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是什麼時候
隨著元、明、清時期的發展,陶瓷工業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2.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請你舉例簡述中國陶瓷業的發展過程
1.【新石器時代】陶器工藝
2.【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4.【隋唐】陶瓷工藝臻於成版熟,制瓷業成權為
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日常用品;至遲從唐代
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徵
3.【南北朝】燒出白瓷
5.【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
6.【元代】開始彩瓷生產時期(青花,
釉里紅)
7.【明代】鬥彩和五彩瓷
8.【清代】粉彩和琺琅彩.
3. 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是什麼時候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4. (14分)材料一 我國陶瓷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我國的陶瓷發展至少有一萬多
(1)我國陶瓷藝術的 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徵。(2分) (2)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廣大陶瓷美術工作者應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著眼於人民 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創新。②意識反作用物質,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國家要採取正確的方針、政策,鼓勵和扶持包括陶瓷藝術在內的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③必須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要促進陶瓷藝術的發展,就必須把握其發展的內在規律,充分吸收國外的先進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對我國傳統藝術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每點4分)
5. 我國陶瓷業是怎樣發展的
瓷器是我國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陶器的發明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內的一個重要容標志。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萬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 陶瓷業成為一個專門的工種是在商代和周代,當時已經有人專門從事陶器生產。商代的白陶是以用瓷土作為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度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白陶的燒製成功對由陶器過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已明顯的具有瓷器基本特徵,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在戰國時期,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優雅的紋飾和花鳥。這時的陶器也開始應用鉛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澤。至西漢時期,上釉陶器工藝開始廣泛流傳起來。多種色彩的釉料也在漢代開始出現。東漢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我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至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發展打下了基礎。
6.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陶瓷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我國的陶瓷
(1)我國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徵。我國陶瓷業的發展至少有一萬多年的歷史,這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3分)我國唐宋清時期,很多陶瓷產品風格獨特,各領風騷,聞名於世,這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3分) (2)①20世紀前半葉,我國經濟落後,封建統治逐漸走向沒落,導致包括瓷器藝術等在內的中華文化走向衰微。(2分)②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的巨大沖擊,這是我國瓷器藝術黯然失色的重要原因。(2分) (3)①國家要採取正確的方針政策,鼓勵和扶持包括陶瓷藝術在內的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2分)②文藝工作者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文化創新。(2分)③對傳統文化既要批判地繼承,又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2分)④積極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國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2分)
7. 中國陶瓷重鎮的陶瓷業歷史
