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哪個城門有歷史意義

南京哪個城門有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1 17:07:14

A. 南京南京的歷史意義

前日,看了陸川的電影《南京!南京》,感覺和震撼。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來沉澱心情。今日,同學發簡訊來問「看過了沒有,感覺怎麼樣」。我覺得應該把感想與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 看完影片,憤恨、屈辱、振奮皆而有之。說起憤恨,一恨國府無能。常言道「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國可富強」,然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日軍兵臨城下時,南京國軍部隊的高級軍官竟然逃跑,置國都於不顧,置城中百姓於不顧,置國民政府尊嚴於不顧,更是置保衛南京殊死作戰的眾多將士於不顧。結果導致南京三日即告城破。我曾設想,南京如此之大的城市,若是將士用命,團結一心,保衛作戰決心堅定,我們未嘗不可打出像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的巷戰,把城市變成日軍的血肉墳場,即使是由於武器、補給諸多不利因素,我們可能還是會失去這座城市,但是也不會失去國之尊嚴,同時會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和打擊。但是歷史不可以假設,恨,這些逃跑的高級軍官真可謂之「國賊」。二恨國民無知、無智。教堂中數百中國人,而日軍只有六人,中國人竟舉起雙手任由日本人俘虜,當無數中國人被日軍有預謀的屠殺的時候,他們臉上那種麻木的表情帶給我的是深深的痛。更是有唐先生那種只是知道有自己小家,而不知有國家的人。他們可以在日軍入城之後還可以安心打麻將,在被德國人拋棄之後又為了小家偏安不惜出賣同胞投靠日本人。唐家所表現的僅僅是折射出當時的國民心態,他們難道不記得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了嗎?失去了國家,他們就永遠只有一個名字——「亡國奴」。 看到電影中段的時候,我的心中又被屈辱所填滿。日軍為了建立慰安所向安全區提出了條件:為日軍提供一百名婦女來交換糧食、衣服和過冬的燃料。安全區里並不缺少男人,但是這些男人任憑日軍狂笑著將自己的姐妹帶走、蹂躪,他們選擇了躲在女人的背後,就像狗一樣卑微的活著。漢家男兒的血性到哪裡去了? 幸而,在影片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不屈的戰斗精神。城破了,但是男主人公仍然在戰斗著,在盡一個軍人的職責。被俘後面對著日軍的屠殺他勇敢的走向刑場,向我們展示了愛國軍人真正的風骨。正如影片中所述的「中國不會亡」,我相信有這些民族的脊樑背負著國家的希望,中國就不會亡。 今日讀的文章中提到了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我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想起了。會忘嗎?能忘嗎?我們的下一代還能不能記起來我們民族所造受到的苦難呢?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

B. 南京有歷史蒼桑的城門是哪些

中華門,原名聚寶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明代內城門之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其建築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現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稱。中華門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唐國都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門,1369至1375年在其擴建而成,時稱聚寶門。中華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干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舊時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
南京玄武門是古城南京的一處古城門,現為玄武湖公園大門,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時開始修築的,歷時21年建成。

C. 我想知道:南京內十三、外十八城門的歷史典故

1、格局罕見明都城

有人形容南京明城牆是「人窮其謀、地盡其險、天造地設」,此言不虛。明代南京都城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座城牆組成的格局(註:俗稱的「南京城牆」、「南京明城牆」,則指南京京城牆),是其例證之一。

宮城,俗稱「紫禁城」,為都城核心,偏於南京京城東隅,有御河環繞。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輿術的劉基占卜後而定。該地原為「燕雀湖」,地勢低窪,經清淤、打樁、挑土填湖、鋪墊巨石等項措施,營造成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平面呈長方形,坐北朝南的宮城。宮城內建築,分為前朝(三大殿)和內廷(六宮)兩部分。在宮城城垣上開築城門有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華門、西華門和玄武門。

皇城,是護衛宮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環繞宮城但並非等距而建。皇城與宮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築,合稱為「皇宮」。皇宮在形制上,依照《禮記》設五門三殿的舊制,從外向內依次為「洪武門、承天門、瑞門、午門、奉天門」五門;在這五門之後,設「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正殿。六宮則依照《周禮》舊制,正殿之後設置乾清宮和坤寧宮,相對兩宮正門設有「日精門」和「月華門」,以喻帝、後之居尤如天地日月長存。在皇城城垣上開築城門有洪武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安門、西安門、北安門。

京城,全長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個、窩棚200座,開築城門13座。其城垣形制獨特,為明初朱元璋、劉基等人所獨創。它一反《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營三門」、「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傳統形制,放棄了中國古代都城自漢唐以來取方形或長方形的舊制,使京城城牆的形製成為後人所樂道的特例。因此,民間說南京城牆是「寶葫蘆」形;有專家稱南京城牆是「非方、非圓的不規則的多角不等邊的粽子形」、「呈宮扇形」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京城牆可能依照天上南斗星與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鬥鬥勺內,設市為民居,既符合當時的經濟條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護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華的區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隱喻在南京城牆建築語言中的設計思想,滿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權「至高無上」、「永為人主」的慾望,體現了設計者的「天人合一」與「皇權神受」思想。

