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城區建國門後椅子頂銀胡同是歷史文化街區嗎
東城區建國門後椅子頂銀胡同
②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
1. (一)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具有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寨等,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歷史文化保護區中的危房,允許在符合保護規劃要求的前提下,逐步進行改造和更新,並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2. (一)《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已於2002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二)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有14片分布在舊皇城內:南、北長街,西華門大街,南、北池子,東華門大街,景山東、西、後、前街,地安門內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門街;有7片分布在舊皇城外的內城:西四北頭條至八條,東四三條至八條,南鑼鼓巷地區,什剎海地區,國子監地區,阜成門內大街,東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柵欄,東、西琉璃廠,鮮魚口地區。
(三)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總佔地面積為1038公頃,約占舊城總用地的17%。其中重點保護區佔地面積649公頃,建設控制區佔地面積389公頃。
(四)《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強調必須以「院落」為基本單位進行保護與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壞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須遵照執行。
(五)《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對保護區內的建築保護和更新分為六類進行規劃管理:文物類建築、保護類建築、改善類建築、保留類建築、更新類建築、整飾類建築,須遵照執行。
(六)《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對保護區內的用地性質變更、人口疏解、道路調整、市政設施改善、環境綠化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原則、對策和措施,須遵照執行。
3. (一)在舊城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基礎上確定北京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其中,在舊城內繼續補充歷史風貌較完整、歷史遺存較集中和對舊城整體保護有較大影響的街區進行保護;在舊城外確定一批文物古跡比較集中、能較完整地體現一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區或村鎮,使其得到有效保護。
(二)舊城內第二批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為:皇城、北鑼鼓巷、張自忠路北、張自忠路南、法源寺。
(三)舊城外確定1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為:海淀區西郊清代皇家園林、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石景山區模式口、門頭溝區三家店、川底下村、延慶縣岔道城、榆林堡、密雲區古北口老城、遙橋峪和小口城堡、順義區焦庄戶。
4. (一) 應保護舊城內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特色
(1)皇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北京舊城整體保護的重點區域,內含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2)北鑼鼓巷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西至趙府街,總面積約為46公頃。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3)張自忠路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張自忠路,北至香餌胡同,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街區有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多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4)張自忠路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錢糧胡同,北至張自忠路,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後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區域處於皇城與東四三條至八條保護區之間,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馬輝堂花園等文物保護單位。
(5)法源寺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宣武區,南至南橫西街,北至法源寺後街,東至菜市口南大街,西至教子胡同,總面積約20公頃。該街區內有法源寺、湖南會館、紹興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街區整體風貌保存較好。
(二)舊城新增的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佔地面積約249公頃,約占舊城總面積的4%。
(三)舊城外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特色
(1)西郊清代皇家園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海淀區,包括頤和園、圓明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等,即清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是我國現存皇家園林的精華。
(2)盧溝橋宛平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國家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具有重要的歷史和革命紀念意義。
(3)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金頂山路與京門公路之間,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傳統村落的風貌保存較好,並有承恩寺、田義墓、法海寺等文保單位。
(4)三家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門頭溝區永定河北岸,三家店村中現存多處文物,與煤業發展有關的建築群、會館等成為此地獨特的景觀,具有濃厚的京西地方特色。
(5)川底下村歷史文化保護區: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個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村中現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其建築藝術相當精湛,風貌相當完整。
(6)榆林堡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康莊鎮西南,元、明、清時期是京北交通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其平面呈「凸」字形。
(7)岔道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八達嶺鎮,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其緊鄰八達嶺長城,至今原有城牆、城門尚在。
(8)古北口老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的東北部,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存葯王廟戲樓、財神廟、古關址等文物和南北大街,風貌較完整。
