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走進學校

歷史文化走進學校

發布時間:2021-03-11 21:09:17

Ⅰ 如何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

1.政府組織文化、教育專家對傳統文化學習內容,就階段性的必修、選修分別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界定。制定從幼兒園到大學等不同階段的課程、課時、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將傳統文化學習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體系中進行統籌謀劃。採取動畫寓教於樂的方式,把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融入相應課程。
2.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專項事業經費。整合文化資源進入學校,開展學校教育資源與文化藝術素質兩大培訓。借鑒「傳統戲曲文化進校園」的經驗,在文學、書法、繪畫、民間技藝等相關領域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的手段,創新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及傳播方式。
3.對「傳統戲曲文化進校園」動畫製作提供專項經費支持,將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崑曲、京劇、秦腔、黃梅戲、花鼓戲等地域性戲曲進行創造性地普及推廣。通過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文化傳承品牌和大眾普及方式。
4.強化公共服務責任,通過組織與傳統文化相關賽事等活動,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人們喜聞樂見、能夠廣泛參與的方式不斷予以推廣。

Ⅱ 參觀學校歷史寫觀後感

河北農業大學弘揚太行山精神 堅持太行山扶貧道路
從1979年開始,河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全省科技力量,對太行山區進行技術經濟開發,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開發當地優勢資源,使農民很快擺脫了貧困,走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新路子。國務院對此發來了賀電,國家科委發了賀信,並譽之為「太行山道路」。「七五」以後,我省圍繞《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在國家科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農業科技工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積極弘揚太行山精神,把科技扶貧工作拓展、延伸到全省貧困地區,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全省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一、因時制宜,科學制定科技扶貧戰略
科技扶貧工作是黨和政府實施脫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省扶貧開發戰略的需要,河北省科委制定了河北省科技扶貧總體戰略,即通過促進貧困地區的科技發展,努力平衡並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現實需求與戰略需求;為了實現上述科技扶貧的總體戰略目標,根據我省在不同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及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們又分別確定了不同時期我省科技扶貧工作的戰略重點。
進入90年代,從促進「兩高一優」農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重點放在貧困地區農業科技規模的擴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上,並加大新產品開發和關鍵增產技術的攻關力度,為提高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技術支撐。為此,我們在貧困人口集中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分別布設了一批科技攻關綜合試區,其目的是根據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進行科技攻關、科研成果中間試驗和示範,形成一批適於不同類型區需要的技術體系,帶動整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科技攻關綜合試區的建立,為貧困地區開發出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從而為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據統計,「八五」期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5%,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扶貧工作的開展。
「九五」期間,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深入實施,扶貧開發進程的加快,扶貧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同時,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省科技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這一時期,我省科技扶貧的重點是加大貧困地區農業綜合試區的科技攻關力度,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農村產業化的發展,針對解決貧困地區生態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以及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關鍵性技術難題進行重點攻關。通過提高單產,改善產品品質,增加效益,促進貧困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循環。
二、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我省扶貧攻堅進程
十幾年來,我省科技扶貧工作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努力促進科技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效益,使科技進步成為推動扶貧攻堅進程的強大動力。
(一)強化科技培訓與宣傳,提高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1、建立星火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培訓基地開展培訓工作。一是組織省內外專家和技術人員辦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班,對縣、鄉、村不同層次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農民分期分批加強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二是針對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有重點地組織專家講課和到生產第一線進行技術指導;三是結合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進行技術培訓。

2、利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一是利用現代媒介,傳播科技知識。將需要推廣的先進技術,先進成果錄製成專題錄象片、磁帶,在市、縣電視台、廣播電台連續播放,向農民傳授技術和科普知識;二是利用集市組織有關部門科技人員趕科技大集,發放農業科技資料和明白紙;三是舉辦農業知識大獎賽和畜牧業優良品種大獎賽,以充分調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3、充分發揮我省各級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科技培訓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利用農業高等院校、農廣校、農技校等陣地,聘請專家、教授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二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教師及科技人員,編寫農村實用技術叢書和科技扶貧培訓教材,為貧困地區廣大幹部和群眾學習技術提供指導;三是組織有關院校和科技單位的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扶貧小分隊,深入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咨詢活動。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技術骨幹75萬人次,管理骨幹5萬人次,能熟練掌握1-2門適用技術的農民達800多萬人。