外郭,為彌補和加強南京京城的防衛,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史載:外郭全長達180里,洪武年間開築城門16座。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所以俗稱「土城頭」。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狀為菱形。最北的城門為觀音門、最東的城門為麒麟門、最南的城門為夾崗門,西邊的外郭城垣未合圍,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別延伸至長江邊。
南京明代的四圈城牆,其營建思想既有創新又有繼承,在中國都城建造史上顯得標新領異,獨具魅力。

2、雄關拱衛護京師

城門,是銜接城市內、外的交通要道和觀瞻之所在,也是古代城垣攻防戰中的焦點。為此,朱元璋等人在南京京城城門營建中,煞費苦心地數次對城門進行修葺、增築改制,以壯其勢、瞻其觀。

南京京城設有城門13座,每座城門均有相當規模的敵樓,並有數道木城門和千斤閘。門址位置依據城垣形制不求對稱,依門而設的瓮城有內、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狀也不一樣。瓮城,古稱(闉),又稱月城、曲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於城門外的附屬建築。多數為半圓形,少數呈矩形、方形等。外瓮城城門取向不一,形成相對獨立的護衛城門的設施。瓮城,是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長期戰爭實踐的產物,是中國古代城垣建造工程的一大發展,也是護衛城門建築形式中成熟的建築設施。南京城牆的內瓮城,一反中國傳統瓮城建造的舊制,將前人理論上把瓮城設置在城門內的設想,大膽用於實踐,並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創新。因此,內瓮城的形制,為明初南京城牆首創。由於內瓮城設置在城門的里邊,就有條件設置瓮洞(即藏兵洞),將城門守御這一明顯的薄弱部位,變成防禦作戰中的強點,這是外瓮城所無法做到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寓居南京的吳敬梓先生,根據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城門順序是:「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三山門、聚寶門和通濟門,均為內瓮城,規模與氣勢均超過其他諸門,尤以聚寶門內瓮城為最。僅藏兵洞達27個:第一道城門左、右各三個,城門上的樓基中共設7個,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為最大,面積達310平方米;東西礓(磜)下面各設坐西向東和坐東向西的藏兵洞7個。這些藏兵洞平時用作儲藏守城器械和軍用物資,戰時藏兵,相傳可藏兵3000餘人。通濟門的內瓮城,也是非常壯觀的,特別是呈「船形」的通濟門內瓮城,在增強城門防禦能力的同時,又融入了強烈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反映了當時人的審美情趣和某種願望。

正陽門、朝陽門和太平門,分別位於環繞皇宮的南、東、北三面京城城垣上。其中,正陽門為皇宮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是外國使臣赴京朝覲入城必經之正門;而太平門外玄武湖之濱,則為1384年朱元璋設置的主宰刑殺大權「三法司」(即「貫索」,或稱「天牢」)之所在。

神策門,是目前所知的南京城牆唯一的傳統形制的外瓮城。有趣的是神策門外瓮城與聚寶門內瓮城幾乎在城市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上,這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一內一外的不同形制的瓮城,是明南京城牆建造中繼承與創新的例證之一。

金川門、鍾阜門、儀鳳門和定淮門四門,位於南京城垣的西北角,瀕臨長江,是抵禦江北進犯南京城的重要門戶。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靖難之師」渡江南下,如果不是李景隆、谷王(蟪)在城內策應,打開金川門迎燕師入京,恐怕朱棣當時難以順利進城,很快就能登基稱帝。

清涼門、石城門,均置內瓮城單座。

堅固而形制各異的城門,是南京城牆絢麗多彩的一章,也是當年建造者設計思想的生動體現。城門的設計與建造,在充分滿足城門防禦能力的前提下,極力追求城門建造藝術上與恢弘雄偉、形制獨特的南京城垣主體協調,達到渾然一體、相映成趣的效果。

3、高堅甲於海內外
南京明城牆,以其佔地區域廣、堅固、雄偉而著稱於世。後人對此不僅有「高、堅甲於海內」之感慨,就連十六世紀中葉先後3次抵達南京的義大利人、傳教士利瑪竇也稱:「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明城牆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規模和氣勢,得益於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發展史的深厚基礎,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巔峰狀態下開始向火兵器轉型時期的必然產物,更是明太祖朱元璋奴役百萬民眾的有力見證。

城牆最本質的原生價值之一,在於具備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防禦功能。城牆最初由土壘、土石混築、磚石砌築其表皮,發展到南京明城牆大規模採用磚石構造,逐步趨於完善的過程,與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恩格斯說:「築城藝術的徹底改革,是火炮改進的最初結果之一」。南京明城牆的建造者們在無數次攻城掠地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南京明城牆在軍事防禦功能上,針對當時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結合南京地區地形、地貌,無論在城牆的高度、厚度、基礎、建材、城垣關鍵部位的設防,其城防建築體系,達到了我國城垣建築較完美的程度。

南京,地處雨水豐沛的江南,丘崗連綿,河灣如織,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城牆擇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窪松軟;或平坦如砥。為防止高大的城牆下陷、開裂、傾倒,建造者根據工程的要求,採取了不同的科學處理方式。有的順山勢而建,城垣與山體岩石連結成整體;有的深挖基礎至原生土,上鋪巨石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窪地段,還打下10餘米長的木樁,上面鋪設圓木井字形木排,藉以達到轉駕城牆壓力的作用。用於南京城牆最大的條石,每塊重達千餘斤,城磚每塊一般重20餘斤,層層疊疊壘砌成高達12~24米、底寬8~27米、頂寬3~18米的牆體,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負荷,城牆能夠屹立迄今,與牢固的基礎密不可分。