晉江陶瓷的發展史可追溯到西晉武帝泰始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陶瓷發源地之一。 關於晉江的燒陶制瓷歷史,人們總會想起這樣一個美麗傳說。古時,晉江磁灶剛燒制的瓷器都有一條裂縫,土地神傳出話來,說是沒有瓷魂,缺少血性的緣故,需一名青年男子祭窯。一位叫阿祖的青年為了家鄉的陶瓷業,毅然縱身熊熊大火燃燒的土龍窖。 從此,磁灶燒制的陶瓷器漆亮精美,名揚四方。古老的陶瓷名鄉磁灶依靠祖輩相傳的制陶手藝,在龍蛇窯和四邦窯里燒制以缸、罐、壺、碗、碟為主的陶瓷日用品。 現代晉江的建陶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泉州經濟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一窮二白」。窮則思變,憑著閩南人特有的「愛拼才會贏」的闖勁,一些晉江人開始轉向做起陶瓷生意。他們放棄了世世代代延續下來的「上山種地,下田插秧」的「泥腿子」生活,開始興辦起陶瓷廠,做起陶瓷生意。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各類商品緊張,生產出來的產品幾乎都能賣出去。那時,晉江建陶在全國建陶市場上所向披靡,幾乎沒有對手。由於質優價廉,晉江的外牆磚在國內市場更是攻無不克。晉江的建陶紅極一時,「匯源」、「中輝」、「美亞」、「新盛」等企業都是那一時代的最好見證。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晉江市基本形成以磁灶鎮為核心,輻射周邊內坑、紫帽、安海、青陽、池店等鎮的陶瓷產業集群。其中外牆磚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5%,琉璃瓦則基本壟斷了全國市場,被列為國家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與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河北唐山並列為全國四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2000年6月18日,以建陶業著稱的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榮譽稱號。
8.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發展歷程
我把近萬年的中國陶瓷史劃分為蒙昧、萌芽、建制、高峰、獨秀等五個不同時期,並加以述說。
中國陶瓷的蒙昧時期(約1萬年前—約公元前13世紀) 陶器的誕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約在170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被焙燒的土地或粘土會變得堅硬,這給了原始先民以靈感,由此而發現了陶器。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認為,制陶術的發明「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來源,從而開始過定居生活」。據傳在炎帝神農氏時代,人們還發明了制陶技術。《周書》記載:「神農耕而作陶。」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作斗爭的嶄新的一頁,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項技術革命。雖然遠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簡單、燒成溫度偏低,但這畢竟是人類利用化學變化製造器物的嘗試,它的發明,大大地改進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質量。 在漫長的中國陶瓷發展歷程上,這時的陶器製造還處於一個蒙昧時期,盡管它是那樣的五光十色,那樣的絢麗多姿,但相對精美的瓷器製造工藝而言,一直處於懵懵懂懂的初級階段。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考古發現了大量早期制陶遺跡,如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陶罐、廣西桂林甑皮岩殘灰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此外還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彩陶、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的黑陶等。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薄如卵轂的蛋殼黑陶,至今無法仿造出來。先民用神奇的雙手,藉助天地間的聖火燒制黑陶,再一次有力地印證了華夏文明的演進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連續性和統一性,可中國各地的考古證明,各地區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有自己的文化源頭。 我曾前後實地考察過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大溪遺址、仰韶遺址、馬家窯遺址、龍山遺址、大汶口遺址、良渚遺址、紅山遺址、三星堆遺址以及西藏、新疆、青海等廣大地區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並對其進行了大量比較鑒別。陶器的發明並不是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部落古代先民的專利品,任何一個古代農業部落和人群,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都能在各自獨立的環境中創造出來,歐洲已發現二三萬前的陶器。我所見到的這些文化遺存,可以說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土著文化,而決不是所謂「中國文明西來說」,不是中國史前文化只是仰韶彩陶文化和龍山黑陶文化的概念,也不是在近代中國史學界佔主導地位的「中華文明起源於中原而後光被四夷」的觀點。「文明西來」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雖然已知歐洲制陶歷史早於中國,但要從歐洲流傳過來,幾乎沒有可能性。當年發現馬家窯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曾宣揚此說,但到了晚年也徹底改變了這種看法。中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很大,高山、大川、森林、沙漠等造成阻隔,不同地區形成不同文化的特點,導致中華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豐富內涵,最終逐步走向一體化,成為大中華的主流文化,這猶如無數條涓涓細流最終匯入浩瀚的長江、黃河一樣。 陶器製造和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相對以後發明創造的瓷器而言,它似乎處於一個孕育時期。人們仔細鑒賞這一時期的灰陶、彩陶、黑陶、白陶等,從中可以汲取智慧,誘發靈感,激揚豪情與自信,在精神上獲得巨大享受。
中國陶瓷的萌芽時期(約公元前13世紀—公元1世紀) 中國瓷器經過古陶器漫長的孕育,終於在希望的原野上萌芽。大約在夏商之際,原始瓷器發軔於贛、浙一帶。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經像模像樣了,它可能為我國瓷器的鼻祖,屬於瓷器的萌芽時期,這為瓷器的發明創造了一個重要條件。盡管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但那隻是偶然的現象,還不具有普遍的意義。 當商代冶煉青銅的爐火在神州大地閃爍以後,陶藝的光彩就日趨黯淡。此時,原始青瓷終於橫空出世,光耀神州。瓷器生產要具備下列條件:1、瓷土須是高嶺土;2、要有玻璃質感的釉色;3、通常燒制的溫度在1200~1300℃。與陶器相比,瓷器具有質地堅硬和清潔美觀的優點,敲擊聲清脆悅耳。當中原國家大規模鑄造精美的大型禮器以祭祀冥冥之中的神明時,越人卻用珍貴的青銅鑄造工具、農具和兵器,腳踏實地面對現實,努力務實地發展經濟,將「耕戰」視為國家事務的重中之重。越人依山勢建造龍窯,提高了窯爐溫度。採用泥條盤築法為成型工藝,在原始瓷器上施薄薄的青黃色釉,又因釉中含鐵,瓷器呈青綠色,故名青瓷。 