(二)加大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力度,努力促進科技成果向貧困地區轉化

1、緊緊圍繞群眾溫飽問題,因時、因地確定科技推廣重點。解決群眾溫飽問題是科技扶貧工作的中心。十幾年來,我們始終把直接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種植業、養殖業和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等實用技術作為科技推廣的重點,並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不同區域的特點,重點推廣了糧棉油高產技術和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增產技術,以及成熟配套的綜合技術及增產增收潛力大、輻射面廣的重大農業新技術。「七五」期間,我們重點推廣了農作物和畜禽優良品種、合理施肥、節水灌溉、地膜覆蓋等技術;進入九十年代,則把優良品種、模式化栽培、地膜覆蓋及中低產田改造等15項先進實用技術作為推廣重點;「九五」以來,在繼續抓好動植物優良新品種推廣的基礎上,重點推廣了動植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技術、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等,保證了貧困地區三大戰略任務的如期完成。

2、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區、村、戶,以點帶面促進科技推廣工作。一是依據當地農業立地條件和資源優勢,建立不同類型的科技示範區。如我們根據山區、壩上、黑龍港流域的特點,分別在不同區域設立了「小麥豐產栽培技術試驗及示範點」、「稻麥良種示範區」、「高寒地區玉米增產技術示範點」、「紅富士蘋果高產示範園」、「大棚菜生產技術示範區」等示範區、示範田、示範園、示範點,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既注重培育科技示範戶又特別重視科技示範村建設。村是一個自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單元,以村為單位加強村級范圍的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建立科技示範村有著更有廣泛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科技扶貧中始終注重建設科技示範村和示範戶。如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省科技扶貧在山區實施了「依靠科技雙百奔小康工程」,即每年在全省山區設立200個小康示範村,從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有力地促進了先進技術在山區的推廣應用,加快了我省山區的扶貧開發進程。

3、組織創辦農民科技服務組織,強化科技推廣與普及的組織化程度。多年來,在科技扶貧中,我們注重發揮農民的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作用,分別以縣、鄉兩級科委為龍頭,組織了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協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如我們在全省不同地區創辦了「農民食用菌協會」、「農民養雞協會」、「紅富士蘋果開發協會」、「西瓜協會」、「桃協會」等專業技術協會。專業技術協會的建立,極大的調動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三)加強科技攻關,著力解決扶貧開發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科技扶貧提供技術支撐。

1、建立了一批農業綜合試區,為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樣板。我省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經濟發展落後的黑龍港流域、山區和壩上地區,而且各個地區的區情差異很大。針對這一實際,我省農業科技攻關,始終堅持面向扶貧開發主戰場的方針,在大名、曲周、南皮、平山、唐縣、隆化、張北等不同區域的國家級貧困縣設置了15個農業綜合試區,組織省內外科技力量聯合攻關,重點解決生態環境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的貧困地區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不同區域的農業持續發展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試驗示範。如1996年8月,特大暴雨襲擊我省,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據統計,在全省10個重災縣中,太行山就佔了5個。但設置在太行山區的試驗區和試驗基點普遍顯示出較強的抗災減災能力。特別是邢台縣漿水試區,盡管日降雨量達600多毫米,但上百條經濟溝仍喜獲豐收。再如,張北試區針對我國北方高寒半旱農牧交錯帶農牧業生產關鍵問題進行攻關。「七五」以來,張北試區共取得農、畜、草、經16項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1997-1999三年累計推廣旱作增產技術面積3010萬畝,其中旱作農田2700萬畝,人工草地250萬畝,錯季蔬菜60萬畝,共增產糧食9