南京明城牆在砌築中,對不同地段採取了不同質地牆體的處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崗岩的條石,作為城基、勒腳和部分城牆內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磚壘砌;還有的地段以條石、城磚砌築牆面,中間填以片石、城磚、黃土混合夯築等。粘合牆體的材料十分堅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漿建造的說法。

南京明城牆的防、排水系統科學適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對城區的防、排水兩部分。城牆填層上部,採用桐油、石灰、黃土拌合的灰漿封頂夯實,厚約1~2米,在其上面和沿牆體兩側直至牆根用灰漿砌築5~10餘層城磚;牆體頂面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在其明溝約50米距離設置石質出水槽將水排出牆體。城區的防、排水系統,主要是利用城牆底部設置的水關、涵閘。在秦淮河出、入口處分別建有東水關和西水關,水關設有閘門3道,前後2道為木閘門,中間設鐵柵門以防潛水入城之敵。東水關內側還設有33座瓮洞,分為3層(上面兩層為藏兵洞),下層(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還設有金川河閘、玄武湖的「通心水壩」(即武廟閘)、前湖的半山園閘與琵琶湖的琵琶閘等多處涵閘。這些涵閘,設有銅、鐵管和銅水閘,只能進水不可進人,設計巧妙、結構合理。

環繞南京明城牆的護城河(唯有太平門向東一段城牆外側沒有開築護城河),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城河的水源,來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經對城垣外側河道疏浚、開挖,引導河水入濠而成。寬闊的護城河水面,襯映高大堅固的南京城牆,使進犯之敵望而生畏。

明南京城門外護城河的橋梁,是人流車馬往來的要道口,故大多以堅硬的石質材料為主要構件。有石城橋(石城門外)、三山橋(三山門外)、聚寶橋(聚寶門外,即古長干橋)、九龍橋(通濟門外)、夔角橋(正陽門外)、平橋(朝陽門外)等。明初建造在相關河道上的著名橋梁中,最大的石拱橋是上方橋(即七橋瓮),由於這座橋是拱衛京城的門戶,以至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明初建造的橋梁中,賽虹橋(明初稱「大通橋」,民間又俗稱「賽工橋」、「賽公橋」等)與南京明城牆的建造,傳說故事最多。

南京明城牆的建造,歷經洪武一朝。在城牆的結構、瓮城的創新、護城河水源的利用、水關涵閘及橋梁的設計建造等諸多方面,匯集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勞動人民用心血築成的一座豐碑。

4、字里行間覓蹤跡
南京明城牆,據初步估算共耗費了數億塊城磚。城磚一般長40~45厘米,寬20厘米,厚10~12厘米。由於城磚來自各地,故其城磚材質的土性也呈多樣性(有粘土、沙土、高嶺土等等)。大多數城磚留有銘文,少則一字(或一個符號、記號),多則70餘字,這不僅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大特點,也是南京明城牆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京明城牆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磚,究竟依靠那些區域燒制單位提供?由於史料記載的匱乏不詳,近幾十年來經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對城磚銘文孜孜不倦的考證、補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統計精確的資料:南京明城牆所用城磚,分別來自長江中、下游的廣袤地區,其中包括今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縣,以及軍隊衛、所和工部營繕司等近200個單位承擔組織人力制坯、燒造。
為了確保建造南京京師城牆的城磚燒造質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縣地方官員,軍隊衛、所的士卒,以及縣以下里、甲的基層組織負責人(總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磚人夫、燒磚窯匠均需在磚上留下姓名,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追究制磚人的責任,甚至殺頭。這種嚴酷的「責任制」,卻保證了南京明城牆建造過程中的高質量。
南京城磚銘文的書寫者,大體可分「書齋式」與「民間式」兩類。前者屬官府內的官吏文人、鄉間的秀才,也許只要沒有寫錯,就不會有殺頭之慮的緣故,其字體流暢工整,點、撇、勾、捺極具文人氣息;後者屬於粗通文墨、甚至沒用筆寫過字的工匠,當磚坯出模後,只是揀了身邊的一根小樹枝,在磚的一側小心翼翼留下所在縣、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體上透出幾許村野之氣。城磚銘文的字體,篆、隸、魏、楷、行各體皆備,蘊含著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種書體最具神韻,在中國書法字典上,也難找到它的歸屬,卻一筆一劃不扭不顫,那是來自民間的書法藝術。所有的銘文,折射出的謹慎與虔誠,強烈而鮮明。從銘文技法上,又可分為模印、章印、刻劃三種形式。其中,銘文的雙線模印由於字體的筆劃較細,故對制磚泥土的質量有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牆的城磚銘文,為後人留下了及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有些填補了史料的不足。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南京城磚產地的分布;中國漢字在明初的簡化字與異體字;中國民間的書法、篆刻藝術;中國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變以及明初實行的責任制等,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城磚銘文的研究,還能發現不少明以前燒制的城磚和一定數量明以後為修葺城牆而燒制的清代城磚,為我們認識南京城垣的發展和變遷,提供了實物佐證。
以南京天地為展廳,與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南京明城磚銘文,使元末明初的多元文化信息,從歷史走向未來,這是何等的博大、氣派!