(9)遙橋峪城堡、小口城堡歷史文化保護區:遙橋峪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東部,建於明萬曆26年(1599年),此堡呈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小口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北部,距遙橋峪城堡約4公里,是明代戍邊營城,城牆「北圓南方」,保存完好。
(10)焦庄戶歷史文化保護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屬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1943年,當地黨組織和群眾,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戰,創造了抗戰時期聞名的「地道戰」,被譽為「人民第一堡壘」。
(四)北京第一批、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合計共有40片。其中,舊城內有30片,總佔地面積約1278公頃,占舊城總面積的21%。
(五)舊城第一、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的總面積為2617公頃,約占舊城總面積的42%。
(六)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經市政府批准後,必須盡快組織編制各保護區的保護規劃。
第六章
③ 北京市東城區文化特色
以皇室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在東城得以充分體現。東城區是北京城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處,佔全市的 37%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0 處,佔全市的 24% ;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57 處。
④ 東城區的文化藝術
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佔全市的37%;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佔全市的24%;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項,佔全市98項的26.5%。其中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為1項,含12家單位。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9項,佔全市224項的26.3%。
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42項,佔全市567項的7%。
其中石碑佔8項,3項運至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保存,1項運至北京鍾鼓樓文管所保存,4項仍在原址保存。麻線胡同3號舊宅院1項經政府報批,於2007年遷建至東四五條55號。 東城區是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佔全市歷史文化街區總數的39.5%,占舊城內的51.5%。17片歷史文化街區總面積為907公頃,佔全區總面積的36%。
1982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設部、文化部經國務院批准,正式確立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與文物保護單位的中間層次納入保護范疇。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具有特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或者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村鎮等,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包括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自1990年北京市政府確定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名稱,截至目前分三批公布了43片,其中舊城內33片。
1999年公布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涉及東城區12片:南、北池子,東華門大街,景山東、後、前街,五四大街,東四三至八條,南鑼鼓巷地區,國子監地區,東交民巷,鍾鼓樓地區屬什剎海片。
2002年公布第二批15片保護區,涉及東城區的有4片,實際新增3片,為北鑼鼓巷、張自忠路北、張自忠路南。皇城片與原25片中的景山、南池子、東華門片重疊。
2005年公布第三批3片保護區,涉及東城區的有2片,為新太倉地區、東四南地區。
東城區17片歷史文化街區內,現有各級文保單位87處,普查登記項目70項,掛牌保護院落280多處,主要胡同260多條。現有平房約230萬平方米,居民約60000戶,其中直管公房41587戶、81567間、114.9萬平方米;私房10469戶、44461間、66.7萬平方米;單位自管房910處、55.3萬平方米。
⑤ 東城區的特色街區有哪幾條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北京東城匯集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特色街區。1.南鑼鼓巷,展示北京四合風貌的完美「碧玉」;2.國子監街,北京市唯一一條列入市級文物保護的街道,凝聚中國國學精神的深厚「典籍」;3.東四三條至八條作為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其保存有完整的胡同、四合院格局;4.南池子街區緊鄰故宮東牆,歷史上是元明清三朝皇城的一部分,胡同院落格局,有的還依然保持著清代的方位和走向;5.南新倉斗拱飛檐、灰磚白牆、橫檁豎柱,一覽皇家糧倉沉穩大氣風采。近幾年,東城區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並著力打造以文化休閑為特色的街區,逐漸形成王府井金街、東單銀街、隆福寺街等特色商業街,簋街餐飲文化一條街及南鑼鼓巷、南新倉、鍾鼓樓、國子監雍和宮、東四三條到八條等六條特色文化街區、為繼續打造特色街區,形成東城區旅遊特色品牌,東城區以旅遊文化休閑為主題,以特色街區為重點,不斷開展系列文化休閑節活動,集中展示東城區豐富的、獨具特色的文化休閑娛樂設施,發展旅遊休閑娛樂市場。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
⑥ 北京現有多少條歷史文化街區 請舉例說明! 謝謝!
1990年公布的
南池子大街 南鑼鼓巷街
北池子大街 西四北一至八條街區
南長街 什剎海地區
北長街 地安門大街
景山前街 琉璃廠東街
景山後街 琉璃廠西街
景山東街 大柵欄街
景山西街 牛街
東華門大街 五四大街
西華門大街 文津街
陟山門街 東交民巷
國子監街 阜成門內大街
頤和園至圓明園街區
第二批
(1)皇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北京舊城整體保護的重點區域,內含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2)北鑼鼓巷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西至趙府街,總面積約為46公頃。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3)張自忠路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張自忠路,北至香餌胡同,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街區有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多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4)張自忠路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錢糧胡同,北至張自忠路,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後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區域處於皇城與東四三條至八條保護區之間,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馬輝堂花園等文物保護單位。
(5)法源寺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宣武區,南至南橫西街,北至法源寺後街,東至菜市口南大街,西至教子胡同,總面積約20公頃。該街區內有法源寺、湖南會館、紹興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街區整體風貌保存較好。