Ⅲ 傳承文化進校園主題作文800字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為的規范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閑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么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霉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著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發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Ⅳ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一、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著力營造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徜徉在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新知識、新學問,能獲得審美感受的校園中,更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具體說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園林景觀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動,一字一畫德育無聲。學生只有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將其內化為求知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品質。
其次,要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像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功的樂趣。
回望歷史,古人學語文不僅有強記,也有孔子與學生「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暢快,更有各種各樣的輕松的文字游戲。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填詩詞,嬉笑怒罵,激揚文字,將語言玩到盡興玩到極致。也有垂髫小兒、弱冠書生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語文」的樂趣,常品成功的快樂。
我們的老師,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甜味與魅力。要努力讓語文動起來、活起來,從歷史故事中明理,從歷史笑話幽默中得智,從成語典故中積知,從對聯猜謎中獲趣,從多種渠道入手,積極激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震撼他們的心靈,讓學生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我的做法是,精心選擇三百個典型的成語,既學習語音字形,成語運用,又增加作文文采,還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識,知道一些文學典故,更能帶動名句名篇的背誦。我們進行成語接龍,師生名字鑲嵌,歷史故事大串聯等活動,收效很大。此外,散文、詩歌品賞,對聯,猜謎,及自製謎面。雖然有些幼稚,但在快樂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才能。玩轉語言,玩透語文,學生再面對課本、考試、競賽,便能找到「老叟戲頑童」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常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或者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或者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1.感受傳統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寫景、狀物、山水游記、田園詩歌等課文,對自然美進行了鍾情的描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畫面,這些圖景經過了作者的攝取拼接,已不再是純客觀景物,它已經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飽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傳統文化的社會美。教材中的課文為我們展開了一軸軸性格鮮明的人物畫卷和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畫面。正義感,嫉惡如仇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虛心好學的品質,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構成了社會美的主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虛心接受批評、聞過即改的作風,《送東陽馬生序》中不辭勞苦、虛心求學的精神等等,都可在學生心靈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教師要准確傳導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徵,讓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傳統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禮,從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Ⅳ 傳統文化進校園已全面展開,傳統文化進幼兒園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呢

小小傳承人那個傳統文化手工DIY,不是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引領傳統文化進幼兒園了嘛,這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開端啊!讓孩子們更能了解源遠流長的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傳承中華文脈!

Ⅵ 傳統文化如何走進學校

中華傳統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但近百年來,傳統經典已慢慢淡出了許多中國人的精神視野。如何讓傳統經典重新走進當代生活,走進人們的心中,成為滋養精神成長、涵化行為養成的豐美精神食糧,切實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當前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現實課題。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呢?第一,要深化教育改革,為傳統經典走進當代生活奠定教育基礎。二十世紀上半葉出現的那些學貫中西的大師們都有青少年時代熟讀、背誦傳統經典的經歷。只有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把構成文明源頭和文化支柱的傳統經典牢記心中,未來的文化創新才會根深葉茂、枝幹參天。第二,要正確引導「淺閱讀」,由「淺」入「深」,讓淺閱讀成為大眾與經典的橋梁。全媒體時代為創作多樣化的閱讀樣式提供了巨大空間,要在研究清楚中華經典所體現的深沉精神追求和突出優勢的基礎上,把經典的內容和精神轉化為適合淺閱讀的動漫、圖畫、影像、故事等形式,讓大眾通過這些形式一步步認識經典、親近經典、閱讀經典、了解經典,讓傳統經典以多彩繽紛的樣式走進當代生活。第三,要培育探討問題之風,引導大家把現實問題與傳統經典聯系起來。傳統經典多是關於人生、社會根本問題的,其所以歷久不衰,就在於它所論述的問題為各個時代所共有,其觀點也常具有永恆的、核心的價值。要抓住社會轉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形成這樣一個關鍵歷史階段,引導全社會理性思考、深入探討各種人生、社會根本問題。在此過程中,把現實問題與傳統經典聯系起來,也與域外文化經典聯系起來,激發大家到經典中獲取豐厚滋養,找到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在此基礎上建設不負於偉大傳統的、更加輝煌燦爛的當代文明。走進當代生活的傳統文化經典會成為活的經典,成為催生創新的偉大力量,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Ⅶ 走進學校的歷史有哪些小課題

走進學校的歷史
有哪些小課題
哪些吶
……
學校的建立時間
建立的由來
學校的人文
曾經的名人
曾經的名師
名事
……
學校現在的發展
現在的發展方向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走進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