D. 南京歷史上有多少城門現在還有哪些呀

「里十三」指儒家十三經,「外十八」指兵家十八般武藝 南京城牆名聞中外,其長度為世界第一。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軍攻克集慶,建立應天府,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改築應天府城」。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 又建築新城,歷時21年,應天府城全部竣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下令建造60多公里長的外圍土城,傳統稱為廓。在應天府城內還有皇城,包括皇城和宮城。這樣,明代的京師城垣,分外城、應天府城和皇城三重,外城和皇城己毀,僅存城門地名。 一、正陽門城下門券一層,月城一座。是都城南面正門,與明皇城洪武門、承天門、奉天門等門在一條中軸線上,是扼守皇城的險要之門。1931年改為光華門。1937年日寇屢攻不下,重炮轟擊,飛機轟炸,使城門坍塌。1958年拆除。 二、通濟門城下門券四層,每兩層門券間設有瓮城,建築宏偉,本門沖要,面向大道,外有九龍橋,旁為東水關,此地為秦淮河與明城濠合流處。1958年拆除。 三、聚寶門原為南唐都城南大門,歷朝擴建,宋代創建瓮城和券門。民間有朱元璋借聚寶盆的傳說,因而將此門稱聚寶門。傳說不是歷史,實際上聚寶門是因為它正對聚寶山(雨花台)而得名。本門連通繁華的商業大道,門下門券四層,三道瓮城,設27個藏兵洞,可藏兵五六幹人.城門最為雄偉壯麗,顯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氣勢,令古今軍事家嘆為止。1928年改名中華門,1931年改築城門,拆掉左右城段,准備開中華東西兩門,未成功。 四、三山門原為宋元舊門,明重建時,因為它正對城外三山,故改稱三山門。清代又改為水西門,本門為西出要道,連通繁榮的商埠,城下門券四層,右邊是西水關。民間傳說朱元璋奪取集慶後,陳友諒率數十萬大軍來爭奪,劉基一夜造三橋,又把三山門的門栓從里搬到外,使陳軍陷入迷魂陣,朱元璋遂在三山門一帶大敗陳友諒。1958年後被拆除。 五、石城門門券兩層,流通繁榮的商業大道。因靠近石頭城,故稱石城門。路面均鋪「監石」,清代八卦洲柴薪由此車運入城,日久竟將監石碾碎。此門又稱漢西門,或稱旱西門,現存券門兩個。 六、清涼門地處幽僻,僅有一券。位於清涼山西麓的石頭城側,故稱清涼門。由於面臨秦淮河,又稱清江門。清代時堵閉,後毀。 七、定淮門地處幽僻,有一券。原叫淮遠門,因為秦淮河在其附近入江,經常泛濫成災,為鎮秦淮河,所以改稱定淮門,在清道光二十二年淤塞而廢。 八、儀鳳門城下水洞兩座,本門沖要,是明清時出入長江的必經之路。太平天國大將林鳳祥指揮挖掘通向儀鳳門的地道,用地雷炸開儀鳳門城牆,直攻兩江總督衙門。1928年改稱興中門,1958年拆毀。 九、鍾阜門本門荒僻,有一券。踞獅子山崗,是明代都城北面西頭第一門,由於門朝東,俗稱小東門。清代時堵閉,後拆毀。 十、金川門金川河支流由此經過,故稱金川門,依山控江,形勢險要,明叛將李景隆開門獻城,朱棣「靖難之師」由此入城。清代塞閉此門,後毀。 十一、神策門本門荒僻有兩券,東至後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長江,是軍事防守要地。十三門中唯此門由劉基開兩洞。順治時,鄭成功17萬大軍攻城時,中了守城清將緩兵之計,守兵偷偷鑿開另一城洞,偷襲大敗鄭成功,後稱神策門為得勝門。1928年改稱和平門,現存瓮城券門各一,譙樓一座,2002年修復開放。 十二、太平門本門可扼要鍾山,控制北郊,自六朝以來,向為兵家爭奪之地。太平天國時,在鍾山上築天堡城,門旁築地堡城,後曾國荃挖地道轟坍城門城牆,攻陷天京。1928年曾改太平門為自由門。後毀。 十三、朝陽門本門僻靜,是明都城之東門,是通孝陵必經之地。皇家禁區,城門常閉。清代故宮改為駐防城,較冷落。1928年改為中山門。應天府城舊稱96里,《首都志》載實測61里,1954年測量為33.676公里,1983年文物普查時測得外型完整部分為19.802公里,半損壞部分為1.594公里,十三座明城門僅剩4座,民國時開武定門、漢中門、中央門,解放後開解放門、集慶門,明城牆已失去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E. 南京最古老,最有歷史意義的,是什麼地方。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英國第一次侵版華戰爭――鴉權片戰爭的結果。《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F. 急!哪些地方的門有歷史紀念意義

是國內還是國外,國內有兩個城市,北京故宮中的東西直樓上的有......古都西安的玄武,朱雀......國外的則有凱旋門等!

