統特點的民俗活動,它們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傳至今,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三)十堰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多元性。這是許多地方文化及區域文化不多見的現象。十堰地處鄂、豫、陝、渝四省交界之處,東西南北文化在此交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別屬北方的仰韶文化、南方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十堰地區是歷史上重要的移民區,從秦漢開始至明清,由於移民歷史的長久性和來源的多元性,豐富的外來文化,以移民為載體,與本土文化交融交匯,相輔相成,形成了十堰地區文化多元形態。
(四)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具有兼容性與和諧性。循著十堰地區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的脈絡,我們可感受到它的開放、兼容和博大。隨著各色各樣的移民往來,使十堰地區文化具有多元發生、多元並存、多維發展的樣態,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納並蓄,相互作用、和諧共生,形成文化創新和發展的動力。特別要提到的是武當道教文化,它始終具有一種開放和兼容並蓄的精神,它不僅吸收了老莊哲學思想,秦漢道家學說,儒家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以及東漢以前的神仙信仰和方士方術、古代醫學與體育衛生知識,而且吸收和保留了荊楚巫俗文化的許多因素。同時它也不排斥佛教等其它宗教,具有中國道教三教合一的特點。十堰地區的戲曲、民歌,採納東西南北中,相互交融,各種風格曲調相得益彰。現代化的車城十堰,更是一個隨著幾十萬建設大軍的移入而帶來的又一次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十堰地區的文化資源具有極其富集和厚實珍貴性。在十堰地區文化中,有「鄖縣人」的100萬年以前人類頭骨化石,有大量舊石器和新時期時代的文化遺址,有被譽為漢民族神話創世史詩的《黑暗傳》,有代表人類創造性的天才傑作——武當山古建築群,有被譽為「民間文化半坡遺址」的伍家溝民間故事村,有被譽為「漢族民歌第一村」的呂家河民歌村,這都體現了十堰地區文化資源的富集和珍貴厚實,值得驕傲和尊重。
三、十堰文化資源的價值
(一)十堰地區文化資源極富精神價值。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價值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文化遺產體現了各個國家和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共同心理結構、意識形態、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等特點,這是民族精神賴以存在的深厚土壤和現實基礎。而民族精神則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決定著該民族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行為選擇和價值判斷,因而民族精神可以深化人們對人生的理解,鼓勵人們對人生創造性的追求,培養人們對人生事業的崇高感及進取奮發的意志,使整個民族在經濟上獲取快速發展的同時精神上也獲得提升。蘊含著民族精神文化資源是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價值不可估量。從地域文化來說,文化資源承載著人們對故鄉和家鄉的豐富情感,珍惜這份文化資源,可以激發人們愛國、愛鄉的巨大熱情,從而產生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不竭動力。
(二)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富集而且珍貴,它是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其自身演變、傳承的過程,凝聚了我們祖先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和實踐經驗,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文化寶庫,其中的許多成分是中華傳統主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為文化創造提供了無限豐富的靈感資源,其精華是我們祖先對人、生命、社會和自然的一種關注和永恆的期盼,是一種靈動的文化自覺。重視它的歷史文化精神,呼喚文化自覺意識,對於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特殊意義。
(三)十堰地區的文化資源有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十堰地區的文化資源豐富而靈動,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基因和動力。從寶貴的文化資源中尋找精神文明之根,認識它的文化價值,從文化資源中為文化的傳承、創新尋找創造的靈感和源泉,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
(四)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十堰地區文化資源品位高而又密集、珍貴的文化資源,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基礎。一方面,通過文化資源的發掘的整理,積極推進地域文化的發展,使其在多樣化、多層次發展基礎上既有百花齊放、又不斷融入主流文化中,從而充分發揮文化的導向、激勵和規范功能。另一方面,文化資源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發展地域文化的同時,挖掘整理本地區的文化資源,興辦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品牌,促進旅遊發展,是促進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神農架原始森林是現代旅遊者的重要目的地,研究其文化資源內涵,為提高十堰區域文化地位,促進旅遊經濟發展,擴大在海內外的影響,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十堰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十堰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