去年春天,我在江西考察古窯遺址時,同行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先生告訴我:商代最大的窯場已在鷹潭市童家鎮角山被發現,據專家對原始青瓷測試數據表明,它和近現代瓷器沒有什麼區別,遺址面積3萬余平方米,已揭露400平方米,發現饅頭窯和龍窯爐近10座,先後出土完整和已修復器物570餘件,器形有鼎、壺、尊、豆、碗、瓮等,流行圜底器、三足器和非常少見的平底器。裝飾紋樣最多的是雲雷紋、方格紋、葉脈紋、弦紋等。我在浙江湖州考察時見過商晚期原始青瓷,在德清看到春秋戰國時期大量原始青瓷的碎片。在蕭山、諸暨、紹興交界處考察印象特別深刻,那裡有質量很高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這里好似今天的經濟開發區:煙囪林立,作坊滿地,窯場遍布,是當時手工業制陶和交易的中心,這為越國贏得巨大的利潤,也為最終越人擊敗吳國,作好了財力上的准備。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青瓷,比以前規范,胎泥精選,釉料配製,拉坯由手工盤條改進為輪制,器型紋飾部分借鑒青銅工藝漸趨美化。這證明長江流域、南方地區在商代同樣有發達的文明。 秦漢之際的原始青瓷技術從理論上講應該不斷前進,但事實卻出現了大倒退。戰國末年空前的征戰,引發社會動亂,導致原始青瓷技術發展的停頓,甚至中斷。秦漢的原始瓷好像完全是另起爐灶的,看不到直接的傳承關系,故只能稱之為「釉陶」。但是原始瓷在越國故地復興,又似乎說明原始瓷的工藝傳統和影響並未完全斷絕。秦漢的原始瓷以仿銅禮器的鼎、盒、壺、鍾為常見,很少發現戰國時盛行的碗、缽、盤、盅等一類的飲食器。裝飾的紋樣以弦紋、水波紋、雲氣紋等為主,甚至完全不用戰國時常用的S紋等裝飾。 漢代由於社會穩定,農業、手工業發展較快,厚葬風氣在民間普遍盛行,從墓葬出土來看,器物還是沿襲仿造青銅禮器隨葬的舊俗。西漢晚期燒制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以盤、罐、碗、耳杯等為主,同時出現了屋、倉、豬欄、羊舍、牛羊雞犬等明器和瓷塑。我們在浙江漢代龍窯遺址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始瓷向瓷器演進的整個過程,青瓷終於隨著社會進步從萌芽走向成熟,這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陶瓷的建制時期(約公元2世紀—約公元6世紀) 凝聚著古越人智慧結晶的龍窯技術及其產品在浙江大地上日臻完善,在經歷戰國秦漢數百年的動盪與停滯以後,東漢晚期以上虞小仙壇窯址為代表的寧紹平原東部地區,終於率先燒制出成熟瓷器,瓷器完成了歷史上的「隸變」,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瓷器從此走進了建章立制的偉大新時代。中國是陶瓷的故鄉,「China」邁向世界,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從上虞縣小仙壇東漢晚期窯址出土的青瓷,質地細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溫燒成;器表通體施釉,胎釉結合得相當牢固;釉層透明,瑩潤光澤,清澈淡雅,秀麗美觀。越人率先奏響了成熟瓷器誕生的前奏曲,並最終成就了青瓷的發明創造。這件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事件在浙江完成,是越人智慧、創造力的表現,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物質文明的偉大貢獻。 瓷器比陶器堅固耐用,清潔美觀,造價低廉;原料分布極廣,蘊藏豐富,容易推廣燒制。瓷器這一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以頑強的生命力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都相繼設立瓷窯,分別燒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南方的越窯、甌窯、婺州窯、德清窯等窯爐林立,爭奇斗艷,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其中以越窯發展最快,窯場分布最廣,瓷器質量最高,器型更趨完備,成為引領瓷器潮流的帶頭羊。 瓷器到了三國時,吳國統治者盛行以青瓷陪葬。對平民百姓來說,價廉物美的隨葬器皿莫過於陶瓷製品。厚葬之風對制瓷業的刺激作用是可以想見的,更促使青瓷製作技藝提高。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瓷器生產躍進時期,晉代首次出現了中國文字史上的「瓷」字,「晉瓷」不僅數量多,而且器型更加豐富多彩。青瓷製瓷區域也由南及北推進,特別是北方山東淄博窯在北齊時期已生產優質青瓷。我到淄博窯考察過,那裡的青瓷無論是造型,還是釉色都是仿造南方越窯的。青瓷一統天下,燒制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此時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釉瓷被發現。這個時期,社會動盪,戰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文化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青瓷、白瓷、黑瓷的相繼出現,標志著中國瓷器建制已大功告成。北方制瓷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白瓷的出現,為制瓷業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從出土文物看來,白瓷最早出現於北朝的北齊,迄今發現最早的白瓷是北齊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業四年(608年)的李靜訓墓,也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質潔白,釉面光潤,其中的龍柄雙邊瓶和白瓷龍柄雞頭壺為最精。有了白瓷,才可能有影青、青花、釉里紅,才可能有鬥彩、五彩、粉彩等琳琅滿目、色彩繽紛的彩瓷。黑瓷的原產地在浙江德清,我前年在遺址考察時還拾得春秋時代的褐黑釉瓷片,可見黑釉瓷產生也有漫長的孕育發展過程。東晉之後,北方也開始燒制黑瓷。河北平山縣北齊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標志著北齊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黑瓷。這一切都為唐宋北方名窯的普遍出現打下堅實基礎,也是唐宋瓷業高峰時期到來的序曲。
9. 簡述我國陶瓷業的發展歷史
1.【新石器時代】陶器工藝 2.【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4.【隋唐】陶瓷工版藝臻於成熟,制瓷業成為權 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日常用品;至遲從唐代 起大量出口,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徵 3.【南北朝】燒出白瓷 5.【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 6.【元代】開始彩瓷生產時期(青花, 釉里紅) 7.【明代】鬥彩和五彩瓷 8.【清代】粉彩和琺琅彩.
與我國陶瓷業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發布:2021-03-15 14:26:09
瀏覽:2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發布:2021-03-15 14:24:30
瀏覽:22
郵政歷史故事
發布:2021-03-15 14:21:13
瀏覽:579
| |