G. 南京古城牆有哪些歷史

南京古城牆是南京明城牆的一部分,指南京城內的古城牆。

南京明城牆1366年始建,1386年建造完成,歷時21年之久。明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產物和象徵。

南京明城牆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它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區,北帶玄武湖,將歷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牆構成。京城牆在南京城內,蜿蜒盤桓達33千米,而外廓城周長超過60千米。

為了建造南京城牆,朱元璋曾下令5個行省、20州、118縣燒制城磚。為了保證質量,每塊磚上都要打上燒制的州、府、縣及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將治罪。

這些城磚長四五十厘米,寬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於10厘米,其總數約為3.5億塊。

南京京城牆依山就水,彎曲盤繞著城池。其中尤以獅子山的一帶最為特別,城牆築到這里,為了將獅子山納入城內,於是城牆繞著山而建,使得城池在這里突出了窄窄的一塊。

南京京城牆垣頂均用磚鋪道,城以花崗石為基,巨磚為牆。城牆所用的石灰岩和花崗岩采自南京附近諸山,磚和磚、磚和石之間連接用的灰漿是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原料合成。

城牆牆頂用磚砌成「雉堞」。雉堞就是城牆頂部靠外一側的鋸齒狀矮牆,作用是掩護人體。

城牆填層上部,採用桐油、石灰、黃土拌和的灰漿封頂夯實,厚約一兩米,在其上面和沿牆體兩側直至牆根用灰漿砌築5至10層城磚。

城牆牆體頂面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在其明溝約50米距離設置石質出水槽將水排出牆體。城區的防、排水系統,主要利用城牆底部設置的水關、涵閘來完成。

南京城內的古城牆有城門13座,水關兩座。城牆上有垛口13000多個,窩鋪200座,在城的中央還建有鍾樓和鼓樓。13座城門的上部,都建有高聳的城樓。

城門是城牆的重中之重,在設置時,設計者不拘泥於方位對稱、距離對等的傳統古制,而是從實地和實戰要求出發進行設置的。

在城東設朝陽門,城南設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城西設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城北設了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

清代作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門,按逆時針方向編成了順口溜:

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

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

這13座城門中,在軍事上佔有險要位置的城門都建有數道不等的瓮城。聚寶、通濟、三山三門各有3道,石城門為兩道,神策門為一道。

在13座城門中,聚寶門最為雄偉。聚寶、三山和通濟3座城門各有城牆4道,每兩道之間的空間即為「瓮城」,可作為戰時的防守之用。

聚寶門是這些城門中最堅固的一個,有「藏軍洞」的特殊設施。藏軍洞實際上就是里端封閉的磚券門洞,在戰時可供兵士休息和用來存放軍事物資。

聚寶門共有這種藏軍洞27個,第一道城門左、右各3個,城門上的樓基共設7個,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為最大,面積達310平方米;東西礓下面各設坐西向東和坐東向西的藏兵洞7個。

這些藏兵洞平時用作儲藏守城器械和軍用物資,戰時藏兵。每洞可容納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達3000人以上。

聚寶門後改為中華門,是南京古城牆中最雄偉、最重要的一個城門,也是與秦淮關系最緊密的一個城門,因與聚寶山相鄰而得名。因形似陶瓮,又稱「瓮城」。

聚寶門是在原南唐都城正南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它前臨外秦淮,後倚內秦淮,兩水夾之。城門前後正中各有古長干橋和鎮淮橋通之,成為古城的要隘。

聚寶門由4扇城門、3座瓮城組成。聚寶門東西寬118米,縱深129米,高達21米,佔地總面積約16500平方米。聚寶門的門洞為拱式門洞,是用岩石砌疊而成的。砌疊整齊,彎曲如虹。

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面一道是從城頭上放下來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禦作用,裡面一道則是木質再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在平時,行人車馬都從城門洞里通過。

在秦淮河出入口處分別建有東水關和西水關,水關設有閘門3道,前後兩道為木閘門,中間設鐵柵門以防潛水入城之敵。東水關內側還設有33座瓮洞,分為3層,上面兩層為藏兵洞,下層通水,中洞可通船。

此外,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處設有涵閘。閘一般為銅或鐵質,正方形,五孔,邊長約一米,內接銅或鐵質涵管,直徑約一米,閘口還設有銅或鐵質柵欞。這些涵閘只能進水不可進人,設計巧妙、結構合理。

H. 南京有多少個城門

南京京城城牆開有13座城門,正陽門(內二瓮) 、通濟門(內三瓮)、聚寶門(內三瓮)、三山門(內三瓮)、石城門(內二瓮)、清涼門(內一瓮)、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外一瓮)、太平門、朝陽門(外一瓮);設2座水關,東水關,西水關。

1、正陽門(光華門)是南京城牆十三座內城門,是京城的正門,內外均有瓮城的復合型瓮城,是中國城牆建造史上獨創。外國使臣來朝覲見必須經正陽門出入,正陽門也就是明朝「國門」。光華門為南京內城南段城牆三座城門中,最靠東的一座。

2、通濟門是南京城牆十三座內城門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城門,是一座福船型(魚腹型)內瓮城城門,內部結構極其繁復,其形狀在中國也絕無僅有,一座城樓,兩條上城馬道和人行道,三座瓮城,四道門垣皆為拱券砌築,以及若干瓮洞,瓮城周長約690米,立面城寬約90米,均為條石砌築。

3、聚寶門(中華門)是南京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中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的瓮城城門,是京城的正南門,中華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瓮城堡壘,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堡壘瓮城。