(6)西郊清代皇家園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海淀區,包括頤和園、圓明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等,即清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是我國現存皇家園林的精華。
(7)盧溝橋宛平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國家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和革命紀念意義。
(8)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金頂山路與京門公路之間,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傳統村落的風貌保存較好,並有承恩寺、田義墓、法海寺等文保單位。
(9)三家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門頭溝區永定河北岸,三家店村中現存多處文物,與煤業發展有關的建築群、會館等成為此地獨特的景觀,具有濃厚的京西地方特色。
(10)川底下村歷史文化保護區: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個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村中現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其建築藝術相當精湛,風貌相當完整。
(11)榆林堡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康莊鎮西南,元、明、清時期是京北交通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其平面呈「凸」字形。
(12)岔道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八達嶺鎮,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其緊鄰八達嶺長城,至今原有城牆、城門尚在。
(13)古北口老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的東北部,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存葯王廟戲樓、財神廟、古關址等文物和南北大街,風貌較完整。
(14)遙橋峪城堡、小口城堡歷史文化保護區:遙橋峪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東部,建於明萬曆26年(1599年),此堡呈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小口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北部,距遙橋峪城堡約4公里,是明代戍邊營城,城牆「北圓南方」,保存完好。
(15)焦庄戶歷史文化保護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屬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1943年,當地黨組織和群眾,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戰,創造了抗戰時期聞名的「地道戰」,被譽為「人民第一堡壘」。
⑦ 北京市東城區有什麼旅遊景點
北京市東城區的旅遊景點:
1、南池子、東華門
位於北京皇城內,故宮東南側,北起東華門大街,南至長安街,西臨筒子河、勞動人民文化宮、東接東黃城根南街,總用地面積34.5公頃,主要胡同17條,總戶數4351戶,戶籍人口9130人,院落29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約17.18萬平米。
2、北池子
該保護區緊鄰紫禁城東側,規劃范圍東以東黃城根南街為界,西以筒子河為界,北至五四大街,南鄰東華門大街,東與東黃城根北街相連。總用地面積39.22公頃,主要胡同18條,總戶籍數8600人。院落33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18.14萬平米。就北京舊城整體而言,其低矮、平緩、勻質的建築格局也是風貌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3、景山前、後、東街、地安門內大街、五四大街(五片)
位於皇城北部中軸線上,以景山為中心,北到平安大街,南至故宮北牆與五四大街路南側沿線,東到北河沿大街,西至地安門內大街東側至景山公園東部半側院牆沿線。總用地面積78.10公頃,主要胡同39條,總戶數8239戶,總戶籍人口26397人,院落1070多處、16000多間;總建築面積20.41萬平米。
4、東交民巷
該保護區位於天安門東側,東接崇文門內大街,南臨前門東大街,西至天安門廣場東側,北面東長安街。總用地面積62.84公頃,主要胡同7條,院落64個,1500多間;總居住人口24110人,總建築面積75.78萬平米。
該地區建築多為西式風格。現以機關辦公為主,兼有辦公與居住的混合使用形態,在整體上保持了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異域風貌特色。
5、東四三-八條
位於朝陽門內大街以北、東四十條以南、東四北大街以東、朝陽門北小街以西。包括整個頭條至九條廣大地區。總用地面積65.70公頃,主要胡同21條,全區域戶籍人口21575人, 6681戶,院落1200多處,1800多間;總建築面積45.25萬平米。
該地區是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從「一進院」到「四進院」都有留存,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能夠展示傳統四合院。
6、雍和宮-國子監
位於舊城東北部,西至安定門內大街、北至北二環、東至東直門北小街西側的育樹胡同、炮局頭條、後永康北條、東城煤炭一廠和華僑飯店用地東邊界、南至北新橋三條、方家胡同。總佔地面積約74公頃。總人口約2.5萬人,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米。院落1200多處、16000多間;其中國子監片總用地36.03公頃,主要胡同13條,人口約1.3萬人,建築面積約16萬平米。雍和宮片38.31公頃,主要胡同14條,人口約1.2萬,建築面積約18萬平米。(兩片均不計雍和宮大街現狀道路用地)。
該地區是北京舊城內重要寺廟建築和重要文物集中的街區,包括國子監、孔廟、國子監街、雍和宮、柏林寺等。
7、什剎海-鍾鼓樓
該保護區位於北京舊城中軸線北部,屬東城區的部分四至為草廠胡同一線以西、舊鼓樓大街以東、鼓樓東大街以北、北二環以南。總用地面積26.96公頃,主要胡同21條,共有院落700多處,9500多間;人口16014人,總建築面積15萬平米。
8、南鑼鼓巷
位於北京北中軸東側,四至為地安門外大街、平安大街、地安門東大街、鼓樓東大街。總用地面積83.80公頃,主要胡同24條,人口約2.2萬,院落1200多處、2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9.54萬平米。
該地區是北京最老的街區之一。與元大都同期建成,現仍保持了傳統的胡同結構和大量的傳統四合院,是目前北京舊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區。
9、北鑼鼓巷
該保護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西至什剎海保護區東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總面積約45.27公頃,主要胡同12條,人口26891人,院落790多處、1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2.27萬平米。
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10、新太倉
該保護區南至東四十條,北至東直門內大街,東至東直門內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總用地面積約為56.88公頃,胡同23條。人口31000多人、11000多戶;院落1300多處、18000多間。該區域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梁啟超舊居、當鋪遺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1、東四南歷史文化保護區
該保護區南至乾麵胡同,北至前炒麵胡同,東至朝內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總面積約為34.32公頃,人口52000多人、19000戶,院落650多處、9600多間;主要胡同14條。
該區域是以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是展示傳統四合院的極佳場所。現有禮士胡同129號院;內務部街11號院;史家胡同51、53、55號四合院等文物保護單位。
⑧ 東四三條至八條歷史文化街區在什麼地方
北京市東城區
東四三條至八條胡同在清以後主要以居住為主。這片胡同肌理自元代形成至今幾乎完整保存,也是北京舊城33片歷史文化街區中為數不多的元代城市格局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