4、三山門(水西門)規模僅次於聚寶門(今中華門),與通濟門略同,建有內瓮城三座,門垣共四道,每兩道城牆間設瓮城,內瓮城呈船形或者魚腹型,供作儲兵防守之用。

5、石城門(又稱漢西門)坐東面西,由兩道瓮城、三通城門組成,皆為拱券砌築。

6、清涼門是明代南京內城十三座城門,由一道城門和一圈橢圓形瓮構成。

7、定淮門是南京市明代內城十三座城門靠城西的城門,位於外秦淮河東岸,具體規格不詳。

8、儀鳳門(興中門)是城北進入南京城的要道,軍事位置十分重要,為單孔城門,上設兩層箭樓。

9、鍾阜門坐西向東,幾乎和儀鳳門相對,也是兩座距離最近的城門。兩座城門取龍鳳呈祥寓意。

10、金川門坐南向北,因古代有金川門涵洞使得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得名,門外設有金川橋一座,城門附近設置有水閘,控制護城河和外金川河的流通。

11、神策門相對其他城門規模較小,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個內城城門中唯一一個設有左右兩個門洞的城門,也是十三座城門中唯一採用了古老的外瓮城結構的城門,且瓮城門不正對著城門,而是開在瓮城的東北角,因此成為十三座城門中結構最獨特的一座城門。

12、太平門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門,原為單孔城門,2014年復建為三孔城門。

13、朝陽門(中山門)原為單孔券門,1928年(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興建中山大道時,將朝陽門拆除,把門基挖低,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磚門,並改名為中山門。

(8)南京哪個城門有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京明城牆在軍事防禦功能上,針對當時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結合南京地區地形、地貌,無論在城牆的高度、厚度、基礎、建材、城垣關鍵部位的設防,其城防建築體系,達到了中國城垣建築較完美的程度。

南京,地處雨水豐沛的江南,丘崗連綿,河灣如織,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城牆擇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窪松軟,或平坦如砥。為防止高大的城牆下陷、開裂、傾倒,建造者根據工程的要求,採取了不同的科學處理方式。

有的順山勢而建,城垣與山體岩石連結成整體;有的深挖基礎至原生土,上鋪巨石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窪地段,還打下10餘米長的木樁,上面鋪設圓木井字形木排,藉以達到轉駕城牆壓力的作用。

南京城牆最大的條石,每塊重達千餘斤,城磚每塊一般重20餘斤,層層疊疊壘砌成高達12~24米、底寬8~27米、頂寬3~18米的牆體,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負荷,城牆能夠屹立迄今,與牢固的基礎密不可分。

在冷兵器時代,城牆無疑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城牆的堅固與否,不只體現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繫到社稷的安危。所以,歷朝歷代的最高決策者在築造城牆時,始終將工程質量視為頭等大事,絲毫不敢懈怠。然而,滄桑變幻,曾經一時雄奇偉岸的城牆,大多都沒能經受得住歲月的檢驗,最終湮滅於炮火或風雨中。

在中國古代的城牆中,朱元璋親自監理的南京明城牆,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城牆,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之一,歷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湯。明城牆安若磐石的秘密,在於它在修建過程中嚴格質量管理。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視角來看,明城牆堪稱卓越質量管理的典範。

I. 南京的十三個城門分別是哪幾個

一、正陽門城下門券一層,月城一座。是都城南面正門,與明皇城洪武門、承天門、奉天門等門在一條中軸線上,是扼守皇城的險要之門。1931年改為光華門。1937年日寇屢攻不下,重炮轟擊,飛機轟炸,使城門坍塌。1958年拆除。 二、通濟門城下門券四層,每兩層門券間設有瓮城,建築宏偉,本門沖要,面向大道,外有九龍橋,旁為東水關,此地為秦淮河與明城濠合流處。1958年拆除。 三、聚寶門原為南唐都城南大門,歷朝擴建,宋代創建瓮城和券門。民間有朱元璋借聚寶盆的傳說,因而將此門稱聚寶門。傳說不是歷史,實際上聚寶門是因為它正對聚寶山(雨花台)而得名。本門連通繁華的商業大道,門下門券四層,三道瓮城,設27個藏兵洞,可藏兵五六幹人.城門最為雄偉壯麗,顯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氣勢,令古今軍事家嘆為止。1928年改名中華門,1931年改築城門,拆掉左右城段,准備開中華東西兩門,未成功。 四、三山門原為宋元舊門,明重建時,因為它正對城外三山,故改稱三山門。清代又改為水西門,本門為西出要道,連通繁榮的商埠,城下門券四層,右邊是西水關。民間傳說朱元璋奪取集慶後,陳友諒率數十萬大軍來爭奪,劉基一夜造三橋,又把三山門的門栓從里搬到外,使陳軍陷入迷魂陣,朱元璋遂在三山門一帶大敗陳友諒。1958年後被拆除。 五、石城門門券兩層,流通繁榮的商業大道。因靠近石頭城,故稱石城門。路面均鋪「監石」,清代八卦洲柴薪由此車運入城,日久竟將監石碾碎。此門又稱漢西門,或稱旱西門,現存券門兩個。 六、清涼門地處幽僻,僅有一券。位於清涼山西麓的石頭城側,故稱清涼門。由於面臨秦淮河,又稱清江門。清代時堵閉,後毀。 七、定淮門地處幽僻,有一券。原叫淮遠門,因為秦淮河在其附近入江,經常泛濫成災,為鎮秦淮河,所以改稱定淮門,在清道光二十二年淤塞而廢。 八、儀鳳門城下水洞兩座,本門沖要,是明清時出入長江的必經之路。太平天國大將林鳳祥指揮挖掘通向儀鳳門的地道,用地雷炸開儀鳳門城牆,直攻兩江總督衙門。1928年改稱興中門,1958年拆毀。 九、鍾阜門本門荒僻,有一券。踞獅子山崗,是明代都城北面西頭第一門,由於門朝東,俗稱小東門。清代時堵閉,後拆毀。 十、金川門金川河支流由此經過,故稱金川門,依山控江,形勢險要,明叛將李景隆開門獻城,朱棣「靖難之師」由此入城。清代塞閉此門,後毀。 十一、神策門本門荒僻有兩券,東至後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長江,是軍事防守要地。十三門中唯此門由劉基開兩洞。順治時,鄭成功17萬大軍攻城時,中了守城清將緩兵之計,守兵偷偷鑿開另一城洞,偷襲大敗鄭成功,後稱神策門為得勝門。1928年改稱和平門,現存瓮城券門各一,譙樓一座,2002年修復開放。 十二、太平門本門可扼要鍾山,控制北郊,自六朝以來,向為兵家爭奪之地。太平天國時,在鍾山上築天堡城,門旁築地堡城,後曾國荃挖地道轟坍城門城牆,攻陷天京。1928年曾改太平門為自由門。後毀。 十三、朝陽門本門僻靜,是明都城之東門,是通孝陵必經之地。皇家禁區,城門常閉。清代故宮改為駐防城,較冷落。1928年改為中山門。應天府城舊稱96里,《首都志》載實測61里,1954年測量為33.676公里,1983年文物普查時測得外型完整部分為19.802公里,半損壞部分為1.594公里,十三座明城門僅剩4座,民國時開武定門、漢中門、中央門,解放後開解放門、集慶門,明城牆已失去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J. 南京歷史!!!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七大古都之一,與北京、安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前南京就是古人類聚居之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史稱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10個朝代和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留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范蠡築越城

【范蠡築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

孫權定都建業

【孫權定都建業】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孫權將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蘇鎮江)遷至秣陵(今南京秣陵關一帶),次年在楚國金陵邑城址修建石頭城,以資守御,並取"建功立業"之意改稱秣陵為建業。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呼聲中,遷都建業,開創了南京建都的歷史。孫權以其兄孫策的長沙桓王故府為皇宮,規劃並建造了周長約11公里的建業都城。�

南唐立國金陵

【南唐立國金陵】五代十國時期,群雄割據。金陵最初隸屬建都廣陵的楊吳政權的勢力范圍。徐溫死後,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楊吳朝政。933年,徐知誥採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將楊吳遷都金陵,於是修繕金陵府治為皇宮。935年,楊吳皇帝封徐知誥為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7年,徐知誥廢楊吳皇帝自立,建立齊國,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939年,復姓李,更名?,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都城周長約19.35公里,貫秦淮河於城中。西據石頭 牽��鋨紫慮?今大中橋),南接長干山崗(今中華門),北止玄武橋(今北門橋)。歷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國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備。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慶路,改名應天府,並多次聽取謀士陶安、馮國用、葉兌等人關於建都的建議。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立為吳王,吳王府便設在應天。1366年,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於鍾山之陽。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詔,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為留都。�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

【建築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而築成的南京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築成。周長約33676米,連同瓮城全長37140米,開13個城門,上設垛口13000餘個、窩鋪200餘座。明南京城牆的長度大大超過周長29500米的法國巴黎城,成為世界第一大城。雖遭600多年的風雨兵火,現尚存21351米,仍為國內城市中最長的城牆。�

簽訂《南京條約》

【簽訂《南京條約》】1839年6月3~25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協助下,在虎門海灘銷毀英、美等國商人上繳的鴉片2萬余箱,震動了全世界。為了保護臭名遠揚的鴉片走私貿易,1840年2月20日,英國派遣義律等率領由40餘艘艦船和4000名士兵組成的遠征軍,悍然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將戰火引向中國沿海。1841年4月30日,英國內閣不滿足義律與清朝欽差大臣琦善談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廣州談判、擴大侵略戰爭的決議,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經驗的璞鼎查接替義律。1842年6月,英國由印度增派的援軍抵達中國沿海後,璞鼎查率領的英軍避實擊虛,發動"揚子江戰役"。6月16日,英軍攻佔吳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和兩江總督牛鑒,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並於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康華麗"號戰艦上,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13款,其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使香港淪為英國殖民統治,並成為英國進一步侵略中國及遠東的基地;補償鴉片煙費與水陸軍費,數目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3,中國人民從此所受壓迫更甚;喪失關稅自主權;允許英國人寄居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的封建大門開始被打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

【太平天國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決定揮戈金陵。3月8日洪秀全率50萬水陸大軍兵臨金陵城下。3月19日,攻陷金陵城,從而完成了據金陵為根本、進而完成進軍江南的戰略任務。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國農民政權。隨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1864年7月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孫中山創建民國

【孫中山創建民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普遍響應,有24個省宣布獨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來領導全國的革命運動。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在經歷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後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熱烈歡迎。12月27日,黃興乘專車去南京,當晚在江蘇咨議局召開各省代表會議,提出3項議案,即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政府組織形式採用總統制,獲得會議通過。12月29日上午9時,17省代表開會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選舉以每省1票為原則,孫中山得16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孫中山乘坐專車離開南京,前往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當晚10時,在總統府內舉行了庄嚴簡朴的就職典禮,由徐紹楨擔任司儀。典禮開始時,鳴禮炮21響。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頌詞。孫中山宣讀《臨時大總統誓詞》,並發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提出,臨時政府任務是"盡掃專制之流毒,確立共和",實現民族統一,領土統一,軍政統一,內治統一,財政統一。臨時政府通告全國採用陽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滅與延續2000餘年帝制的終結。但政權遭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聯合進攻,很快夭折。袁世凱於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挾孫中山於13日提出辭呈,並迫使臨時參議院於15日選舉他為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職,許多同盟會領導人"下野",政權落入軍閥袁世凱手中。�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

【建設紫金山天文台】1929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籌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選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後稱紫金山天文台。這是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台,曾有"遠東第一台"之稱。�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於4月15日在南京召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陳果夫等參加會議,因武漢方面無人參加,到會委員不足半數,故只作為預備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政府",於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新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伍朝樞為外交部長,王寵惠為司法部長,並於次日公布"清黨令",通緝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動家共10079人。專門組織清黨委員會,以進行大規模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清黨"。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漢、南京、北京三個政權鼎立的局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在長達6周的時間里,對南京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其中遭日軍集體屠殺並毀屍滅跡者15萬人以上,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在瘋狂屠殺的同時,日軍對中國婦女進行了野獸般的姦淫,很多婦女被蹂躪後又慘遭槍殺、刀戳和毀屍。在佔領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在南京市內,發生了兩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日軍到處縱火焚燒,被毀房屋達全城1/3以上。無數的住宅、商店、倉庫被日軍劫掠一空後,再付之一炬。外僑財產也未倖免。1947年3月10日,日本戰犯谷壽夫被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4月26日槍決;1948年11月4日,日本戰犯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2月22日執行。罪魁禍首雖然受到了應有懲罰,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國人民認罪。�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被國民政府拒絕,國共和談破裂。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當天夜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按預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陰的千里江防線上,發動渡江戰役。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自安徽蕪湖西面荻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由西南向東南迂迴到南京的側背;同日,突破江陰要塞,對南京形成鉗形攻勢。4月21日,佔領了南京江北的江浦縣城,次日又攻佔浦口、浦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佔領國民黨統治中國22年的首都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執政地位。�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

【建設南京長江大橋】1949年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間架橋之議。1930年鐵道部美國顧問、橋梁專家華林爾曾作嘗試,但終未提出任何具體建議。1936年與1946年兩度計劃建橋,均因技術難度大、財政無力負擔而作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於1956年批准鐵道部進行南京長江大橋的勘測設計,1959年6月完成定測。9月,國務院通過建橋設計方案。1960年1月正式開工,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建成通車。橋長6772米,鋪設長鋼軌雙線,最大坡度為4‰。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通車,橋長4588米,路面寬15米。全橋造價2.87億元,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的鐵路、公路兩用橋,其建橋技術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

時間 事件
211年 孫權將政治中心從京口遷到南京改名建業
212年 孫權在石頭山築石頭城作水軍基地
229年 孫權在武昌稱帝不久遷都建業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
280年 晉軍攻佔石頭城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313年 改建鄴為建康
317年 東晉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劉裕稱帝改國號為東晉滅亡
589年 隋軍攻佔建康,陳後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毀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詩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為江南京再次成為首都
943年 南唐開國皇帝駕奔,葬於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寧府,後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廟(今夫子廟)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寧知府,開始實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楊邦義堅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飛與金兵大戰牛頭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設東、西織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築應天府城,南京為明朝首都
1376年 開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雞籠山觀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鄭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來南京訪問
我國古代最大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為南都,改京師為南京
1431年 報恩寺琉璃寶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滅亡。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
1688年 孔尙任來南京寫《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關江面英艦「康華麗」號上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 天京事變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1865年 李鴻章創建金陵機器局
1881年 南洋官電局創辦
1886年 馬林診所開設,南京開始有西醫院
1894年 興建南京第一條馬路
1895年 金陵機器局工人大罷工。
清政府創辦南京第一所新式學校——江南水師學堂
1896年 譚嗣同在南京著《仁學》,推動維新
1897年 南京郵局設立
1898年 魯迅在南京就讀
南京第一所高等學校——江南高等學堂設立
1900年 南京創辦磁石式電話通訊
1911年11月 徐紹楨發動起義
12月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華民國成立,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孫中山為總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反對民族壓迫 ,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黃興在南京獨立討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學生6000餘人在小營操場召開國恥紀念會
1923年 南京萬餘人舉行國民請願大會
1927年 國民革命軍功課南京,英、等國炮轟南京地鐵製造南京慘案
1927年3月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蔣介石政權)
1929年6月 孫中山先生靈柩抵京,安葬於中山陵
1937年11月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為陪都
12月13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南京淪陷
1940年3月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國軍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 「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舉行
1946年5月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戰犯谷壽夫在南京被槍決
1948年4月 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

閱讀全文

與南京哪個城門有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